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原文解词以及翻译

龚孟强 2020-01-16 22:59:00

推荐回答

原文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译文同县的人金溪县有个叫方仲永的人,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5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诗,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都能立刻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仲永写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的时候,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和原来的名声相称了。又过了7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已经完全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编辑本段词解作者主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答:本文通过叙述方仲永因为父亲"不使学",而从神童到成为普通人的变化过程,说明天资固然重要,但没有好的后天的教育,再好的天赋也不可能得以发挥.告诉我们后天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
辛国红2020-01-16 23:05:24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1.伤:哀伤,叹惜。2.金溪:地名,现在江西金溪县。3.民:百姓。4.世:世代。5.隶lì:属于。6.耕gēng:耕种劳作,耕田。世隶耕:世代从事农业生产。7.生:出生。8.年:岁。9.未:不;没有。10.尝:曾经。11.识:认识。12.书具:书写的工具。88.彼其:他。89.且:尚且。90.固:本来。91.得:能够。92.卒zú:最终。93.夫:读“fú”。发音词,无实在意义,强调疑问语气94得为众人而已耶,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
    齐星炜2020-01-17 00:00:32
  •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白话释义: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为主旨,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文章简介:《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这篇文章言简意深,说理严谨。扩展资料写作背景:天圣三年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执政期间,曾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赵顺邦2020-01-16 23:54:51
  • 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王先生说:仲永从小通达聪慧,会做诗的能力,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得到的禀赋,比起有才能的人高多了。最后成为普通人,是因为他后天的学习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先天得到的,禀赋如此之好,却由于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没有先天的禀赋,本来就是普通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普通人恐怕都不能够吧?扩展资料:《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词句注释伤:哀伤,叹息。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隶:属于。生:生长到。识:认识。书具:书写的工具。从:跟随。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复:又,再。泯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众人,常人。王子:王安石的自称。通:通达。悟:聪慧。受:接受。天:先天。贤:胜过,超过。于:比。材:同“才”,才能。卒:最终。于:被。不至:没有达到要求。至,达到。彼其:他。已:停止。耶: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
    边双燕2020-01-16 23:36:35
  • 一、全文浏览伤仲永。30.王子:王安石的自称。31.夫:句首发语词,不译。32.固:本来。33.文理:文采和道理。34.利:认为……有利可图。意动用法.35.可:值得。36.秀才:这里指一般学识优秀的士人。37.谒:谒见,拜访二、句解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译:父亲感到十分奇怪,向邻居借给仲永。2.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译:并且自己在诗上题写上了名字,他以诗把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作为诗的内容。3.自是指物为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译:从此只要别人指定东西就能写诗,马上完成,它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译:同乡人感到奇怪,逐渐用宾客之礼款待他父亲;有人还用钱来求取仲永的诗。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译:父亲认为这有利可图,硬拉着仲永到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6.不能称前时之闻。译:不能与以前所听说的相符合。7.泯然众人矣!译:仲永的特异之处消失净尽,以成为普通人。
    米国际2020-01-16 23:20:27

相关问答

2019年,中国金融出版社全年实现销售码洋2.03亿元,同比增长22.46%;实现销售实洋1.66亿元,同比增长15.08%,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也大幅增长,继续保持金融专业出版排头兵地位。据悉,2019年,中国金融出版社将完成转企改制,从而实现新的跃进。中国金融出版社快跑和领先的秘诀何在?该社社长林铁钢表示,植根金融土壤、服务金融事业的专业出版方略是其中的关键。品牌战略提升实力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金融活动与人民生活的联系日益加深,学习金融知识、增强理财技能成为迫切需要。围绕这一变化,2019年,中国金融出版社大力实施金融出版品牌战略,在专业、权威、通俗方面下工夫,扩大服务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促进金融文化软实力的提升。2019年,中国金融出版社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出版了一大批精品图书。全年共出版图书597种,新书334种。从产品结构上看,既有适应积极建设先进金融文化、普及金融知识的《金融知识国民读本》,也有反映金融市场热点、引导大众金融理念的《明明白白“炒”基金》;既有学术经典《斯蒂格利茨经济学文集》等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系列丛书,也有紧贴金融实务的《中国金融稳定丛书》;既有围绕金融中心工作的金融报告系列图书、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辅导教材,也有面向广大金融院校的《21世纪高等学校金融学系列教材》。其中,《金融知识国民读本》入选第一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黄达书集》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中国金融安全论》获孙冶方经济学图书奖。此外,38种教材列入“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系列,《明明白白“炒”基金》连续数个月进入畅销书排行榜,成为近年少有的金融类畅销书。与此同时,该社还专门成立质量管理部,实行印前质检制度,组织编写《中国金融出版社图著编审校手册》,修改了图书编辑质量的相关制度和运转流程,加强对印装质量的检查,图书质量得到提升。合力打造专业渠道在拓展营销渠道方面,中国金融出版社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该社以人民银行举办的中国金融知识巡展为依托,开拓性地在中国13个省市开展了点对点式的宣传工作,全年参加各类展会15次,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出版社的产品和形象。与此同时,该社深入院校推荐教材,培育和挖掘专业发行渠道,推进金融贵宾读者俱乐部会员发展,延伸网上书店服务职能,收到良好效果。该社的电子音像部门为适应金融宣传和金融教育的需要,策划出版了《票据防伪专业教程》、《货币反假专业教程》、《实用柜台英语》等市场紧缺的金融专业音像制品。依托业已建立的专业化渠道,走势良好。该社图书数字化出版在2019年也取得开创性突破,与北大方正阿帕比、北京书生两家公司合作制作数字化图书319种,实现了169种数字化图书的在线销售。中国金融出版社将进一步挖掘已有出版资源,适应数字化、网络化需要,逐步实现图书资源数字化与纸质图书出版同步,并积极探索适应专业出版社线上线下结合的图书发行新机制。转企改制再添动力当前,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引进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已成为出版社发展的当务之急。由于进行了认真的准备,目前金融社的转企改制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清产核资工作基本完成,正在进入实施方案的制定过程中。2019年,中国金融出版社将完成转企改制工作,将出版社建设成产权明晰、治理规范、运转有效、充满活力的现代金融出版企业,同时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绩效挂钩的企业分配制度,妥善解决老职工身份转化后的退休养老问题,形成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的机制、体制,为积淀、传播金融文化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制度保证。中国金融出版社将从战略高度出发,全方位打造金融出版品牌,确立金融专业出版、金融教育出版、金融大众出版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图书选题结构,着力巩固和提高金融专业出版市场的服务能力,切实扩大和增强金融教育出版市场的影响能力,积极培育和提升金融大众出版市场的开拓能力,更好地发挥金融出版主力军作用。2019年,中国金融出版社将以转企改制工作为契机,继续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专业强社之路,全面增强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和金融出版品牌的影响力,为提升全民族金融文化软实力作出积极贡献,继续保持金融专业出版领域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