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不溺爱孩子的著名事例

黄男男 2019-11-05 21:52:00

推荐回答

家和万事兴的名人故事:1、重华。据《史记》记载,舜名重华,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说是帝颛顼的后裔,但已五世为庶人,属于社会下层。舜的遭遇又十分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去世很早。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里,父亲心眼不好,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他们经常联合加害于舜。但舜对父母仍不失孝子之道,对弟弟仍不失兄长之谊。多年如一日,从不懈怠。舜在家人加害他的时候,总是巧妙脱逃,随后便又回到他们身边。舜以如此非凡的品德善待家人,名声大振。舜在家中身处逆境,同时还要从事各种繁重的体力劳动。他在历山耕耘,在雷泽打鱼,在黄河之滨制造陶器,在寿丘制作家用器物,还要到负夏做生意,总之,为了养家糊口,四处奔波。相传,舜在30岁的时候,尧向四岳,卓文君从中领会到他的才华和情感,一心相爱。司马相如家里一无所有,卓文君随他私奔后,就开了个酒铺,亲自当掌柜,文君当垆卖酒,相如则作打杂,不怕人讥笑。后卓王孙碍于面子,为了“家和万事兴”,接济二人,从此二人生活富足。后来司马相如终于成名天下。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则流行民间,并为后世小说、戏曲所取材。3、吴启光。在永丰县藤田镇,有一个家庭被人们誉为和睦家风代代传的典范。这个家庭的家长是73岁的退休老干部、田心村老年体协理事会会长吴启光。这家子的和睦家风,得从吴启光的父亲吴文香说起。小时候因为家里贫穷,他没上过一天学,斗大的字认不了一箩筐。吴文香年轻的时候担任大队的调解主任。虽然没文化,但他心里却明镜似的。他常说,群众要安居乐业,家庭必须和睦,家庭和睦了,社会才能稳定,人们才能过上舒心的日子。为保一方平安,吴文香只要知道谁家存在矛盾纠纷苗头,无论早晚,哪怕是正在吃饭,他都会放下筷子就往这家跑。他深有体会地对大家说,家庭是社会的大细胞,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在没有形成大的矛盾纠纷以前调解效果最好。在调解家庭纠纷的过程中,吴文香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他就从小道理入手,每每总以“一双筷子容易折断,十双筷子捆成一把就力量大”的道理教育大家讲团结、讲和谐、互相互让。在他担任调解主任期间,调解和化解了不计其数的邻里纠纷和很多父子、婆媳、夫妻、兄弟、妯娌之间的家庭矛盾纠纷。由于吴文香主任经常用“筷子”的道理启发当事人,则被人们称之为“筷子主任”。这句话,虽然是句戏言,但也是人们对他任劳任怨工作的褒奖。吴启光深受父亲吴文香的影响,他将父亲的品格发扬光大,将“家和万事兴”作为自己保持良好家风家教的座右铭。吴启光在兄弟四人当中是大哥,家中也惟有他吃“国家粮”,拿工资。吴启光生育了五个儿子,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宽裕。但是,他还是时不时的从有限的几十块钱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接济几个家境贫困在家务农的弟弟。受接济的次数多了,弟弟、弟媳过意不去,每每总是不肯接受。他就语重心长地对弟弟说,我们是亲兄弟,你们生活暂时遇到困难,哥哥有责任帮一把,兄弟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这也是父亲传下来的家风。有一次,三弟吴启方的儿子突然病了,需要立即送医院救治,可是又身无分文。正在危急之际,大哥吴启光回家了,当听说小侄子病危,二话没说,就把刚领到的工资全部交给了三弟媳的手上。正是这样的好家风,几个弟弟也千方百计出手帮衬哥哥。哥哥一家人多吃饭,又缺少劳动力,在那个年代,没有劳动力就没有了工分口粮。弟弟看到哥哥一家天天以蔬菜替代粮食充饥,也经常拿出粮食帮衬哥哥。就这样,兄弟之间你帮我,我帮你,兄弟几家演绎着互帮互助的好家风。4、李彬。李彬是一名教师,他们相亲相爱,真诚相处,建立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获得全国五好家庭。他们对父母孝顺、对子女以身作则,对邻里和蔼,乐于助人,他们是一个积极、文明、进取向上的家庭,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作为教师,夫妻俩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勤于钻研,全身心投入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在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深受学生爱戴,夫妻先后十余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作为父母,他们一贯坚持言传身教,始终把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孩子身心和谐发展,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他们秉承着“家和万事兴”的原则,教子有方,身体力行,创造优质的读书情境,在他们熏陶下,女儿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多次被学校授予“五星少年”“学习标兵”“服务标兵”等称号,全家也被被评为乐山师院“书香家庭”。