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什么喜欢去盘山?

管理和 2019-10-15 06:33:00

推荐回答

你其实还不真正了解盘山,如果你想看遍盘山的景区,恐怕1周时间也不够用,你所看到的只是盘山景区的一角——从山门进去到挂月峰下来!在乾隆年间,盘山不是这个样子,都是很自然的风光,几乎没有人造景观,特别是那时的水很多,现在盘山我所最担心的就是——水,山没有了水就缺少了灵气!我是蓟县农家院网的,我们的网址是www.jxnongjiayuan.cn经常往返于各个景区,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无限制的开发。如果一个景区有很多是人为的元素,当然也就很无味了,如果你到盘山细细品味,我想你一定能想到盘山为什么塞江南了。现在盘山还有很多遗迹,你要慢慢的找,慢慢的品味,就觉得盘山的内涵!www.jxnongjiayuan.cn。
黄益汉2019-10-15 07:01:29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盘山其实很有名的,只不过从规模、山高、险峻程度、风景特色等方面比不上国内的一些名山大川,所以知名度没有这么高,盘山的景区也算是国家5A景区了,有很多外地游客来天津都去盘山的,我觉得并不是全然没有名。
    符胜歌2019-10-15 07:54:04
  • 历史上最爱孝贤皇后。自从孝贤皇后在山东过世之后,济南城成了他永远的伤心地。此后,他在每次东巡或南巡途中,凡是经过济南时都绝对不再入城,在他所作的诗句中,每每可见他难平的憾恨伤痛。而其中最感人的首便是乾隆三十年当他第四次南巡时所作的《四依皇祖南巡过济南韵》,诗中更明白地说出他心中难以平愈的伤痛:四度济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莫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他每到东陵多住在盘山的静寄山庄。在祭顺治和康熙帝的诗文中总是充满了颂扬思慕之情,祭过两帝之后,他必定会到孝贤皇后陵去酹酒,他对孝贤皇后,总是有表达不尽的情意。乾隆19年和乾隆21年他曾经两度前去祭拜。而乾隆二十五年,他以半百之年,再到陵上祭奠,孝贤皇后陵寝酹酒谒陵之便来临酹,设不来临太矫情。我亦百年过半百,君知生界本无生。庚回戌去诚倏尔,日夏夜冬有底争。扫却喜愁归静寄,盘山山色实相迎。乾隆三十一年当他56岁时,酹酒时他更感慨“生前思不尽,别后事斯多”。乾隆三十五年他60岁,在皇后陵前酹酒时又感慨万千的说:“六旬我独庆,百世汝称贤”;但在寂寞与思念的心情下,他同时却也劝告自己要“达观息多恋”。乾隆三十九年,他已64岁,又去祭陵时,虽再度劝告自己“余恋只宜捐”,但所反映的,其实还是对她的不了之情。乾隆四十五年,他71岁,他来到皇后陵前,感慨“幻景徒惊速,故人不憖遗”,同时他告诉皇后:我们的曾孙近日前已经完婚了,睡中的你可曾听说了吗:“曾孙毕姻近,眠者可闻知”。乾隆四十八年,他73岁,又去祭陵,对于二十多年共同生活的往事仍念念不忘:“事远重提处,能忘独旦歌”。乾隆五十二年,他77岁,在赴陵酹酒所作诗中,又感伤地怀念起她的温柔美丽,同时表示他的怀念与惆怅:拜瞻礼既毕,胜水峪临前。追念吟窈窕,不孤諡孝贤。春秋复三岁,参昴共千年。可识元孙获,思之益怅然。自从与结发贤妻白头偕老的愿望随着运河中的春水一去而不复返地流逝以后,皇帝所企盼的只是在另一个世界与孝贤皇后重逢。乾隆55年春天,他在孝贤皇后陵前表白了这一心愿:三秋别忽尔,一晌奠酸然。追忆居中阃,深宜称孝贤。平生难尽述,百岁妄希延。夏日冬之夜,远期只廿年。80岁的皇帝对地下的妻子说,年龄越来越大,唯一的安慰是可以早日见到你。自己不想活到一百岁,与你相会之期最长不会超过20年了!乾隆六十年,他仍亲往皇后陵前酹酒三爵,仍是余情未了:齐年率归室,乔寿有何欢?最后一次至爱妻陵前,是嘉庆元年三月初九日,是带着新即位的嘉庆皇帝一起去的。这年乾隆帝已86岁,当上了太上皇帝,此时乾隆帝与孝贤皇后已阴阳分离48年,望着陵前高矗入云的松树,乾隆帝写下了这样伤感的诗句:吉地临旋跸,种松茂入云。暮春中浣忆,四十八年分。在“四十八年分”句下,太上皇自注:孝贤皇后于戊辰大故,偕老愿虚,不堪追忆!几十年如一日地怀念着一个人,其用情之真、之深,令人慨叹。如果孝贤皇后地下有知,也该感到满足和幸福吧。
    边同民2019-10-15 07:36:05
  • 23次盘山位于天津蓟县城区西北,为国家5A级景区。该景区始记于汉,兴于唐,极盛于清,是自然山水与名胜古迹并著,佛家寺院与后家轩林共称的旅游胜地,历史上众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竞游于此,清乾隆皇帝,先后巡幸盘山32次,留下了歌咏盘山的诗作1366首,并发出了"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的感叹。
    赵高坤2019-10-15 07:18:12
  • 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出自乾隆皇帝。盘山归属于天津,位于天津蓟县城区西北。
    龙峻标2019-10-15 07:00:38

