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发6条广告到朋友圈就可以拿到20元提成是真的吗?前提是要交220元会员费。有朋友上过当吗?

车成定 2019-12-21 22:04:00

推荐回答

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为1031.67,这1031.67包含两部分,首先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利息50,扣除了50后才是购买这个债券实际付出的对价,也就是1031.67-50=981.67,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投资时债券面值和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所以就等于1000-981.67=18.33。
辛嘉英2019-12-21 22:18:20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没有区别,入账价值就是成本。分录为: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该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借:投资收益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费用。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等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必要支出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扩展资料:长期股权投资1、成本法核算①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母子公司②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初始投资成本+相关税费2、权益法核算①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合营公司②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联营公司入账价值=初始投资成本+相关税费+初始投资成本小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入账价值。
    齐明德2019-12-21 23:57:19
  • 会计准则上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入账成本=买价-到期未收到的利息+交易费用交易费用实际是要算到其成本里去的。所以入账价值=400+8=408。
    齐文灿2019-12-21 23:37:30
  • 一位老同学,平常发朋友圈,如果我给了对她的评价,她有时不回复,有时回复,有时问了她两句,她?只回复一句。她过生日,明明说办生日会,结果真到生日那一天,她说没办。请问大家,这个老同学对我是个什么态度??我们都是女的。你想多了吧。
    齐新红2019-12-21 22:54:16
  •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入账成本=买价-到期未收到的利息+交易费用。例如企业购入某债券面值为1000万,支付买家1100万,另支付交易费用20万。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入账成本=1100-40+20=1080万。
    齐春春2019-12-21 22:54:16
  • 别慌,把它当纸老虎来打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首先是个投资,然后你要把它持有至到期。现在呢,本人比较懒,不想再找数据了,所以呢比对教材上的数字举例说明。比如你手里有自由现金1000万,不想存余额宝,嫌收益太少,也不想玩股票,尽管股票收益高,但中国这股市,你怕被玩了,那怎么办?方法还是有的,可以买国债啊,国债是国家发行的债券,国家的信用非常高,收益也适中,正合你意。国债一般要3-5年,假设你用这1000万,买了一份国家发行的5年期,面值1250万,票面利率4.72%,按年支付利息,那怎么摊销呢,这里就涉及到教材中的摊余成本了,这是一个最恶心的概念,尤其是对于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的人,不知道在搞什么鬼,我也是想了好久好久好久才缓过神来,首先看看它的定义,然后再一个一个针对性地说明,定义如下: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经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前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经发生的减值损失。初始确认金额就是最开始的入账价值1000万,接下来开始调整吧,1,扣除已经偿还的本金,本例子是5年以后才还本金,所以暂时不管了。2,初始确认金额1000万与到期日金额1250万的差额,是250万,要在5年内一次次的摊销完,3,扣除已经发生的减值损失,本例子没有减值损失,所以暂时不管了。所以,现在1和3都没问题,最重要的就是2了。接下来就一次次的来解决2的问题,也就是一年一年的看看每年要摊销的数字了,当然不是250万除以5等于50万,而是要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了,本例子中的实际利率为10%,区别于票面利率4.72,10%怎么求出来的呢,就是把每年59万的利息,总共5年,再加上最后一年的面值1250万,全部折到现在这个时点上,让它等于你付出的对价1000万,这个折现率求出来以后就是10%。实际利率求出来了,接下来就得一次次的摊销了,也就是看看一年一年该怎么会计处理了。第一年,期初摊余成本=1000万,记住这是最开始的数字,不用根据摊余成本的定义作任何调整,就是1000万,也就是你最开始一次性投入花的钱1000万,根据前面求出的实际利率10%,第一年你能赚多少呢,也就是你的投资收益是多少呢,一相乘就是100万,这只是你按照这种方法算出来的钱,实际你收到100万了吗?并没有。你收到的是,59万,这是你第一年收到的。这两者之间的差是多少,41万,这就是你第一年应该摊销到的钱数,也是最开始说的,通过借方把这折的价250万一次次摊销掉的一小部分,每年摊一点,一点,直到最后一年全部摊完。