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社会想多方面了解社会运作,例如理财,银行信贷,保险,汽车,房子,装修,推荐一些书籍网站,谢谢

黄照强 2019-10-14 19:17:00

推荐回答

这样的自律监管组织。根据美国等发达国家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经验,在行业发展初期,建立行业自律体系和规范行业行为准则尤为重要。金融衍生品市场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律,我国在建设金融期货市场过程中,需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但不能盲目全盘照搬,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加以改造、完善后吸收利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逐步完善制定行业的培训教育计划、对机构和广大投资者进行专业教育以及对市场参与者的职业水平考核等措施。以此为方向,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们发起成立了中国金融衍生品研究院,而研究院的首要任务和宗旨就是建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行业标准。除了行业自律以外,我们还应该特别重视金融人才战略。金融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还应该注重专业精神的培养。开放的中国金融市场将面临更激烈的国际竞争,也对金融人才的业务、管理能力提出了更新的挑战。金融行业是知识密集型的高智能、高创造、高技术、高风险的行业,既懂得中国金融市场同时又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综合素质优秀、语言能力强,同时业务过硬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中高级管理人才已经成为金融机构追捧的热点。因此,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金融机构能否合理规划新形势下的人才战略并抢占人才制高点,将是未来各类金融机构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环境下塑造国际竞争力的重心。在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金融人才可以说是整个金融市场有效运转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的金融企业获得利益取得成就的重要方面,而中国现有的人才培养和职业规划体系都与市场需求存在着严重的断层。我们认为,实施人才战略势在必行。对此,中国金融衍生品研究院着重探讨了金融人才战略的定位思考,并且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建立科学完善的金融人才战略提出了既有实践意义的良好建议。中国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面向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对高端金融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以及人才职业评测和规划都做出了全面创新,创建领先的金融资格认证培训体系以及金融实务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国际化金融人才的培养。中国金融衍生品研究院汇集金融、银行、投资机构精英,并汇同顶级金融人才教育和培训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业规划咨询和管理咨询机构等行业专家,就当前金融行业精英人才的商业实践、培训管理以及高端人才的职业规划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形成以内部培养和外部引入相结合的人才策略。以此策略为方向,我们将联合各金融机构、行业翘楚共同打造专注于中国金融人才教育培训及服务、颇具投资价值的优秀平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市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金融体系圈,建立了证券期货市场、货币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等。金融市场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化、体系化,包括商业银行、社会保障基金、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市场产品逐步多样化、专业化,包括金融债、国债、中央银行票据,还有公司股本和债务性债券,而且在证券和银行业产品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开放式基金等证券类创新产品初具规模,逐渐在金融市场中崭露头角;跨市场的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例如货币市场基金的出现、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等。总的来说,我国金融市场经过了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化资源配置机能,良好地实现了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接轨,并取得了骄人成绩。不过,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金融市场还存在着许多背离其规范意义的地方。比如金融市场还存在产品匮乏、简单化的问题,金融深化程度不足,一些方面还存在着创新压抑的现象等,另外,我国有关金融市场的行业规范标准仍有待完善。为此,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金融市场也需适应形势转变观念,形成有中国金融市场特色的行业标准和规范。笔者注意到,近一段时间里国内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非典型性现象。比如在货币信贷总量相对宽松的情况下,银行业出现流动性异常,银行间市场利率短期飙升;社会融资规模大幅扩张,但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仍然融资难、融资贵;影子银行为了追逐利润,将资金投向利润率高的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造成了实体经济和金融相互脱离和资产泡沫放大的局面,加剧了金融资产错配,金融风险也有所增加。对此笔者认为,中国金融市场的规范标准,前提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市场层次体系。