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一、起兵反奉原因由于奉系内部还分成三大集团,分别为元老派,士官派和陆大派。郭松龄就是陆大派的首领人物。当时奉系内部权力的倾轧非常严重。由于元老派和士官派思想比较保守。郭松林领导的陆大派较为年轻,思想开放。加上当时冯玉祥将军起兵反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这让郭松龄按耐不住内心的想法,决定起兵反奉。二、兵败原因兵败原因一:郭松龄起兵反奉,军中只有文人,却没有出谋划策的人。并且将奉军旗号改为东北国民军,但是空有这个旗号,却没有当时的共产国际背后的支持。这是导致失败原因之一。兵败原因二:当时日本人在东北的势力不容小觑,张作霖与日本人承诺了各种权益,但郭松龄不肯就范,坚持中国的领土问题自己解决,这也是佩服郭松龄的原因之一,国家主权不容侵犯。张作霖有了日本人的帮助,让郭松龄变得势单力孤。加上郭松龄将前来归附的军队拒之门外,相当于减弱了自己本可以壮大的势力。兵败的原因三:封建的君臣之道,当时郭松龄领导的的奉军也是张作霖用钱粮喂出来的,士兵大部分都是东北人士,熟话说:食君之路担君之忧。当时那些士兵多少把张作霖当作衣食父母,有些不想打这场战争,战斗力下降。扩展资料:郭松龄1883年出生在辽宁沈阳一个普通的小村子里,根据族谱,郭家还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后人。大致是郭松龄的祖上在明朝的时候在东北这边来守卫边关,所以郭家人才出现在辽宁一代的。郭松龄十九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在省城找到了一份工作,所以并不富裕的一家人的生活才能得以维持。辍学多年的郭松龄也回到了书院继续学习。但是两年之后因为日俄战争的爆发,所以郭松龄再次辍学。因为战争给家乡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所以郭松龄有了从军报国的想法。之后郭松龄就走上了军旅之路,1906年的时候在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学习,接触到了许多新的帝乡。毕业之后深受朱庆澜的赏识,长期追随朱庆澜。后来经过方胜涛、叶荃的介绍成为了新军同盟会的一员。后来四川地方军队发生病变,武昌起义后,朱庆澜被迫离开四川,郭松龄也受到了牵连,辞职回到了奉天。后来郭松龄考入北京将校研究所,毕业之后投奔是孙中山。孙中山护法运动失败之后又回到了奉天。后在陆军讲武大学堂认识了张学良,经过张学良的推荐成为了张作霖参谋长。早前郭松龄还在军中立下了许多功劳,升任为副司令。但是后来张作霖要和南方的国军开战,于是就联络冯玉祥一同反奉,但是却被冯玉祥出卖,所以发表了反奉宣言在滦州起兵。后来中途遭到日本人的攻打,郭军一败涂地,郭松龄和妻子韩淑秀在逃亡的时候被枪杀。郭松龄。
龚少英2019-11-05 22:05:45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一、郭松龄反奉原因:1925年,郭松龄与夫人到日本考察军事,听闻张作霖正在日本购买武器,要与南方的国民军开战,郭松龄愤慨至极,遂决定联络冯玉祥共同反奉,事后却被冯玉祥出卖。1925年11月,郭松龄在滦州起兵,同时杀害了姜登选,发表反奉宣言。郭松龄率七万大军攻占山海关,夺取绥中、兴城,冲破连山防线,占领锦州。奉军全部退却到辽河东岸据守。郭军在攻打新民县巨流河时,却遭到日本关东军袭击,后方被从黑龙江来支援的奉系吴俊升切断,白旗堡的弹药库被烧,日本飞机对郭军阵地进行轰炸。二、郭松龄功过:1、战功1905年就读于奉天陆军速成学堂,次年进永平府北洋陆军第二镇随营学堂,1908年任奉天防军哨长。1909年随朱庆澜换防进入四川,担任连长。1910年加入同盟会。曾为张学良之教官,奉军著名爱国将领。郭松龄历任张作霖麾下第二团团长、第八旅旅长、第三军副军长、津榆驻军司令部副司令,在与段祺瑞、曹锟、吴佩孚作战中取得军功,并与张学良要好。2、杀害忠臣姜登选,字超六,直隶省南宫县,字茂宸,汉族,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渔樵村,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奉系著名爱国将领之一。郭高大挺拔,朴素简朴,平素穿一套布军服,和士兵军服一样。当时奉军将领都是穿的质地很好的呢军服,布军服除了士兵穿,就是白俄兵穿,郭穿布军服又长得像白俄一样高大,因此遂被人呼为“郭鬼子”。郭松龄。
