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作为政府需求管理的两大政策,其运作就是通过增加或者减少货币供给来调节总需求,从而解决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时采取的政策:1、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当总支出过大、价格水平上升时,则中央银行采取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提高再贴现率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方法,以减少货币供给量和贷款规模,控制社会需求,抑制经济过热增长。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政府购买和投资,减少转移支付,缩小财政赤字等。3、相配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某些特定条件下,可以根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特点,按照相反方向配合使用这两种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助于通过减税和增加支出,克服总需求不足和经济萧条。紧缩性货币政策,则可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从而减轻扩张性财政策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减少赤字,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则使利率下降,在紧缩预算的同时,松弛银根,刺激投资带动经济发展。财政政策是通过吸引消费者投资来达到它的目的的,而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流通量来达到它的目的的。财政政策实施相对货币政策来说比较困难,因为单从银行这一方面不能决定总体的走势,必须有消费者的配合。货币政策的实施虽然相对容易些,因为从银行一方面就可以实施,消费者被迫做出相应的决定,货币政策不会带来排次效果。但是单方面的政策一般很难起到相应效果,所以一般来说他们是配合进行的。从紧的货币政策,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赢利空间,因为企业的信贷成本上升。利率提高了,房地产商从银行贷款的成本上升了一点,但如果房价一直在猛涨的话,那一点增加的成本根本看不出来,一下子就抵消了。对股市直接的影响谈不上,都是间接的,要有一个过程。货币政策从紧后,在控制物价上涨方面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比较复杂。
龙宝霞2019-12-22 00:01:58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都通过利率影响股票债券等证券价格,一般认为市场利率与证券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就是说利率越高,人们就越不愿意去投资于证券市场,进而交易量减少,股票价格降低,反之同理。也可以从货币供求均衡考虑,M\P=kY-hr扩张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引起利率降低,利率降低又导致证券价格上升。
齐晓娟2019-12-22 00:54:54
-
一是财政政策。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经济过热,此时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从而压缩社会总需求,使社会总供求达到平衡;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经济萧条,此时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加财政支出,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使社会总供求达到平衡。二是货币政策: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经济过热,此时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收紧银根,提高银行利率和存款准备率,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国债收回货币,从而压缩社会总需求,使社会总供求达到平衡;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经济萧条,此时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放松银根,降低银行利率和存款准备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国债放出货币,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使社会总供求达到平衡。一般在经济危机和萧条时,宜采用双松的政策,即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相搭配;在经济过热时,宜采用双紧的政策,即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相搭配。
黄益生2019-12-22 00:38:39
-
货币政策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基本手段之一。由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与货币供给总量与货币需求总量的平衡相辅相成。因而宏观经济调控之重点必然立足于货币供给量。货币政策主要针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和控制展开,进而实现诸如稳定货币、增加就业、平衡国际收支、发展经济等宏观经济目标。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与股票价格的影响非常大。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扩大社会上货币供给总量,对经济发展和证券市场交易有着积极影响。但是货币供应太多又会引起通货膨胀,使企业发展受到影响,使实际投资收益率下降。紧缩的货币政策则相反,它会减少社会上货币供给总量,不利于经济发展,不利于证券市场的活跃和发展。另外,货币政策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也非常大,这种影响对股市的涨跌又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赖鸿志2019-12-22 00:22:25
-
