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24,想一个人去北京打工,学历不高,主要是还欠着贷款,目前身上只有两千多,请问我该怎么找呢?

黄瑜聪 2019-11-05 23:40:00

推荐回答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公民道德规范的面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道德建设的新发展,也是对中华美德的新承接。爱国守法"中的"爱",是一种"情感",这种"爱"的情感来源于"亲情"的"孝"。孝"乃德之本,在亲情"爱"的基础上,才逐步形成:爱人、爱地、爱天,爱己、爱群,爱家、爱国、爱天下。从个体道德品质形成来看,讲"爱"必先讲"孝"。明礼诚信"中涉及到中华美德的三个"德目","礼"、"诚"、"信"。突出诚信,是公民道德规范体系的时代特色。诚信建设,要从开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资源当中,去寻求智慧。诚信,是儒家道德体系的基础,诚者,天之道;思诚,人之道。诚,是真实无妄,是道德的根本,是人间之常道。信,是重诺守信,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诚信之道,是求真务实之道,是人、集体与国家尊严的体现,是"立人之道","立政之本",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黄金律。要极大地提升公民对诚信品德的认同度,要建立维护与建设诚信的相关制度,以营造当代中国诚信之道。正是因为诚信如此重要,党和政府才明确提出,公民道德建设要以诚信为重点。团结友善"体现了中华美德的"宽"与"恕"。这是"多元"社会与国际环境所需要。勤俭自强",体现了"勤"、"俭"、"廉"与"耻"四种美德。因为"勤以养廉","俭以养德","知耻近乎勇"。耻"是个人的"脸",是人的尊严,也是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无耻,何谈自尊、自强。敬业奉献",体现了"忠"与"义"。忠"的本质是"责任",尽职尽责,忠于职守。责任",是"敬业"灵魂。义"是追求、是气节、是利他,奉献是"重义轻利","见义勇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上述解释若能成立,那末"20个字"公民道德规范之中,就至少包涵了,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勤、俭、宽、恕等,中华美德中的12个基本"德目"。因此,2001年国家颁布的"20个字"公民道德规范,是中国人用了50余年的时间,付出了巨大历史代价,经历了反复探索的历程,终于形成的基本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公民道德规范"新体系。中华美德现代转化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任何新道德的生成与发展,都不能脱离民族文化的血脉,都不能割断本民族道德文化的历史。历史已经证明,那种企图全盘否定历史,另起炉灶,建构"新的道德体系"的"大手笔",只能是用自己的手提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土地的愚想。历史也证明,作为民族价值观的道德建设,不能依靠"进口",否则,民族原有的道德文化被"丢掉",引进来的道德又长期不能在我中华文化沃土上扎根,也就不能为中国人所认同,于是,"旧的"扔掉了,新的建立不起来,造成道德文化的长期"断裂"与"空白"。道德建设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一两代人的不懈奋斗,决非实用主义、急功近利、立竿见影者所能成就。十年来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和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连续开展重点研究课题"大中小学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锁定的八个核心德目是:忠、孝、诚、信、礼、义、廉、耻,意在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民族生命力的全新价值。在十年的"中华美德"教育实验的实践中,通过确定德目体系、编写教材,逐渐发现"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八种道德,是建构当今学校德目体系的重要依据,这"八德"不仅是5000年来中华民族世代相传,不断创造、更新和发展了的中华传统美德;而且是当今社会生活之中、在大中小学的"学生守则"当中、在市民公约当中、在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当中、在治家之道、兴业之道、治国之道当中,所浸透着的民族精神。为了建构学校传统美德的德目体系,也为了帮助参加教育实验的教师与教育工作者,了解"八德"的历史演变;把握和分辨"八德"精华与糟粕的两重性;认识"八德"的历史价值;探讨"八德"对现代社会道德问题的回应;掌握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路径。课题组在1999年用了一年的时间,组织8位文科博士编写、并由红旗出版社于2000年初,出版了《大众道德》丛书,每位博士撰写其中一部,这8部书是:《忠——尽己报国的责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诚——求真务实的品质》《信——立身兴业的基点》《礼——人际文明的规范》《义——人间正道的向导》《廉——清白正气的根基》《耻——人之为人的底线》依据每个德目的不同功能,这八德又大致可分为四个层面:第一、"义"与"忠""义"——人间正道的向导,是道德灵魂,是道德精神境界和价值导向;"忠"——尽己报国的责任,是道德核心,是道德自觉意识和价值目标;第二、"诚"与"信""诚"——求真务实的品质,是道德品质,是道德人格要求和经济价值;"信"——立身兴业的基点,是道德品质,是道德人格要求和经济价值;第三、礼"与"廉""礼"——人际文明的规范,是道德品质,是道德外在表现和文明价值;"廉"——清白正气的根基,是道德良心,是道德外在表现和政治价值;第四、"孝"与"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是道德情感,是道德情感基础和价值动源;"耻"——人之为人的底线,是道德心理,是道德心理基础和价值选择。