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最常见的2个陷阱,你中招了吗

黄珍贵 2019-10-14 23:29:00

推荐回答

银行代理的保险公司的产品,风险还是比较小的,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通过银行找保险公司。
窦进良2019-10-15 00:00:14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实际案例面对纷繁复杂的理财产品,不免让人觉得眼花缭乱。伴随着理财而来的骗局也越来越多,不少人都曾掉入过陷阱中,损失也是相当惨重。李女士本以为买的是银行理财产品,没料到却是银行客户经理违规代销的投资产品,最终血本无归,投诉无门。实际上,李女士遭遇的投资理财陷阱,是不少银行网点都暗流涌动的“飞单”陷阱。受骗案例王某是苏州的一名退休老人,今年初,老伴被查出淋巴癌晚期,每个月光是化疗费就要好几万。为了维持老伴的医药费,8月3号,王某用家中拆迁分得的100万元安置费,到某银行储蓄所购买了一份名为《悠客生活项目融资借款》的理财产品。这份理财产品上显示年收益是11%的,而且是每个月给的,每个月100万的话能给9100多,这个钱对王某来说肯定是相当有诱惑性的,毕竟老伴现在那个化疗的钱,大部分都是自费的。可谁知没到三个月,该储蓄所所长尤某突然打电话给王某,说这家理财公司宜城金融出了问题,钱可能拿不回来了。并带着王某到辖区派出所,王某到了一看,很多人都在那里报案,说这就是一个诈骗公司,说老板跑路了。事发后,王某到某银行了解情况,银行方面却表示,这份理财产品与银行没有任何关系。后经了解,王某所签署的《悠客生活项目融资借款》合同,发现这实际上是一份第三方理财产品,借款方为苏州悠客生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借款方和担保方分别是江苏宜诚投资有限公司和江苏国诚盈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同没有与银行相关的签字盖章,此外,王某的100万资金是打到了担保方的账户里,并非借款方。然而,推荐王某购买这份理财产品的人,正是某银行储蓄所的所长尤某。王某在银行内买到非银行代销产品,并因此蒙受了损失。诱惑分析该骗局得以成功的原因:1.“高收益”确实很诱人;2.不专业,迷信投资顾问;3.偷梁换柱。案例警示:尽管这类骗局看起来是不同的人或形式方面有变化,但骗局也有一些共性在其中。要想识别骗局,其实也很容易。很多人容易被所谓的“超高收益”蒙蔽,在购买理财项目时切忌被高收益迷惑,一定要认清销售人员和投资渠道的资质,遇到需要往某人账户中汇款的要求,一定要小心避免掉进陷阱。即使是面对银行的工作人员,也不要相信任何高息承诺,更不要跟着银行工作人员去银行以外的任何地方办理存款和理财业务。
    黄真宝2019-10-14 23:54:17
  • 投资理财套路有很多,一不留神就可能上当被骗,为了规避风险我在投资前都会先做好调查,有没有风险准备金,有没有存管银行,资金去向是怎样,投资团队是否优秀,百姓口碑如何等都是需要考察的东西,废话不多说,投资理财主要有以下几个陷阱:陷阱一:一味追求高收益理财指的是对财务进行管理,以实现财务保值、增值为目的;如果想通过理财迅速发财,那是很容易忽视风险,成为被套的对象的。陷阱二:实际收益不等于预期年化收益很多理财产品是浮动收益,但是会标最高预期收益率进行宣传,误导用户进行购买。比如最高可能是9%,直接对外宣传可以获得9%的收益,而实际用户却无法获得。所以,大家在关注理财产品的同时,要了解这款产品的属性,如果看着高息就往里跳,时间成本可能就会很高,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陷阱三:不注意分散风险风险一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分散投资,可以用一句俗语概括,“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有资金集中在一个产品中,极易变成家庭理财悲剧,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另一方面是,风险和收益要平衡。用一句圈内老话来概括一下,“高收益一定高风险,高风险不一定高收益”。
    齐智敏2019-10-14 23:36:21

