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在一定的人或物上的能力,它保证我们对事物产生清晰的认识和做出准备的反应,是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活动的重要心理条件,注意力也是孩子生存和成长的重要条件。一、幼儿注意力的特点注意就是人的心理活动集中在一定的人或物,他包括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有意注意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注意,需要一定的努力,而无意注意则是自发的,不需要任何努力。如老师正在教孩子唱歌,这就需要有意注意的听和唱,突然外面有人推门进来,这时候孩子的注意力会不约而同地转向门口,这就是无意注意。幼儿虽有一定的有意注意,但注意的稳定性较差,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分散转移。二、影响幼儿注意力的诸因素影响幼儿注意力持久性的因素很多,主要由年龄以身俱来的个性及气质特点,环境因素来决定的。1、年龄因素影响孩子的注意力生活中,很多孩子做事都缺乏耐心,令父母发愁。科学家的实验表明,在良好的环境下,3岁儿童能够连续集中注意力3—5分钟;4岁儿童连续集中注意力10分钟;5、6岁儿童连续集中注意力15分钟左右。所以一般情况下孩子注意力不持久属于正常范围,不必过于担心。2、与生俱来个性及气质特点影响幼儿注意力主要由与生俱来的个性及气质特点决定:注意力的持久性与易分散程度,持久性是指幼儿对于一样事物注意的时间长短;而易分散程度指婴儿对周围事物排除干扰的能力。这两因素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又会有不同的表现。如一个持久性强的孩子受到短时间的干扰也会很快的回到主题上来,而这方面较弱的孩子即便受到哪怕一丁点外界的干扰都无法再集中精神。3、环境影响幼儿的注意力孩子的注意力非常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经常处于一个嘈杂,不宽容的环境中的孩子,不仅无法集中注意力,而且会变得焦躁、不安。在生活中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我这孩子不是多动,就是没耐性。做事总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针对这一情况,家长应该知道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许多孩子没有持久性,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往往也是虎头蛇尾,所以要求家长要注意不要造成孩子半途而废的行为习惯。在开始一种新的活动之前,必须让他把正在进行活动有个了结。如孩子正在剪纸,你应该等他剪完纸把东西收拾好之后再让他看电视,而不是让他一边看电视,一边剪纸。三、培养幼儿注意力持久性应采取的措施与方法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有持续性,做事是否有头有尾,有始有终,属于心理活动中的意志品质问题。意志是否坚强,对孩子长大后的学习,工作的成败都有重要的影响。那么,那些办法能让我们在发展注意力的道路上走得更顺利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1、通过形象教学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幼儿的好奇心特别大,他们从不懂到懂,从无知到有知,对周围环境中的一切往往感到稀奇。老师和家长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尽可能多的让孩子们看到具有直观兴趣的实验,引起孩子极大的求知热情,给孩子展现外部世界的内容越多,他们的好奇心也越大,注意力越集中,越持久,因此,也就越勤于思考,也就能使得孩子很好的长知识,开发他们的智力。2、让孩子明确活动的目的当孩子明确了活动的目的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会明显的长一些。你不妨做一个小实验,你让孩子观察一座房子,比较一下下面两种情形哪种孩子注意的时间长。一是对孩子说:“你看看这座房子。二是对孩子说:“你来看看这座房子,屋顶是什么颜色的?门是什么形状的?”很显然,在第二种情形下,孩子注意的时间要长一些。所以,家长一定要提出活动目标来。3、多样化的游戏让孩子成为主权力的发展者孩子往往在游戏中能保持更久的注意力,远远高出他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水平。老师和父母可利用这点展开注意力训练,比如画画、拼图、娃娃家、填色游戏都能让孩子集中注意力。4、创造良好的环境孩子的注意力非常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因此,老师和父母在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别忘了给孩子一个安静、没有多余东西的环境,并且学会等待和包容,让孩子在宽松的氛围中专心活动。5、注重一日活动中渗透注意观察力的培养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对幼儿而言是发展幼儿智力的重要方面,观察力的强弱对于孩子掌握知识,增长智力极为重要。观察力强的孩子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如告诉孩子怎么看,应该先看什么,在看什么,教会孩子有顺序地从上看到下,从外看到里,从主要的明显特征看到次要的特征。一般幼儿对观察的事物感兴趣后,注意力就会集中、持久。6、把兴趣和注意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孩子最喜欢新奇有趣,富于变化的物体。对于3岁前的孩子,老师和父母可选择色彩鲜艳、会动、会响的玩具。