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战略的意义,历程,内涵

龚孝生 2019-11-05 21:34:00

推荐回答

1、中部地区的山西、安徽、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六省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占全国的28%和20%以上。2、中部六省既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又是国家综合运输网络的中心区域和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3、自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已率先发展,而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出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老工业基地正重振雄风。4、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结构转型所面临的压力增大,发展速度相对趋缓。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对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引自yangshu12345。
龚小红2019-11-05 22:19:58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1、中部地区的山西、安徽、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六省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占全国的28%和20%以上。2、中部六省既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又是国家综合运输网络的中心区域和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3、自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已率先发展,而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出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老工业基地正重振雄风。4、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结构转型所面临的压力增大,发展速度相对趋缓。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对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辛国秋2019-11-05 23:02:36
  • 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江西、安徽六个省就成了新的中部地区,现在我们说的中部地区就是六个省。中部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国家有了沿海发展战略、开发西部战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后,平衡全国关系的一种对策。和沿海发展战略不一样,它的实际的政策优惠的意义相对来说比较小。中部崛起不是形成一个高峰,而是形成诸多个高峰,是群峰竞起。像有一定竞争关系的包括武汉、长株潭、昌九、晋中、中原、皖江等,我想它们都可以是中部崛起里面的一个高峰,但是它们的高度也许是不一样的。中部地区已经不是一个以谁为中心的共同的利益集团。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像华中经济区这一类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难以想象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这么大的中南地区可以组成一个经济区,现在已经不可能了,所以说它们不是一个统一的利益集团。在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中部诸省都要寻找各自的出海沿海经济核心区作为主要的经济联系方向才能有出路。这是我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说在我们国家这么一种特殊的国情下面,中国的经济要走入世界经济体系,沿海地区有它独特的优势条件,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不靠海,进入世界经济体系它的开发、开放受到了限制,约束比较多,它们的发展应该怎么办?应该挂上沿海的发展的龙头,通过这个龙头进入世界经济体系。另外,中国的外向型经济联系发展得非常快,可以说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了。我们的对外经济的联系极大地拉动了国内内部的经济联系。现在总的来说,除了东北是以南北向联系为主的之外,东中西主要是中西之间的联系,这和我们过去的北煤南运、南煤北运的这种南北向的联系已经不一样了。我认为这是改革开放以后,外向型经济联系极大地拉动了我们国内的经济联系的一个结果。因此,在中部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它的发展战略里面应该挂上一个沿海的发展龙头和沿海的经济核心区,我认为中部地区应该是采取这样的一种策略。那么在这个主要寻找自己经济联系方向的过程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山西是京津的传统腹地,这个不会有太多的争议,今后随着胶济交通走廊的西延,山西的一部分会和以青岛为龙头的山东半岛密切经济联系。安徽历来是趋向于长三角的,这个是没有争议的。湖南以前和长三角的联系是比较密切的,或者说以前通过长江流域和上海的联系是比较密切的,但是改革开放以后,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通过我们经济联系的分析,它现在和珠三角的联系是更为紧密的。但是我觉得湖南省内不同的区域可能还要细致地分析,可能还是有不同的。可能很大一部分和珠三角联系很紧密,有一部分和武汉联系很紧密,可能有一部分还是和长三角有密切的联系。江西以前也是以长三角联系为主的,目前我们认为它的北部是以与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联系为主,南部是以与珠三角联系为主,而江西自己的战略是对接长、珠、闽,我个人认为这个计划是有道理的。因为当海峡两岸实现正常三通以后,福建这个二级区的范围将会扩展,首先会扩展到江西,现在福建和几个沿海经济核心区相比稍微逊色一点,我认为主要是因为两岸三通没有解决,江西本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东中区和南方区影响的一个交错带,所以他们提出对接长、珠、闽,我本人认为是对的。河南比较尴尬,我也是一直主张河南要联系多元化,因为河南的区位条件和湖北有一点类似,但是它的条件和湖北比,还是有一点不同。一个是陆路的中心,而武汉还有长江水运的功能在里边,还是有一点不同。那么应该分别不同的情况,加强与京津,与山东半岛,与长三角的联系。应该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联系方向,应该采取多元化。湖北是比较特殊的,我们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二级区的理由是什么呢?湖北有一个强大的中心城市武汉,目前在中部地区还没有其他任何一个中心城市能够和武汉相比。在内向型联系和外向型联系里边,湖北和三个核心区的联系都比较方便,但是又都比较松散。另外还有一个特点是湖北的外贸货物是可以经武汉口岸直接入海的,这个特点是中部地区其他的省区所不具备的,所以我们把湖北作为一个特殊的情况,和山东、福建一样,作为一个省,单独作为一个二级经济区。我们建议湖北主要的对外经济联系方向还是应该取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同时兼顾珠三角和京津冀。
    龙小青2019-11-05 22:06:02
  • 中部地区地处中国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从中国整体发展的角度考虑,中部就是中国的“腰”,只有“腰板”直了,中国这个巨人才能走得正、走得稳,中国经济才能协调健康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提高中国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东西融合、南北对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中部地区一度在东部大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夹缝”中处于“塌陷”境地。十一五”2019-2019年期间,中部地区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由下降转变为上升,“V”形反转的态势已经形成。位于中国内陆腹地的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份,总人口3.61亿,占全国人口的28%,其中农村人口占全国近三分之一。2019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与2019年批准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为中部地区的“止跌回升”提供了强大动力.中部省份经济发展势头好,增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日前在武汉大学举办的中国中部发展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张可云指出,中部地区经济占全国比重在“十五”时期明显下滑,但由于国家政策和产业转移等因素,这一占比在“十一五”时期明显上扬,这种格局变化就是中部地区的“V”形反转。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认为,今后中部地区应抓好“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即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加强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江淮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为核心的重点区域开发,实现重点区域率先崛起,进而带动整个中部崛起。
    符耀精2019-11-05 22:02:52