相关问答

近期,市场上时常“闪现”出一些虚假“理财”产品。此类虚假理财往往以超出市场合理收益为卖点、打着正规金融企业的旗号、突出“高收益、低风险”的承诺,并且在交易中没有相应的正规票据等。监管部门提醒广大西安市民和投资者,此类行为涉嫌非法集资,一旦涉足往往会带来巨大损失。针对目前市场出现的此类虚假“理财”产品特点,市场专业人士建议市民群众切勿轻信畸高回报的诱惑,在投资过程中应注意做到“三拒绝”:首先,拒绝相信高息“理财”和以保险公司名义承诺的高额回报;其次,拒绝被“赠送礼品”“先返息”等诱饵所打动;最后,拒绝与销售人员以个人名义签订投资理财协议,以及销售人员以个人名义出具收据等行为。此外,专业人士还提醒投资者,保险产品以保障为核心,一般以保障人身、财产安全为主,注重的是对于风险的抵御以及在风险来临时的补偿,其本身并不具备投资理财的功能。同样,投资理财也不能替代保险的功用。从市场实操环节出发,专业人士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应注意做好“三查”防范,即查人员、查产品、查地址。如遇可疑邀约时,可通过保险公司官方网站、客服电话等正式渠道核实销售人员是否具备合法身份、所售产品是不是保险公司产品、所留地址是不是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地址。
一、虚假广告陷阱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会上为了招到条件较好的毕业生,会夸大或隐瞒自己的某些情况。比如:在发布招聘信息时,往往故意扩大用人单位规模和岗位数量,进行虚假宣传;或者把招聘职位写得冠冕堂皇,不是“经理”就是“总监”,但实际上却只是“办事员”、“业务员”,根本没有广告上写的那么诱人。二、色情陷阱一些用人单位利用招聘、面试等侵犯学生。有一些招聘广告上称招聘男女公关人员,月薪上千或上万,令一些涉世不深的毕业生调入陷阱。所谓“男女公关”实则是从事性服务;所谓“高薪”实则是从事性服务时客人所给的小费。面对这样的问题或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一定要提高警惕,不可随便跳入这种陷阱。三、传销陷阱所谓传销,本是指生产企业不通过店铺销售,而由传销员将本企业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经营方式。该经营方式受到国家的严令禁止。现在的传销者首选对象常常是急于挣钱的打工者特别是刚刚毕业的学生,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得到欲骗对象的电话后,便打着同乡、同学、亲戚等幌子,以帮忙找工作为由,以高薪为诱饵,因人而异,投其所好,骗求职者去进行非法传销活动。求职者一旦进入陷阱,便限制人身自由,被迫从事传销,要么交3000-4000元入门费,要么花3000-4000元购买传销产品作为入门条件。传销组织者还采取扣留身份证、控制通讯工具、监视等手段不让受骗者离开,强迫他们联系亲友前来,或者寄钱寄物从中牟利。四、协议陷阱就业协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就业择业过程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就业协议一经签订,liuxue86.com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按照有关规定,就业协议不能代替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这样就可能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纠纷。常见的毕业生签就业协议过程中遇到的陷阱又分为以下几种:1.用人单位不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2.用人单位不跟应聘者签订劳动合同3.用人单位不将承诺写入合同4.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霸王合同”五、试用期陷阱试用期,就是劳动关系的试验阶段,但决非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单方“试用”。我们这里所说的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了相互了解而选择、约定的考察期。一般来说,单位用人有试用期是正常的,试用期的薪水一般都不高,等到转正之后,薪水会有较大幅度提高。很多公司为了使用廉价劳动力,抓住毕业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堂而皇之地打出试用期的牌子,看起来非常规范,待试用期一过,以种种理由告诉求职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就将其解聘了。这样的公司不断地炒人,毕业生永远不会成为正式员工。六收费陷阱当前,在就业市场中,一些用人单位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设立各种名目向毕业生收取各种不合理费用,如风险抵押金、违约金、培训费等。一些单位可能规模不大,薪水不高,但是开出了一些诱人的条件。比如说,在某大中城市工作,或者能解决这些大中城市的户口问题。希望留在大中城市工作的学生很容易被这样的条件迷惑。双方谈得差不多了,单位又表示,为了增加双方的信任,学生在工作之前必须交押金。等学生交完押金,工作一段时间后,单位的有关人员就表示,聘用之初说定的工作岗位要有些调整,可能把你派到偏僻地区或冷僻部门,而这些地方是学生肯定不愿意去的:单位算准了学生不愿意去,就说学生不服从单位安排,也是主动毁约放弃这个岗位,这样,学生交的押金自然收不回来。七薪酬陷阱所谓薪酬陷阱,是指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以优厚的待遇吸引前来求职的毕业生,等到其正式上班时,招聘时的承诺则以种种理由不予兑现;或是针对薪酬中的一些不确定收入,进行虚假或模糊的承诺,最终不能兑现;或者“缩水兑现”。八智力陷阱有些单位按程序假装对应聘毕业生进行面试,再进行笔试。在面试、笔试时,把本单位遇到的问题以考察的形式要求前来应聘者作答或设计,待毕业生利用专业优势完成其承担的项目后,再找出各种理由推辞,结果无一人被录用,用人单位却将应聘者的劳动果实据为己有,使毕业生陷入智力陷阱。
