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时代不同,制度不同,性质不同,体质也不一样,崛起需要能力和资本。难说。
龙小花2019-12-21 17:01:55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美国的矛头搞错了。已经错过了最佳遏制中国的时机,现在已经无效。美国和西方真正的敌人是印度。1、印度极具侵略性,印度吞并了很多周边小国家;2、印度的领土并不大,和人口增长不成比例就一定会扩散到美国和西方。印度的人口能抢走西方国家一半的就业岗位。3、比较激进的民族主义和政府机构,未来会目空一切的。这是必然的。
籍巍巍2019-12-21 15:55:43
-
20世纪中叶世界第二次大战以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纷纷摆脱了旧的殖民统治,建立了新的国家。20世纪40年代末期,同为世界人口大国的印度和中国都先后成立了新的政府,迎来了百废待举的建设新时期。在20世纪50年代,中印两国人口变动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上是在一个起点上。由于中印两国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社会经济基础和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所以,影响人口变动的因素也不尽相同。可以看到,中国人口死亡率如果除去非正常时期,20世纪60、70年代就已经降到了很低的水平,远低于印度的同期水平。印度死亡率变化比较平稳,渐次下降,进入21世纪粗死亡率水平才接近中国。中国人口的出生率从20世纪60年代已经有所回落,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由于实施了全国范围的计划生育政策,所以,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而同期虽然印度政府早在1947年就提出了控制人口的思想,也提倡家庭计划,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叶有过全民计划生育运动,但出生率变化甚微,人口出生率仍高达38‰,高出中国同期水平近10个千分点。20世纪80、90年代,中印两国的出生率水平差距更大,均有10个以上千分点的差距。进入21世纪,两国出生率水平的差距开始缩小。实际上,中国印度人口出生率的变化都有着政府干预的痕迹,不过,中国更多的是政府有所为的影响,而印度则更多的政府无作为的影响。对于两个人口大国来说,迁移因素影响较小,因此,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就直接影响着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可以看到,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虽然,中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轨迹有很大不同,但增长率的幅度却有很大的相似性。中国人口由于死亡率下降幅度快于出生率,所以,人口增长逐步加速,到20世纪70年代,平均人口增长率达到了历史上最高;印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虽然比较缓慢,但比较同步,所以,人口增长率也保持较高的水平上。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印人口平均增长率差距不超过2个千分点。但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中印两国的人口增长率开始分道扬镳,进入20世纪80年代,印度人口增长率高出中国7个千分点,进入90年代,差距进一步扩大,印度人口年均增长率高出中国8个多千分点,进入新世纪,人口增长率的差距有所回落,但也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2)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人口出生死亡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口数量的变化,1950年,中国人口总量为5.55亿,印度为3.58亿,中国比印度人口多近2亿人。由于人口基础较大,即便是中国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低于印度,但在绝对增长量上高于印度。从1950年到1980年,中印两国人口总量之差都在增加,最高值达3亿多。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口增加的惯性减弱,而印度人口仍旧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印度人口总量增加快于中国,中印人口总量差值开始缩小。人口数量随着出生宰、死亡率变化而变化的同时,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从各个年龄组人口的比例变化来看,中印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有较大的差别。从老年人口即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变化来看,中国人口从1950年到1970年,该比例先增后降。从1970年起,老年人口比重逐步上升。少年儿童人口的比例从1950年起,一直在上升,直到20世纪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后才逐步降低。显然,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点与中国人口出生死亡的变化特点是直接密切相关的。印度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相对比较平稳。从1950年起,老年人口的比重一直较为平缓地上升,没有波动,与中国波动变化的特点形成对比。少年儿童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到1980年,印度少年儿童人口的比例超过了40%,这样的高比例直接与人口的高出生率有关。随着出生率缓慢下降,少年儿童人口的比例逐步下降。