相关问答

1、大数据指数覆盖面要足够广

例如,指慧家的大数据指数覆盖面非常广,覆盖衣、食、住、行、娱、医等全市场行业,涵盖互联网电商、线下消费、社交金融、房地产交易等领域。

2、大数据指数真正使用的海量大数据

例如,指慧家的大数据投资是利用海量的互联网大数据,如搜索热度、关注度、订单数、成交额、消费笔数等多维度的数据,通过量化算法,以期能更早、更快、更准预判某个行业或者企业未来的景气程度。互联网大数据大大提升了金融行业的投资能力。

3、大数据指数质量高、精细

博时量化的大数据挖掘、大数据算法、大数据模型优化能力业内较为优秀。根据晨星数据,博时基金指数增强管理规模近200亿。

第一步:大数据指数首先是引入各种非传统、非结构化、海量的信息(即大数据)来预测股市,如淘金的线上消费数据,银联的线下消费数据等。

第二步:一旦确定该大数据信息对股市有提前的预判,无论是对行业、风格、择时或者直接对上市公司等收益有预测性,就可以通过量化模型,选择候选成分股,构建多因子模型。

第三步:从可投资性、换手率、风险控制等角度考虑,综合博时在的量化投资方面构建的包括基本面因子等在内量化因子体系,构建指数组合。

第四步:每一种量化模型都需要不停升级,博时会根据指数的业绩表现以及市场变化,不断优化和迭代多因子模型,追求获取更多超额收益。

……人家问得是理财,大家就不能给点理财建议。非得让人家买书报班,你们是发小传单的么?我的建议是,买个风险不大的投资产品。很多银行有,那种类似P2P业务的,你可以观察一下项目投资书,有的是存单质押的,有的是票据质押的。这种一般都没什么风险,利息和理财产品差不多。如果你想机动一些,那就分开,一万放无风险的这种。剩下的拆开,一两千买股票或者混合基金,涨跌就随缘吧。剩下的几千,就买个货币基金什么的,自己也好随用随取。我的风险偏好,相对比较喜欢低风险,收益随缘。你可以适度调整。我22岁刚工作时候,两三万也是买了一个投资项目,小心存起来的。记得当时买了一个2000的基金,最高升到2700,都高兴死了。后来又买了,5000赔了一半,很难过。至于项目去哪里买,你去各银行看看,咨询一下。基本每个银行都有,问清楚风险,自己了解一下,如果是学金融的,我尤其建议你自己体验一下。书上说的,和现实操作,区别挺大的。给题主看一下之前我买的那个产品,哪个银行买的就不说了,那个已经有的收益236,是当时我买了10000收回来的。现在我里面还有20000,是我没入理财,两个月工资多出来的闲钱就买了这个。到期430,半年期限,年利率是5。这个利率不高,但是真的没有风险。我也就很知足了,最重要的是,我养成了好的习惯,就是不花多余的钱,强行存起来。挣了工资以后尤其是这样,存着存着就很震惊,不知不觉就好几万了。我知道在知乎这个地方,大家理财都是几百万几百万理财的。但我觉得一个两万也是钱,放在活期里不由自主花了和存起来,还是存起来的习惯好。所谓的投资给自己买书,我认为并不可能两万都一瞬间买了书,再一个是什么报班啊之类的,除非真的有需求和爱好,否则那就是乱花钱。自己没挣多少,更得有规划。四百块是没多少,可这也比放活期好多了。而且两万是这么理财,三四十万我还是这样理财的,这真的是慢慢学会的东西。积少成多,就是从开始存钱理财开始。如果当年我信了这个邪,挣得钱全换成健身卡做头发的还买包包买口红学半吊子的吉他钢琴,那我肯定三十还一贫如洗。请大家负责一点,别对知乎上很多年轻孩子下降头了,让他们学会规划和生活,从点滴开始,别上班一个月挣三千块,就动不动就让人家挥霍两三万,放过一些还没出学校的孩子不好么?再说一点题外话,我突然发现我对理财的理解和知乎大家说的理财不太一样。我觉得理财是,在自己的风险承受范围,进行合适的投资以及金钱规划,在保证硬支出的同时,合理留存防御资金,并取得一定的资产增值。