我也算是一个十年老股民,两年的P2P的玩家吧~~前后投了30多家平台,这些平台里面最高的年化收益率超过30%,最低的不到10%。期限最长的1年,最短的7天。最多的时候在P2P上面的资金量超过500万,这几年赚取的利息接近100万元。在这分享些经验,抛个砖,期待投资大牛出现。我最开始也是玩股票的,炒股的年头比P2P长多了,玩了将近10年股票,鼎盛时期,在股市里面的资金最多超过1000万,其实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这个钱也不多,后来结婚买房,花掉一大半。今年4000多点的时候,当时也萌生过把P2P里的钱全提出来砸到股市里的念头,还好经验及时提醒我,这波行情太诡谲。4500点的时候果断出货了,留下一片哀嚎在耳边萦绕。其实股市真的就是一个人性的试金石,贪念是最大的弱点,在媒体的共同鼓吹下,多少人是奔着10000点满仓杀入的,又有多少人在“国家队要救市”、“利好将出”的期待中为国护盘最后成了侠!我发现一个现象,身边的很多股民朋友,大部分也都在玩P2P,股民跟网贷投资人是存在很大重合度的,分析了一下,能玩股票的还都是风险偏好者,而P2P相比其他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风险更高,但收益又是很有吸引力,所以P2P成了股民的不二选择。当然,P2P行业的投资人体量跟股票市场没法比,从互联网理财市场来看,P2P还是属于小众,投资人估计不超过300万,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P2P,毕竟,它是收益率仅次于股市,“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如果平台靠谱,收益率很有吸引力。对于那些不想钻研股市,又想有较高收益率的投资人来讲,P2P同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一直以来P2P公司诈骗、跑路频发,庞氏骗局、非法集资屡见不鲜,一旦“踩雷”往往血本无归。不过庆幸的是,我一个雷都没踩到过。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就是胆肥,谁家收益高就投谁!2019年的时候,P2P还没有现在这么热,但我觉得这是个新生事物,而且非常有发展潜力。当时把股市里面的一部分钱投到P2P上面来了,还是比较生猛的,现在想想还有点害怕,股市里面一半的钱都投到P2P平台上了。不过直觉告诉我,这样搞风险太大了,而且这种平台卷款跑路的报道也越来越多,这样操作迟早有一天会被骗到底裤都没有了。于是我把媒体上所有报道过的跑路、诈骗的P2P平台都列了出来,每家公司都去找它之前的信息,然后进行对比,总结规律。发现这些问题平台还都是有着一些共同点的:1、平台没啥强大的背景,就是纯民营的;2、充值的时候钱是直接打到P2P公司的账户上;3、经常发一些期限特别短的标的,比方说秒标,天标;4、平台的网站做的很粗糙,有很多错别字;5、借款人的信息特别模糊,甚至是不公开。自己总结了以下几点,给想进场的朋友。也都是完全从数据的角度来做出判断,评级结果应该是三家里面最客观的。但是我观察过几期网贷之家的评级,发现他们所谓的100强平台也时不时会有跑路或者提现困难的,但是对于这样的平台,网贷之家没法给出提前预警,也就是说它这100家平台里藏着暗雷,这是我最担心的一个地方。而且完全凭数据来看,是否能真实反映平台的实力也是值得商榷的。网贷之家的评级我也参考过,不过只参考排名前20的平台。融360网贷评级截图最后是融360的评级,它是从股东背景、风控实力、运营能力、信息披露还有用户体验五大维度来评价,股东背景给了最高的权重,这点我不能赞同的更多了,现在网贷行业这么乱,拼的就是干爹啊,干爹有钱就能兜底。不过,从融360推出第一期网贷评级报告开始,我就觉得它肯定会惹来一身骚。果然,它现在被一家P2P公司告了。你说你评级也就算了,你还对这100多家平台划分为7个等级,并且对每个等级给出了定义,比方说C-类平台“投资需特别谨慎”,C类平台必然要跟你拼命了。这种事儿就是,你抡我一棍,我捅你一刀,投资人咱们就纯粹看个热闹。融360网贷评级关于级别的定义截图不过,到目前为止,融360评级名单里面,出问题的都是C类平台,这点融360还挺牛逼的,至少目前来看它能确保B+以上的平台是安全的。现在很多风投机构在决定是否投资一家P2P平台的时候都会拿融360的网贷评级作为参考,而且一些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在入会的时候也会参考融360的评级标准。好了,就说这么多吧,希望这些能帮到你。除了自己去判断一家平台的综合实力之外,可以参考一下行业的第三方评级。当然,每个评级也有自己的特点,各有利弊,也别太迷信某一家的,在使用的过程中注意对比。最后祝你早日实现财富自由!成为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