谈谈国家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原因

樊旭燕 2020-01-17 15:17:00

推荐回答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总结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共同把全会精神落到实处,为实现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奋斗。第一,深刻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作用,是我们党的一条宝贵经验和一大政治优势。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结合时代条件、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提出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坚持不懈推进文化建设,有力推动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们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新的奋斗目标迈进,文化的作用更加广泛而深刻。从国际看,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许多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背景下,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进行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我们要深刻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警钟长鸣、警惕长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和应对。从国内看,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从我国文化建设自身看,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总体而言,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西强我弱”的国际文化和舆论格局尚未根本扭转。在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诚信建设、文艺创作、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农村文化发展、流动人口文化生活、网络建设和管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等方面都还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抓紧加以解决。总之,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会提出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党要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第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涵丰富,具体体现在全会决定提出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之中,要全面领会、全面贯彻。这里,我想强调几个问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鲜明的特征,也是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才能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我国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社会价值更加多元、社会思潮更加多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理论指导,确保文化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用于文化改革发展各个领域,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建设理论,使我国文化各方面发展建立在深厚理论基础之上;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正确处理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关系、教育人民和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有效引领社会思潮,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不断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了谁、依靠谁是我们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问题,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共建共享的文化,人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坚持这一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不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使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关心人民命运,体察人民愿望,反映人民心声,在人民伟大创造中汲取营养,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必须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鼓励创作生产更多受到群众欢迎的文化产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深厚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大力弘扬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领域形成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博大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是实现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建共享的制度保障。