对大一些的孩子,老师和父母可选择有情节、可操作、有探索或富有想象的物品。比如图画书、积木、沙水等材料……让孩子发展注意力的同时形成他们特有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谁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会很投入、很专心,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儿童在入学前接触的书本知识太多,走进课堂后发现老师讲授的都是自己屡见不鲜、耳熟能详的东西,那么,大数儿童都会不由自主地精神溜号儿,东张西望,做小动作。在生活中你常常会看到一些孩子按家长的要求做某些事的时候,总是应付式或心不在焉,而在做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却能全神贯注、专心意义。对幼儿来说,他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其兴趣和情绪的控制。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把接着孩子广泛的兴趣与培养注意力结合起来。7、通过提高自我控制力来提高注意力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有新异刺激出现时,成人可以约束自己不去关注它,但孩子却很难做到。因此,为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成人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景逐渐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采用游戏的方式,将持久注意的要求变为游戏角色本身的行为规则。例如,与孩子一起玩“小小厨师”的游戏,让孩子扮演小厨师,事先约定厨师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需要几分钟。在游戏中,对注意力持续时间的要求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通过不同的游戏活动,幼儿可以慢慢地将外在的游戏规则转化为内在的自我约束。都是用书中的文字编写的,引发孩子识字的兴趣,然后认一些简单的象形字,从而使孩子的注意力在有趣的识字活动中得到培养的具体目的。8、幼儿注意力持久需要巧妙的引导每个孩子注意力的持续性都不同,如何让他们对事物的关注更为持久,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巧妙引导。例如我们班的林林小朋友他用积木搭房子,刚搭一半他又玩起小锅来,我看见了知道他对积木没有了兴趣,注意力又发生了转移,于是走过来对他用商量的语气说:“林林,你看等下我们把房子搭起了,我们请一些小客人来你的新家做客,到时你当小厨师做菜招待他们吧?”于是林林小朋友愉快地又回到搭积木的游戏上来,直到搭起房子他才去玩其他的玩具。9、劳逸结合,让幼儿保持良好的状态孩子要集中注意力,首先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他们需要劳逸结合,从事一种活动的时间不能太长。每个年龄段的幼儿活动时间都不相同,这就需要动静交替,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动和比较放松的活动相结合,让孩子在有节奏的活动变化中,使注意力的保持、转移等能力都得到发展。10、对孩子再多一点鼓励经常受到强制或责备,幼儿就会失去做事的兴趣,有家长逼孩子学习不能理解的知识或过于复杂的技能,有的老师当幼儿沉浸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时,强迫其终止游戏去做某件事情,使得幼儿失去兴趣从而注意力转移。反之,家长和老师满意、信任的目光、亲切喜悦的笑脸,都会给幼儿带来力量,从而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要求进一步提高。11、带孩子一起预习,提高孩子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如果您的孩子上课总是注意力不集中,那么不妨在家里先和孩子一起预习。预习后给孩子提几个问题,但是不要给孩子正确答案,而是要让他从学校学习完后在给你答案,这样,孩子就能带着问题上课,上课也更能集中注意力,并努力把问题弄懂,从而改掉上课不认真听讲的毛病。12、做好家长工作,形成家园教育合力孩子放在幼儿园,我们教师就有义务和责任把他教育好,但要通过与家长沟通,使家长明白教育是一个连续的、漫长的过程,并不能因一时看到效果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总之,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持久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对孩子起着潜移漠化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对孩子浸入更多的爱心、耐心、责任心,爱心耐心、责任心是教育的源泉,这样我们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孩子才能展现自己多彩的一面。以上供参考,请采纳。