2000年财政政策适度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通货紧缩使实际利率上升,实体经济的平均利润率下降,储蓄倾向上升,投资意愿减弱,是导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直接原因。不断加深的通货紧缩将是未来几年我国经济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因此,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必须与经济结构调整的中长期政策衔接起来。2000年货币政策●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外币管理体制●积极推进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实施储蓄实名制●鼓励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业务品种创新●加强信贷政策指导,引导资金流向●积极推进货币市场建设●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引导规范民间信贷●积极支持金融企业上市2001年货币政策一)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保持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透明度,引导社会的合理预期2003年货币政策2003年可谓货币政策大有作为的一年。这一年,央行货币政策手段之新、力度之大,可谓前几年所罕见,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货币政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贷款增速过快直接导致了2003年央行四大货币政策措施的出台。2004年:积极财政政策功能面临转型2004年中国经济将承接2003年的发展势头,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国民经济有望增长8.5%左右。2004年,宏观调控政策将在保证积极财政政策功能转型的同时,适度微调货币政策,以维护好经济发展的良好形势,并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增强经济自主增长的内在动力,保持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2004年货币政策取向:一是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平稳增长;二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发挥利率调控作用;三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四是着力调整信贷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五是加快发展金融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六是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资金支持工作。2004年货币供应量增幅和新增贷款规模应低于2003年的实际水平。预计M1和M2分别增长17%左右,人民币贷款增加2.6万亿元。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以后,中国人民银行积极从事金融调控方式的改革,加快从直接调控转变为间接调控的步伐,逐步建立灵活有效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新机制。目前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稳定币值,保证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从长期看,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有利于为股票市场创造一个宽松和良好的环境,从这一点讲,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没有任何利益冲突。但是,货币政策传导,说到底是资金流动和经济主体在收益对比的过程中形成的,而股票市场也依靠自己相对独立的资金周转体系维持运行,投资主体对利益的争夺更为激烈,因此在这方面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不可避免存在一些交汇点。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证券市场吸引储蓄分流的力度越来越强,它甚至已经影响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如货币供应量等指标,例如,1997年上半年股市活跃时,流通中现金M0增长率一度接近20%,为经济软着陆以来的最高点。2000年上半年股市活跃时,银行储蓄存款出现了净下降,导致当期广义货币M2的增长率只有12.3%,为多年来的最低点。因此,央行要想更好地把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就不得不关注金融资产价格。1997年和2000年,我国曾经两度清查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导致了市场头部的出现。而1999年央行允许股票抵押贷款,并同意证券公司进入同业拆借市场,都导致当时市场增量资金的出现。可见,由于银行业和证券业存在天然的“近亲”关系,任何货币政策的出台,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股票市场运行,只是有时显著,有时不显著罢了。货币政策调整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大小,关键就看这项政策是不是导致上市公司资金周转和投资者资金周转发生了变化以及变化的程度大小。例如,央行宣布利率下调,一方面上市公司降低了财务费用,权衡资金成本后扩大了投资,导致效益和业绩提高,并使金融资产价格上涨,然后企业再筹资用于投资,如此循环反复使产出成倍增长;另一方面,投资者在降息后权衡资金成本把储蓄转化为股票投资,市场资金供大于求,股价上涨,这样投资者收益增加,扩大消费,进而带动产出增加。然而,在商业银行资金大量存差情况下,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货币,并不一定导致商业银行放贷减少,上市公司和投资者行为都不受到影响,则股市对这项货币政策的反应就会比较迟钝。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是大是小,关键要看上市公司业绩以及投资者行为是否因此发生变化。这是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第一定律。此外,货币政策效果犹如一根绳子,在拉紧时效果显著,而放松时则未必见效,这一点对股票市场亦然。股市运行的历史反复证明,收缩银根对股票市场的下调作用,远远大于放松银根对市场的促进作用。这是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第二定律。2003年初,中央银行制定全年的货币供应量增长计划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都是16%,此后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中央银行在4月份调整货币供应量增长计划,将M2和M1增长率同时调整为18%,但是截止到5月末,M2增长20.2%,M1增长18.8%,再次超过了调控目标。究其原因,商业银行放贷的高速增长是导致货币供应量超速增长的根源,其中建筑业贷款又以41.3%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全部贷款21.7%的增速,同期全国房地产价格也上涨了7%。在这一背景下,央行提高了房地产贷款的有关条件,限制了房地产企业乱铺摊子,但对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不会有影响。有人认为有企业通过房地产贷款进行股票投资,因此这项政策将收缩股市资金供应,但相关证据很不充分。因为今年以来新入市的增量资金都是规范的机构投资者,除此之外增量资金寥寥,就算有一些资金因此将退出,也必然是一些老的庄股资金无法借拆东墙补西墙进行护盘,蓝筹股价值投资的资金供应链条应该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此外,03年中央银行通过发行票据,进行正回购等回笼货币,以及加强对国债回购交易的监管等措施,也让一些投资者感到惴惴不安,认为一些市场资金供应将欠缺。
黄相明2019-12-22 0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