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IPO居然破发了,港股投资者怎么想的

龙在天 2019-11-03 19:21:00

推荐回答

盘子小,行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基本面好。
齐晓强2019-11-03 20:00:58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港股也有飙涨的,一般港股新股中签后上市首日卖出。主要原因应该是发行机制不一导致,国内审批制,好不容易上市就连续涨停啦。
    黄瞩信2019-11-03 21:59:06
  • 三因素致破发蔓延首先,年内市场交投情绪下降导致新股“估值梦”破碎。2月以来,港股市场冲高回落,受到外围不确定因素的冲击和内外资金面的压力,市场情绪明显偏负面。而今年港股市场为新经济公司打开了上市的大门,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由于这部分公司无法用传统的市盈率估值方式为其估值,市场就会以“概念”、“造梦”的方式,线性思维地将其对标国内外已经成功的行业巨头,人为地拉升其估值预期。这种高企的估值往往是寄望于投资者亢奋的情绪支撑,但以情绪支撑的估值本身并不坚固,如果市场投资者的情绪忽然转向,就极有可能引起恐慌抛售。其次,企业盈利无法支撑市场估值。去年以来,港股市场一路走牛,市场整体估值快速上行,其中,新经济股格外受到资金追捧,估值急速上升。而实际上,这些新经济股的真实业绩,并没有追上估值上升的速度,甚至出现了明显背离。估值得不到业绩的有效支撑,当市场遭遇调整,这部分没有基本面支撑的个股,首当其冲成为资金抛售的目标,因为长期来看,股价终要回归企业的实际盈利水平。第三,认购倍数低于预期造成上市后的抛压急升。由于香港券商多数都能提供收费便宜又方便的杠杆操作打新,杠杆打新不但有更大的中签概率,又不用锁住投资者大部分本金,因此这种打新方式在香港股市认购新股时非常常见。但如果加杠杆认购新股遭遇超募倍数低于预期,就会出现过度认购的窘境。此次小米就是如此,由于市场投资热情消退,小米公开发售超额仅9.5倍,和今年平安好医生港股01833的650倍、阅文集团港股00772620倍超募规模相比,相去甚远,因此极易出现过度认购的情况,并且其国际发售也只获轻微超额认购。此时,认购者只能要么补充交易保证金,要么上市当日卖出超购部分降低风险。这就导致了上市后抛压急升,为新股破发推波助澜。
    管爵杉2019-11-03 20:58:48
  • 其实小米开盘破发并不让人意外,甚至还有迹可循。除了估值相较数月前大幅下跌,根据香港本地券商在上周末的开市报价,小米每股仅为16港元,低于小米自己确定的17港元的发行价,这也意味着还未开盘,散户们便已经每手浮亏200港元左右。那么,如今只取得543亿美元估值并遭遇开盘破发的小米,之前到底为什么能被给出超出千亿的估值呢?在这里,不得不提雷军给小米公司定位的“智慧”,一家硬件公司,在雷军的宣传中,成为了一家电商、硬件、互联网服务齐头并进的全能型互联网公司。毕竟在当今的市场,互联网公司相比硬件公司能够取得更高的估值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同时,今年正值新经济概念大热,数月前新经济公司在IPO时都受到了市场和投资者的追捧,小米公司也不例外。上市首日开盘即遭破发,小米不被看好与它原本较高的估值密不可分,随着各种热度逐渐散去,市场对小米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首先,在目前的市场上,小米还没有业界顶尖水准的核心技术,相对低端的智能手机市场是小米的目标市场,低价格、高性价比仍然是小米售卖产品的主要路线,虽然现在看来确实取得了成功,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盈利方式中价格才是第一竞争力,而不是小米IP的牌子,万一将来出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用户很可能弃小米而转投其他阵营,这种经营路线终究不是作为互联网科技企业的长久之路。其次,虽说雷军将小米定位成互联网企业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其互联网智能生态也在不断完善,但是目前这部分市场依然有限,智能产品还没能对人类生活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天,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作为未来投资的风口,今后的竞争只会更加剧烈。估值骤减、开盘破发,是否意味着小米已经不再具有更多的投资价值,不过就好像曾经小米估值超千亿美元一样,此时的数据和舆论又能代表彼时的走势吗?显然是不能的。事实上,受累于高估值,港股破发并不少见,小米开盘破发也并不意味着未来的成长被看衰。作为国内较为优质的企业,近年来小米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用7年的时间成为营收千亿的大企业,并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这本就不容易。在对未来的布局中,小米也有着能让投资者有所期待之处。比如在2019年,互联网服务已经成为了小米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60.2%的利润率也说明了小米在这一块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总的来说,小米上市的主要目的是融资,至于未来的成长,还要看融资后如何利用资金提升自己,从中长期来看,小米未来的发展空间仍可期。虽说经历了开盘破发的不利开局,但对小米也不一定是件坏事,抛开估值带来的压力,对于目前整体发展尚佳的小米来说,也许正是一次大展拳脚的机会。来源:新京报。
    黄益新2019-11-03 19:59:35