赵香春2019-11-06 14:57:49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一、幼儿注意力分散的原因有:1、生理原因——由于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故而自制能力差这是正常的;2、环境原因——许多糖果、含咖啡因的饮料或掺有人工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的食物,会刺激孩子的情绪,影响专心度;3、孩子的学习环境混乱、嘈杂、干扰过多也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二、防治方法:1、家长不要以关心之名总去打扰、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一会削只苹果送过去,一会送一杯开水或饮料;一会关照要保持距离、注意保护眼睛,一会提醒多穿一件衣服、当心感冒;2、给孩子一个明确的完成作业的期限。有了明确的任务,孩子学习时就有了动力,才能保持紧张状态。当然,要求孩子学习时,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要求孩子长时间做同一件事;3、培养孩子对提高专心这种素质的兴趣。主要可以通过让孩子尝甜头、愿景鼓励、奖励措施等方式来增添兴趣,从而提高专心度;4、培养孩子对提高专心素质的自信。自信往往通过多肯定、多鼓励来达到。多一些正面暗示,尽量避免负面暗示;5、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扩展资料:负面影响:1、最明显的就是对孩子的课堂状态和作业情况的影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容易小动作多,分心散漫,时间长了,无法跟上学习进度,成绩逐渐下滑。在写作业时,明显比别的孩子慢,拖沓,发呆,走神,学习效率低。在考试时,注意力分散的孩子,思路是跳跃式的,所以常出现漏题情况,严重影响考试成绩。2、孩子学习效果与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值有差距时,很容易被定位成问题孩子,而孩子也容易在被忽视,被嫌弃下,失去自信,感到自卑,对学习不赶兴趣。变得叛逆和厌学。孩子注意力分散,抗诱惑和干扰的能力差,语言和行为爱冲动,做事缺乏考虑,容易与其他同学发生冲突或打架。注意力。
黄甘颖2019-11-06 16:00:55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一个最常见的原因是多动症在作怪。如果孩子出现这个问题,家长首先要先弄清病因,然后再对症治疗。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MBD、注意力缺陷障碍ADD或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多动症患儿在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1、注意缺陷: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分心,在学习和游戏时不能全神贯注,不能滤过无关刺激,对来自各方的刺激几乎都起反应。2、社会心理因素: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同伴影响、家庭不和睦、溺爱或放纵、家庭成员对儿童的身体或心理虐待、儿童的需求不受重视等因素3、其他因素:各种原因所致的轻微的脑损伤,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都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和活动过度。
齐显民2019-11-06 15:54:52
-
影响幼儿注意力分散的主要因素有:1、主观因素。一是幼儿注意力发展特征的影响。注意力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儿童的注意力是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的过程。一般来讲,3岁以前的幼儿有意注意能力较弱,无意注意力占据绝对优势,这个阶段的幼儿不适合学龄前教育。3岁以后幼儿的有意注意开始发展,他们对鲜明、新颖的活动注意力更强,尤其对好玩的游戏注意力十分集中。幼儿注意力发展特征决定了幼儿的注意力需要科学的诱导。二是幼儿生理发育的影响。幼儿生理发育有一定差异,就像有的早说话,有的比较晚。同一年龄阶段和不同的生理发育,使幼儿的认知水平产生差异,当然会受先天因素的影响。2、客观因素。即来自父母的影响。父母是幼儿最好的教师,其一言一行受到幼儿的关注。研究表明,喜欢吵架的父母对孩子的注意力有影响,严重时可完全影响孩子的注意力,产生精神分裂。父母文化程度低就无法做到对孩子的科学培养,甚至因忙碌的工作而使孩子的注意力随意发展。父母的溺爱也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一味顺着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在无意注意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正好促进孩子注意力分散的加剧。来自教师的因素。在进入幼儿园以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水平及语言艺术等都深深影响幼儿的注意力发展。教师讲课语言枯燥,内容呆板,就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教师课上无法捕捉幼儿的兴奋点,无法实现对幼儿注意力的调控,会使幼儿注意力分散。来自幼儿的身体因素。幼儿身体机能还不完善,对疾病抵御能力比较弱,患病或受伤几乎是家常便饭,无论哪一个孩子都无法摆脱。身体不适或受伤初愈都会影响幼儿的注意力。幼儿注意力分散的防止:根据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对于幼儿教师来说,防止幼儿注意力分散,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在学习歌唱活动《袋鼠》中,几个乐感较好的幼儿听到沉重的音乐便不由自主地学大灰狼走路的样子;听到柔和轻松的音乐就高兴地跳起舞。于是许多小朋友就也跟着跳起来。看到这种情况我灵机一动将本次活动游戏化,分别让幼儿扮演袋鼠、猎人和大灰狼让幼儿通过游戏的形式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真正内涵。