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的必然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科学界定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和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把握政府和市场在文化建设中的职责和功能,推动形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的工作格局;必须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必须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提高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无论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还是发展文化产业,都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第三,以改革创新精神落实好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全会对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一系列新任务新举措新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统筹兼顾、立足实际,有计划分步骤加以落实,既要全面贯彻又要突出重点,最重要的是要紧紧围绕全会决定关于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指导思想中的“四个以”来抓好落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科学发展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鲜明主题,也是文化改革发展的鲜明主题。要自觉把科学发展要求贯穿文化改革发展各个方面,紧密结合文化改革发展实际,着力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提高文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文化发展科学化水平。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保障人民各项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解决影响文化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协调好文化改革发展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促进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文化改革发展重大关系,统筹文化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完善文化布局、文化结构、文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区域文化一体化发展,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基层倾斜,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不断增强文化发展后劲,实现文化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源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起来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和主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要在全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非一日之功,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之真正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人民对实现自身文化权益和丰富自身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必须大力繁荣文化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文化生活质量。要加大对城乡基层文化建设投入力度,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文化创作生产引导,引导文化工作者坚持正确文化立场,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把学术探索和艺术创作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创作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使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新平台、人民精神文化新空间。要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只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内容和形式,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大动力。要围绕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进展,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深化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文化法制建设。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公益性文化单位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围绕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意见,明确工作责任,提出具体要求,确保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落到实处。要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要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大对年轻人才、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文化名家、文化大师和各领域领军人物,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要深入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广大知识分子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总之,全党要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赵高启2020-01-17 15:59:32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中国和谐世界理念从本体论上为中国软实力的建设提供了准确的战略定位、目标和环境。和谐共赢是软实力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软实力的高度发展和应用必将推动世界的和谐共赢。最重要的是在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目标中,中国软实力建设获得了强大的战略支撑,找到了更符合其发展规律的目标、原则和途径定位。这体现在:第一,突出“和衷共济”,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是中国软实力发展的根本目标。第二,突出“和而不同”,强调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多样性,是中国软实力发展的基本原则。第三,突出“以和为本”,注重国际关系主体间文明和文化价值的认同与互动,是提高中国软实力的根本途径。
