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记的作者被人称为为了生存,他卖过,拾过,帮别人推过。
推荐回答
三毛流浪记的作者是张乐平,张乐平,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漫画家之一。讲述了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在解放前的上海,三毛是旧上海的一名流浪儿童,他没有家,没有亲人,无家可归,衣食无着。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为了生存,他卖过报,拾过烟头,帮别人推黄包车,但总是受人欺侮,但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只有与他命运相同的流浪儿关心他,给他温暖。
齐文泉2020-01-17 16:01:25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张乐平被誉为“三毛之父”,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漫画家之一。他所创作的“三毛”形象,妇孺皆知,名播海外。另外,他也是女作家三毛的干爹。剧情简介:三毛是旧上海的一名流浪儿童,他没有家,没有亲人,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他做过各种各样的事情;卖报、拣拉圾、帮别人推三轮车,但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一天,他在路旁拾到一个钱夹,好心的三毛把它交还了失主,而失主反诬他是扒手,打了他一顿。流氓爷叔见三毛年少不懂事,便利用他做坏事。等三毛明白自己受了爷叔利用时,宁可饿肚子,也不再乾爷叔教他的坏事。一个有钱的贵妇人收养了三毛,给他穿上皮鞋,对他进行管束,天性散漫的三毛不愿在富人家过寄生虫般的生活,在一次为他举行酒会的时候,他捣乱酒会,撕破华服,和往日一起讨饭的小伴一起,走向属于他们的流浪生活。解放后,他结束了流浪,过上了正常的生活。扩展资料:抗战漫画1927年,在家乡反对军阀迎接北伐军宣传队作画。1929年,开始向上海各报纸投稿。30年代初期,经常在《时代漫画》等刊物上发表漫画作品,逐渐成为上海漫画界较有影响的一员。年轻的张乐平成了上海滩上颇有名气的三位专职漫画家之一。社会日报、时代漫画、时代画报、新闻报、新闻夜报、现象漫画、独立漫画、上海漫画、中国漫画、漫画界、漫画之友、牛头漫画、群众漫画、泼克、电影艺术、美术杂志、论语、多样文艺、青青、立报等等,上海的报章杂志上都刊登有张乐平的漫画作品。
黄盛润2020-01-17 18:00:23
-
《三毛流浪记》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先生的漫画名作。张乐平,男,1910年11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海盐县海塘乡黄庵头村,逝世于1992年9月28日。中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漫画,早在1935年就问世了。尽管是博人一粲,但还是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抗战胜利后,三毛漫画又在上海的《大公报》连载,三毛形象在上海家喻户晓,并成为了当时多数中国穷苦儿童命运的象征,有较强的社会讽喻和批判意义。张乐平以机智的笔触,精心地结构了一组一组的笑中带泪的画幅,描写了瘦削矮小的三毛怎样做报贩、擦皮鞋、当学徒……总之,三毛聪明机灵、乐观幽默而又不畏强暴的性格跃然纸上。三毛漫画,受到了当时广大读者,特别是许多小朋友的热烈喜爱。阳翰笙创作的《三毛流浪记》的电影剧本,尽管运用了三毛漫画提供的许多情节,但还是一个严肃的正剧。后经过编导委员会讨论、研究,大家认为这部影片应该搞成喜剧形式,尽可能与漫画风格相接近。但此时阳翰笙已经离开上海,便由陈白尘代为修改;不久陈白尘也离开上海,又交给李天济修改。最后,交由导演赵明、严恭写出分镜头剧本,投入拍摄。
黎皇兴2020-01-17 17:19:43
-
讲述了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在解放前的上海,三毛是旧上海的一名流浪儿童,他没有家,没有亲人,无家可归,衣食无着。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为了生存,他卖过报,拾过烟头,帮别人推黄包车,但总是受人欺侮,但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只有与他命运相同的流浪儿关心他,给他温暖。http://baike.baidu.com/view/149300.htm。
龚家顺2020-01-17 17:04:24
-
讲述了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在解放前的上海,三毛是旧上海的一名流浪儿童,他没有家,没有亲人,无家可归,衣食无着。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为了生存,他卖过报,拾过烟头,帮别人推黄包车,但总是受人欺侮,但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只有与他命运相同的流浪儿关心他,给他温暖。扩展资料:创作背景:《三毛流浪记》创作于1947年,当年在《大公报》上连载。作者凭着一只笔,几张画,无需一个文字甚至符号,把这个流浪儿童在旧社会被奴役、被欺负、被凌辱、被残踏的悲惨遭遇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但揭露了人间的冷酷、残忍、丑恶,诈欺与不平。三毛流浪记》介绍:《三毛流浪记》所描述的三毛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但是了解过去,了解历史,却是每个人都必须完成的一份答卷。因为了解过去,了解历史可以让成长的脚步更沉着、更坚实,可以让视野更宽广,心胸更博大。漫画家张乐平创作的连续性漫画《三毛》。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漫画,早在1935年就问世了。尽管是博人一粲,但还是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抗战胜利后,三毛漫画又在上海的《大公报》连载,三毛形象在上海家喻户晓,并成为了当时多数中国穷苦儿童命运的象征。有较强的社会讽喻和批判意义。张乐平以机智的笔触,精心地结构了一组一组的笑中带泪的画幅,描写了瘦削矮小的三毛怎样做报贩、擦皮鞋、当学徒……总之,三毛聪明机灵、乐观幽默而又不畏强暴的性格跃然纸上。三毛漫画,受到了当时广大读者,特别是许多小朋友的热烈喜爱。阳翰笙创作的《三毛流浪记》的电影剧本,尽管运用了三毛漫画提供的许多情节,但还是一个严肃的正剧。后经过编导委员会讨论、研究,大家认为这部影片应该搞成喜剧形式,尽可能与漫画风格相接近。但此时阳翰笙已经离开上海,便由陈白尘代为修改。三毛流浪记。
龚尚福2020-01-17 17: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