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是什么意思????

赵鹭明 2019-11-03 20:00:00

推荐回答

中产阶级之间。这些数字不仅差别很大,而且有误导性。中国的生活成本与西方有很大不同。一个人如果每月赚1000美元,他在中国能过上不错的生活,但在美国就不行。在中国年收入在1万到6万美元,都可能当上中产,但衡量中产阶层永恒不变的标准是,能不能拿出收入的三分之一进行自由支配消费。三、中产阶级的基本标志1、通过提供知识来获取收入,或者通过经营小规模生产资料来获利;2、拥有满足人们安稳生活需求的资产,如:房、车、存款;3、能够完全满足基本生活用品消费需求,注重物质生活的品质,具有一定的奢侈品消费能力;4、具有较强文化和精神领域的需求,注重个人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5、没有资产阶级的巨大财富,也没有低收入阶层的社会福利;6、对安稳的社会环境有强烈的依赖,群体利益受经济衰退和社会动乱的影响较大。光明网-中产阶级应扮演怎样的角色。
黄真池2019-11-03 21:00:10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无产阶级、中产阶级、资产阶级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1、首先,所代表的层次不一样。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是指没有生产资源、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被雇佣的劳动者阶级。在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已摆脱了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成为掌握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中产阶级,是指人们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且中等层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较好满足,但不到追求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的阶级。资产阶级是根据一些经济学思想学派,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为社会所做的阶级划分中的富有阶级之一,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2、其次,掌握的社会财富不一样。无产阶级没有生产资料、没有或只有少量社会财富,靠出卖劳动力创造财富。中产阶级拥有一定社会财富,但不多。资产阶级则掌握大量社会财富,可以影响国家法律的制定。3、最后革命性不一样。无产阶级的革命性最高。中产阶级则有着局限性,对于革命有犹豫性和妥协性。而现在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属于统治阶级。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以后,垄断资产阶级通过垄断组织,对内残酷镇压和剥削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对外疯狂掠夺和侵略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控制世界范围的经济和政治,从而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共同敌人,成为无产阶级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无产阶级-中产阶级-资产阶级。
    辛坤奇2019-11-03 21:59:21
  • 属于,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之间。不过,由于居住地生活水平不同,各个州的中产阶级收入也有所不同。比如在佛罗里达州,年收入约在3.4万美元至10万美元的家庭就算是中产阶层了;而在硅谷,年收入40万美元的人也只能称自己是中产阶层。美国的中产阶级是有存款的。美国人眼中的中产6大标准:1、是否拥有住宅,房奴不算。2、是否拥有汽车,豪车优先。3、子女是否能接受良好的大学教育。4、是否有退休保障,保持工作时80%的收入。5、是否有医疗保险,要让大病大灾有保障。6、家庭是否有度假,每年至少两周的带薪休假。扩展资料1、个人年收入1-3万美元以下属于贫困或低收入人口。美国全职工作人员年收入在1万美元以下的人总计有145万人。个人年收入在1万至2万美元以下的人有793万。个人年收入在2万至3万美元以下的人有1453万。2、收入在3-5万美元的中位收入群体,该群体是美国人最常见的收入水平。这个收入段的全职工作人员人数有2882万人,占全职工作人数的31%。3、年收入5-8万的中产阶级,个人年收入5万美元以上是美国进入中产阶级的一个门槛。如果夫妻都有类似水平的工作,家庭收入到10万美元以上。那就是一个标准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了。2019年,美国年收入5万美元以上的个人占全职工作人员的43%。4、年收入8万以上的富裕阶层,年收入8万至10万美元以下的人在美国可谓是中上收入水平。这个收入段的全职工作人员人数有626万人。占美国全职工作人数的6.7%。而年收入10万美元以上的人自然是美国高收入的个人,这个收入段的全职工作人员人数有1071万人,占美国全职工作人数的11.5%。中产阶级。
    齐晓兰2019-11-03 20:59:07
  • 中产阶级释义:1、中等资产阶级,在我国多指民族资产阶级。2、指当代西方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收入较丰厚的阶层。如国家公务员、工商企业中的中上层管理人员、医生、记者、律师等。中产阶级大多从事脑力劳动,或技术基础的体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扩展资料:《福布斯》中国中产定义:1、生活在城里。2、25到45岁间。3、有大学学历。4、专业人士和企业家。5、年入1万—6万美元。美国人眼中的中产6大标准:1、是否拥有住宅,房奴不算。2、是否拥有汽车,豪车优先。3、子女是否能接受良好的大学教育。4、是否有退休保障,保持工作时80%的收入。5、是否有医疗保险,要让大病大灾有保障。6、家庭是否有度假,每年至少两周的带薪休假。网友心中的中产阶级:1、年收入20万元以上。中产阶级。
    车岩鑫2019-11-03 20:01:21

