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靠的是什么?

樊映红 2019-11-03 19:49:00

推荐回答

1,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经济扩张和衰退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2019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国经济发展史。
齐明浩2019-11-03 20:59:04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坚持发展理念,指引我国经济强起来。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是我国经济强起来的科学指引。必须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实践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的;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新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是我国经济强起来的科学指引。扩展资料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创新发展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化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生产力构成理论。协调发展体现统筹兼顾、持续健康、全面平衡的发展要求,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内涵,提升了发展境界。绿色发展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既深化和丰富了生产力的内涵,凸显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的密切关系,又升华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生产力理论的重大贡献。开放发展揭示了中国与世界息息相关的互利共赢逻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共享发展是对人民利益至上原则和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根本动力唯物史观的坚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与收入分配理论。发展理念指引我国经济强起来。
    龙小萱2019-11-03 22:01:12
  • “中国模式”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存的经济模式为基础,实行双调控模式即国家调节为主导,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双重调节模式。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断努力探索出来的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它最主要的成功经验就是坚持独立自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扩展资料:基本特征中国经济模式是在改革“斯大林模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中国模式”也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模式。从基本经济制度上看,中国由过去追求“一大二公、三纯四统”的单一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交融的混合经济。由过去分配方式单一、平均主义倾向严重的分配制度转变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公平与效率并重、既有差别而差别又不能过大、既鼓励部分人先富又强调最终要达到共同富裕的分配制度。从经济体制上看中国已经根本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不同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在主要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上,更多地发挥市场、价格、竞争作用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合理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战略指导的作用,没有完全放弃必要的国家管理经济的作用。从经济结构上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结构根据国情和国际环境,在不断的调整中趋向合理化。在轻工业快速发展、农业得到加强之后,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农业落后的畸形产业结构已经改变,重点发展的是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协调、城市化严重滞后的局面已经改观,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出现部分拉美国家和印度等国那样的过度城市化;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地区平衡协调发展。从经济增长方式上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期以来都是以粗放型为主,主要依靠高投入、高消耗发展经济,这种情况已经开始改变,新模式强调要依靠技术进步、加强管理,以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方式为主。从经济发展战略上看中国已经成功实现战略转换,由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转变成现代化战略;由重速度、重数量、轻效益、轻质量的倾向转变成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注重效益、质量、合理实在的速度;由片面强调自力更生、闭关锁国转变成对外开放,掌握两套本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模式。
    樊振玲2019-11-03 21:59:19
  • 市场机制激发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活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经历了双重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现代社会转型,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转型之路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之路。正是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经济社会活力和创造力,不断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我国经济才得以成功实现转型、取得巨大成就。制度条件一旦具备,就如同闸门打开,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就会充分涌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各类财产和社会财富迅速增加。扩展资料:中国经济的贡献,体现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挑战的形势下,中国秉持“和”“合”理念,倡导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中国倡导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致力于做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建设者,努力为解决全球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胡家勇:市场机制激发经济活力。
    齐文虎2019-11-03 20:01:18
  • 一方面,这对中国有利:1、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经历了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2、人民的生活已经实现了从贫困到总体福祉的历史性跨越,并且正在朝着总体福祉的目标前进。3、经济结构从低水平向高水平、从不平衡向相对平衡进行了大幅度调整。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4、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由弱到强,跨越式发展,支撑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另一方面,对国家不利:1、能源消耗严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传统的煤炭资源开发模式不仅浪费资源,而且造成环境污染,降低企业经济效益,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失。2、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能力和法律法规的挑战。二城市化进程中乱占耕地现象严重,造成城市土地占用过度扩张而造成的农田破坏和占用;城市化、重建和拆迁过程中政府控制不力,导致许多城市发生违法建设,获得国家补偿极为普遍。3、各种收入差距仍在扩大社会矛盾正在加剧。4、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表现为农业基础薄弱、制造业规模大而薄弱、服务业发展滞后。主要由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驱动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没有根本变化。扩展资料: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奇迹是建立在中国耀眼的经济发展成就基础上的。从数量规模上看,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有3679亿元人民币;而到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跻身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从社会生活水平的角度看,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中国在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科教文卫等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取得诸多辉煌成就。三、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以碳排放减少为例,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最近十年间,中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了将近41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显然,中国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转型升级已经初显成效。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黄电锋2019-11-03 20:00:02

