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需要规避哪些坑呢?
推荐回答
观念坑
有人说,看过不少理财书籍,但依然学不会理财。其实并不是你学不会理财,是理财观念还存在一定的误区。
首先需要知道的是,投资和理财不能划等号,投资只是理财的其中一个部分。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但是理财只是实现财富增长最终实现财务自由的一个过程
还有不少人认为,有钱才能理财。如果你还停留在这种观念上,只能一直穷,财富的多少并不能成为是否理财的关键。
产品坑
近几年来,各种宝宝类理财受到大众的追捧,但是除了一些是合法的理财产品之外,大多数都是打着高收益的幌子,让人们尝到一点甜头之后,不断往理财坑上跳。最终因为“熟人借贷”等理财方式有家难回或是欠债难还。
除了一些诈骗类型的宝宝类产品,还有P2P现在太火了,P2P对外宣传预期年化收益15%-60%。但调查发现,P2P在无门槛、无监管的现状下野蛮生长,整个行业鱼龙混杂,投资者最好小心赔了夫人又折兵。
平台坑
选对理财产品并不代表你能选对平台,跟鱼龙混杂的理财产品一起出现的还有鱼龙混杂的交易平台。对于所有人来说,选择平台和选对产品一样重要。在选择交易平台时必须从平台资质、正规性、安全性、稳定性等等方面来考量。
心态坑
在理财中,最害怕的不是没有看准行情造成损失,而是有炸裂的心态。判断失误的损失可以弥补,心态不好的话只会一直亏损。
在理财中,最忌讳的就是盲目从众、贪心不足、极度厌恶风险或是极度无视风险,想要通过理财一夜暴富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说,如果一不小心掉进了心态不好的坑,最好能及时发现并早点走出这个坑。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一、资金托管
1. 混淆第三方支付通道与第三方支付托管
(1)第三方支付最基本的功能在于提供支付渠道,便利投资人支付相应款项,也就是不必再登录网银,使用U盾,这种合作只是给予便利性,没有增加保障性。
(2)提供账户功能的第三方支付才有托管投资人交易资金的可能,如果投资人资金由第三方支付或者银行托管,开立账户、充值时就会有跳转到第三方支付网页的动作。这也是很多人疑惑为什么要注册两次,输入多次不同的密码的原因,因为里面有两套账户,一个是P2P平台的账户,另一个是第三方支付或者银行的账户。虽繁琐,但安全。
2. 第三方托管难挡挪用风
(1)P2P平台的挪用可以利用关联公司以及虚假的借款标的,实现资金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账户转出到自己可以控制的银行账户中。
(2)由于资金一定时间沉淀在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账户中,第三方支付同样存在挪用风险,不能保证所有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都能和支付宝一样规范。
3. 银行资金存管猫腻多
(1)与银行合作有可能只是P2P平台运营方在某个银行开个普通账户,没有任何所谓托管。
(2)P2P平台与银行的合作进展还在接洽、谈判、签署协议阶段,就宣传成与某银行达成托管合作,其实银行对于P2P平台的资金托管有较高门槛要求,最终能否达成托管合作存在不确定性,双方系统开发对接也需要大量时间磨合,不能一蹴而就。
二、保险兜底
1. 险种不明,保障内容不清
大部分的P2P平台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只是账户保证险,防范的是账户被盗用、盗刷等账户风险,如果使用支付宝,同样可以买这样的保险,保证支付宝账户被盗刷后发生的损失,但这种保险显而易见与投资人资金是否能够安全收回没有多大关系。
2. 同一险种,赔付条款亦可能不同
(1)投资人必须要注意“信用保证险”、“履约保证险”的字眼,也必须要看到保险公司的保单,否则任何宣传有保险公司合作的P2P产品都没有保险公司兜底,所以要在点击“确认”之前看到保险公司的保单。
(2)P2P平台与保险公司谈判下来的条件可能就不尽如人意,在核保条件、赔付比例、赔付时限上都会有要求。
三、风控实力
1. 十余道风控,不代表风控能力强
(1)风险控制并非程序环节越多越能实现,而必须要有实质性的技术手段,银行利用遍布全国的网点、大量的人员以及非常严格的流程以实现风险控制,而这些P2P平台都没有
(2)P2P平台只有依靠大数据才能省掉银行的这些配置而达到同样的结果,但是中国征信数据严重缺失无法实现,十余道风控的作用只反映了其捉襟见肘,再多流程和环节只能控制内部风险,但也很大程度上是徒增成本而对风险识别起不到促进作用。
2. 有担保公司,不带有担保能力
(1)担保公司违规经营的情况较为普遍,超杠杆和非法集资的担保公司也属常态,倒闭的也数不过来,有平台为了给投资人安心自己设立一家空壳的担保公司,其实相当于没担保。
(2)担保公司也只会把在银行通不过的客户介绍到P2P平台来,想要靠担保公司来规避风险也不现实也可笑。
四、过度宣传之平台背景
1. 有干爹,还要看干爹会不会兜底
(1)P2P平台目前只能做信息中介,无论P2P平台运营方的股东背景有多么强大,都不能提供实质性担保,花瓶子一个。