齐晓彬2019-11-06 16:53:37
-
如果站在张家父子的角度来说,郭松龄发动反奉战争似有不妥,但如果站在民众厌恶军阀统治或者顺应历史潮流的角度来说,郭松龄反奉就是正义之举。
连伟智2019-11-05 23:02:24
-
郭松龄反奉二1925年12月25兵败被杀,东北易帜是1928年,这段时间军阀混战规模最大应该是奉军张作霖、直军佩孚以及直鲁联军张宗昌李景林对国民军冯玉祥进行了大规模的围击,因郭反奉本就是要配合冯玉祥反直,两人联手打击奉军,而冯玉祥行动迟缓,加上直军拖住后尾,郭才失败。所以奉直都对冯恨之入骨,决定不计前谦,联手反击冯玉祥这支新起的军队,这场大战,冯玉祥西北国民军从15万人马锐减至5万人马,最后退到绥远五原,冯玉祥下野赴苏联结束。一楼有错,中原大战在1930年,超出这个问题的范围了。
车建仁2019-11-05 22:19:43
-
两人并无仇怨,这事得从郭松龄和张学良认识开始说起。1919年2月,张作霖重开东三省讲武堂,郭松龄调入东三省讲武堂任战术教官。在这里,他结识了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二人结成莫逆之交。时年郭松龄36岁,张学良19岁。张学良毕业后,向张作霖力荐郭松龄出任自己的副手。郭松龄在短短的七年时间里,随着张学良的升迁而升迁,迅速成为奉系集团的军事指挥人物。但随着职位的升迁,郭松龄性格中的弱点越加明显,他孤傲、盛气凌人、刚愎自用、意气用事,并且心胸狭窄,揽权的企图越来越明显。郭松龄在1925年11月22日起兵反奉之初,是打着张学良的名义进行的,不仅郭的部队被蒙在鼓里,就连张学良也被蒙骗。张在得知郭发布通电是“清君侧”,惩办杨宇霆,请张学良主持东三省大政之时,想尽各种办法企望能够与郭松龄见上一面,然而郭却决绝不与张学良见面,甚至不接张学良打给他的电话。张通过写信仍幻想可以劝说郭松龄幡然悔悟,甚至可以答应郭提出的任何停战条件。张学良在给郭的信中写到:“承兄厚意,拥良上台,隆谊足感。惟良对于朋友之义,尚不能背,安肯见利忘义,背叛乃父。故兄之所谓统驭三省,经营东北者,我兄自为犹可耳。良虽万死,不敢承命,致成千秋忤逆之名。君子爱人以德,我兄知我,必不以此相逼。兄举兵之心,弟所洞亮。果能即此停止军事,均可提出磋商,必能解决。至兄一切善后,弟当誓死负责,绝无危险……”在这封信里,张学良明白无误地向郭松龄表明自己不可以背叛自己的父亲张作霖,同时也隐含着指明了郭松龄起兵反奉动机,向郭松龄提出只要达成双方停战,一切条件都可以商量,并保证事后郭松龄的安全。然而郭对张学良的转信人日本医生守田道出了他的内心独白:“此次举兵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现在再不能中止。我已经42岁,这样的病躯,也许活不了多久了。如果张上将军痛改前非而下台的话,请学良到日本去留学三四年,自己的经纶抱负实现一部分之后,就将位置让给张学良君,自己愿意下野,静度闲云野鹤的余生,这不是假的,是真的。为此,可请吉田总领事,白川司令官等做保人。由此可见,郭是急于实现自己的抱负而采取的这次反奉行动,目的是推翻张作霖的统治,达到自己掌权的目的。张作霖一生崇信关羽,讲究忠义。郭松龄由一个一穷二白的穷书生升官晋爵都靠张作霖的提携。两人并无仇怨,只不过郭松龄人心不足蛇吞象想反奉倒张取而代之。所以当郭松龄打着义旗造反时,他恨恨不已,不仅将他处决,还将他剁去双脚,在奉天小河沿曝尸三日,并将其惨象拍成照片分发东三省全境。
黄盛文2019-11-05 22: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