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人怎样应对理财陷阱以及如何识别民间金融中的一些骗局的论文4000字

龙国炳 2019-11-06 14:56:00

推荐回答

目前,中国的民营企业正在面临着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但由于很多民营企业内部资金积累有限,所以其对外部资金的需求很大。而一些金融骗子正是利用了企业的急切心理,用一些鬼魅伎俩诈骗钱财。道人就经历过一次以海外融资为名的骗局。道人在此告诫各位融资心切的创业者、企业家,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学会识破金融骗子的融资骗局,免得上当,轻者钱财损失,重者耽误企业发展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融资我们来看当时事情的经过:某天,某公司的CEO给道人发微信,说他到了北京,准备与一家外国投资机构签署融资意向性协议。他表示对方已经原则上同意提供1000万人民币的贷款,利率参照银行人民币贷款利率差不多在6%。道人之前为这家公司在上一年一笔300万元的股权融资提供过意见,知道公司发展得很快,但资金始终是瓶颈。收到这条信息后,我感到非常疑惑,这家公司还处于刚起步阶段,而且这家公司的规模偏小,缺乏对这种大额债务的抵押保障,外国投资者凭什么贷款给他呢?道人在仔细了解此事来龙去脉后,基本可以确定,这家公司很可能是被以帮助企业融资为名的骗子盯上了。所以,道人告诫这位老板,在签订意向书的时候不要同意支付任何以“诚意金”等为名目的款项。原来,在这家要融资的公司老板到处找资金的时候,有一个所谓北京国际某某投资集团的广州业务代表找到了他,声称可以通过国外资金帮助解决贷款。自己在要融资的时候听到这样的消息自然喜不自胜,这家要融资的公司给对方提供了一些基本资料。对方很快答复,表示经过初审,公司的项目符合投资方的要求,需要提供中英文的“商业计划书”。对方又声称,为了符合国际标准,容易被美国投资方接受,他们可以收取费用帮助企业主编写并翻译“商业计划书”。这位老板觉得花这点钱写个计划书相对于融到的资金来说不算什么,就同意了。这家公司在提交了“商业计划书”之后不久,所谓的投资公司就通知这位老板来北京洽谈并签订协议,并且表示投资方已经同意按照人民币贷款利率,向这位老板的公司投资2000万元,一经实地考察后就可以发放贷款。不过,在准备签协议的时候,投资公司提出要这位老板支付10万元“诚意金”及实地考察差旅费用。因为在他们见面前这位老板找过我,听过我的建议,这位老板拒绝了这个条件,但答应以实报实销负担对方的实地考察的各项费用。最终协议没有签成,但双方答应保持联系。之后又过了不久,有新闻报道同类投资公司通过帮助企业融资的名义骗取钱财的内幕,这家公司的人就都一夜之间消失了。幸好,在这场融资骗局中,这位老板没有上当受骗。怎么识破融资骗局?正规的融资机构都是专业化运作,非常理性。在没有亲自对融资方进行尽职调查的情况下,不可能作出决定。另外,正式的投资机构不可能收取什么“诚意金”,在签协议之前,双方都是平等的。哪一方都没有理由预收费用。目前,有很多的融资机构巧立名义收取各种费用,希望各位企业主擦亮眼睛,不要因为着急融资就轻信这些人。最后,鸿蒙创业圈祝愿各位企业主都能够得到很好地发展,企业业绩蒸蒸日上。
边可君2019-11-06 15:18:04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软件或者老师只是提供信息的汇总或者建议,任何软件以及所谓的老师都不可能直接指导你操作,让你的投资百分之百成功,要相信自己,多去学习多去研究,然后与他人总结经验,靠自己的智慧来战胜市场。
    齐晓向2019-11-06 15:06:35
  • 实际案例面对纷繁复杂的理财产品,不免让人觉得眼花缭乱。伴随着理财而来的骗局也越来越多,不少人都曾掉入过陷阱中,损失也是相当惨重。李女士本以为买的是银行理财产品,没料到却是银行客户经理违规代销的投资产品,最终血本无归,投诉无门。实际上,李女士遭遇的投资理财陷阱,是不少银行网点都暗流涌动的“飞单”陷阱。受骗案例王某是苏州的一名退休老人,今年初,老伴被查出淋巴癌晚期,每个月光是化疗费就要好几万。为了维持老伴的医药费,8月3号,王某用家中拆迁分得的100万元安置费,到某银行储蓄所购买了一份名为《悠客生活项目融资借款》的理财产品。这份理财产品上显示年收益是11%的,而且是每个月给的,每个月100万的话能给9100多,这个钱对王某来说肯定是相当有诱惑性的,毕竟老伴现在那个化疗的钱,大部分都是自费的。可谁知没到三个月,该储蓄所所长尤某突然打电话给王某,说这家理财公司宜城金融出了问题,钱可能拿不回来了。并带着王某到辖区派出所,王某到了一看,很多人都在那里报案,说这就是一个诈骗公司,说老板跑路了。事发后,王某到某银行了解情况,银行方面却表示,这份理财产品与银行没有任何关系。