    黄盛章2020-01-17 16:59:54
  • 1、我国提出的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基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传播力而形成的体系。2、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制度体系;二是指建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上,以人的精神、品格为核心的国民素质,培育、继承和发展一种独特的民众精神和品格;三是包括音乐、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出版、会展、动漫游戏、新媒体等可以产业化运营的文化产业。3、文化软实力是一种地区感召力和凝聚力的体现,在一个地区的亲和力和对外的影响力。4、文化软实力能体现出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路要通2020-01-17 15:54:52
  • 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一个城市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20世纪90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软实力”概念,从此启动了“软实力”研究与应用的潮流。提升国家软实力应注意一下几点: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要加强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高“硬实力”,为增强文化“软实力”夯实基础;②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③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进行文化创新;④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会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⑤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⑥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⑦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⑧借助大众传媒及其他各种途径,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窦运荣2020-01-17 15:36:49
  • 1、经济实力决定软实力。历史唯物主义有两个基本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结合我们对软实力的理解,也即构成所谓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均是软实力的资源和载体,那么无论人们将社会的经济基础理解为生产关系,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推论都是一样的:生产力决定软实力。如果说经济实力即生产力,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经济实力决定软实力。在现实中,人们看到,经济实力世界第一的美国,同时也是软实力全球第一的国家;经济实力世界第二的日本,在软实力上也是名列前茅的;经济实力迅猛提高的中国,软实力也在快速提升: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引起越来越多外国人的兴趣,中国的发展模式取代“华盛顿共识”,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学习的对象,国际机构扩大中国的表决权获得广泛的支持……为什么经济实力与软实力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呢?首先,经济实力的强大常常与软实力要素的先进性相联系。20世纪著名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首先需要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安全方面的需求,然后才会追求社交、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等高级需求的满足。其中,生存需要必须用物质来满足。因此,物质需要成为人的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不仅如此,由于高级需求的满足也需要物质上的投入,所以物质需求还被各种高级需求所强化。所以,通常情况下,物质生产都具有优先性。这就意味着,在国家层面上,经济实力的高低与高级需求及满足高级需求的能力之间均具有正相关关系——经济实力越强,高级需求越强,从而面向高级需求的生产能力就越强。因为经济实力越强,经济体中转而重视高级需求的个体就越多,经济体的整体高级需求就越强;而经济实力越强,能够投入到满足高级需求的生产中去的物资和人力资源就越多,从而生产和供应能力就越强。在现实中,纵向上,随着社会由奴隶制度到封建制度再到资本主义制度的一路演进,人类的自由与平等都在更大的程度上和更大的范围内得以实现,从而更多的人能够有尊严地生活,能够更多地自我实现。横向上,文化和制度等软实力要素的先进与落后固然并不具有完全的、严格的可比性,但必须承认的是,任何一种具体的文化和制度既包含着某些独特的、不具普适性的元素,也包含着某些超越民族与国家,从而具有普遍吸引力的元素。经济实力相对较低的国家在追赶先进国家的过程中,既需要学习先进者的技术和生产方式,也需要学习某些带有普适性的、与技术和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文化和制度。因此,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的文化和制度表现出更强的吸引力。其次,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发展。美国文化的全球传播离不开其发达的文化产业,后起之秀的韩国和日本同样如此。文化产业之外的其他机构和组织也构成一国文化的载体,可以为一国软实力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在向国外民众推广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方面,众多本部在美国的跨国公司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们将“美国”搬到了国外民众的家门口,以自己的言行体现、推介美国。原则上讲,每一个企业既是一国的经济实力的基础,同时也是其软实力的物质载体,是一个准文化宣传机构。再者,文化、价值观、制度和政策等的宣传与推介需要以一定的基础设施为前提。以遍布全球的信息传播网络为基础,美国控制着全球主要信息渠道,借以向全世界传达本国的观念和塑造本国的国际形象,推广民主、自由、法治、人权的价值观。