金融市场是节节相扣的体系,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全面推进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发展至关重要。中国金融市场产品比较单一,市场层次结构体现不足,需要通过积极创新,建立透明高效、互联互通、运行安全的金融市场体系。经济环境越复杂,制定和实施规范越要精当,越要把握好出手的时机、节奏和力度,既要防止过度干预的“滥出手”,也要避免无所作为的“懒出手”。要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以促进更加合理有效的金融产品定价,增加市场的流动性,扩大金融市场容量,使更多的企业能够得到平等的融资机会,从而降低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一方面,要从中国金融衍生品领域良性发展的规范要求出发,“去粗取精”研究吸纳适应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元素,例如,如何促进盘活货币信贷存量,用好增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在转型中出现的特殊金融现象,准确把握国民经济资金循环流向,从中查找风险点和关节点,制定积极稳妥的方案并加以坚决果断处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总之,中国金融市场正逐渐酝酿着一场巨变。这场巨变所隐含的深刻意义在于:将催生一个全国统一、多元化和分层次的金融市场,取代较为分散的金融市场结构,以改变以往一味追求金融市场融资的单一市场功能。作者为港区政协委员、中国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院长、中国基石资本基金创始人。
辛均庚2019-10-14 20:01:38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金融市场是指经营货币资金借款、外汇买卖、有价证券交易、债券和股票的发行、黄金等贵金属买卖场所的总称,直接金融市场与间接金融市场的结合共同构成金融市场整体。金融市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1按融资期限,可分为短期金融市场和长期金融市场。短期金融市场亦叫货币市场,包括票据贴现市场、短期存贷款市场、短期债券市场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拆借市场等;长期金融市场亦称资本市场,包括长期贷款市场和证券市场。2按交易对象,可分为本币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证券市场等。扩展资料:金融市场的形成条件1、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社会上存在着庞大的资金需求与供给。2、拥有完善和健全的金融机构体系。3、金融交易的工具丰富,交易形式多样化。4、有健全的金融立法。5、政府能对金融市场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金融市场。
    米天增2019-10-14 20:18:07
  • 试析企业信用档案上传时间:2019-11-169:04:57广西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何致武企业信用档案管理200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企业和公民的法制观念和商业道德观念,加强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要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信用档案,使有不良记录行为者付出代价,名誉扫地,直至绳之以法。可见,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对于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加快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企业信用档案的构成企业信用档案是指企业和公共部门保存的反映企业基本情况,企业自身信用管理以及企业在商务活动中形成的体现其信用行为和状况的原始记录与评估材料。关于企业信用档案,有的文章把它表述为是在商务活动中形成的反映和记载企业信用行为和状况的原始记录;认为这些原始记录不是在本企业形成,而是在与本企业不相干的国家机关或公共部门中形成的。①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企业信用档案不只是在商务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而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反映企业基本情况的材料,第二,企业自身信用管理的原始记录,第三,公共部门对企业在商务活动中所表现的信用行为和状况的记载和评估材料。企业的基本情况是我们了解一个企业信用的前提,企业基本情况的内容包括:企业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企业类型、企业经营范围、注册资本等。这些材料源自于企业,企业一旦建立,需要注册、登记,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必然形成一系列的档案材料,这些档案虽然分散于政府各个机关部门之中,但它的内容基本一致,不会出入很多;如果保存在各政府机关中的这些档案资料信息不对称,差别很大,那就说明企业的信用存在问题。可见,企业基本情况是企业对外提供反映自己信用形象的信息指南,它是考察企业信用的第一手资料。在发达国家,信用管理被认为是企业的生命,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体制和政策,是企业增强竞争能力,抵御信用风险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经营的需要。②企业为增强信用能力、控制交易中的信用风险而实施的一套业务方案、政策以及为此建立的一系列组织制度就是企业的信用管理。③企业信用管理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本企业信用档案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对客户信息的管理。本企业信用档案主要有:合同协议、产品质量信用材料、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方面的档案等。合同协议是指:企业与员工签订的合同,企业对外经济往来签定的合同;企业与客户签定因不可抗拒力或对方违约或双方协商变更、解除的合同协议,其他需要存档的合同协议。企业产品质量信用材料主要是指:企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安全认证材料、产品质量检测、产品质量认证材料等。生产品牌的产品还包括品牌的研发、生产、销售、市场反馈等方面的记录,品牌建设、品牌评估、品牌延伸与管理等环节形成的原始数据等。