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士小王为患有脑卒中后遗症的李先生进行家庭访视,指导他如何使用步行器,属于什么预防

龚帅帅 2019-11-06 15:09:00

推荐回答

去家庭访问,将经过、问题、体会如实记录即可。
齐文灿2019-11-06 15:18:44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相关问答

预习一般是指上课前对新知识的自学准备,但初次接触预习的学生缺乏具体的实践和方法的指导。而数学预习又不同于语文的预习,语文课中每篇课文学习之前都有固定的预习内容,比如熟悉字词、读通课文等等。数学课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概念课、计算课、操作课等,而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用不同的方法来预习。因此,教师应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在课堂上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各种知识的预习方法。1、数学概念课的预习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的学习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概念不清,一切无从谈起。然而,这个重点又恰恰是一个难点,因为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的反映,非常抽象,而不少孩子抽象思维差,要掌握干巴巴的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所以,加强课前预习很有必要。尝试练习新教材往往会在计算课中创设一个情境,以其中的一种情况作为例题,而剩余的几种情况则为学生提供了尝试练习的机会。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⒊数学操作课的预习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其中免不了要亲自动手做一做、试一试,这就使得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中多了动手操作这个内容。那么,对于这样的数学知识,我们在课前应该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呢?如在教学《测量》时,学生通过看书就会很自觉地准备好尺子。再如,有些操作活动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如教学《统计》一课时,要学生统计家里一个月的费用支出情况,这时,我们就可以将它作为预习的内容,让他们在课前完成。总之,我们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已经适应时代的需要。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简单地学教材,而是把教材作为引子,作为材料,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取舍与加工。所以,每一个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进行预习,必将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这些体验和感受都可以作为课堂上交流的材料,还有课前基于教材内容所进行的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践活动,所进行的调查,所搜集的材料等等,都是课堂上特有的课程资源活,将使课堂教学变得充实、丰满起来,使课堂上的交流充分、深刻起来,使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尽管课标中对一、二年级的学生只提出了“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等基本要求,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初步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并不是一件易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提高低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几个策略,在这里提出来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一:、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最重要的是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新课标从低年级开始就对学生提出了大量课外阅读的要求,这种要求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识字不多,起初的阅读离不开大人的辅导。他们必须借助大量图片或老师及家长的讲解来获得书中传递的信息,随着课程的进展,他们逐步看懂同时带有拼音及汉字的一类图书,独自完成阅读。但不管是哪一种阅读方式,能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同时,低年级学生进行初步阅读时,可以课本上的为例,由浅入深,逐步转向课外的各类书籍。为了让学生感受的图书的美妙,老师们想尽办法把阅读与多种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指导学生看图写话,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材中都安排有“口语交际”,这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在导入新课后,老师可以针对图上的景物提出问题,让学生看图思考。图上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人物应该怎样称呼或起个什么名字,人物在干什么、想什么,表情如何、会说什么?图上有没有什么字样和物品,与图意有什么关系等。领会图的整体思想后,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图意,怎样安排写话的先后顺序,都要给学生一一指导,真正让学生心领神会。让学生观察思考成熟后,老师可以有目的地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一一回答,并做好指导。先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同桌说,也可以指名说。语言不要求千篇一律,学生思维不要限制,尽可能地让学生展开想象,只求语句通顺,符合图意。最后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话有条理地写下来。此外,我还找一些适合学生看图写话的图画让学生练习写话,教给学生写话的格式。这样坚持下去,看图写话的能力就提高较快。三、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写作能力。苏联作家赞科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学生进行写作,首先要引发学生的兴趣。低年级的学生,要借助图画来写作,降低难度。作家秦牧曾说:“绘画可以说是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的文学,文学也可以说是用文字来表现的绘画”。看图写话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眼中的、画面、生活,用文字描述出来。图画鲜明、形象,丰富的内涵往往是对生活中某些现象的反映,能够唤起学生对相似情景的回忆,也易于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解决他们作文没东西可写的难题,容易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低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是让学生多读多写,教会他们观察事物,在观察、阅读中积累语言素材。让学生觉得写作不是一件难事,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得到提高和发展。
一个通常家庭用到的理财收入规划的定律,建立理财规划最基本的认识。根据长期的理财实践,对于中高收入家庭,人们总结了一个经验规则,来简单易行地规划家庭收入即是4321定律。4321定律指家庭收入较理想的分配方式是:将总收入分成4份,40%用于供房及其他项目的投资,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0%用于存款,作为基本保障和应急金,10%用于保险。定律一:40%房贷和投资31定律:每月房贷还款数不宜超总收入1/3例如,家庭月收入为10000元,月供数额的上限最好为3333元,一旦超过这个标准,家庭资产比例结构发生变化,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会有所下降,生活质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如果按照31定律设置承受范围内的房贷价钱,有助于小家庭保持稳定的财产状况。80法则: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比例=80-自己的年龄比如你今年30岁,那么根据这个法则,你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比例不能超过50%,假设个人资产为100万元,那么最多只能拿出50万元投资于股票或股票型基金,超过这个比例就等于超过了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利于财务健康。定律二:30%家庭生活开支发工资前先做好下个月的花销预算也就是说,先把储蓄的钱扣除,剩下的才是你能花的钱,做好预算的同时也要抑制不理性消费,把消费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定律三:20%银行存款大多数情况下由社保来实现。如果是自由职业者或全职太太,应该在缴足社保的 前提下适当配置商业保险。3-6个月的基本生活费,比如每个月生活开支2000元,房贷每月2000元,那么应急基金为4000x3~4000x6,即12,000~24,000元定律四:10%保险双10定律是一个关于家庭保险投资的比例设置,指的是保险额度不要超过家庭收入的10倍,以及家庭总保费支出应占家庭年收入10%为宜。比如一个年收入10万的白领,她的寿险保障总额度可简单界定在100万元以下,在能力范围内可买足100万元额度,能力有限就可以减半。而保费支出的恰当比重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与4321定律的财产配置结构也相互吻合。记住双10定律有利于我们合理进行保险的配置,一方面是保费支出不要超出能力范围以外,有助于帮助我们规划合理的保费限额;另一方面是衡量选择的保险产品是否合理,简单的标准就是判断其保障数额是否达到保费支出的100倍以上。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法则只是一个普遍的标准,具体还是该根据家庭的情况去调整。
1、开展社区卫生状况调查,进行社区诊断,向社区管理部门提出改进社区公共卫生的建议及规划,对社区爱国卫生工作予以技术指导。2、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地方病与寄生虫病的健康指导、行为干预和筛查,以及高危人群监测和规范管理工作。3、负责辖区内免疫接种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4、运用适宜的中西医药及技术,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5、提供急救服务。6、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卫生保健服务。扩展资料:社区卫生服务的作用:二次大战以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在发达国家,医疗卫生保健的重点经历了从基层的转移过程。即在20世纪以前,以单家独户的个体医疗为主。20世纪开始,逐渐形成了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保健模式。60年代起,医疗保健的重点又回到了基层。这次转移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疾病观念的改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仅是躯体不患病,还包括心理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第二是卫生费用急剧上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控制卫生费用、提高卫生服务效益的有效措施。因为社区卫生服务是综合性保健服务,重视预防,不仅可以节约资源,也能较好地满足居民对卫生保健的需求。在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低,卫生资源有限,更应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推行简便技术,改善居民健康状况。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