(2)公司是独立法人机构,股东与子公司是两个独立法人,债权债务关系乃是独立分开的,子公司的债务承担也仅以母公司的出资额为限,何况P2P平台投资人的投资也并非子公司的债务。
2. 平台与干爹“交情”深浅难辨
宣称有上市公司、国资背景,但是几级子公司投资、投资持股比例等都不知道,央企一级公司投资持股100%也是国资背景,地方国企三级子公司投资持股0.1%也是国资背景。目前上市公司和国企不会随便给一家平台提供风险这么大的信用背书,所谓明里暗里提示平台背景,不过也是噱头。
一是“高息”,明显超出正常的理财收益率,一般不靠谱。点融网CEO郭宇航认为,一般来说,规范的P2P平台的平均收益率普遍在10%以下,其中优质P2P平台的平均收益率约为5%到7%。一个最基本的商业逻辑是,P2P投资收益率=借款者收益率-P2P平台费用,所以P2P平台的收益,归根到底来自借款者的收益。
“优质借款者多来自融资租赁行业,但给出的年化收益率在13%到16%。目前融资租赁行业的收益率普遍集中在8%到12%之间,显然违背金融逻辑。”郭宇航说。
二是疯狂的广告投入,不计成本的宣传攻势,一般不靠谱。专家认为,天价广告费用往往意味着挪用客户资金。还有一些P2P平台在高档写字楼租用办公场所,每天每平方米房租达十多元,而一般P2P平台自身运营成本占比3%至3.5%,显著偏离这一水平就难以可持续发展。
三是无节制的资金需求,往往意味着旁氏骗局。专家指出,P2P只是信息平台,价值在于打破投资者和借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本质还是为项目融资。而实体项目的增加是有限的,也就意味着为项目融通的资金也是有限的。如果一个P2P平台对资金永远饥渴,极大的可能就是需要源源不断的后来者为前者买单,也就是庞氏骗局。
1、天价收益
有些P2P网贷机构打着20%以上的收益率令许多投资者心旌摇曳,不能自已。毕竟大多数投资者都有着“一夜暴富”的梦想,在天价收益的面前就更容易失去理性,“钱迷心窍”,被不法分子牵着鼻子走。理财师分析,对于这种不切实际的高收益,在目前央行双降的形势下是不太可能实现的。既然银行的贷款利率已然下降,那么又何必以如此高的收益面向散户借款呢?除非是存在着极高风险的投资项目让银行给挡了回去,再转为P2P贷款,而这种连银行也不愿承担风险的投资作为散户又如何能够承担得起呢?再者,提醒各位投资者注意庞氏骗局,这种利用新投资人的钱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假象的行为是不能够持续长久的,若是到期不能兑现,那么投资者也就只有排队讨债或是血本无归的下场了。
2、绝对能灵活变现
针对部分投资者担心到期不能按时兑付的忧虑,近期又有不少不法分子打出“转让债权,灵活变现”的口号吸引投资者,声称在保本稳赚的前提下,可随时转让债权,从而避免坏账传到自己手中。在这场资金的接力赛中,只有寻找到下一棒接力的运动员才能够将手中的棒传递下去,你的比赛才能够结束,否则也就只能永远“跑”下去,徒留“下一站天堂”的美好希冀。
3、有第三方担保
一些小型的网贷机构在宣传公司可信度、知名度时往往会故意打上“第三方担保”的烙印,而这“第三方”或许是像领航者这样的国内知名理财机构,又或许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但是对于有了“第三方担保”这一点许多投资者反而更容易中招,误以为资金从此就有了保障从而掉入网贷陷阱。但是担保金额的大小、第三方担保是否真实存在等信息却是没有公开的,投资者根本无从考证信息的真实性。对此理财师建议投资者在进行网贷投资时应该慎重选择,最好是选择有知名度的并且受众广泛的网贷平台。
4、虚假标的
前段时间炒得沸沸扬扬的中大财富由于发布虚假标的,向公众公开募集资金涉及非法集资而闹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虚假标的其实就是不法分子自己虚拟出来的标的,也就说这些项目根本没有真正的融资方,而是平台为了非法吸收资金和设置资金池所编织的骗局。投资者在进行网贷投资时必须时刻警惕,以防掉入非法集资的陷阱。建议投资者在实际投资中,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实地考核,首先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这个平台的公司是否真实存在;然后再查询这个标的是否说明了具体的融资方、融资用途、担保机构或抵押情况;最后查询平台上是否公示了标的的合同、担保或抵押等相关文件。投资者在投资之前应该进行全面详细的考察,以确保平台的权威性以及标的的真实性。
5、预期收益
一般而言,网贷投资的预期收益率都会提前告知投资者,而少数机构则会故意隐瞒客户。但是理财师在这里要指出,预期收益率其实并不是指实际收益率,它所代表的仅仅是一个未来的期望收益,是会变动的,也是未知的。因此,投资者要注意理性地将预期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区分开来,千万不要盲目相信网贷平台提供的任何天马行空的超高预期收益率。要知道,不仅因为存在着收益高风险也高的隐患,还因为也许这根本就是一场浑水摸鱼的作秀,到期就算投资者收到了低于预期收益率的收益或者甚至是本金亏算也无从反驳,毕竟是由于自己一开始就没有搞清楚“预期”与“实际”的差别才中了圈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