通过这个事例说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活动方式尽量“游戏化”,使其在活动过程中有愉快的体验,这样幼儿就会以“主人翁”的自主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真正做到动手动脑。2.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完成任何有目的的活动所必需的。但幼儿期无意注意占优势,任何新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吸引它。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无意注意,但要培养和激发幼儿的无意注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新颖、多变、强烈的刺激吸引他们。同时也应该向他们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使他们主动地集中注意力。两种方式灵活地使用,不断变换幼儿的两种注意,使大脑有张有弛,既完成任务,又不至于过于疲劳。3.巧用表扬、鼓励法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养成。当幼儿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或在做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善于巧用表扬和鼓励法,增强幼儿自信心、自尊心及上进心。教师要把握好教育他们的金钥匙,使幼儿在表扬和鼓励中得到满足感和快乐感,从而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培养。对与家长来说,则要注意以下几点:养成有始有终的好习惯是集中注意力的基础。因为幼儿的自控能力较差,家长应适当地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做事之前,父母应让孩子懂得做事的目的,并引起做事的兴趣;在做事过程中,孩子遇到困难,父母要教育提高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使孩子具有一定的责任感,这样孩子在做事的时候注意力就会集中,克服一些小的困难。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善始善终做完每一件事的良好习惯。对幼儿来说,注意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家长、教师的全力支持和配合。只要教师和家长做“有心人”,在日常的生活、游戏中对孩子坚持要求,不断激励并加以督促引导,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龙宇辉2019-11-06 15:06:00
-
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注意”,是人们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通常称“专心”。小孩子在听广播、看电视卡通片时,会聚精会神,而对周围的人和事会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这就是注意力。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应该在学龄前就开始。这是因为,学前期的主要任务就在于通过一些学习活动为孩子的正规学习准备条件。良好的注意力,就是必备条件之一,能够使孩子上学后学习专心。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学龄前学了多少字、画了多少画,而忽视了对孩子注意力的培养,致使这些孩子上小学后,很难适应正规学习,表现在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严重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怎样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呢?最初应从生活习惯方面,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采取的方式也不是疾风暴雨,而是从小事把握。比如要求孩子准时就寝、起床;按时饮食,吃饭碗里不留饭;玩具用过就还原;做事要认真做好,否则重来……离开了细节就没有教育。但也不是所有的小事都要管,而是选择那些对孩子的成长、品质的形成具有本质意义的“小事”。孩子从未见过、听过的事物,都能以独特的魅力吸引孩子的注意。因此,应把孩子带入大自然观看奇花异草和造型奇特的建筑,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观察、专心的动力。要帮助孩子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因为儿童喜欢东张西望,目的性不强,抓不住要领,因而得不到收获。因此,家长应有意向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和目的,告知方法,引导孩子抓住本质,从浅入深,专心致志。在幼儿学习中遇到困难和干扰,或碰到不感兴趣的内容,仅靠注意力是不够的,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使注意力服从于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家长可以通过幼儿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一件事,如绘画、练琴、练书法等等,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不要一会儿叫做这事,一会儿又叫做那事。