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并不存在一个万无一失的照妖镜。
一想到标准,大家总是希望找到万能的照妖镜,符合标准的一定靠谱,不符合标准的一定危险。这样的想法就像小孩子看电影一定要找出『好人』和『坏人』一样,是非常幼稚的行为。现在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里中涉及理财的P2P做出了规定,明确要求『责任自负、风险自担』,以后既不允许互联网金融公司承诺保本保息,也不会让政府为拿不出钱的企业兜底赔钱。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面对互联网金融这个新生事物要搞明白的第一个标准,就是警惕拍胸脯保证万无一失的标准。有问题不可怕,靠谱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恰恰会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怕企业把小问题藏起来积攒成不可收拾的大窟窿。
第二,理财产品的广告和噱头不是信任加分项。
最近很多买到骗局理财产品的普通人,有的是因为看了央视等高大上媒体的广告,有的是认为这家企业获得了政府的器重和支持。这些朋友拿不回自己的钱当然让人很痛心,可是反过来想,他们是不是也该检讨自己轻信了莫名其妙的噱头呢?很多在金融业内人士看起来非常古怪的宣传噱头,却总是有人愿意相信。
这么说吧,如果我想向你证明自己不是坏人,该怎么做呢?肯定要拿出靠谱的证据。现在很多互联网金融噱头,就像我拿出自己的身份证,告诉你我是国家认可的所以肯定不是坏人。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就可能被莫名其妙的噱头唬住。希望大家明白,报纸电视并没有审核金融机构合法合规的能力,只要合法企业的合法业务都可以去刊登广告。这些广告可以让你记住他的名字,既看不出来靠谱,也看不出来不靠谱,只能看出来这家企业愿意花广告费宣传而已。
第三,认真做事的企业看得出来。
金融业本质上是经营风险的行业,所以能不能甄别风险是金融企业的核心能力。风险的本质是不确定性,越是下功夫甄别不确定性的企业,面对金融越有敬畏的心理。
认真做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时时如履薄冰,还经常因为自身透明度高受到质疑。反倒是这样自己借钱自己花的企业敢于拍胸脯说自己肯定没问题,可实际上他把钱都花在广告和销售提成上面,并没有努力把钱花在提高自己甄别风险的能力上。一个急匆匆,一个慢功夫,哪个更可靠当然不言而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