作为儿女,他们对待双方父母都十分尊敬和孝顺,时刻关心父母生活、健康。陪伴是最好的孝顺,周末或是节假日,只要有空,他们要么接双方父母到乐山团聚,要么带上女儿回老家看望父母,一起和老人家做饭、聊天,共享天伦之乐。他们一家热心公益事业,主动参加各类献爱心活动和爱心捐款,尽自己能力去帮助他人和回报社会。她们一家用真诚、责任、爱心、诚信谱写了一曲文明、健康的动人乐章。5、张宜斌。全国五好家庭,张宜斌家是乐山市犍为县舞雩乡银桥村9组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张宜斌本人是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家里4口人。虽说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但全家在张宜斌这个90多岁的老人的带动下,全家人爱党、爱国、爱家乡,主动热心服务群众,关心时事,好学上进;在家风传承上,重视“立好家规,树好家风”,重视“家和万事兴”的原则,深得干部和周围群众的认可。立家规——自立自强敢于担当。张洪是张宜斌的二儿子,和妻子罗贵云一起随父亲生活。张洪曾在某煤矿打工,一场突如其来的矿难使得他下肢瘫痪,可他没有完全依靠亲人的照顾生活,他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补贴家用。罗贵云是一个非常贤惠的儿媳,不仅细心照料高龄的公公张宜斌,还要照顾丈夫张洪,十年如一日,从无怨言。家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张宜斌一家从未向组织寻求过帮助。树新风——百年之后丧事从简,只求作伴绿水青山。张宜斌早早给后代写下了“遗书”,希望自己的身后事从简。他家附近的村道公路旁有他亲手种下的两株银杏树树苗。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包,两株普普通通的树苗,其中一株树苗上挂着他对子女的诀别语,这便是他选择的树葬地点。张宜斌希望子孙后代能像银杏树一样,将良好的家风代代传承下去,并能继续立好家规传给后代。这就是一位普通老党员不平凡的家庭故事。
黄盛木2019-11-05 23:03:16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1、越王勾践在被吴国虏去当俘虏,一生经历坎坷,人生虽大起大落、失聪这些逆境,而是一个人面对他战胜了人类的平庸,在逆境的磨砺下,沦为阶下囚的那段时间,他发奋著书,没有选择放弃,面对贫困、屈原,《在人间》等作品,战胜了自己的命运,他能感受的唯一温暖就是来自他祖母的呵护生活的困苦能把利石磨圆。2、范仲淹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3、林文镜著名侨领、著名华人企业家、融侨集团创始人林文镜于1928年3月19日出生在福清市阳下街道溪头村,7岁时离开家乡赴南洋与父母亲团聚。17岁时父亲去世,还未成年的他被迫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从跑单帮开始,他凭借强壮的体魄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商海中搏击。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林文镜已先后办起了20多家企业,涉及食品业、纺织业、水泥业、地产业、采矿业、航运业。后来,他与父亲的一位朋友合作,成立了著名的林氏财团,创办了世界上最大的面粉厂和水泥厂,拥有自己的矿山和船队,林文镜的个人资产达到数十亿美元,成为名震南洋的一代巨商。4、司马迁他在朝廷任太史令之官职,后来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当时他心情异常悲愤,甚至想过自裁,但是他没有因此忘记自己的使命,忍受着奇耻大辱,从逆境中爬出,完成了震惊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历史名著且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因为其肩负的责任,让他没有在逆境中死去。5、烛之武烛之武三朝为宫,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其间他忍受的寂寞和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烛之武并没有自暴自弃、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读诗书,关心时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终于在国家的危急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完成人生的辉煌一击,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感叹号。
    龚小芝2019-11-05 22:37:41
  • 看李嘉诚这种站在世界金字塔顶端的人教育孩子什么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其他的作者在杜撰,李嘉诚没有亲口透露过什么秘诀。说句简单的话,老爸这么牛逼这么优秀,孩子每天跟着学学都学会了。
    黄盘明2019-11-05 22:20:51
  • 说不溺爱是假的,只不过老李头更希望两个儿子能够成就伟业,所以刻意地去带两个儿子从小就坐大巴车,坐地铁,做义工,据李嘉诚讲这是为了让两个儿子感受一下苦,磨炼一下他们,不让他们在温室里长大。
    樊振生2019-11-05 22:07:0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