不过,到2000年,印度少年儿童人口的比例高出中国近10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比例印度则低于中国近2个百分点。2.人口数量与结构变化趋势1)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由于中印两国社会经济基础、文化传统、人口政策以及人口现状不同,未来中印两国的人口变动趋势也不尽相同。从联合国人口中方案的预测来看,中国人口的生育水平将继续保持较低的出生率和较低的死亡水平。不过,由于人口迅速老化,粗死亡率将会不断升高,2030年左右,中国人口将会出现负增长。如果是按低方案预测,中国人口的负增长将会提前至2020年左右。印度人口的出生死亡变化比较平缓稳定,生育水平继续稳步下降,到2040年以后,印中人口的出生率水平接近,但仍高于中国2个多千分点。2030年以后,印度人口粗死亡率也会像其他人口老化国家一样不断回升。不过,21世纪上半叶,印度不会出现人口负增长。未来人口出生、死亡的水平不同,直接影响到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的变化。目前中国人口的生育水平已经降至更替水平以下,但由于人口惯性的作用,总人口还将继续增加一段时间。在联合国中方案条件下,中国人口总量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约14.5亿,然后,人口开始下降出现负增长。如果按照联合国低方案,中国人口总量将可能在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13.5亿并随后开始负增长。较之中方案,低方案人口下降幅度更大、速度更快。印度人口总量变化则是另一幅图景,由于印度的生育水平至少在2l世纪前30、40年仍旧保持在更替水平之上,所以,人口总量的增加不是惯性增长而是自然增长,2050年,印度人口总量将超过15亿。中印两国人口总量的不同变化趋势,将导致中印人口大国地位的变化。2040年左右,印度总人口将首次超过中国而成为世界上的人口第一大国,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比中国多1.4亿左右。如果按低方案计算,印度则将在2030年左右超过中国,2050年,印度人口将比中国人口多4亿左右。
黄白蓉2019-12-21 15:37:58
-
不是印度不行只是印度很难像中国一样能够冲击世界第一。印度运气不好,中国则非常幸运,坐上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的全球化的头等座,并基于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人口红利,迅速发展起来。并且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德国和美国一样,与美国一起在互联网发展上走在了传统经济强国前面。日本西欧国家gdp基本停滞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支柱还是过去的那些,又没有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陷入了瓶颈。印度醒过来要奋力前行的时候已经晚了。不同于中国发展的时候,那些发展中国家基本没有对中国产生威胁,现在印度发展的时候东南亚的国家则和印度在很多方面产生了竞争,发展步伐被拖慢。印度的种姓制度则拉低了印度人的平均能力。其人口优势难以彻底的发挥。人才的过度流失使得印度难以在顶尖的领域有所前进,并难以捕捉一些发展的机会。印度目前的较高经济增长是基于人口红利,基建和产业转移下的正常发展中国家所有的。区别于越南之类国家的是印度很大,人口很多,资源相当丰富,又是英语国家,在国际上不怎么被欧美敌视,具备成为一个世界大国的潜力。
梅金红2019-12-21 15:24:08
-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的印度,经济发展势头依然良好。原因何在?我们邀请专家就此作答。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研究员 孙士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陈峰君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荣 鹰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马加力问:作为金砖四国之一,印度近年的经济发展很快,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尤显突出。陈峰君:金融危机对印度也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在金融、金融外包、航空与旅游等方面受到较大冲击。但总体说,其受影响程度有限,原因:一是印度对外贸易比重相对较小,其消费市场主要在国内,印度大部分企业均是服务于内需。二是印度政府为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保证劳动力就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增加银行资金流动性,加强银行金融监管;扩大税收减免,增加财政支出;积极利用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小型企业发展。马加力:从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在“金砖四国”中仅次于中国,远高于巴西和俄罗斯,其增长势头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也是屈指少有的。原因很多:一是政府采取了较为大胆的改革开放政策,放松管制,大力吸引外资,有力地提升经济活力和公私企业的创造力。二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加强软件开发和外包等独具特色的服务业。其三是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荣鹰: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形成了一个符合印度实际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是由内需和消费拉动、服务业为先、高新技术先导。二是有相对完善的体制和软件环境。印度金融业成熟,资源配置较合理;国民储蓄率低,但投资效益高。私企唱主角,政府干预相对较少。三是同西方的联系较密切。