后经了解,王某所签署的《悠客生活项目融资借款》合同,发现这实际上是一份第三方理财产品,借款方为苏州悠客生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借款方和担保方分别是江苏宜诚投资有限公司和江苏国诚盈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同没有与银行相关的签字盖章,此外,王某的100万资金是打到了担保方的账户里,并非借款方。然而,推荐王某购买这份理财产品的人,正是某银行储蓄所的所长尤某。王某在银行内买到非银行代销产品,并因此蒙受了损失。诱惑分析该骗局得以成功的原因:1.“高收益”确实很诱人;2.不专业,迷信投资顾问;3.偷梁换柱。案例警示:尽管这类骗局看起来是不同的人或形式方面有变化,但骗局也有一些共性在其中。要想识别骗局,其实也很容易。很多人容易被所谓的“超高收益”蒙蔽,在购买理财项目时切忌被高收益迷惑,一定要认清销售人员和投资渠道的资质,遇到需要往某人账户中汇款的要求,一定要小心避免掉进陷阱。即使是面对银行的工作人员,也不要相信任何高息承诺,更不要跟着银行工作人员去银行以外的任何地方办理存款和理财业务。
    龚峰彪2019-11-06 15:02:56

相关问答

有这样一群“金融从业者”看上去专业性极强“人模人样”却唯独对老年客户异常热情,力劝他们把钱放进所谓的理财公司进行投资,低投入、高收益,还送免费游轮旅游,产品利率超20%,临走前再送一桶油、一袋米??这年头,骗子比儿子更会哄老人家开心。而现实却是收益无法兑付、老板跑路,最后损失惨重。不管是亲眼所见,还是看新闻报道,总有许多老年人购买理财产品被骗。大都是因为禁不住业务员的“嘘寒问暖”被人叫几声“大爷大妈”就相信人家,最后稀里糊涂的就陷入了骗子的圈套。缺乏投资常识老年人之所以会掉入这种投资陷阱主要原因是缺乏理财常识。我们都知道一个铁律:收益越高,风险越大,风险与收益永远是成正比!那些年化利率高达百分之二十的投资产品怎么可能无风险呢?子女主动性不高我们的父母已经跨入老龄化的大潮,他们的群体特征决定其在理财过程中容易被“算计”。很多老年人都是被骗后,即使发现了还不敢和家人说。其实,那些平台业务员能得到老人的认可,除了本身的口才好外,把人说的晕头转向,还有关键的一点,他们热情啊!嘘寒问暖,排忧解难,要是再加上资金安全,这种信任感会无限倍增。父母为什么情愿相信别人的话也不愿意听从你的建议,这值得作为子女的我们反思。从众心理现在老人多半不与儿女同住,日常聊天唠嗑也都是老年朋友。由于圈子小,一来二去,大家也都彼此熟悉,骗子专攻一两个性格开朗的老人,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再加以小利引诱,轻而易举,这些老年人就成了他们下线。三下五除二,一个小圈子的老年人就全都被拿下。不知不觉,老人就把自己全部积蓄砸入。老年人在奋斗一生之后,或多或少会有一笔积蓄,容易被骗子们盯上;其次,老年人缺乏收入渠道,有意愿通过投资理财增加收入;最后,老年人局限于见识,往往对理财不够了解,缺少风险意识,易被迷惑。面对身陷骗局而不能自拔的父母,究竟管还是不管、如何去管,都成了子女的苦恼。究竟该如何防范?导正误区知识科普作为子女,一定要帮父母把好关,在第一时间导正他们“高收益和无风险可以并存”的风险辨识误区,防止他们因为贪图代理人和销售人员许诺的小礼品及片面计算方法下算出的“高收益”,而盲目购买不符合自身需求的理财产品。关爱父母鼓励消费一方面,对老人除了基本的饮食照顾外,适当的谈心也是需要的,定期电话联系,不然父母的困惑或心理波动我们一无所知,只怕他们陷入了骗局,我们都是最后一个知道的,这多可笑;另一方面,鼓励父母转换消费观念也是子女们“帮父母理财”的又一个重要任务。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许多新渠道改变了我们的消费生活,但却很少有长辈能和年轻人一样尽情享受到这样的生活便利。积极鼓励父母适度增加消费,体验科技便利。很多失联的投资公司大多都头顶着光环,除了在地段较好的写字楼设立办公场所外,无一例外都是装修豪华,有的还在公司显眼的位置摆出一些和名人的合影,这就给投资人造成很大的困惑,觉得这样的公司实力雄厚,连名人都来了,怎么会跑了呢?事实上,现在一些所谓的名人,只要是钱到位了,人也就会随时到位。所以大家选择投资时一定要慎重,多打听多了解。有句老话说的好“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面对高回报的投资项目,一定要擦亮眼睛,谨慎投资。