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在美国的软实力构建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而这种技术和基础设施,既构成经济实力的基础,又以经济实力为基础。另外,军事实力的软实力效应为经济实力影响软实力提供了另一种渠道。军事实力的运用也会影响到软实力。对于这一点,我们在针对“软实力与军事实力之间有什么关系?”的回答中已经给出了分析,在此不予另述。军事实力与经济实力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因为一国的军事实力主要取决于其经济实力。就供给层面来讲,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转化为强大的军事供应能力,从而为强大的军事实力奠定了基础;而在需求层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强大的经济实力意味着遍布全球的庞大的经济利益,这种利益需要国家以强大的军事力量来保护。这就是说,经济实力的提高同时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推动着军事实力的发展,进而影响到该经济体的软实力水平。2、软实力影响经济发展。现代西方制度经济学认为,在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与速度的诸因素中,制度是至关重要的。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制度既是健康、快速的经济发展的第一功臣,也是造成某些国家陷入“贫困陷阱”的罪魁祸首。这里的制度,既包括正式的、成文的制度,也包括价值信念、伦理道德、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即所谓的“非正式制度”。清朝末年,中国面临亡国的危境。为了救亡图存,有识之士纷纷奋起,以寻找振兴之道。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分析中国衰弱根源的着眼点,经历了一条从军事到工业经济,由工业经济到政治制度,再由政治制度到文化的演变道路。实际上,关于这条道路,用实力话语来讲,就是从硬实力到软实力的转变之路。毫无疑问,循着这条道路,人们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而这个深化过程也正好展示了一条由极端的硬实力到极端的软实力转变的完整的连续谱。如果说认识深化的过程就是由果索因的过程,就是由直接原因到根本原因的探寻过程,那么这段思想史和革命史充分说明,软实力对于经济实力的发展水平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以上所述,只是论及一国内部文化与制度建设的经济意义。由于军事实力和国际政治地位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实力,所以经济发展还由于外部认可度而受到影响。美国一直对社会主义中国心存防范,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收购行动时常受到阻挠或者严格审查。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受到美国政府的阻挠,并终告失败;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则受到了严格的审查。中国向苏丹出售武器,受到西方国家的片面指责。中国与非洲的合作被描述为新殖民主义,一再受到西方国家“出于道义”的谴责。即便是出于维护本国正当的经济利益,中国发展军事力量的行动也引起某些国家的担心甚至蓄意阻挠。虽然说军事发展落后于充分维护正当经济利益的需要主要是由中国的先经济后军事的发展战略所决定的,但是若干国家的反对也是脱不了干系的。更何况,先经济后军事的发展战略也是考虑到国际社会的这种反应之后的决策,也就是说,战略本身已经内化了、体现了这种反应。除此之外,一国的实际行业标准和劳工权利保障情况也影响到其经济利益。不重视环保的产品将被某些国家拒之门外,由“血汗工厂”或劳教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可能受到某些国家民众的抵制。行业标准和劳工权利实际上是一国的价值观问题,在这些方面表现不佳体现的是经济增长重于一切,不惜牺牲环境和人权的价值取向。以上所提到的两类障碍,均显示出国际认可对于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那么,国家之间的认可度取决于什么因素呢?分析一下现实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点就会变得很清楚。对于国际秩序有着相同的构想的国家,即便政治制度和文化背景不同,也可能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即便历史上曾发生过严重的冲突,民主国家之间也不担心对方会构成威胁,反倒经常联合起来防范、对付专制国家;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各国之间也更容易相互理解和支持;一国的文化产品,对于具有同样价值观的其他国家的人民具有更强的吸引力。这些经验现象体现出世界理念、政治制度、社会价值观、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等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重大影响力,展示出一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图景。由此可见,国际认可度取决于各国无形要素的吸引力,也便是软实力。3、软实力与经济实力具有相互替代性。如果A和B是两个组织或者群体,为了改变B的行为,让他转而以A希望的方式行动,A既可以暴力攻击相威胁,又可以物质财富相收买,还可以文化和思想渗透引导B重塑其组织方式或内部结构,进而以符合A期望的方式界定自己的利益。前两种就是所谓的“大棒”和“胡萝卜”政策,分别以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第三种途径则以软实力为基础。由此可见,与软实力和军事实力之间的关系一样,软实力与经济实力之间存在相互替代关系。由于软实力发挥作用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利诱与军事威胁一样,可以作为应急措施,所以人们常常只看到胡萝卜与大棒之间的替代关系,而看不到它们与软实力之间的替代关系。更重要的是,软实力虽然在某些时候可以用以解决问题,但它的作用更多的是防止问题的产生。正因为这种特点,人们容易忽视它的作用。实际上,如果人们坚持用现实主义的观点看待国际关系,那么,人们就能在无法解释的现象中体会到软实力的巨大威力。根据现实主义的逻辑,二战后重新崛起的日本和德国将会挑战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构成美国的最大威胁。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相反,这两个国家成为了美国的可靠盟友和长期的追随者。鉴于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这种极端的反差,对于解释这一反差的文化和政治制度,人们无论将之置于多高的位置都不为过了。4、经济实力的运用影响软实力水平。历史一再证明,当政治制度造成长期、严重的不平等,而且这种不平等与普罗大众生活水平的急遽下降同时发生时,冲击政府的社会运动是迟早的事情。面对这种局面,政府有三种选择。其一,暴力镇压参与运动的群众;其二,贿赂组织运动的某些骨干分子,使群众分化瓦解,或者贿赂全部参与运动的群众,暂时性的安抚民心;其三,顺从民意,改革政治制度。