印度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大量侨民,是参与全球化的重要桥梁。孙士海:印度独立以来始终重视科技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科技人员存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将印度誉为“发展中国家发展高科技的榜样”。在21世纪全球经济最重要的三个领域,即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空间技术方面,印度拥有一批国际顶尖的科学家。印度认为,现代科技已经替代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印度要想成为经济强国就必须充分利用本国科技人才资源的优势,使其未来发展从资本驱动型转向科技驱动型。荣鹰:印度高科技立国有不少有利条件。首先,印度具有人才优势,工程师数量在世界名列前茅。其次,已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科技体系。印度的空间技术开发和应用已开始跨入新的发展阶段,生物制药不仅技术领先,而且成本低廉、产出高,形成了完善的研发和生产体系。印度IT产业,特别是软件开发,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第三,创新能力较强。印度人数理基础好,思辨能力强。马加力:科技发展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强盛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高科技更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军力提升的力量倍增器。因此,印度与世界上其他一些大国一样,明确提出科技立国和科技强军的方针。这既是世界主要国家发展的重要经验,也是其实现崛起的必由之路。问:作为南亚地区和印度洋周边的大国,您认为印度的发展会给该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荣鹰:印度的崛起,是新兴发展中大国群体性崛起的重要标志,其影响不仅将超越南亚和周边地区,对亚洲力量平衡乃至国际格局的走向都有深远影响。从周边国家看,他们一方面希望印度的发展能给他们带来一些实惠,但对印度的政策仍有不少疑虑,希望印度能不断调整政策,适当照顾其关切。印度这些年来大力发展海军力量,多次举行联合海上军演,显示了印度要做海洋大国,力图主导印度洋的战略意图。这可能会给地区地缘战略格局带来新的复杂因素。孙士海: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与中国一样,印度的发展有利于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的稳定,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贡献,同时也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亚洲经济的一体化。如果印度也能像中国一样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那么就会成为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如果中印两个崛起中的亚洲巨人能够和平共处,共同发展,那么亚洲的和平与繁荣就有了基本的保证。陈峰君:首先是正面的,它会大大促进与带动周边国家的经贸发展与文化交流,特别将会促进南亚区域合作以及印度与东亚、中亚、西亚、非洲等地区的区域合作。此外,作为南亚地区和印度洋中的龙头老大,其发展经验与模式,将无疑对其它国家有重要借鉴意义。印度的崛起对周边国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它们会担心其安全受到挑战甚至威胁,特别在领土、资源、宗教、民族等方面有争端的国家。马加力:近年来,中印关系总体上的发展是良好的。但是双方之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某些原因还存在不少问题。可喜的是,在印度有不少有识之士一直在积极推动印中关系的发展。而随着一些对华有较多了解的人士担任负责对华事务或国家安全事务,双方将可以进行更坦率和更真诚的沟通,进一步加强交流,增加信任,减少误判,避免双方关系的大起大落,使中印关系保持稳健发展的势头,共同造福于中印两国人民。陈峰君:中印两国的共同利益是全局性的、战略性的、长远的,而两国之间存在的问题则是局部的,次要的,暂时的。中印完全有理由构建成文明和谐的友好关系,并能成为构建和谐世界的典范。增进中印政治上的互信,树立相互学习的心态与理念。当前中印友好关系无疑是主流,“中印必有一战”之说乃无稽之谈。但当前特别要防止中印民间与媒体非理性的斗气情绪。孙士海:在过去的20年中,中印关系得到了全面发展,虽然两国之间不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发展的主流是健康的。与中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符合印度的国家利益。
赵首永2019-12-21 15:11:37
相关问答
该观点起源于卢卡斯批判,70年代的金融危机,滞涨的产生导致了凯恩斯主义的失效.以卢卡斯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派批判当下的经济政策未考虑到人们的预期,使政策的有效性大减.由于该事件的背景,卢卡斯批判中所说的预期主要是指对通胀的预期,因为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曲线,在短期通胀和失业呈替代关系,而预期的通货膨胀决定了曲线的位置.故在滞涨发生时,过高的通胀预期讲使政策面临失业和通胀的两难,导致经济恢复进程缓慢.即使不在萧条时期,预期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因为预期会影响失业和通胀,而失业又和实际产出相联系,通胀与通货需求量相联系.故预期在短期讲影响经济的运行趋势.并且由于预期对经济的实际变量具有导向作用,政府政策常具有前后不一致性的激励.所以若不能树立政府权威,有效引导公众预期,将发生公众预期与宣布的政策规则相反的恶性后果,这将会严重干扰经济的运行.综上,无论是在政策处理中,还是对经济运行本身而言,预期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