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方面的材料主要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基本信息,企业经营状况记录、企业高新技术认定材料、科技活动认证等材料、财务状况、税务登记及纳税情况,从银行贷款及偿还、抵押或担保、贷款风险程度记录等。以上信用管理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程度,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与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关系密切;它同时也显示了企业控制外部信用风险能力的强弱。信用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掌握和熟悉客户的信用信息。对客户信用信息的了解,是企业防范信用风险的重要措施和业务内容。对客户需要了解的与信用有关的内容有:客户基本情况、客户发展历史、客户的组织管理、客户的经营状况、客户的财务情况、客户的信用记录、客户的内部评价、对客户的实地考察、客户所处的行业分析、客户的发展前景;客户的信用风险分析,应收账款回收率等内容。客户的这些信息多数属于动态信息,因此及时、准确,持续不断是管理客户信息的重要原则。信用是一种交换关系,是一种支付方式,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而信用风险则是摧毁这种能力的一种破坏力,企业要有能力抵御这种风险并且能有效地控制它,除了加强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还必须依靠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企业与政府、银行、保险等公共部门打交道就是这种社会依赖性的体现,与政府打交道是要接受政府的监督管理,与金融部门打交道是要获得财政金融的支持。在与这些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信用档案主要有:银行系统反映企业信贷和贷款的材料,保险系统反映企业财产保险理赔的材料,证券交易监管机构反映企业上市前后有关监管材料,工商系统反映企业登记、开业、变更、年检、监管方面的信息,税务系统反映企业纳税、生产经营、企业效益、企业财务以及违章违法的材料;海关商检系统反映企业进出口有关的产品报关、纳税、监管等的记录;建设系统对建筑市场监督管理的材料;质量监督系统对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形成的材料;公共事业系统对用户水、电、气、电信等资费的支付记录;旅游系统对旅游企业资信的评定材料;劳动部门有关企业用工情况的监督材料等等。④总之,企业信用档案的构成不外于两类内容,一类是与企业信用行为有关的原始记录,一类是对企业信用程度的评价分析材料。二、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的必要性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制经济,法制经济的一个重要内涵是信用制度,信用是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信用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组成一条信用链。一个有序的市场经济,就是一个个良好的企业信用链构成的。反之,市场经济秩序混乱,假冒伪劣充斥,致残致死事故不断,合同欺诈多而履约率低,逃费债多,大量不良贷款使银行无法处理;这就必然影响到市场主体间的信任,严重的信任危机必然导致经济交往下降,最终导致经济危机。2002年10月,商务部、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信用评估部组织专家对全国上万家企业进行信用调研表明,信用危机的结果让人触目惊心:中国企业因信用问题导致损失5855亿元,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两个百分点。中国每年因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为1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损失约55亿元,由于产品质量低劣或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近年来,我国假冒伪劣产品的年平均产值超过1300亿人民币,国家每年因此损失税收250亿人民币。可见,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对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是迫在眉睫的大事⑤2.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良好的信用关系,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如果失去了信用,也就失去了市场,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在现代化的生产经营中,信用是企业用以联结庞大市场网络的依赖条件,营造企业的发展空间实现企业的目的就得依靠信用,没有信用的企业就没有竞争力。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企业要参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没有良好的信用企业更难以生存发展。银行信贷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企业如果没有信用,便不能利用银行的贷款。而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企业,信用是经济金融运行的平台。没有健全的信用体系作基础金融体系企业的发展也是困难的。现代化经济的发展,离开健全的信用体系和现代化的金融体系是难以健康、快速、稳定地运行的。因此,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金河集团公司把诚信作为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核心,靠诚信守法经营,产品远销国外,占领美国60%的市场份额,并在1997年顺利通过了美国联邦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突击式复验,使美国企业为金河拼凑的12条罪状不攻自破,保住了产品的美国市场。企业的发展壮大,信用起到了重要的条件和保障作用⑥3.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我国的改革由于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随着改革的深入,信用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信用缺失问题和现象随处可见: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商业欺诈、假冒伪劣等经济失信现象日益增多,尤其是银行体系中的大量不良资产的积累、资本市场中劣质上市公司的充斥,严重制约了信用功能的发挥,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降低了市场效率和经济的活力,恶化了市场信用环境和市场秩序,直接影响到市场体系的完善和资源配置效率。