策略一:仔细观察上当受骗是所有人都不想有的体验,但是生活处处是坑,难免马失前蹄。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断提高自己的防骗技能,才是对自己最好的关爱。这就需要你全面、认真考察投资理财机构的资质、业务情况等信息,以免受骗。策略二:分析机构这个原则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选择范围内的理财投资机构进行分析,选择较为靠谱的机构。线上线下各类机构眼花缭乱,怎么样才能挑选到适合自己的呢?怎么样才能避开各种骗局、各种坑呢?1、大多数的理财公司,其实是一种推销产品式的服务。这些理财公司站在非常公正的立场上,严格地按照投资者的实际情况,来帮投资者分析自身财务状况和理财的需求,通过科学的方式,在个人理财方案里配备各种金融工具。但是这个前提是,理财公司要公正和独立。2、一般正规的理财公司,会先对投资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包括的资产状况,投资偏好和财富目标,然后,根据具体情况为客户定制财富管理策略,提供理财产品,实现客户的财富目标。3、随着信息爆发,如果一个正规的理财公司,不能从海量的信息中选择适合投资者的产品和信息,让投资者做到安心和放心,那么这个理财公司肯定不合格。4、不接触投资者的金钱,投资者的钱受到严格监管。一个正规的理财公司一般不会接触投资者的金钱,而是为投资者提供理财规划及资产配置服务,投资者的钱直接在金融体系中流动,受到监管机构的严格监管。5、一般正规的理财公司,都会对自己提供的理财产品进行层层把关,保证为投资者提供的理财产品是合规、合法和安全的。
一、行为金融学所谓的行为金融学指的是在金融学中融入心理学的行为科学理论,通过个体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内在的心理动因,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研究和解释。对金融市场中市场主体出现的反常和偏差行为进行分析,并且探寻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市场主体表现出的决策行为特征和经营理念的不同,从而对市场运行的状况和市场主体的实际决策行为进行正确的描述,并建立相应的描述性模型。对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而言,行为金融学为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首先,行为金融学打破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人的行为的假设。在传统的金融理论中,认为人是基于相机抉择、效用最大化、回避风险、理性预期的基础上来做出决策的。然而通过心理学的分析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在投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其他因素,人们总是对自己的判断过分自信,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来预测投资决策的结果,从而主导自己的投资行为。行为心理学特别指出这是一种系统性的偏离理性决策的行为,不能够通过统计平均而进行消除。其次,行为金融学打破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有效的市场竞争的假设。在传统金融理论中,非理性投资者总是为理性的投资者创造套利机会,通过市场竞争,只有理性投资者能够幸存。然而事实上市场上常常出现大量的反常现象,通过市场竞争幸存下来的并非全是理性投资者。行为金融学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最大启发就是:不应该将人的行为视为一种假设而予以排斥,而是应该在理论分析中进行行为分析,不仅研究从理论层面上应该发生什么,还应该研究实际情况中发生了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对决策者的投资决策进行正确的指导。二、标准金融投资分析与行为金融的对比证券市场效率和投资者心理到问题上,标准金融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由投资者的理性而推导出市场和价格的理性。但是行为金融学没有将投资者视为理性人,投资者存在认知偏差和情绪,难以做到效用最大化和理性预期,这种非理性的行为也会造成资产价格的偏离和市场的非有效性。两者的差异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表现:1.在进行信息处理时,标准金融学认为投资者能够对统计工具进行恰当和正确的使用,行为金融学却认为交易者在进行数据处理时依赖于启发式处理模式,也就是过分相信过去的经验法则,从而影响了其理性的判断。投资者所形成的预期带有各种偏差,因此其经验法则也并不完善。2.最终的决策会受到决策问题形势的影响,标准金融认为投资者的决策不会因为形式的不同而受到干扰,金融将投资者视为理性人,认为投资者能够对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洞察,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掌握,从而进行理性的判断和决策。