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骗子”,为何刘备信了他的话,最终输得这么惨?
推荐回答
解密个屁刘备不算惨了本身就没带多少军队前期伐吴还打了那么多胜战后面轻敌估计也跟心浮气躁有关系。
黄盛斌2019-11-05 23:02:06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失败的地点都是在狭窄的地段,敌方不是傻逼,不可能在宽阔的敌方防守,肯定是防守险要敌方,因为在险要的敌方军队展不开,人多的一方就占不了便宜了。刘备伐吴的猇亭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关于你说的,打不过就绕路,这是军事常识,通俗点说:遇到一个营寨A你不打,你绕过去,往前走,前面还有个营寨B,这个时候,营寨B的人还是不跟你打,而营寨A的人在后面把你运输粮食的路线破坏了,前后夹击你,或者不让你跑。这样,你往前走,前面的营寨B不跟你打,你想后退,营寨A的人这时候挡着你不让你走。刘备攻吴,他要从老家蜀国运吃的,人家吴国可以不断地运粮食,而你蜀国这样被夹在中间,吃的没法送进来给你。没吃的会怎么样?1日断粮,军队战斗力丧失50%,2日断粮,军队失去战斗力,3日断粮,必定全军崩溃。
章要在2019-11-10 21:15:49
-
刘备起点太低,父祖虽然有些官运,但父亲早逝家内靠卖草鞋织物为生,社会地位只比普通人高一丁点或者完全不高。从学于卢植需要族人资助,但绝非私学,更多可能只是成千上百人之一根基不稳,曹操二十岁已经开始步入仕途,三十岁已经成为东汉政治权力核心之一,人脉关系远超刘备,同期刘备还在基层摸爬滚打。缺乏外援,刘备因为没有人脉与根基,无法得到同时期军阀的广泛支持与认同,曹刘各自都遇到吕布袭击的问题,事后曹操得到袁绍支持挺了过来,但刘备在徐州还没得到士族与官员的完全支持,也没有外援帮助,很快失去基础。关张水准非常厉害,刘备本人军事能力也非常出色,但没有足够资源,对抗条件不对等,个人再优秀也无法摆脱客观环境带来的落差变化。刘备有三次能统一全国的机会。第一次是得到徐州后,但各方面条件不成熟被翻盘第二次是官渡之战前后,但袁绍进军缓慢,刘表孙策都没动静,给曹操时间抽出手消灭了还没强盛的刘备势力。第三次是汉中攻伐战结束至关羽北伐期间,但因为东吴袭击时糜芳在坚城江陵不战投降导致荆州失守,无法继续利用分兵战术分散曹魏兵力,但考虑到汉中时期刘备年纪很大,所以可以认为虽然汉中时期有机会打下统一的基础,但刘备这一代人是没法统一的了。缺乏根据地是最有问题的一点,刘备因为没有背景,纯粹靠名声与能打两个条件支撑起自己品牌,导致他的发展速度远低于曹操,这也是曹操最幸运的一点,如果刘备背海面西,通过徐州一代挤压曹操生存空间,那么曹操除了南下打张绣刘表外,就只能继续西进打西北方向的马腾。实际上西北是非常难打的,不但地理条件恶劣,运粮有难度,西凉兵战斗力也向来有保证,打下来的利润也并不高,除非入蜀,否则没必要非打下来,而南方的张绣,曹操也只能靠招降而不是硬吞,打刘表就更不可能,当时刘表是最强的军阀之一,地盘比袁绍还大,战略纵深与水军都可以长时间抵抗。所以发展速度与巩固速度慢的刘备在曹操发展完成后就彻底没有了机会,中原地区已经被瓜分结束,要找机会只能等袁绍打赢曹操后中原大乱,但袁绍输了。大后期蜀国无法继续北上的原因,则是因为人才不如前期,人口资源少难以承受大规模损失。实际上人口少不代表打不赢曹魏,如果能做到关羽张飞那样能在一次战役里大破数万人或活捉数万人,外加捉到曹魏前线大将,曹魏就算人口远超蜀国与东吴,也无法承受这样的损失。可以看得出人才凋零对刘备死后的蜀国有多大影响,尤其是军事方面的人才上,过于建制化以及对资源的看着,导致军事人员缺少冒险的机会,对冒险的风险判断也不足够姜维北伐大胜大败下耗死了蜀国,就是这么个例子,但这种情况在刘备时期除了刘备本人的夷陵之战是如此外,其余时候大多是根据地不稳情况下打出的保底战绩,拥有根据地时期,战役都以胜利告终,例如汉中、襄樊、上庸、南郡、赤壁、入蜀。比较搞笑的是,蜀国核心人才的寿命大多不长,或死于非命。关羽死在核心嫡系糜芳投降,曹仁自己在江陵顶了一年都能撑住,糜芳却连半个月都不尝试,这是非常小几率的事情。张飞被刺杀法正黄忠短命,壮年病死庞统前线指挥被射杀马超虽然不敢用,但就算想用,马超很快也病死了。
辛培军2019-11-05 22:19:21