相关问答

三因素致破发蔓延首先,年内市场交投情绪下降导致新股“估值梦”破碎。2月以来,港股市场冲高回落,受到外围不确定因素的冲击和内外资金面的压力,市场情绪明显偏负面。而今年港股市场为新经济公司打开了上市的大门,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由于这部分公司无法用传统的市盈率估值方式为其估值,市场就会以“概念”、“造梦”的方式,线性思维地将其对标国内外已经成功的行业巨头,人为地拉升其估值预期。这种高企的估值往往是寄望于投资者亢奋的情绪支撑,但以情绪支撑的估值本身并不坚固,如果市场投资者的情绪忽然转向,就极有可能引起恐慌抛售。其次,企业盈利无法支撑市场估值。去年以来,港股市场一路走牛,市场整体估值快速上行,其中,新经济股格外受到资金追捧,估值急速上升。而实际上,这些新经济股的真实业绩,并没有追上估值上升的速度,甚至出现了明显背离。估值得不到业绩的有效支撑,当市场遭遇调整,这部分没有基本面支撑的个股,首当其冲成为资金抛售的目标,因为长期来看,股价终要回归企业的实际盈利水平。第三,认购倍数低于预期造成上市后的抛压急升。由于香港券商多数都能提供收费便宜又方便的杠杆操作打新,杠杆打新不但有更大的中签概率,又不用锁住投资者大部分本金,因此这种打新方式在香港股市认购新股时非常常见。但如果加杠杆认购新股遭遇超募倍数低于预期,就会出现过度认购的窘境。此次小米就是如此,由于市场投资热情消退,小米公开发售超额仅9.5倍,和今年平安好医生港股01833的650倍、阅文集团港股00772620倍超募规模相比,相去甚远,因此极易出现过度认购的情况,并且其国际发售也只获轻微超额认购。此时,认购者只能要么补充交易保证金,要么上市当日卖出超购部分降低风险。这就导致了上市后抛压急升,为新股破发推波助澜。
具体来说,因沪港股票市场在投资环境、投资者结构以及交易标的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内地投资者参与港股通交易可能面临诸如下列风险:首先是市场联动的风险。与内地A股市场相比,由于在港股市场上外汇资金自由流动,海外资金的流动与港股价格之间表现出具有高度相关性,因此,投资者在参与港股市场交易时受到全球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变动导致的系统风险相对更大。其次是股价波动的风险。由于港股市场实行T+0交易机制,而且不设涨跌幅限制,加之香港市场结构性产品和衍生品种类相对丰富,因此,港股通个股的股价受到意外事件驱动的影响而表现出股价波动的幅度相对A股更为剧烈,投资者持仓的风险相对较大。再次是交易成本的风险。目前,投资者参与港股投资,需要佣金、交易征费、交易费、交易系统费、印花税、过户费、证券组合费等各项税费。投资者在参与港股交易前应当充分了解可能需要缴纳的与各项相关税费安排,避免因交易频率提高导致交易成本上升。此外,还有个股的流动性风险。不同于在内地市场中小市值股票的成交较为活跃,在香港市场,部分中小市值港股成交量则相对较少,流动较为缺乏。因此,如果投资者重仓持有此类股票,则可能因缺乏交易对手方交易,进而面临小量抛盘即导致股价大幅下降的风险。=======================================================还需要注意下面几点:一是订单类型。在试点初期,港股通投资者在联交所开市前时段仅可以输入竞价限价盘,在持续交易时段仅可以增强限价盘进行买卖,而无法使用市价盘申报买卖单。在这里,内地投资者应当了解港股通订单类型的含义,避免因申报价格与成交价格的差异而导致无法成交的风险。二是额度控制。内地投资者应当充分了解因港股通额度控制可能造成的买单交易无法及时执行的风险。上交所证券交易服务公司对港股通的每日额度和总额度的使用进行监控并予以发布。当买卖港股通股票触及总额度或每日额度限制时,投资者的买入报单将会受到限制并可能由此造成交易推迟、失败等情况,投资者也可能因此遭受经济损失。三是交易日。香港与内地A股市场的交易日并不完全一致。沪港通在沪港两地均为交易日且能够满足结算安排时开通。投资者在参与港股通交易时需要充分了解具体的交易日期,做好交易安排和风险控制。四是货币兑换。内地投资者在参与港股通投资时,作为港股通标的的联交所上市公司股票以港币报价,以人民币6.2261,0.0113,0.18%交收。此外,因港股通相关结算换汇处理在交易日日终而非交易日间实时进行,所以,投资者要关注由此产生的人民币兑港币在不同交易时间结算可能产生的汇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