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诚明,谓之明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翻译
推荐回答
这段出自《中庸》的名言,讲述了以诚为本的重要性,由秉性真诚而明悟了天理,这叫作天性;由明白天理而内心真诚,这叫作教化。真诚就会明白天理,明白天理就会真诚。真诚是社会与生的大道是无法分离的。真诚既是天道运行的法则,又是人道运行的法则。只有为人真诚才可以说是一个真真正正的人,也才能够得到人生的智慧,从而拥有成功的人生。真诚、诚实、诚信是最根本的道德原则,是达到中庸的境界的基础,而中庸之道又是人生成功的途径。在工作中不可以弄虚作假、偷奸耍滑、阳奉阴违。凡是以真诚相待,也许暂时会让人误会,然而最终还是会得到理解。
连亚莉2019-10-15 00:00:05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所以非专便不能精,非精便不能明,非明便不能诚,所以《尚书·大禹谟》说‘唯精唯一。精,精粹的意思,专,专一的意思。明,明了的意思诚,诚心可以这样翻译。
贾麒麟2019-10-14 23:54:06
-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这段出自《中庸》的名言,讲述了以诚为本的重要性,由秉性真诚而明悟了天理,这叫作天性;由明白天理而内心真诚,这叫作教化。真诚就会明白天理,明白天理就会真诚。真诚是社会与生的大道是无法分离的。真诚既是天道运行的法则,又是人道运行的法则。只有为人真诚才可以说是一个真真正正的人,也才能够得到人生的智慧,从而拥有成功的人生。真诚、诚实、诚信是最根本的道德原则,是达到中庸的境界的基础,而中庸之道又是人生成功的途径。扩展资料:论述诚与明的关系:人能够明白事理,就可以确定自己内心所向的目标,以至去指导自己的行为。由于人天生性善,也可反躬自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于心中向善的本性,即真诚。如此看来,真诚与明白事理,互为促进,相辅相成。自明诚”是说由明理而真诚。不论是出于天性或是教育的结果,一个人处世立身的原则都应是为仁行善,自觉自愿,不为外在力量所促使,做到这样,人就能达到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境界。中庸》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中庸。
连俊廉2019-10-14 23:36:07
-
原文: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注释:自:从,由。明:明白。则:即,就译文:由真诚而自然明白道理,这叫做天性;由明白道理后做到真诚,这叫做人为的教育。真诚也就会自然明白道理,明白道理之后也就会做到真诚。读解:无论是天性还是后天人为的教育,只要做到了真诚,二者也就合一了。革命不分先后,明道向善不问先天后天。从拎一个角度看,这也表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赵顺起2019-10-14 23:18:09
相关问答
类似“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诗句如下:1、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宋·释惟白《续传灯录·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译文:形容一方有意一方无意,多用于形容恋爱中的“单相思”或“暗恋”现象。比喻男女双方的爱情波折,一方情意深长,另一方却并无此意。2、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译文:自古以来,感情很丰富,投入的感情很多得人,都只会留下遗憾。而这种遗憾会持续很长时间,一直受之困扰,没有停止完结的时候。3、泪眼问花花不语,随风飘过秋千去。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译文:我带着伤心的眼泪对着花儿倾诉我心中的痛苦,但花儿确不能说话;红色的花瓣如同秋千一样荡来荡去的随风飞去了。4、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佚名《越人歌》译文:山上有树木,树木有枝丫,这些都是人们知道的事情啊。我喜欢你,就好比这些日常的事情,这么明显,可是唯独你却不知道。是一种怅然,忧郁的心情。5、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宋·苏轼《蝶恋花·春景》译文:行人伫立良久,墙内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而行人已渐渐走远。总之,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行人心存爱慕之情,而佳人却根本不知。我本将心向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