这"八德",从社会、经济、政治等等领域,涵含盖了个人与家庭、社会的道德关系。一个中国人,如果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具备了这八种品德,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不会落后于时代,而且会成为新世纪的强者。整个国家,建立这种道德规范体系,就可以逐步建成新世纪的"礼仪之邦"。做到以上这些你一定是一个好的社会公民。
桑风月2019-11-06 00:02:11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启步:政策打开发展大门公认的电信业改革开放出发点,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一句指示:“先把交通、通信搞起来,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而在一段时间客观条件的积累之后,电信业真正张开翅膀,则始于1984年。1984年10月国务院对加快发展邮电工作专门做出了六条重要指示,主要内容包括:1.合理规划、分清缓急、因地制宜;2.2000年翻三番;3.采取“多予少取、积极扶持”的特殊政策;4.改革资费;5.邮电部直管;6.人才建设。仅过两个月,中央书记处又就邮电工作做出了新的六条指示,主要内容包括:1.加快发展;2.重视并多方筹资;3.以实际应用为主同时积极采用新技术;4.不搞一刀切;5.加强管理和服务;6.班子建设。国家对电信行业在财政、税收、外汇、信贷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措施,显著提升了电信企业积累和投资能力。在通信改革的第一个十年中,在那个百业待兴的年代,老一辈通信人摸着石头过河,为改变行业面貌而探索奋斗。从此,发展的大门向中国打开。发展:“电信现象”开始形成通信业改革第二个十年伊始。1988年,国务院确立了加快通信发展的方针,即所谓“十六字方针”:“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这时人们已经明确,通信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进步,第三也需要依靠各方面的支持。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电信竞争当中,90年代初放开无线寻呼及部分增值电信业务,1994年成立联通公司开始基础电信竞争,1998年邮电分营、政企分开……电信市场从独家经营到引入竞争、破除垄断,管理体制从政企合一到政企分开、加强监管,电信企业在“改革中发展、发展中改革”,取得飞跃式发展。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电信业改革也开始备受国内外关注,电信改革所引起的讨论,其广度、深度和经久不衰,构成经济社会生活中独特的“电信现象”。转型:新的改革阶段带着全社会的关注,电信业改革进入第三个十年,这十年的关键词是分拆、重组、上市、转型。从六大基础运营商格局的初步确立,到“六合三”的实现,其间包括中国3G标准的提出,以及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方略的确定,通信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改革阶段。不久前,在上海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告诉记者,当年,交通、能源、通信是我国经济发展三大障碍,而到了今天,邮电通信这个障碍解决的最好,从当年制约经济发展的障碍,已经进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引领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在同一次会议上,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表示,无论是电信拆分,还是今天的“六变三”,这都只是形式。有一点是本质,那就是我国通信网络的统一性、先进性和协调一致性。三十年来,我们从困难走向了繁荣,从业务单一走向了鲜花怒放。在整个历史中,电信业曾是一个目前网络为核心,长期垄断经营的行业,但又是一个积极实践改革开放并成就辉煌的行业。以改革应对变化,是30年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启示。链接30年通信瞬间1978小平:重视邮电通信邓小平同志对通信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在日本友人的信件上批示,要重视邮电通信的发展。南京卫星地面站和联邦德国莱斯汀地面站首次进行对通试验,开通了24路电话通道。上海成立光通信会战领导小组,逐步攻克一系列光纤及光缆制造技术问题。1979初装费首条光通信国务院批准邮电部的请示,同意向用户收取电话安装费用,用于市内电话建设。我国开放对台湾省的电话业务。上海研制出4芯多模光缆,同年9月开通我国第一条光通信系统——海宁路市话分局至四川路分局的1.8公里,12路光缆试验段接入市话网。1980万门程控邮电部、财政部、物价总局联合发文,对收取固定电话市话初装费的标准和收费办法作出明确的规定。在福州,我国首次引进万门程控电话交换项目合同签定。
    赵饮虹2019-11-05 23:56:2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