训练最好有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以便形成一种心理活动的定向。孩子对某事物的兴趣越浓,越容易形成稳定和集中的注意力。家长不要整天把孩子关在房间里学习,要鼓励他们从事各种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掘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及兴趣,并借以培养自己的注意力。作息不定时、生活无规律是孩子注意力分散的主要原因。学习是脑力劳动,要消耗大量的脑内氧气,若望子成龙心切,整天强迫孩子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学习活动,必然造成孩子大脑疲劳而精神分散。心理实验证明:3岁幼儿注意力可维持3~5分钟,4岁孩子10分钟,5~6岁儿童也只有15分钟。因此,合理制定孩子的作息时间,让孩子明确什么时候可以尽情地玩,什么时候必须专心完成学习任务,养成劳逸结合的好习惯。同时,要创造安静的家庭学习气氛,要让孩子专心学习,家长首先要自己安静,不要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事,如看电视、大声议论或哈哈大笑等。家长也可认真看书学习,以模范行为让孩子效仿。在孩子学习时,不要过度关心地唠叨,问这问那,更不要在孩子学习的房间接待客人,干扰孩子,使他无法集中注意力。据调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使许多父母头痛的问题,要矫正此毛病,可从孩子的健康情况、个性及家庭环境入手。研究显示,孩子分心的程度与年龄成反比:两岁的儿童,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度为七分钟;四岁为十二分钟,五岁为十四分钟。孩子年龄越大越会逐渐懂得将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而日渐增加专注的时间。因此,判断孩子是否专心,应依据其年龄的专心时间长度,而非依据家长的主观感觉。孩子不专心,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况:其一是注意力飘浮不定,专注的目标会经常转移;其二是心不在焉,常沉浸于白日梦而忘记眼前的事情,后者其实不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只是将注意放错。只要家长用心纠正,使他们将心事转移到主要事情上去,往往会有惊人的表现和成就。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甚多,在生理方面,孩子若身体不适,警力或知觉发展不良,天生好动,以及神经系统或大脑微功能发生问题时,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些情况都必须由医生检查和治疗。此外,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不足,过分依赖、缺乏耐心或情绪困扰,亦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这些情况大多数是教育方式和成长的环境所造成的。除了解决生理上的问题外,家长应该认识到,专心其实是一种可以训练、学习和培养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埋怨孩子不专心的同时,亦要反省自己有无不对之处。例如,孩子玩游戏时全身投入,正是在培养聚精会神的习惯,此时家长切不可任意打扰、干涉和打断。平时家长可以将游戏时间与日常生活配合恰当,并指定一个固定的玩游戏的角落,将环境安排得有条不紊,以减少孩子分心的外界事物。家长亦切勿要求孩子做不感兴趣或超过能力所及的事。以免他们借着不断变换活动来逃避大人的责备。此外,家中的气氛亦必须稳定,避免经常搬家及家中太多的人出入。亦切忌同时买太多的玩具及图书给孩子;使他们左顾右盼,不知所措,而无从培养仔细、有耐心、反复和专注一件物件的习惯。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表现出专心、坚持和耐心的榜样。一但发现孩子有专心的。
黄登荣2019-11-06 15:02:19
相关问答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幼儿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支持和引导幼儿的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而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正好验证了这一理念的科学合理性。准备环节是第一环节,其中包括区域环境的创设以及区域材料的准备和投放。在区域活动中,活动环境和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会获得经验和知识。一、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由幼儿决定怎样布置是否会直接影响他们自由交谈展开的程度。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活动区设置是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通过师生共同商量,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的区角,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室内:如语言区、计算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如表演区、体育区、科学区、动手区等.