然而行为金融学却认为决策问题的构造会影响交易者对收益和风险的理解,这是由于投资者必须依赖于问题的形式来进行决策。也就是说标准金融学认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行为是绝对独立的,而形容金融学却认为实际上投资者的决策是相对依赖的。3.标准金融学认定市场的有效性,也就是即使市场上存在少量的非理性人,也不会对市场的有效性造成影响证券的价格与价值,不会发生过大的偏离。行为金融学则认为市场价格会受到相对依赖和启发式偏差的影响,从而脱离基本价值,造成市场失去其有效性。三、行为金融学对我国证券投资的影响1.行为金融学的“过度自信”对证券投资的启示。回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在决策的过程中往往过于自信,对自己的决策力和判断力过于高估,从而不能很好的判断客观情况的变化,容易造成决策的失误。过分的自信对投资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处理信息时如果过于自信,就会对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过分相信,也就是形成噪声交易,对于真正能够反映实际情况的信息却视而不见。例如投资者过分相信收集到的错误信息,忽视了公司的会计报表。第二,由于过度自信,投资者在对信息进行处理时往往会自动过滤不利于自己自信心的信息,过分夸大能够增强自己自信心的信息。2.因为金融学的“回避损失”对证券投资的启示。在经济活动中,人们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也就是先回避风险、避免损失,再想办法取得收益。然而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中却发现,在进行投资时人们的内心并不能正确的权衡利害,也就是先产生回避损失的意识。在进行证券投资时人们往往考虑当产生风险时,哪只股票到损失比较小,然后再考虑收益问题。3.行为金融学的“从众与时尚心里”对证券投资的启示。行为金融学认为人普遍具有盲从心理,其典型的表现就是追求时尚。人群之间的相互影响会极大地改变人的偏好,这种心理在金融投资领域同样有所体现。投资者会表现出一些从众心理和行为,也就是所谓的股市中的“羊群行为”。由于一些投资策略,单个投资者会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从而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与其他人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与此相反,单个投资者如果发现其他投资者并不采取自己相同的投资策略时,可能就会对自己的投资策略产生动摇。这种情况会导致证券投资市场上的投资策略的趋同,在熊市或牛市中这种现象表现得更为明显。4.行为金融学的“推卸责任与减少后悔”对证券投资的启示。人们在进行投资决策的过程中,更愿意选择能够减少后悔的方案。如果出现投资失误,投资者难免会产生后悔心理,为了避免产生后悔心理,投资者往往倾向于选择能够减少后悔心情的方案,这种投资心理也会影响到投资者的具体决策。5.行为金融学的“锚定现象”对证券投资的启示。心理学上的“锚定现象”指的是数量评估的过程中,问题表述方式经常会影响到评估值。特别是一些金融产品本身就具有模糊的内在价值,这种“锚定现象”就会对人们产生更大的影响。人们并不知道每个股票指数到底代表着多少,只是受到“锚定心理”的影响。特别是如果缺少一个准确的信息,人们更倾向于以类似的产品和以往的价格作为参照物来对当前的价格进行确定。我国的股票市场与政策的联系非常紧密,在证券投资中,每个投资者都会对政策产生不同的反应。因为信息不完全,普通的个人投资者对政策往往做出过度的反应。机构投资者则可以提高预见性,进行反向投资。在证券市场中羊群行为非常普遍,造成了市场预测的系统偏差。四、结语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对证券投资进行探析,能够为证券投资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我国的证券市场中仍然存在着“跟庄”“跟风”的现象,导致了证券投资市场的预测偏差,从而引起股票价格的偏离。如果能够对行为金融学进行掌握,则能够从新的视角来探析证券投资,在股市中就能够更加游刃有余。股市的本质是一种群体行为,投资群体的决策会对股市的涨跌产生极大的影响,这就需要证券投资者能够掌握大多数人的行为和心理,充分利用行为金融学来为证券投资进行指导,寻找投资机会,规避投资风险。希望能帮助到你千万别忘记定金采纳答案和顶一下哦--。