第一种选择依赖于政府所掌握的暴力力量,第二种选择依赖于政府的经济实力,第三种选择要么是政府无所倚仗,迫于形势而为之,要么是政府中的改革派占据优势。显而易见,唯有第三种选择可以使政府重新赢得民心,使政权重新获得合法性。但是,历史一再证明,大多数时候,政府都会选择第一种应对办法,或者兼而运用前两种办法。无论如何,运用经济利益收买人心,只是延缓了政治制度的革新,从而延缓了软实力的跃升。当A国为了改变B国的行为而以经济相威慑或诱惑时,A国很可能会因此而损害自身的道德形象。因为人们倾向于相信,正义的行动自然会得到他人的响应,而无需附加上物质上的好处;而只有违背正义的行动,才需要以物质利益来弥补道德上的缺陷。正如某位学者所言,软实力占据着道义制高点。在相当一部分人看来,物质利益的介入本身就是非道德的标志。而当A国为了改善B国的境况而向B国提供经济援助时,A国的道德形象会进一步放大。因此,经济实力的运用方式会影响到主体的软实力水平,而且不同的方式可能意味着截然相反的影响。这些现象说明,经济实力的运用对于软实力的影响并非都是积极的。实际上,虽然经济实力决定软实力,但是在经济实力一定的情况下,软实力仍然有其变动的空间。这就使机械决定论不适于刻画经济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同时,这也意味着人们不能单纯依靠发展经济来促进软实力的提升,而必须在发展经济之外,采取其它措施巩固和发展软实力。唯有如此,一国才能最有效率的实现综合实力的提升。
    黄盛彬2020-01-17 15:19:07

相关问答

你有这样的体验吗?不管休假多少天,不管连续睡多少个小时,你总是感觉筋疲力尽没精神?你知道吗?你很可能患有持续性疲劳综合征了。据调查数据显示,每三个女性中就会有一个被这种症状困扰,下面列举出了10种可能引起持续性疲劳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关于健康之道,你可以说是知已知彼,步步为营。水果蔬菜的摄入量充足,按时作息按时锻炼身体,也戒掉了熬夜等坏习惯,但是早上醒来你的感觉如何呢?你还是觉得好像没睡足。持续性疲劳综合征是21世纪的流行病,女性更是这个疲惫大军中的主力。在最近的一次调查中,高达86%的女性声称即使她们酣睡了一整夜,但是还是感觉累。这空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案绝对让你目瞪口呆。1、伏案工作你每天都坐在办公桌前动弹不得吗?长时间静止不动使你无法用精神力量来让自己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这可能就是你感觉劳累的原因之一。正常的人体是应该通过关节,肌肉的活动来消耗身体能量而产生疲劳感的。如何应对:参加瑜伽课程可以帮助你调节体形和精神状态,但是这种练习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可以采用简单的方法,例如每工作几个小时就站起来活动身体,伸展四肢,在办公室里小范围走动,通过使肺部、心脏、大脑的血液循环增加来恢复精力,消除疲劳。2、昏昏欲睡动不动就犯困也是你没精神的原因。人的睡眠神经以90分钟为一个循环活动周期,如果你入睡的时候正好是你的睡眠神经关闭的时候,你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睡眠。大脑皮层有一个功能可以控制你90分钟就准备醒来一次,但是如果在90分钟内你进入了深睡眠状态,就不容易醒了。在深睡眠中被唤醒人会感觉很疲乏,如同刚刚经历了一场宿醉,很难恢复体力。如何应对:保持规律的入睡和起床时间。如果你想在周末休息的时候补充睡眠,午后片刻的小睡要比早上赖床效果好得多。周末早上多躺一会儿会扰乱你睡眠神经工作的循环,让你在周一重新开始工作的时候仍旧感觉睡眠不足。3、肝功能低迷肝脏是人体自带的解毒器,每日人体摄入的毒素都要通过肝脏来排除,如果肝脏的排毒功能下降,人体也会疲乏无力,萎靡不振。如果你的身体持续疲劳并伴有身体浮肿,头疼等症状,很可能是肝脏功能出了问题,应该尽快到医院检查。如何应对:及时调节肝脏功能,可以喝一些餐前酒辅助恢复肝脏功能。你会说酒精不是加重肝脏负担的吗?但是在吃饭前喝少量的开胃酒可以促进消化系统功能,尽管会摄入少量的酒精,但是酒精的苦味对舌头的刺激可以对人体的焦虑情绪系统产生调整的作用,促进消化吸收,加快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毒。多吃苦瓜,莴笋等蔬菜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4、日照不足很少晒太阳的人也容易产生持续疲劳综合征的症状。阳光对于人体情绪的调解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阳光下你不容易感觉沮丧或疲倦。缺乏阳光照射会引起人体中掌握快乐情绪的一种化学成分——复合胺的缺乏,这也跟人体摄入维生素D不足有关系。维生素D可以帮助我们吸收阳光的光线,也是复合胺成分的主要来源。如何应对:保证每天有20分钟的时间呆在户外,如果不容易做到,在房间里也要尽量靠近窗户活动。另外可以利用药物来调节复合胺缺乏的状况,但是切记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如果你正在服用避孕药则不要选择药物调节的方法。还有其他帮助你提升情绪和药物例如B族维生素,特别是叶酸,或者维他命D等都可以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选用。5、供水不足饮水量不足会严重影响你的脑力活动,可以理解为大脑陷入空白状态。因为身体缺水,可以供给脑部的体液就更少,脑细胞能吸收到的氧气和营养减少,就无法正常有效率地工作。即使是轻微的缺水,让人无法集中注意力。如何应对:每天清早起床后喝下一大杯清水,午饭前要再喝下3杯分量的水,工作的间隙也要及时补充水分,每天保证4杯以上。咖啡和茶会让人小便频繁,每天控制在3杯以内即可。6、缺乏锻炼尽管运动对人体的身体健康很重要,但要记住如果你不能规律地进行锻炼,那么你会感觉经平时劳累10倍。运动可以帮助你把氧气和葡萄糖输送到全身,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运动之后的一个小时内,你会感觉精神百倍,这是因为心脏强有力的收缩让更多的营养和氧气在你全身流转,人体的能量水平上升了。如何应对:每周运动3次,每次至少半个小时,把这个计划风雨无阻地固定下来。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的身体肌肉以及意志毅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塑造,让你精力充沛。最理想的运动时间是上床休息的4—5个小时之前,如果确实不能坚持运动,可以选择乘坐巴士回家途中提前一站下车步行以及用爬楼梯代替乘坐电梯等方法增加锻炼的机会。7、睡前饮酒人们总以为晚上睡觉前小酌一番可以让你睡个好觉,但是如果你一杯一杯喝个不停,你当晚的睡眠很可能就泡汤了。如果你饮酒并比正常时间晚5个小时上床休息,你就会不停地醒来,也许仅仅醒来30秒钟的时间,可以肯定的是你的睡眠神经循环系统已经被破坏了。如何应对:睡前一小时内不要饮酒,最好用牛奶来代替睡前的催眠酒,年奶中含有丰富的色氨酸能帮助你安稳入睡。8、长期劳累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些让人精疲力竭的事情,例如搬家等麻烦事,一旦结束后,人们还是感觉精力恢复不过来,至少需要一个半到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全恢复正常。如果经过一段时间你还不能恢复体力,很可能是其他严重疾病的征兆,通常每10名女性中就会有1名在这种情况下检查出了例如细菌或病毒感染、糖尿病、贫血、过敏或甲状腺功能失调等病症。如何应对:如果你必须面对一宗复杂累人的工作,你更要谨慎小心,不要劳累过度,特别是不要因此打乱你的睡眠规律,只要保证正常的睡眠,人体的疲劳还是很容易消除的。如果疲劳挥之不去,比如持续超过3个月以上,你就应该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