-
1、战场布局刘备在占据宜都大部分地区如巫、秭归等以后,于各处险要地方扎营,且连扎七百余里。曹丕在听说刘备如此扎营以后,说刘备毕竟是不懂兵法,哪里有连营七百里来对敌的,并说“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是兵家大忌。苞原隰险阻而为军”简单来说就是在险要地方扎营,理论上来讲,刘备扎营的方式占尽了地利,但是扎营的地方是杂草丛生,容易被火攻。在陆逊准备反攻刘备时,东吴诸将都是持反对意见的,他们认为连营七百里的刘备军“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也就是说,刘备的布局在一般人看来是无法从正面攻破的。由此可见,刘备的布局不是不懂兵法,而是还不够懂。而根据史书的记载,在当时看出刘备破绽的只有陆逊和曹丕两人。换而言之,倘若东吴大都督是朱然或者其他人,那么刘备的赢面还是很大的。也难怪刘备在败退之后感叹,败于陆逊之手,莫非是天意!另一方面,刘备从永安打到夷陵,一路上以山道为主,没有平原,导致刘备大军施展不开,正如陆逊所说的“缘山行军,势不得展”,因此,是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刘备选择连营七百里,被陆逊这样的军事天才,看出了破绽。2、三国形式刘备伐吴时,三足鼎立的形式已经形成,刘备要对吴国用兵,势必要顾及曹魏的动向。因此在曹丕称帝前后,刘备曾派遣一个叫韩冉的出使魏国,但该使者被曹丕斩杀。按古代的“不斩来使”的国际礼仪,魏国此举显然是和蜀汉处于敌对的状态。因此刘备要讨伐吴国,势必不会倾尽全力。吴国在战争初期试图与刘备讲和,但被拒绝。因为担心遭到魏、蜀联合攻吴,孙权又派遣使者前往魏国,表示愿意归附魏国,曹丕封孙权为吴王。魏国刘晔认为刘备伐吴,可以趁机发兵攻打吴国,吴国两面受敌,势必会疲于应付,因此刘晔极力主张趁机灭吴,但曹丕并没有采纳刘晔的建议,而选择观望。从形式上来讲,刘备攻打吴国,又与魏国处于敌对状态,而吴国则努力外交,暂时与魏国讲和。因此打起仗来,刘备既要和吴国干仗,又要防备魏国偷袭,吴国则将战争的重心放在对抗刘备上,暂时不用担心会两面受敌。刘备面对两个敌人,孙权面对一个敌人,当时的三国形式,对刘备是极为不利的,甚至可以说刘备是必败的。事实情况也和当时形式一样,刘备伐吴时留魏延、马超镇守汉中,赵云都督江州,诸葛亮在成都,后方的布局可谓十分稳固,致使带到前线的将佐,几乎都不是足够优秀的人物。除此之外,刘备在秭归大破陆逊以后,继续往南郡进兵,而南郡以北便是魏国的襄阳、樊城。也就是说,刘备从秭归打出来以后,也会暴漏在魏国的攻击范围内,即使刘备能攻陷夷道的孙桓,他也不能放心去攻打南郡,而为了避免魏国袭击,刘备把伐吴将佐里最优秀的黄权也给派出去了。3、感情用事根据史书的记载,刘备伐吴是因为关羽被东吴所袭杀。关羽虽然没有小说中与刘备拜把子的情节,但是历史上的关羽和刘备的关系是比兄弟还亲。在关羽死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刘备的怒气也因此一丝也没有减少,称帝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伐吴。悲剧的是刘备伐吴前夕又折了张飞,两个兄弟先后死于非命,刘备的心情必然是非常糟糕的,而一旦将这种情绪发泄在军事行动上,就容易酿造悲剧。黄权曾经在刘备攻打汉中时,与法正一起出谋划策,他跟刘备之间的感情也是很好,在感受到刘备的愤怒时,黄权请求为刘备做先锋,指挥前线战事,让刘备坐镇后方即可。而刘备不但没有采纳,反而将黄权从身边支开,致使身边缺少出色的具备优秀谋略的人。黄权回蜀无路,颇重感情的刘备也只觉得是自己对不起黄权,而不是黄权对不起自己。因为感情问题影响在军事行动上的决策,很大程度上也导致了刘备的失败。4、缺乏人才尽管刘备伐吴时,得到了荆州南部武陵等地区少数民族的广泛响应,甚至有被东吴所俘的将领廖化,叛吴归蜀,但是人才问题仍然是刘备伐吴被广泛认同的问题,这一点在刘备败归后就连诸葛亮也不得不感叹,即他所说的那句“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扩展资料: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说:“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熟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来自吴人的议论,只能引起刘备的更大反感,而不会有何效果 。蜀汉猛将张飞率兵万人,从阆中至于江州,与刘备会师,但在出发前,被部下张达、范强所杀.-夷陵之战。
