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我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规律如下: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有铲币、刀币、环钱、楚币而贵,中国是缺银的国家,而金子在自然界以游离态存在,更加容易开采,而且黄金质地柔软,纯的银子反而难以保存容易发黑氧化,为何是金本位我也实在想不通也。而且银的理化性质活泼用处广泛,比之黄金的难以发生化学反应来看,银的价值其实要高过黄金。数据显示,1940年全球黄金储量约2.83万吨,白银储量约28.34万吨,黄金白银储量比为1:10,截至2019年底,全球白银储量为40万吨,而同期全球黄金储量为20.3万吨,黄金白银储量比为1:2。另外有消息透露,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的白银库存已降到4年来低点,4年降幅高达30%。白银因为工业用途广泛,需求增长大,但黄金从一开始就基本没消耗,人类的黄金只会继续被代代相存下去。黄金在中国古代货币中扮演的类似现在支票这种东西,高大上,土豪交易用的,平民老百姓不用的,古代九成以上都是用铜币,剩下大部分用白银,黄金交易少之又少,就像现在老百姓谁用大额支票付账啊。
齐景嘉2019-11-03 14:01:40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看本文1、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对本位制。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破坏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因素也日益增长起来。由于维持金本位制的一些必要条件逐渐遭到破坏,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也就失去了保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停止银行券兑现并禁止输出,金本位制陷于崩溃。战争期间,各国实行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汇价波动剧烈,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已不复存在。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各国已无力恢复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它是以存放在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外汇资产为准备金,以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作为流通手段的一种货币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许多殖民地国家曾经实行过这种货币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无力恢复金本位制但又未采用金块本位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推行金汇兑本位制。由于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的货币与某一国家货币保持着固定比价,金汇兑本制国家的对外贸易和金融政策必然受金块本位制的国家的影响和控制。因此,金汇兑本位制是一种削弱了的极不稳定分金本位制度。2、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国际金本位制在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1931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全部瓦解。国际金本位制彻底崩溃后,30年代的国际货币制度一片混乱,正常的国际货币秩序遭到破坏。主要的三种国际货币,即英镑、美元和法郎,各自组成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法郎集团结果国际贸易严重受阻,国际资本流动几乎陷于停顿。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协议后国际货币制度的运行牙买加协议后的国际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的货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黄金的国际货币地位趋于消失,美元在诸多储备货币中仍居主导地位,但它的地位在不断削弱,而德国马克、日元的地位则不断提高。在这个体系中,各国所采取的汇率制度可以自由安排。主要发达国家货币的汇率实行单独或联合浮动。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盯住汇率制,把本国货币盯住多种形式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另外,在这个体系中,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调节。除了汇率机制以外,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机构也发挥着重大作用。
黄盛琰2019-11-03 15:00:40
-
简单地说黄金作为美观,耐腐蚀,储量少,比重高等等贵重金属的属性决定了其在货币地位不容挑战的立场,哪怕是在当今。
龚巧云2019-11-03 14:36:45
-
关于你的问题具体细说~在殷商及西周时期,黄金主要作为装饰品,秦朝至西汉,黄金作为货币才开始日益盛行,之后唐宋时期,黄金的货币作用有上升,东汉魏晋南北朝至隋,黄金主要用于贮藏和装饰,元朝以后,黄金就不再作为货币流通!1,黄金在中国历史上很少肩负货币这一职责!2,中国历史最早的货币是贝壳,然后才是金属,还有就是用来赏赐的5,金本位在上世纪70年代被世界金融废除,因为黄金有限,无法满足世界经济发展所需,现在黄金依然作为财富依据,是较好的实物保值,但不作为增发货币的基础。
连丽红2019-11-03 14:19:03
-
20世纪60年代前黄金作为交易的媒介已有3000多年历史。经过一段漫长时期,金本位制度逐渐确立,在1717年成为英国货币制度的基础,至19世纪未期,欧洲国家已广泛实行金本位制度。美国于1900年实行金本位制度。在国际方面,黄金自由进出口,用以结算国际收支差额,黄金由收支出现逆差的国家流入收支出现顺差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正式在1919年停止采用金本位制度,但于1926年恢复使用金砖本位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纸币只能兑换400盎司国际认可金条。而踏入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处于动荡时期迫使大部分国家放弃以黄金兑换货币的制度,只允许中央银行及各国政府之间进行黄金交易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便形成了美元兑换制度,使美元可以在联邦储备局兑换黄金。国际间在1934年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议,确认了这个制度,并一直实行至1971年。193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将联邦储备局买卖黄金的官价升至每盎司35美元,联帮储备局与欧洲的中央银行一直致力维持这个兑换价,直至1968年。1960年期间由于自由市场对黄金作为制造首饰及投资用途的需求日增,美国连同英国、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荷兰、西德及瑞士成立黄金总库,希望把黄金市价保持在接近官价每盎司35美元的水平。这个新机构实际上是外汇稳定基金的扩展,使财政部在必要时可增加黄金的供应量来压抑自由市场的金价。1968年期间由于国际货币市场呈现不稳及美元因美国陷入越战而备受压力,带动全球黄金投机活动不断增加。在此情况下,各国的中央银行暂停黄金总库的运作,而伦敦金市亦停市两星期。伦敦金市停业期间,瑞士信贷银行、瑞士银行及瑞士联合银行在苏黎世成立金库,进行黄金买卖,南非开始通过苏黎世金库定期沽售黄金。黄金双价制开始推行,将私人及官方黄金买卖分在两个不同的市场进行。
齐晓娴2019-11-03 14: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