相关问答

中国建筑500强之中国中冶关键字:中国建筑500强中国建筑500强中国中冶企业是创新的责任主体。在推行创新型国家战略中,企业担当重任,越来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冶金科工集团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注重以市场为导向、以突破关键技术为核心,坚持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走出了一条产研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道路。2019年被评为国家创新型企业。中国中冶科技创新的实践证明,只有重视创新、推进创新、持续创新,企业才能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在“创新提升,做强做大,持续发展,长富久安”总战略指引下,中国中冶以强大的冶金建设实力为依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逐步形成了关联互补的EPC工程总承包、资源开发、装备自造和房地产开发四大主业,并在全球87个国家拥有了193个建设项目。近3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为代表的主要经济指标均已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在2019年中国中冶光荣入选中国建筑500强。这是中国建筑施工企业联合会连续第六次对中国建筑业进行全面,科学、独立的企业实力发展调查研究宣传发布工作。今年我们对超过12,000家利润总额在3000万元至90亿元之间的中国大陆建筑施工、勘察设计、工程监理等中国建筑企业进行了数据采集研究,根据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资信等级、社会贡献、业主满意度等指标对候选企业进行排名,并对部分候选企业进行实地拜访,从中遴选出500家中国建筑500强企业。技术创新优化企业转型中国建筑500强中国中冶始终坚持以“创新提升”为企业发展总战略的核心内容,奉“创新提升”为企业发展的发动机。多年来,注重以市场为导向、以突破关键技术为核心,坚持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完善了创新体系机制建设,加大了科技投入的力度,自主创新呈现出众多成果,被评为国家创新型企业。他们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积极制定和实施创建创新型企业战略,制定了《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2019—2019年科技发展规划》,颁布了《中冶集团创建创新型企业标准》。科技发展规划》和《创新型企业标准》的制定,为中冶集团创建创新型企业提供了制度依据和方向指南。创新型企业标准》提出了“用三年时间把中冶集团建设成为创新型企业”的战略部署。一是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机构。集团设有技术中心和35个技术分中心,设立了中冶集团工程技术院,拥有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国家建筑钢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6个国家级检测中心,拥有上海宝冶建设有限公司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实验室,拥有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等4个国家级研发机构,拥有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等10个国家级设计研究院。二是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围绕核心主业发展,加大研发投入,加快自有核心技术的研发。2019—2019年的研发经费投入分别为23.86亿元、36.73亿元和41.36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分别为1.79%、2.22%和2.34%。三是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切实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管理与保护,有重点、有步骤地构筑知识产权优势,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19年11月颁布了《中冶集团知识产权管理规定》,12月召开中冶集团知识产权工作会议,截至2019年底,中冶累计有效授权专利2306件,其中发明专利242件。被授予国家级工法15项、省部级工法6项,主编和参编的国家技术标准43项、行业技术标准28项。四是注重培养创新人才。截至2019年底,中国中冶拥有6万名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其中,科研人员达1万人,包括115名享有国家特殊津贴专家、22名国家科技奖项负责人、12名国家勘察设计大师、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五是加快构建开放型创新机制。以突破关键技术为核心,加强产学研结合,借助外智加快科技创新的发展,最终实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中国建筑500强中国中冶坚持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第一生产力,科技不仅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同时获得了国家及有关部委的高度认可和嘉勉。2019—2019年,公司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省部级奖励488项。2019年7月,公司被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国家第二批创新型企业。人才创新推动企业全面振兴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具备深厚的技术科研基础和丰厚研究成果的领军人才,是实现创新的根本,更是企业发展的希望所在。企业要创建一个鼓励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中冶集团通过把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人才机制。他们给予为集团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重奖,以利于创新文化和激励氛围的形成,鼓励更多的员工成为创新型人才。中国建筑500强中国中冶实行首席专家制、首席技工制,大量引进人才,以人才推动企业全面振兴。同时,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上也齐头并进,形成了转动企业向前的两只巨大的轮子,而为其导向的则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于企业战略目标的落实,中国中冶认为,战略的制定首先是要发动群众。这一做法确保了战略制定出来以后,企业上下一个声音,战略的贯彻落实就有了很好的基础保证。中冶集团高度重视技术研发、成果应用、集聚人才和创新型企业建设,建立和逐步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机构。中冶集团设有集团技术中心和35个技术分中心,设立了中冶集团工程技术院。文化创新形成企业强大竞争力文化创新比有形的创新更重要,其中包括战略创新以及组织能力上的创新。战略是企业发展之本,但来源于文化;战略发展要靠文化,文化也要不断前进,而它们的有机结合将形成企业强大的竞争力。中冶文化是伴随着中冶的发展不断形成和完善的。依靠建设“三心”文化即,抓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责任心,抓队伍和广大员工的信心,抓万众一心,之后中冶集团又建设了责任文化、激情文化,克服万难,走出困境,全面振兴,走向今天。中国建筑500强中冶集团于2019年6月颁布了《中冶集团创建创新型企业标准》,11月颁布了《中冶集团知识产权管理规定》。同年12月召开了中冶集团知识产权工作会议,此次会议提出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切实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管理与保护,有重点、有步骤地构筑知识产权优势,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按照《中冶集团创建创新型企业标准》这个量化的标准,中冶每年申请专利及获得专利权数量共1000件,其中发明专利每年申请100件;对于授权专利集团给予相应的奖励,其中:发明专利10000元/件、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1000元/件,奖金发放对象为专利发明人或设计人。近几年,中冶集团的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都大幅度提高,发明专利所占比例也明显呈上升趋势。截至2019年底,中冶集团拥有有效期内的授权专利2306件,其中发明专利242件,位居中国建筑类中央企业之首。这充分说明集团在开展创建创新型企业工作以来,在推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积累方面,意识逐渐增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初步成果,成效显著。科技创新助推中冶提前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中国建筑500强中国中冶按照中央关于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关要求,认真贯彻落实《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的各项工作。他们注重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组织体系,设立专门工作机构,具体负责节能减排的监督、管理和考核。建立健全监测体系,逐步夯实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的定额、计量、统计等基础工作,抓紧完善监测网络,建立自上而下的数据统计制度,比较全面地掌握节能减排工作情况。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完善奖惩机制,将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纳入企业内部经营业绩考核,严格考核,严格奖惩。2019年万元收入产值综合能耗0.2193吨标煤,比2019年的0.3617吨标准煤下降39.37%,提前一年实现了万元营业收入产值综合能耗可比价比2019年下降20%的“十一五”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