现在理解第一年的会计处理应该轻松多了借:应收利息59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1贷:投资收益100借:银行存款59贷:应收利息59让我们来看第二年,比照上面的思路,不过有个区别,就得按照摊余成本的定义进行调整了,而不是拿1000万直接用,不过也很简单,根据最前面的分析,1和3不用管,我们只调整2就可以了,也就是累计摊销额,现在是第二年,累计摊销额很明显就是前面一年摊销的数字41万啊,所以1000+41=1041,这就是第二年的期初摊余成本。这里为什么是加不是减?简单来说,这是折价发行,1000万要向面值1250万靠拢,所以是加,如果是溢价,就是减了。好,现在用第二年的期初摊余成本1041万,乘以实际利率10%,取整数104万,这只是你按照这种方法算出来的钱,实际你收到104万了吗?并没有。你收到的,依然是59万,这是你第二年收到的。这两者之间的差是多少呢,45万,这就是你第二年应该摊销掉的数,也是最开始说的,通过借方把这折的价250万一次次摊销掉的又一小部分,每年摊一点,一点,直到最后一年全部摊完。现在理解第二年的会计处理,相信更容易了借:应收利息59万持有至到期-利息调整45万贷:104万借:银行存款59万贷:应收利息59万第三年呢,完全比照第二年处理,不带任何含糊的,根据定义,1和3不管,调整2,1000万是最初的期初摊余成本,调整2,也就是加上第一年摊销数41万,再加上第二年摊销数45万,这是前两年累计摊销额86万,所以第三年的期初摊余成本就是1000+41+45=1086万,乘以实际利率10%,取整数109万,这实际收到109万了吗?并没有。你收到的是,59万。差额50万,这就是第三年你要摊销掉的,也就是通过借方把这折的价250万一次次摊销掉的又又一部分,每年摊一点,直到摊完。会计处理如下:借:应收利息59万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0万贷:投资收益109万借:银行存款59万贷:应收利息59万第四年开始了,根据定义,1和3不管,调整2,第一年摊销41,第二年摊销45,第三年摊销50万,累计摊销136,所以第四年期初摊余成本1000+136=1136,乘以实际利率10%,取整数114万,你实际收到114万了吗?并没有。你收到的,还是那永远的59万,差额114-59=55万,依然属于通过借方把折的价250万一次次摊销掉的又一小部分,每年摊一点,直到摊完。会计处理如下:借:应收利息59万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5万贷:投资收益114万借:银行存款59万贷:应收利息59万第五年了,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根据定义,1和3不管,调整2,第一年摊销41,第二年45,第三年50,第四年55,累计摊销数加起来41+45+50+55=191,所以第五年期初摊余成本1000+191=1191,乘以实际利率10%,取整数119,但这里取118,为什么,因为前四年每次都是取整数,但这是最后一年了,要把前面因为取整数造成的尾差在最后一笔给平了,所以取118而不是119,你实际收到118万了吗?并没有。你收到的,还是那不变的59万,不过这是最后一次收到59万了。作差118-59=59万,注意用118万减。仍然属于通过借方把折的价250万一次次摊销掉的一部分,不过这是最后一次摊销了,第五年全部摊完这250万了,以后再也没有了。会计处理如下:借:应收利息59万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9万贷:投资收益118万借:银行存款59万贷:应收利息59万由于是最后一年,本金也要收回来,所以还有一笔借:银行存款1250万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万终于写完了FAUWCEKSIONMGE。
    黄相明2019-12-21 22:36:23
  • 每天发6条广告到朋友圈就可以拿到20元提成是假的。以下12点是如何防止微信被骗的内容:诈骗者一般会声称自己是做“海外代购”的,以低价来诱惑消费者。等到付完钱后,他们要么翻脸不认账,马上把对方拉黑,要么就是给出“货物被海关扣留,需要缴纳关税”等理由,让消费者再加一笔钱,但最后商品依旧是迟迟未到手。建议大家还是尽量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商品。如果觉得朋友圈那些“海外代购”的商品更便宜,就看对方是否是自己的熟人,比如亲戚或者朋友等,相对来说骗钱的可能性少点,但如果对方和自己不太熟,那最好还是不要买。现在朋友圈中的各种“萌娃比赛”,“宠物比赛”的投票是屡见不鲜。但已有媒体报道,此类投票中也暗藏“毒链接”。比如重庆的张先生在给朋友的孩子投票时,点击了下载某软件,结果银行卡被盗刷2万多元。此外,利用这种比赛提供假投票链接的主办方的真实性往往也是个谜,他们通常利用门槛低、奖品丰厚等让更多的人报名,而本意其实是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然后再实施其它不法行为。天上是不会掉馅饼下来”的,丰厚的奖品很有可能只是个“诱饵”,不要轻易相信。另外,大家也不要为了帮朋友的忙随便参与投票,更不要去下载不知名的软件,以免在不知不觉中造成钱财的损失。谎称“投资理财师”就在前不久,南京一女大学生谎称自己是“投资理财师”,还在朋友圈发所谓的“理财产品”投资金额为1000~5000元间,月收益率可高达80%。如此不真实的宣传语,结果还有人上当。真正的理财师通常是给个人或家庭提供全面的理财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理财方案,而不会直接推销某个产品。在朋友圈推销产品的绝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师,要么是骗子,要么是销售。月收益率80%实在是高得离谱,都是骗子的惯用手段,提醒各位投资者不要轻信所谓的高收益率,还是配置一些稳健型的理财产品更合适,如国债,稳利精选组合投资计划等,让风险和利润都更为均衡。微信红包近两年是火得不要不要的,逢年过节大家多少都会在微信群里发一两个红包娱乐一下。不过,居然有妹子为了满足微信丐帮的追讨及完成微信红包接龙任务,在一年的时间里发了206万余元红包,抢了196万余元红包,净亏10万余元。微信红包本就是娱乐活动,如果动真格了,无异于赌博,提醒大家一定要适可而止。另外,不要随便问借贷公司借钱,因为很多民间借贷公司就是“高利贷”,一般人就算就还得起本金,也未必能还得起利息。盗号诈骗早在几年前就已出现,比如盗QQ号、盗微博号等,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诈骗分子也是与时俱进,开始通过盗微信号进行诈骗。诈骗分子盗完号后就冒充家人或朋友,以各种理由借钱,一旦答应,那钱真的是有去无回。一旦碰到这种情况,果断打电话进行确认,不要让自己的钱白白流向骗子的口袋。
    黄益斌2019-12-21 22:18:20