现实向我们提出挑战,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信用体系和金融体系。否则增多的信用问题将严重阻碍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4建立信用文化的需要在发达国家,信用文化十分发达,讲究信用蔚然成风。信用就是财富,信用就是生命。信用作为商品渗透到了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现阶段我国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传统的信用文化被打破,新的信用文化尚未建立,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信用市场的“格雷欣法则”——失信者驱逐守信者,失信者得利,守信者遭殃表现得淋漓尽致。培育新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文化,需要信用建档,⑦因此,企业信用档案的建立就是信用文化的建立的一部分。三、企业信用档案的现状企业信用档案的建立,对保障经济的发展,发展市场经济至关重要,已引起了国家和各省市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关执法部门为了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行为,正在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制度,银行、税务、外汇管理部门也都在建立本系统的信用档案数据库,建立了记录不良行为的“黑名单”制度。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工商部门总局曾于2001年12月25日首次公布了全国企业信用“红名单”,520家企业荣登红榜。2002年,上海市以工商局数据库为基础,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库,收集经济、行政管理、司法、金融等相关部门提供的企业经营信用、资本信用、质量信用、纳税信用和法人行为信用等情况,建立企业信用记录备案制度;深圳工商局将为全市企业建立户籍式信用档案;贵州省加紧建设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为每家贷款企业建立信用档案;甘肃省在全省中小企业中实施信用代码制度,给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档案,作为企业基本信用情况的标志;江苏省计划逐步在全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包括企业和经营者个人信用系统。3月28日,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开通了企业不良行为警示系统首批414家企业和60个自然人的信用信息被锁入系统,这些企业和个人将被依法限制登记注册、项目审批和对外投资等经营行为。同日,继在全国率先启动个人信息联合征信系统并取得重大进展以后,上海市建成开通了企业联合征信系统,现阶段的信息合作单位包括上海市工商局、技术监督局、国资办、上海海关、人行上海分行等系统覆盖了上海市所有拥有经营记录的企业,入库单位数量达48万余家。⑧事实说明,企业信用档案网络体系正在我国开始形成,这一网络的形成将对信用风气的培育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且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四、企业信用档案的管理1.利用档案工作的原有基础来管理我国档案事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建成了一个以档案室为基础档案馆为中心的包括企业、科技、人事、会计档案等在内门类齐全的档案管理运行体系。在此基础上开发建设信用档案,应该充分地利用现有档案馆、室的人力、物力,在国家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去开发建设企业信用档案信息系统;使档案资源更好地发挥其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作用。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档案的内容无所不包,现有的档案资源虽然没有独立的信用档案,但通过企业的历史,从中我们至少可以推断到它的未来,为企业的信用评估提供依据。2.根据企业信用档案的特点来管理企业信用档案具有信息广泛、多层次、多方面分散在不同部门的特点。广泛、系统、科学地进行收集,是保证信用档案齐全完整的重要措施。企业信用档案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及时地跟踪收集是保证企业信用档案质量的主要方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各种经济交往活动日益频繁、迅速,经济主体的信用状况也经常发生变化,信用档案的利用者,不仅要了解企业的历史,更注重了解企业的最新信用记录。因此及时收集、补充、积累企业信用档案,是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的一大特点。分散在政府的各个部门中的信用档案,由于它的分散性,人们很难及时地利用它去为全社会服务,企业信用档案的价值在于它的新颖性,如果信息利用者得到的都是过时的信息,这样的信息服务就要打折,现代经济是信息经济,经济要发展,就要提升信息的交流速度,而要做到这一点,政府的关注非常重要,政府要指定有关部门集中统一整理这些分散形成的企业信用资源,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制度,使企业信用档案的收集、整理能够得到快速及时。3.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促进企业信用档案的信息共享信用档案信息的利用与共享时效性非常强,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和服务方式无法满足社会需要。信用档案管理和利用手段单一、查找困难、获取成本过高,就会大大降低企业信用档案的价值。运用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则可以实现有效管理,还可以降低信息资源的获取成本。跨单位、跨行业、跨地区的信用档案信息共享,及时跟踪企业信用,才能最大的发挥信用档案的价值。为实现企业信用信息的网络共享,必须由政府牵头,或由政府指定一个管理部门对各部门所掌握的企业信用档案进行汇总整合,建立统一的互联网平台,形成系统的、综合的信用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各界及时有效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才成为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政府的重视是关键。