也就是说,资产增值是个附加,也就是说收益是一个符合市场的状态。股票还有股票类及混合类基金,我自己是很少买的,也买几千块,但都是抱着赔光了也没关系的心态买的。理财的主要目的是规划。比如上大学,我可能有个三四万。这都是我上学写稿子攒的,我父母愿意在我毕业没有工资前支援我。可是我并不愿意,所以我就得在大四算好自己可能的支出。大四那年因为找工作实习在外住宿,我可能需要很多不必要支出。所以在大三,我问家里要了两万,凑了五万买了一个为期半年的理财。当时市场利率比较高,理财大概到5.9这样子。半年后,理财到期,我果然到了需要找工作的时候,把我妈钱还给她。这个时候一个很尴尬的事发生了,大四第二学习我开始工作了,但我当时那个单位很坑,七月才发工资,这半年我们得白干,而我没有收入,学校太远,必须租房。我就开始疯狂找合租,然后租房半年。一千五一月还有押金,就交了一万多。然后我手里还剩两万,我得靠它活半年。这个时候我大致算了算,还是存了一万,买了个稳定的投资产品,另外的一万,我拿出五千买了个股票类基金。就是我之前说,涨的不错后来赔了的那个。这时候我就余额宝剩五千,日常用。因为工作和毕业论文的关系,我稿子也就随随便便写了,太忙碌。我印象很深的是,当时有个老总说,我们单位的小姑娘都背一万多的包,所有人拿的都是苹果最新款。我当时要买,也可以买,如果我爸妈给钱我就要,那我应该也能装一把富二代。但我还是觉得不应该,主要是心疼父母。我还算在当时一起工作的很多人里家庭条件好的,但我有存钱的习惯。后来我们都拿工资了,第一个月拿了四千多,很多人换了手机,当时我们主管问我买什么,我说没什么特别需要买的,她说怪了,大家都是要换手机的。后来,那一年的工资年终奖加起来,也确实比较高。给家里父母买了手机,给家里换了电视,调回家在的城市。可以说我的消费还是随着收入上升了,但我一直留有余钱,并会谨慎判断有些东西对我而言是不是重要,是不是需要。这个习惯一直维持到现在,我吃吃喝喝是不省钱的,看个电影买个两千的衣服三四千的手机也是不省钱的,可是在奢侈品或者其他消费品的时候我真的会谨慎考虑我的需要度,而且都是在有余钱的情况下。我现在26了,我亲眼看见我同龄很多人还有上学的小孩子被网络或者很多虚假不真实的东西蛊惑,然后去做一些虚无缥缈的事,然后一步步毁掉自己。这个消费观真的是有问题的,不用存钱,借着花,花完了下个月还了继续借,信用卡分期分的无所可分。还有些,希望一夜暴富,通过各种不靠谱传说中年收益百分百的平台最后欠债几百万的。女孩子不好好读书工作跟着老男人四处玩最后一身病,手里只剩假包。男孩子家里是农村的,骗爸妈拿钱投资自己最后家里被坑的一贫如洗的,我还有个朋友,家里普通职工,一直装富二代,最后负债累累精神失常了,她妈妈打电话给我们这些曾经给她结婚钱的朋友,艰难得打零工给她还钱,我们都说不要了,没关系,可她却还在努力还钱。这种现象太多了,甚至上班了,我们单位也有这样的年轻人。做出了毁了自己一辈子的事,然后父母亲从乡下来,求领导求同事,想办法还钱。知乎年轻人太多,网络上这种贫富差距被无限拉大,很多人是会受到影响的。我也还是很年轻,没有什么资格教训学校里的学弟学妹,每次特别认真答题,写很久,基本都是这种类型的问题。只是希望还没毕业的孩子们,体谅一下父母,认清自己的状态,不愁吃不愁穿,不要比较努力踏实生活,大家都会过的很好了。我真的不知道哪些拼命鼓吹女孩子就要消费对自己好,男孩子要功成名就报班才能提升自己挣几百万的人都是哪来的。但我觉得人总得有良心吧,男孩子也是人,人家出学校从哪里来的几百万,就算人家挣几千,一步一步踏实过来,有什么错。女孩子年纪轻轻买不起奢侈品,只能穿几十块的衬衣,有什么错。好了,以上内容纯属发泄。