相关问答

中国改革前,日本经济战后的增长率曾让世界震惊。从1950年至1973年,日本GNP年均增长率超过10%,创造了当时世界经济史奇迹。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日本的轨迹相似,如两国都充分利用和平的外部环境,吸收技术、专利,并依靠出口加工业赚取外汇,带动经济增长。再如,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两国均遭遇来自美国的货币升值压力乃至“异质社会论”批判。但另一方面,中日两国却又有不同,这就是中日两国“中流社会意识”发育速度显著不同。据日本战后调查,从1955年至1975年,日本人的“中流意识”由42.5%上升到77%,而认为自己属“下层社会”的意识则由57.4%降至21.8%。相比之下,改革开放后,中国奋斗了30多年,现在“中层社会”意识者并非主流。那么问题在哪里?我想最重要的还是对待城市化以及新市民的态度问题。战后日本在城市化起步时,日本对城市化即持有积极态度,与此同时,对进入城市的新市民也是热情欢迎。战后持续、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造成日本中产阶级以及中流意识。高速增长时期,城市工厂缺乏人手,大量农民集体涌入城市。当时,解决农村居民入居城市,是日本市政当局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当时,日本各大城市努力扩建居民住宅,如东京都城区不断西扩,大学等文化设施也随之西迁。此外,各级地方政府均出台各种廉租房政策,当时,东京、大阪这样的大城市都建造了数量不等的“新城”,在新城中,政府建造了大量面孔相同的“公团住宅”,这就是日本政府的廉租房。这些新城,解决了数百万人的居住问题。那么城市究竟怎样面对这些新居民呢?对日本各地城市来说,这些新市民是纳税者,各地城市都热情欢迎他们入居。如此,数千万人规模的农民比较顺利转变成为城市的“市民”。二战结束时,日本约有一半人口在农村,但现在86%以上的人居住在城市。日本用了一代人解决了城市化、农民变市民的问题。战后日本社会中流意识比率提高,还与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有关。战后日本把义务教育提高至初中,此后高中、短期大学或大学教育也日益普及。教育程度提高对中产阶级意识形成有很大促进作用。有研究认为,日本报刊书籍及广播电视的普及,对日本的中流意识形成有积极作用。当然,要造就中产阶级,必须牺牲精英阶层的趣味。很多日本精英批评日本电视节目乏味。不过,这种节目,并非为精英做的。那种节目,本来不能突出某一阶层、某一性别、某一年龄层次的趣味,因此,面面俱到既然不可,最后就要牺牲个性。尽管有些知识分子批判这种大众消费主义的节目,但更多知识层保持沉默。从精英的角度看,这个社会很乏味,缺乏理想主义的激情,但这恰恰从反面说明,日本的中产阶级并不是从天山掉下来的,而是整个社会忍耐、努力的结果。一个普通人,只要没太多欲求,则完全可以普通收入应付一数口之家支度。因为每人都有医疗保险、养老金。你送孩子上学,不用另花钱打点教师,看病也不必担心送不起红包。从这个角度看,普通人的所有支出几乎都可预见。怎样维持一个政治体制的稳定,是亚里士多德以来政治学的课题。如何调整富者与平民政治的关系?日本这个国家,并没有彻底剥夺最富有者,但同时懂得把中产阶级推至前台,让他们扮演政治主角。如此才能稳定政治体制。至于那些巨富,他们必须扮演辛辛苦苦创业的角色,才能在社会占有一席之地。我们看到软银老板孙正义、优衣裤老板柳井正,都在扮演这种角色。日本战后通过税收制度,造成一橄榄形社会。中产阶级手头多不宽裕,但他们照样可去居酒屋喝酒、买房、买车,去他们家瞧一眼,不论南北,几乎家家一样,都是两、三间房加一小厅。在日本,即使你是公司老板,每年有3000万日元进项,生活也无法花天酒地,这是因为税制让你尽很大的社会义务。相反,即使你仅是一小职员,每年仅500万日元入项,你也可养起一家4口。上述3000万日元,是日本公司社长的平均年入;而500万日元,则是日本工薪族的平均年入。笔者去过一些日本人家庭,豪奢的少。多数人,不论社长或是平民百姓,居住条件相差不大。日本也不是没有富人,但他们的财富受社会责任束缚,社会对他们的视线严厉。媒体无孔不入,假如某人以财富为手段图谋不正,他身败名裂的几率很大。如此,拥有巨富的人,在强大的中产阶级社会中,掀不起什么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