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小学课本:《少年闰土》初中课本:第一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册《社戏》、《故乡》第四册《孔乙己》第五册《论雷峰塔的倒掉》第六册《藤野先生》高中课本:第一册《呐喊》自序第二册《祝福》、《拿来主义》第三册《纪念刘和珍君》、《灯下漫笔》第四册《药》第五册《阿Q正传》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孤愤》《未有天才之前》《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第二册《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隔膜》、《一点比喻》、《捣鬼心传》第三册《为了忘却的纪念》、《春末闲谈》第四册《狂人日记》第五册《阿Q正传》的成因、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示众》鲁迅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灵活,风格鲜明独特,语言幽默。在他55年的人生中,创作的作品,体裁涉及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有《鲁迅全集》二十卷1000余万字传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对新中国的语言和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扩展资料:鲁迅的人物评价:毛泽东:“鲁迅是现代中国国民文化之母。鲁迅。
章西林2020-01-16 23:54:35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鲁迅的书其实并不难懂,读他的书只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就会简单很多,他的书之所以被认为很难,主要是因为许多人对它的夸大,还有就是一些人对他文章中的多数字句进行各种形式的解释。
齐晓涟2020-01-16 23:20:07
-
意思是除了自己本该学习的这些书籍,也可以涉猎一些另外的书,不要只是钻研自己课内的那几本书,这样才能开拓眼界,真正达到看书的目的。本句名言出自鲁迅先生在广州知用中学所做的一篇关于读书的演讲,鲁迅在演讲中提到读书的目的分为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鲁迅认为要想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必须是嗜好的读书,因为“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本句名言正是为了解释如何进行嗜好的读书而说,上下文如下:“不过我的意思,并非说诸君应该都退了学,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去,这样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也许终于不会到,至多,将来可以设法使人们对于非做不可的事发生较多的兴味罢了。我是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但请不要误解,我并非说,譬如在国文讲堂上,应该在抽屉里暗看《红楼梦》之类;乃是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中国有一个大毛病,就是人们大概以为自己所学的一门是最好、最妙、最要紧的学问,而别的都无用,都不足道的,弄这些不足道东西的人,将来该当饿死。其实是,世界还没有如此简单,学问都各有用处,要定什么是头等还很难。扩展资料一九二七年七月十六日,鲁迅应邀到广东知用中学演讲,谈了谈他个人关于读书的意见。鲁迅说,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拿书来读就是了,但并不那样简单。接下来他区分了两种情形的书:一是职业的书,一是嗜好的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座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都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斌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嗜好的读书则不同,“那是出于自愿,全部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是因为读者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不过我的意思,并非说诸君应该都退了学,去看自己喜欢的书去,这样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也许终于不会到,至多,将来可以设法使人们对于非做不可的事发生较多的兴味罢了。我现在是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但请不要误解,我并非说,譬如在国文讲堂上,应该在抽屉里暗看《红楼梦》之类;乃是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理解。现在中国有一个大毛病,就是人们大概以为自己所学的一门是最好,最妙,最要紧的学问,而别的都无用,都不足道的,弄这些不足道的人,将来该当饿死。其实是,世界还没有如此简单,学问都各有用处,要定什么是头等还很难。鲁迅说,嗜好的读书,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因为随便,可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觉得有趣。如果一本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就容易疲劳,减掉兴味,甚至变成苦差事了。常常有想要从事文学的青年问鲁迅,应该看什么书。在这次演讲里,鲁迅说,这实在是一个极难回答的问题。先前也曾有几位先生给青年开过一大篇书目。但从我看来,这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因为我觉得那是开书目的先生自己想要看或者未必想要看的书目。我以为倘要弄旧的呢,倒不如姑且靠着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去摸门径去。倘要新的,研究文学,则自己先看看各种的小本子······”“倘要看看文艺作品呢,则先看几种名家的选本,从中觉得谁的作品自己最爱看,然后再看这一个作者的专集,然后再从文学史上看看他在史上的位置;倘要知道的更详细,就看一两本这人的传记,那边可以大略了解了。如果专是请教别人,则个人的嗜好不同,总是格不相入的。关于书目,鲁迅在别处曾经这样谈过:“不过我也曾用过正经工夫,如什么‘国学’之类,请过先生指教,留心过学者所开的书目。结果都不满意。有些书目开得太多,要十来年才能看完,我还疑心他自己就没有看;只开几部的较好,可是这须看这位开书目的先生了,如果他是一位胡涂虫,那么,开出来的几部一定也是极顶胡涂书,不看还好,一看就胡糊涂。演讲里鲁迅特别谈到读书不要盲从各种各样的意见,他讲了一个故事:一个老头和一个小孩用驴驮着货物去卖,卖完回来,孩子骑在驴上,老头跟着走。路上的人见了,就责备孩子不懂事,怎么可以让老人步行呢?于是孩子和老头换了一下,又有人看见了,说这个老头竟然忍心让小孩子走路。老头赶忙把小孩子抱上来,一起骑着驴走,看见的人说他们对驴很残酷。他们只好都下来,走了很久,又有人笑他们了,说他们很傻,空着现成的驴不骑。老头对孩子叹息说,我们只剩下一个办法了,就是两个人抬着驴走。盲从别人的意见,不能自己思索,自己做主,结果会是很荒唐的。倘要看书,便成为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鲁迅强调要做一个思索着和观察这,观察者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但如果没有联系过观察力,所得还是有限的。所以要观察,还是先要经过思索和读书。总之,我的意见是很简单的: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抉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和“实社会”接触,是鲁迅关于读书的一贯之论,在那篇应征而写的愤慨的短文《青年必读书》里,鲁迅突出的实质是读书和读书之间的区别:一种是“与实人生离开”,另一种是与“实人生”接触,“想做点事”-读书杂谈。
齐月华2020-01-16 23:05:00
-
鲁迅的作品《野草》《朝花夕拾》《狂人日记》适合6年级小学生看对于小学生来讲,还不会理解其内在的深刻含义,只有反复阅读,随阅龄的增长与知识面的扩大,会了解深刻含义。朝花夕拾》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全文优美,故事真实感人.回忆鲁迅小时候生活的点点滴滴,体验如何写好作品。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很好的结合,是小学生阅读的典范,有助于作文水平的提升。借物喻人,小细节写出大智慧。一语双关,很巧妙的讽刺了当时社会的旧的封建制度,体现了鲁迅不同常人的思想。狂人日记》鲁迅先生第一篇白话小说,敢于创新的第一篇白话小说。虽是短篇小说,但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揭露了中国几千年来社会的丑恶。
齐晓娟2020-01-16 2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