并根据情况灵活调整.另外,要让环境说话,让幼儿与环境互动起来。应该充分利用教室、走廊楼梯的墙壁展示与课的主题相关的资料、照片、或孩子的美术制作作品,如在组织“树”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们在楼梯的墙壁上布置上松树、枫树、桑树、桃树、柳树等构成一片大森林;在走廊的墙上贴上小朋友去参观树的相片;在作品展示墙上帖出小朋友们画的树;在自然角摆上小朋友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盆景;在活动室上方吊上各种树叶;带领小朋友在自然角和种植园里种上各种小树,总之,.在活动室里,所有可以利用起来的空间都用上了。根据季节的变化、主题活动的变化等,孩子们会主动地配合教师布置周围的环境。孩子按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自由选择表现的形式,共同装扮活动区。二、活动区材料充分的准备及合理投放,促进幼儿主动参与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在准备、选择、提供操作材料时,我们根据幼儿兴趣和发展水平进行投放。1、家园配合准备区域材料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而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品就成了很好的丰富区域材料的形式,在材料收集中就需要老师、家长和幼儿共同配合。一是充分利用自然物,在自然区域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材料。如小树叶粘贴成小动物、叶子拓印、制成“书签”;捡来小石头、小树枝当成计算材料;小石头染色,当成飞行棋子;叶子当成小伞、做成扇子、帽子、、、、、、孩子们在随心所欲的玩乐中得到了自由的体验和创造的乐趣。二是巧用废旧物品,如老师或幼儿带来家中的洗发水瓶、化妆瓶子投放到“理发店”;方便面碗种上葱、蒜;小朋友把以前穿过的小衣服带来,变成了“娃娃的盛装”;瓶盖做成串铃等等,幼儿参与制作,动手能力进步了,创新意识增加了,环保意识提高了,也更喜欢玩区域活动了。欣怡和妈妈用矿泉水瓶做了个“漂亮娃娃”;嘉嘉和爸爸用牛奶盒做了几部“移动电话”;星星和姐姐用旧挂历纸剪了“窗花”;豆豆和爷爷用各种广告纸折出了“轮船”等。家长积极的参与丰富了区域活动,他们的环保意识也为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2、根据幼儿兴趣投放材料教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投入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眼花,一会儿拿这个玩玩,一会儿拿那个玩玩,只学会了拿起一物——摆放片刻——丢弃——另换一物,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我们通常在开展某一区域游戏前,先与幼儿共同探讨,再根据幼儿的认识特点、兴趣及教育目标,共同制定区域游戏的规则。如:我们在开展“奇妙的信”这一主题中,幼儿对寄信、写信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就生成了“邮电局”这一游戏区,我们还带领幼儿参观了邮局,了解邮局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我们与幼儿共同讨论了游戏的玩法,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又如,幼儿对自己没玩过的玩具很感兴趣,就可建议他们把家里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这样一个令幼儿留恋忘返的玩具区就可形成了。3、提供层次性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要一方面,材料的投放要根据班级幼儿不同的需要、能力,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幼儿的主动探索。众所周知的“水桶”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如为了有助于幼儿小肌肉发育和培养细致操作能力,我在手工区中设置了“夹玻璃球”的内容。在练习用筷子夹玻璃球时,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夹进瓶中,能力弱的幼儿可选择夹进盒中。班上有几位幼儿由于年龄小,,我就在旁边放了一把勺子,他们可以用勺子把玻璃球舀进盒中。这样可以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操作机会。在活动中,允许操作能力强,完成较快的幼儿在完成本次活动后选择第二区域的内容,这样既让操作慢的幼儿有足够的操作时间,也让操作快的幼儿减少消极等待现象,使每位孩子都获得成功感,另一方面围绕教育目标,提供多样性的材料。如在小班的主题“认识花”中,就可以提供画花、花拓印、插花;中班认识“树”,提供树叶粘贴、叶脉标本、树叶变色等。4、要选择在活动时间内易观察到变化的材料在一次区域活动中,在考虑与主题活动《树》相结合的同时,我在科学区中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树叶变色”的小实验。活动开始,5个小朋友兴冲冲地到科学区中,将各种树枝、树叶插进红黑蓝墨水中,然后很认真地观察,可是等呀等,仍不见树叶变色。我在指导树叶粘贴时发现科学区相当安静,就忙走过去询问,发现树叶变色需要一段时间,就及时引导这五个幼儿先到其它区域活动,请小朋友活动快结束时再来观察。活动后,我做了自我反思:象“树叶变色”这类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观察到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