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我既没有在我朋友疯之前拉她一把,也没能阻止我去追求诗和远方去挣大钱的小表妹。我除了徒劳得安慰他们的父母,我根本无法和他们解释,为什么这些孩子待在外地就变成了这样,而这些孩子要去远方寻找的究竟是什么。最近这个答案莫名又有好多人看了,就再更新一下。私信回不过来。1,理财产品自己最好还是找银行,多个银行比较一下。虽然银行也是有些不靠谱的理财经理,但银行本身的信誉还是比很多机构要好的。银行产品简单可以分为国债,储蓄,理财,股票,基金,信托,P2P投资,保险。现在储蓄的人很少了,大额存单除非是为了质押贷款,或者为了信用担保,否则也是比较少的。国债很难买,有的机构还没额度。一般常见的理财方式就是理财产品,基金,股票。偶尔会有投资产品。这种利率相对是比较高的。银行的P2P是有存单和银承做质押的,而且银行的P2P相对考查比较严格,风险是很低的,相应利率也不会太高。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比市场利率高一点并显示低风险,那就可以买。高一点指的是别人都是4.4的利率,它能达到5.0。别人如果都是4.4,它是7,那你就得考虑它的这个配置是有风险的,觉得不能承担风险那就别买。股票就不说了,随缘吧,不管买啥都做好赔完的心理准备,就记住小赌怡情大赌伤身就行。基金也是可以配一些的,刚毕业存钱,想有一定资产增值又怕赔钱,可以考虑基金定投。基金分很多种,股票类和混合类都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比股票风险要小,但大于其他,谨慎购买,一看那种年化收益率上10的就考虑清楚,因为往下也是赔的概率比这个还大。债券型基金风险不大,收益也高不到哪里去,可配置。货币基金可以作为零钱存储,比如余额宝之类的都是这种。但不利于大额和固定存钱。保险现在理财类产品因为去通道的原因,也不太多了。作为工作相关,就提醒一下大家,投资需谨慎。网络平台啊投资公司啊这一类的产品,尽量能不买就不买,即便是特别正规的,各方面的力量和信誉肯定也是不如银行的。再一个就是投资别指望一夜暴富,一夜暴富的不常见,一夜负债的很常见,而且国家现在是不赔偿的,国家也是管不了的,天天宣传,抓人,各种挡着,一些公司打着咨询的旗号集资诈骗,也有人愿意去,那真是没办法。真的出问题,哭哭啼啼去监管机构,监管机构也是没办法的,只能说配合调查。大部分情况,钱是找不回来的。最糟糕的一种是,千万别觉得自己很懂,然后借钱投资或者套现投资。有多惨呢?这么说吧,金融机构里你随便去问问,几乎每个单位都有那么几个投资后欠着一屁股债倾家荡产的。我知道的,两个姑娘出了事,有家里给还,家庭条件还挺好,而且还幸运得找到了愿意给还债的小伙子,虽然惨不忍睹,努力几十年还有希望。可某些小伙子运气就没那么好了,自毁前途,负债几百万,家贫如洗,女友分手,一辈子基本就完了。无论男女,赌博的人别沾。如果觉得自己对象行为异常,结婚前记得去打信用报告。
关于这个,我们团队刚好做了一次简单的调研,本身数据收集方面还是有一定的问题,所以只能一定程度上反映行业的大概情况:调查背景《网贷投资人投资行为报告》是在“网贷投资人群调查”收集的数据基础上,由P2P圈旗下的“P2P推广研究院”分析撰写而成,是反映中国网贷投资人群的最新市场研究报告。本次调查采用网上调查的办法,面向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网贷投资者。P2P推广研究院以本次调查收集的数据为基础,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形成《网贷投资人投资行为报告》。