4.处理好信息公开和商业机密之间的关系信息的公开、公示不仅有利于改善社会的信用状况,减轻政府管理、监督的压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也有利于保护各种市场主体的财产和合法权益免遭其他信用不良者的侵害。但是,信息的公开就有可能涉及到一些商业机密的泄露。例如,工商、税务等机关要求企业提供有关合同、账簿及原始凭证等资料,其中就有可能涉及到一定的商业机密。因此,信用信息的公开、公示应该严格区分可公开与不可公开的内容,并通过法律给予规范,以保障人们的合法权利。5.制定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和标准发达国家的信用市场都建立有一整套完备的法律体系。法律环境是制约企业信用档案建设的关键因素。企业信用档案的建设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企业信用数据的收集、公开、使用、披露,商业机密的保护,国家机密的保护都离不开法律的支持。因此,制定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和标准,使信用档案的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当务之急。注释:①卜鉴民:《信用档案管理初探》,《档案与建设》2002.9.21。②③谢旭:《企业赊销与信用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④卜鉴民:《信用档案管理初探》,《档案与建设》2002.9.21。⑤孙育红:《对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几点思考》,《当代经济研究》2002.5。⑥刘岩、刘振魁:《建立信用档案服务市场经济》,《中国档案》2002.5。⑦伍志文:《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制度》,《宏观经济研究》2002.2。⑧吴凯、徐文营:《让失信企业得不偿失》,《经济日报》2002.3.28。南宁市,邮编450005责任编辑邓绍兴。
    龙庆丰2019-10-14 20:00:36

相关问答

1、《小狗钱钱》全世界最好的理财启蒙书,原本是写给小朋友看的,所以你再没有基础,也一定看得懂。这本书是德国人的作品,国内还有一本衍生书,《跟着钱钱学理财》,作者是水湄物语,建议两本一起看。网上都有免费电子版。它可以让你知道,理财是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无论是增加收入、储蓄还是投资,都有最简单的办法可循。如果懒得多看几本,这本就够了。它的最大作用是让你充满信心。2、《穷爸爸,富爸爸》大名鼎鼎,许多人理财的起点。它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先储蓄,把储蓄用于投资,然后用投资赚来的钱消费。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负债”这个概念。富人买入资产,穷人买入“负债”,想要致富,只要不断买入资产就行了。可以让很多花钱如流水的人,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习惯。网上还有与之配合的“现金流”电子游戏,多玩几次,会让你对理财有与以前完全不同的看法。可以下到免费的,也可以花1块钱买。如果能玩现实中的“现金流”桌游,那就更好了。本书的最大问题是,在如何投资方面,没有干货。因为作者还写了十几本书……其他那些完全可以不看,不如直接看股市方面的专业书。3、《财富自由之路》是《小狗钱钱》的作者写的另外一本书,可以理解为升级版。它把前面两本书里,你没看懂的、有疑惑的内容全都解释清楚了。建议,只要你觉得自己能看懂上面两本,就一定要看看这本书,比市面上所有的理财书都要好本人已经看了30多本,各种著名的,应该还是有把握的。4、《钱的外遇》一个香港人写的,里面很多东西不适合大陆的国情,但它有个最大的优点是,看完之后你就能避开99%的投资陷阱。此外,作者不但是个成功的投资者,还是个小说家,所以此书写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非常好看。修正一下:作者在书中非常看不起基金投资、投资型保险。我本人的体验是:投资基金的确不如投资股票,因为你花相同的时间精力去研究,找到好股票的收益要远远大于找到好基金。但是,现在是互联网环境下,要找到一只好基金,比10多年前要容易得多,成本也低得多。要是真的没时间精力去研究股票,就找只好基金吧。而投资型保险,作为投资它的确很不划算,但它有两个非常大的优点,一是法律规定即使查封所有账户,你依然可以享有保险收益,二是可以绕开遗产税,假如你钱够多,又担心自己哪天会“进去",投资型保险就是有价值的。该书同样有网络版,但建议买本实体书。5、《巴比伦最富有的人》假如你是个很不爱看书的人,看这本或者看完《小狗钱钱》后看这本,里面全是故事,讲了很多道理,很有用,我个人很喜欢。本书重印多次,有很多不同的名字,买不到的话,就先去豆瓣上找一下别名,就一定买到了。6、《邻家的百万富翁》不一定要看。但假如你自己,或者你身边的人是个喜欢乱花钱去追求”上流生活“的,这本书就是很好的”打脸之作“。作者采访了大量的美国富豪,发现他们大部分都生活简朴,那些炫富的只是其中的少数。7、《零基础小白的基金探索之路》这本书全是干货,关于基金投资的,所有内容都说得很明白、浅显。无论你想投资余额宝,还是其他复杂的基金,都可以按图索骥。我在市面上没有找到任何跟它一样好的基金介绍书籍。作者是水湄物语。8、冯庆汇搜索这个名字,你能找到过去10年里所有最好的基金。当然,他介绍了很多很多,最终怎么选,还看你自己的爱好。9、彼得林奇作为股市入门书来看。
务管理论文题目――企业业绩评价新指标46.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问题研究47.上市公司财务预警问题研究48.企业并购前后财务状况变化问题研究49.以平衡计分卡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50.基于不同发展周期的企业财务战略选择研究51.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目标的制定与分解52.现金流量折现法在评估公司战略中的应用分析53.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在评估管理者业绩中的应用拟合54.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问题研究55.企业纳税筹划中的风险规避问题研究56.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证研究57.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趋势分析58.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研究59.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60.跨国公司的外汇交易风险及其管理61.我国公司筹资现状调查与分析62.我国公司筹资成本调查与分析63.