相关问答

战略性意义是什么意思:就是在总体上能够起到重要作用。战略一般是总的制胜概念。战术是具体的方法。有战略性意义就是对总体有关键的或方向性的指导意义。战略产生于战争实践,长期使用于军事领域,本义即军事战略。战略可按不同的标准划分类型。按社会历史时期划分,可分为古代战略、近代战略、现代战略;按作战性质划分,有进攻战略和防御战略;按使用武器的类型划分,有常规战争战略和核战争战略见核战略;按军种划分,有陆军战略、海军战略和空军战略;按作战持续时间划分,有速决战略和持久战略,等等。凡属有关战争准备与实施,军事力量的建设和使用的全局性的内容,都是战略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为制止和推迟战争而进行的斗争;为对付战争而进行的长远准备和临战准备;战争爆发后的战略领导与指挥;结束战争的战略决策与处置等。战略是同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依赖于社会物质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人的觉悟程度,为国家或政治集团所规定的基本政策服务。国家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以及主观指导,对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起决定作用。战略同国家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资源、交通运输,以及作战地区的地形、水文、天候等,也有密切关系。
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经济意义:第一,“高铁外交”开启中国外交的3.0时代“高铁外交”作为国家新名片,它是技术集成、产业配套、重大装备、国际融资、国际贸易、国际关系协调等的综合能力的表现,标志中国外交开始走上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发展道路,开启了中国外交的3.0时代。第二,中国高铁“走出去”有助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中国高铁的生产和出口已具备相当实力,高铁的核心技术优势非常明显,技术输出正是建立高铁国际优势的开始。中国高铁“走出去”对中国高科技产业输出起到引领作用,必将带动一大批高科技产业腾飞,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国高铁“走出去”有助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中国标准必将引领世界。第三,中国高铁“走出去”有利于建立国家安全体系中国是一个陆权大国,铁路修到那里,国家的意志就通达到那里,国家的安全体系就建构在那里。以高铁为支柱的欧亚大陆经济整合,将为中国带来一个陆权时代。当“海权”与“陆权”并存时,中国就可以在其全球战略态势上建立起一个对冲的局面。谁制定了未来世界范围内高铁的技术标准和管理体制,谁就掌握了保障国家安全的“陆地法”。中国高铁“走出去”维系着中国在欧亚地缘政治和全球格局中的地位,维系着边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防安全的重大使命。第四,高铁“走出去”是中国经济突围发展的战略需要我们曾经以向东发展的海洋战略,希望加入全球经济循环,承接产业转移,促进重大装备的出口。严峻的国际环境迫使我们既要坚持以上海自贸区为新起点,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又要调整战略,向西、向北、向南发展。