黄益明2019-11-05 22:05:19
-
《三国演义》中曹操、孙权和刘备争霸天下。人们这样说三个人,曹操是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是英雄,坐镇江东,总揽英雄,善于守成。而刘备最受读者欢迎,说他是枭雄,有众多良将贤士追随,也是最感动读者的人物。那么刘备是怎样一个人,让这么多良将贤士追随?龙皇今天就全方位解读刘备这个人。第一、懂得收拢人心。刘备出身汉室宗亲,本身在三大诸侯中就挂着一个正统。他和关羽、张飞结拜,以兄弟情义结交。还记得张飞酒醉丢了徐州,还陷落了刘备妻子,张飞就要自尽谢罪。刘备却是安慰“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尚可补,手足断安得续”,于是也就有了兄弟抱头痛哭,最终夺回徐州和刘备妻子。长坂坡,曹操数十万大军围追堵截,刘备损兵折将,落荒而逃,更倒霉的是独子阿斗还陷落曹操阵中。赵云不惧危险,七进七出,最终救出阿斗。再见主公刘备时,赵云浑身是伤,仿如血人。刘备结果阿斗,看看熟睡的孩子,又看看几乎九死一生的上将,何以抚慰忠心耿耿的赵云,也只得把孩子扔在地上,大呼道:“为此孺子,几损孤一员上将!”难道真地不爱惜孩子吗?实在是“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至马前”,惹得赵云赶紧抱起孩子,拜哭于地。白帝托孤。诸葛孔明就在身边,儿子阿斗也在旁边。自己死后阿斗能够掌握蜀国吗?诸葛亮能够倾心辅佐阿斗吗?刘备最终把阿斗支走,只留孔明在面前,嘱托道:“朕自知时日不多,卿之才十倍于曹丕,朕死之后,嗣主可辅则辅之,不可辅卿可自立为成都之主!”此时的诸葛亮汗流浃背,躬身拜于地,面对刘备如此信任,又怎会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二、懂得隐忍,懂得藏拙。在曹操的帮助下,刘备终于消灭吕布,重新占领徐州。可是曹操又怎会让刘备安心占据徐州,最终把徐州交给了自己的心腹车胄,却是把刘备带到了许都。见过皇帝,续了叔侄之谊,于是刘备也就成为了皇叔,左将军,豫州牧。可刘备在许都可是一点也不敢招摇,反而是每日种菜,瓦解曹操疑心。还记得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派人请刘备过府饮酒,青梅时节,梅雨纷纷。曹操论及天下英雄,最后语出惊人,“纵观天下英雄,唯使君与孤尔”,这时忽然天降惊雷,而刘备被曹操说破英雄手中筷子也落了地,于是从容拾筷子道:“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问道:“大丈夫亦畏雷乎?”刘备回道:“圣人云,迅雷而变色。圣人圣人尚且如此,何况于常人。如此方让曹操对自己最终放心,第三、秉持大义,不贪小利,英雄乐于为之赴死。在荆州依附刘表之时,有诸葛亮《隆中对》在前,要先取荆州以为根基。可刘备自知受刘表大恩,纵刘表以荆州想让,刘备亦不肯受。荆州内乱,蔡瑁党羽拥立幼子刘琮,还要投降曹操,有人劝刘备乘机夺下荆州,刘备言:孤受景升大恩,今其新丧,却要杀其子,而取其地,此不义之事,孤终不为。最终宁愿有夏口之败,当阳之奔。为大义救徐州,退曹操之军。入川而不忍夺同宗刘璋基业。这些难道都是刘备不忍吗?实则是那样做了,固然能有眼前之利,却会丧失人心。刘备终不是袁绍等急功近利之徒。袁绍曾受韩馥大恩,请其帮忙守卫冀州,可袁绍却乘机霸占了冀州,结果如何?袁绍纵有北方四州之地,最终也是败给曹操,身死族灭。这也是刘备比袁绍高明的地方,曹操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孤耳”,绝非虚言。再读三国,真是让人感慨良深。龙皇读书,为大家每日分享最新鲜的阅读感受,欢迎关注,就到这里,再见。
齐文玲2019-11-05 2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