相关问答

一是充分认清非法集资的危害,守好自己的心理防线。要提高识别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免费的午餐”,抛弃占便宜和“我不是最后一棒”的侥幸心理。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积分高倍返还”的项目时刻保持警惕,多向周围的邻居打听,或者向有关部门核实真假,避免上当受骗。二是树立正确的理财投资观念。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理财也是一样,总有盈亏,哪有稳赚不赔的生意,特别是一些不规范的经济活动更是蕴藏着很大的风险。一定要增强理性投资意识,选择合法的渠道投资,防止被各种非法集资幌子欺骗。三是加强风险自担意识。我国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参与非法金融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因此,一旦陷入非法集资圈套,参与者的利益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扩展资料:识别方法非法集资的形式多样,隐蔽性和欺骗性越来越强,如何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有关部门建议:一、认清非法集资的本质和危害。二、正确识别非法集资活动,主要看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以及其从事的集资活动是否获得相关的批准。三、增强理性投资意识。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不规范的经济活动更是蕴藏着巨大风险。因此,—定要增强理性投资意识,依法保护自身权益。四、增强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意识。非法集资是违法行为,参与者投入非法集资的资金及相关利益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当一些单位或个人以高额投资回报兜售高息存款、股票、债券、基金和开发项目时,一定要认真识别,谨慎投资。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如遇以下情形之一的“投资”、“理财”项目,务必警惕:1.以“看广告、赚外快”、“消费返利”为幌子的;2.以投资境外股权、期权、外汇、贵金属等为幌子的;3.以投资养老产业可获高额回报或“免费”养老为幌子的;4.以私募入股、合伙办企业为幌子,但不办理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的;5.以投资“虚拟货币”、“区块链”等为幌子的;6.以“扶贫”、“慈善”、“互助”等为幌子的;7.在街头、商超发放广告的;8.以组织考察、旅游、讲座等方式招揽老年群众的;9.“投资”、“理财”公司、网站及服务器在境外的;10.要求以现金方式或向个人账户、境外账户缴纳投资款的。非法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