谋划中的中国高铁“走出去”,包括三个战略方向:通过俄罗斯进入欧洲的欧亚高铁;从乌鲁木齐出发,经过中亚最终到达德国的中亚线;还有从昆明出发,连接东南亚国家,一直抵达新加坡的泛亚铁路。高铁“走出去”是中国经济突围发展的战略需要。第五,中国高铁“走出去”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速铁路“走出去”,为中国在未来发展提供了全新广阔的地缘空间,高铁就是升级版的现代丝绸之路。高铁将把中国的商品、产业、装备、文化和思想传播出去,中国高铁将与中国航天、中国海洋深潜等战略高技术一道,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的第一条高速铁路武广高铁已经开通,引起国际社会的哄动。这条高速铁路荣膺全球最快、全球最长双冠军,根据中国铁路的发展规划,武广高铁仅是京广高铁的一部分,全线最终由东北的哈尔滨起,向南经北京、武汉、广州,到达深圳,并与香港高铁相接,总长度接近4000公里。全世界只有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有如此辽阔的国土,可以建一条相同长度的高速铁路,但是按照国情,这些国家几乎不可能建设这么长、同时达到这个速度的高铁。高铁为中国带来的经济效益众所周知,高铁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又是正面和巨大的,其军事和战略意义更无可估量,其潜藏的其它功能和意义还将陆续释放出来。高铁的建成,极大方便了中国的军事调动,对中国的军事布局,以及战略战术都将产生有利的、深远的影响。中国设有七大军区,其中五大军区均与周边国家接壤,守边护土成为上述军区的主要职责,能用于战略机动的兵力并不多。中国军事空运能力长期困扰中国的军事建设。高铁的建成突破性解决这一难题。衍生全新的战略战术历史上,飞机的出现导致空军的诞生,卫星的诞生又催生空军的出现,而空军又发展出伞兵,在伞兵的基础上,发展出配备空降战车等装甲武器的空降部队。过去的铁路速度不快,未有突破时空的感觉,现在高铁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将来更快的高铁有可能陆续出现,会否出现“高铁兵”或“高铁军”未可预知,但肯定在中国首先催生出新的战略战术,将大幅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精兵简政理想可实现高铁优胜之处是可以实行军民结合,高铁平时是民用交通工具,战时可转为军用工具。军事装备“寓军于民”是精兵简政重要原则。精兵简政是中国毛泽东、邓小平一辈领导人,以及其后的领导人都希望做到的一件大事,邓小平就曾对美国方面解释,中国军事装备落后,将来提高后,兵员就可大幅削减。精兵简政并不表示中国要大规模裁军,中国一刀切式的大规模裁军已成为历史。事实上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必须保持有一定数量的预备役兵员,但军队数量过少,基数小预备役兵员自然也少,这是不利于战时的军事动员的。但中国军队的数量仍有削减的余地,将来随着装备不断现代化,战略战术的不断提高,兵员也可逐步减少,但基本上是采取自然流失的方法。中国高铁的出现为精兵简政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将来如能稳妥可靠的做好这篇文章,将对国家的长远发展以及强盛富足产生积极的作用。高铁技术出口莫轻率高铁具有无比巨大的军事战略意义,也引起各国的关注。除美国外,巴西、俄罗斯、波兰、印度等均提出要求,希望入口中国的高铁技术。中国须从战略角度考虑高铁技术出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