我国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与分析64.我国公司投资决策现状与分析65.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问题66.企业风险控制问题探讨67.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68.负债经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问题分析69.我国公司收购中存在的问题70.债务融资的财务效应71.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及控制策略71.论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企业价值分析72.非财务指标在业绩评价体系中的应用73.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74.企业财务预警与业绩评价的比较75.试析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司盈余管理76.企业并购模式的研究77.我国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风险及其防范78.企业融资中的税收筹划79.基于制衡视角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80.论财务比率分析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81.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析与评价研究82.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83.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偏好与绩效研究84.国内外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的比较思考85.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86.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87.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问题研究88.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89.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小股东的利益影响研究90.我国公司治理中的代理成本问题研究91.企业预算管理现状及优化策略92.论我国企业财务监督的现状及对策93.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94.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财务效应分析95.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动因及问题分析96.股权分置改革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建议与对策97.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的分析98.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探析99.企业信用管理的财务效果分析100.风险投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1.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解决及国际借鉴102.企业并购中的支付方式选择分析-以XX公司为例103.现代企业现金流量控制的对策探析102.论企业集团母子公司间财务控制系统的构建103.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04.基于核心能力导向的企业业绩评价探析105.基于公司治理的资本结构问题106.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筹资成本的实证研究107.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利益冲突与协调108.关于企业价值研究109.关于财务的分层管理思想研究110.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111.战略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112.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113.企业信用政策研究114.关于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研究115.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问题探索116.企业流动资产管理方法探讨117.财务总监制度问题研究118.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119.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危机的影响分析120.价值链分析对管理会计的作用研究121.基于ERP的企业集团集成化财务管理模式研究122.中小型企业内源融资中的收益质量分析123.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研究124.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对策125.基于融资方式视角的公司治理问题分析126.对大型集团公司集中整合财务管理模式的思考127.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动因研究128.经济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对策分析129.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研究130.基于管理层薪酬视角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131.高校贷款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对策132.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内部控制战略评价方法探讨133.平衡记分卡的不足及改进措施134.浅谈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成因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