此报告针对中国整个网贷投资人群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调查范围涵盖了除青海、西藏、宁夏、海南和港澳台以外的各大省份和地区,旨在为国内P2P平台提供最全面的网贷投资人群信息。调查方法采用定量分析和交叉分析的研究方法。报告数据收集和分析主要借助问卷星网站进行在线问卷调查。调查样本特征调查时间:2019年11月30日—2019年12月14日样本数量:共有3120位网贷投资者参与本次网络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3120份。样本分布:样本地区构成情况上图白色标出的省份和地区没有参与本次调查的网贷投资者,包括:青海省、西藏维吾尔自治区、宁夏省、海南省以及香港、澳门、台湾。样本地区构成具体占比如下图所示:2样本性别构成情况3样本年龄构成情况4样本学历构成情况5样本职业构成情况6样本业余爱好构成情况网贷投资额度调查Part1投资平台个数网贷投资人群投资平台的个数主要在1-2个。投资1个平台的人数占36.86%,投资2个平台的人数占32.28%。投资3个平台的人数占10.58%。投资平台背景最受网贷投资人群欢迎的是银行系和国企系的P2P平台,同样以32.28%的占比拔得头筹。其次是民营系的平台,再次是风投系平台,最后是上市公司系平台。投资P2P产品的时间网贷投资人群接触P2P产品的时间并不算久,投资P2P的时间在1年内的人数过半。投资2年以上的人数占13.85%。单个P2P产品投资期限在标的的选择上,1-6个月的短期标最受投资者欢迎,其次是6-12个月的中长期标。12个月以上的长期标占比最小,为12.87%。投资P2P平台额度网贷投资人群在P2P平台的投资额度主要集中在1万元以下,且占比随着额度的增高依次递减。除P2P外的投资除了P2P,投资者最青睐的投资渠道是基金,占33.37%;其次是股票,占30.1%;再次是黄金外汇,占20.07%;互联网理财,如余额宝、理财等产品,占比17.12%,略低于期货:24.45%;大专:30.17%;大学本科:37.61%;大学本科以上44.94%。七学历越高,在P2P投资上赚得越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群在P2P投资上收益最多,年化收益率在15%的人占21.35%。职业对投资选择的影响1.私企主、互联网及文化圈从业者投资P2P平台个数多在2个以上。2.私企主、互联网/文化圈人士倾向国企系P2P,金融圈人士和家庭主妇喜欢银行系P2P,退休人士喜欢风投系P2P,自由职业者较偏向民营系P2P。3.私企主、互联网/文化圈/退休人士投资P2P产品的时间多在6个月以上。4.文化圈人士和退休人士比较倾向6-12个月的中长期标。5.退休人士在P2P平台投20万以上占比最多,且投资P2P占投资总支出在20%以上。私企主、金融圈/互联网/文化圈/退休人士在P2P上的投资额度相对平均。6.互联网/文化圈人士、私企主更喜欢通过网站搜索选择口碑和排名较好的P2P平台,投资更理性。7.金融圈人士及自由职业者选择P2P平台时更看重有无担保、抵押产品,其余职业更看重团队的整体运营能力。业余爱好对投资选择的影响最倾向民营系平台的人群:驴友、社交达人、艺术达人。最倾向国企系平台的人群:汽车迷、体育迷、军事迷、教育达人。最倾向银行系平台的人群:音乐迷、居家族、养生族、购物狂、游戏玩家、影视fans、理财高手、实事关注者。驴友、汽车迷、体育迷、军事迷、理财高手、教育达人、社交达人、艺术达人在P2P平台的投资额度更大欢迎关注公众号:P2P推广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