市民投资理财的现状与结构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市民投资理财观念受到的冲击也较大,本文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某市市民的理财现状与结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市民由传统的单一投资转向现在的多方面投资,市民的理财方式是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变化的。股票和基金投资成为他们的主要投资方向,对保险的投入也开始加大。关键词:投资理财股票投资基金投资2019年初,中国股市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壮观的一波牛市行情,顿时掀起了全民炒股的热潮。2019年11月份,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居民储蓄存款增幅大幅下降,10月末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为15.8万亿元,降至2019年4月份以来的最低点,当月储蓄存款减少76亿元,是2001年6月份以来首次出现月度储蓄存款下降。这是与传统的中国式理财相违背的,可能意味着中国人的理财习惯已经出现了重大变化的迹象。不论这只是偶然的变化,还是一种趋势性的变化,这个变化至少显示了多年的“储蓄偏好”开始发生转变。1项目调查研究的方法1.1展开项目研究的方法本次问卷调查工作主要针对城市工薪阶层,采用配额抽样和网络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在某市六大区开展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答卷910份,其中有效答卷872份;问卷按一定的比例随机抽取问卷样本,通过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得出相关数据。访问的对象主要是高学历人士:其中本科学历占59%,高中学历占23%,研究生和博士个占5%和4%。本科以上的接受教育的理论知识比较全面,分析问题也比较全面,对理财工具的了解程度高,接受能力强,所以他们的投资方向和对理财产品的选择,很能代表某市市民理财方式的转变。2某市市民投资理财的现状与结构2.1市民的投资理财现状与结构某市市民除了日常必要支出外,收入的其他分配情况:市民满足了日常的消费需求后便将空闲的资金用于各项理财投资,而且调查发现消费支出中用于非必要的生活开支越多的市民会越积极的参与投资。投资股市所占的比例最大占有35.42%。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24日,沪深两市投资者新增开户总数为159283户,其中新开A股账户141716户。投资基金占18.75%,也是受到股票赚钱效应影响,稳健型投资者更愿意将钱投向基金。有30.56%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将存款全部用于投资,要留存至少三成的资金作为家庭的流动资金,用于应变特殊情况。投资保险的占有9.03%,而且大部分是有比较丰厚收入、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这些投资比例说明,当前某市的市民对活跃的相对传统的股票投资反应热烈,同时也加大了对较为稳健的基金市场投入。2.2市民对投资理财产品的选择经调查表明,获取理财产品的渠道可以很多,通过亲朋介绍占比最多,是60.53%,这说明市民在投资时有羊群效应,当然这种方式是最直接的,但不很专业;其次,从报纸杂志了解理财产品的占23.68%,占比也比较高,而且了解的知识就会比较全面和专业。我们调查了他们会选择何种方法帮助自己选择适合的理财方式:17%的市民是通过向亲戚朋友学习,而作出理财产品选择的决定;27.66%的人会选择找专业的理财人员请教,说明还是有大部分的市民是比较理智和认真对待自己的理财方式,同时也为金融服务行业提供了消费市场;20.21%的市民会利用互联网来选择理财产品,信息万变的经济社会里,互联网的普及为普罗大众带来了方便,短时间内能够便捷地搜寻到所需资料使得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它,并利用它来为自己定制理财计划。3现阶段的投资理财结构存在的不足与原因3.1现阶段的投资理财结构存在的不足通过问卷分析发现,大部分某市市民的投资手段仍然过于单一,主要选择波动较大的股票来投资;没有做好理财计划,消费程度受收入变化的影响较大,不能轻松自如地掌握手上的财富,一旦遇到特殊情况便措手不及;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也表现出随众的心理,没有考虑理财产品是否适合自己。3.2现阶段的投资理财结构不足存在的原因首先,投资理财产品的创新不足,推广不够,导致市民仍然选择投资较为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