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到理性感性相结合?

龚建勇 2019-11-06 14:56:00

推荐回答

任何人都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缺乏任何一种,此人应该正在接受治疗。不过,每个人对不同事物的时候,理性与感性都是有所偏重的。所以,首先要自我观察,你在解决某一问题或看待某一事物的时候是理性偏多还是感性偏多。如果过于侧重与某一方面的话,可以自我调节。不过有些事物适合理性思考,有些则适合感性。
辛培建2019-11-06 15:02:58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这要看在什么事上了,其实有的时候感性和理性并存才累,会纠结于很多东西,无法做出决定。
    齐新社2019-11-06 15:55:19
  • 理性与感性的句子第一篇:《理性与感性》理性与感性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理性胜于感性”。我不太赞同这个题目,我觉得改成“理性与感性的关系”则更为妥帖。理性与感性的战争,从远古,到如今;理性与情感同行,由沧海,到桑田。每天每年,我们在这样的战争中整编记忆;每日每月,我们在这样的同行中梳理我们总也凌乱的灵性。理性与感性,他们似乎不共戴天:欠缺理性,会让人生之路步入沼泽。我们总是在做着选择。于是长远的考虑和我们切身的感受发生某种冲突,于是现实总是考验我们是否足够冷静和成熟。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消息:德国的一名中学生枪杀了他的老师。我想他大概是不知道中国有句老话吧,叫“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想,如果他能理性的思考一下这句话,这样的悲剧恐怕就不会发生了吧。欠缺感性,会让人生干涸。这一点并不难理解:我的一个朋友跟她的男朋友一起散步,仰头看见天上一轮圆月,于是感慨道:今天的月亮真圆哪!谁料她男友回带道:“月亮圆关你什么事?”于是破坏了好端端的兴致。所以说没有感性的生活就像是缺乏润滑剂的链条,虽然能够转动,却艰难晦涩。因此我认为人不可能没有感性,更不可能没有理性。理性是感性的严肃归纳总结,感性是理性的素材准备;理性是客观公正的事实,感性是表层肤浅的初步认识;理性是多次感性认识得以升华,感性以理性的真实得到归属。不见得什么时候都需要理性,因为人总要轻松的活着,有自己的情感空间,但遇到决定前途命运的大事、工作中需要谨慎对待的事情,则需要严肃的理性。最后,用一个我自己觉得比较优美的句子来总结理性与感性的关系:他们一路同行,一个汲着水,一个负着火,形影相随,在他们携手共进时,就产生了智慧。
    符翠芬2019-11-06 15:18:06
  • 我认为理性和感性在认识事物时是共存的,当心中有感性的呼唤时,一定也有个理性的声音在提醒自己,而谁的力量更大,不但取决于客观事物的情况和形势,更取决于人的意志。人的意志更坚定,理性的力量也就更大。生活中的种种事情是锻炼人的意志的过程,当每一次感性与理性发生碰撞时,选择理性,意志就更坚强,理性的力量也就越来越大。我觉得,当人的理性完全可以制约人的感性时,是最佳的形式,感性应该最终服从于理性,同时,人们可以享受适度的感性认识,这是最和谐的状态。这样,才能使人们在生活中不犯大错误,同时更能很好的享受作为人的情感感觉。但过分理性是不可取的。过分理性会把丰富多彩、诗情画意的生活变得冰冷淡漠,过分感性就会满怀冲动与忧伤,但也会有它的美丽,正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认为理性更重要。
    齐春正2019-11-06 15:06:37

相关问答

礼仪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可以说是社交的功能与作用。综合来讲,人们从事社交活动主要目的有以下六点:1、交流信息也叫信息资源共享。我们在生活中需要获取大量信息以供生计参考,由于个人的活动范围有限,直接获取一手信息资源的能力也就受到很大的限制,而这众多的信息大多是在我们与他人打交道时所获取来的。比如,我们开车到另外一个地方,而其中有段路正在修路或发生交通事故而禁止通行,那么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个信息的话,我们便会按原路线行进,在中途不得不改道而行,但是如果我们通过朋友或亲戚或同事或者广播电视网络等社会媒体那里得知此消息后,我们便可提前修正去往的路线,少走冤枉路。2、增进感情在社交上投入的时间将带来感情上的收获,如我们与亲戚朋友在一起休闲娱乐。3、建立关系社交在很多情况下是建立诸如商业合作、感情姻缘等关系的纽带。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记得要学会跟进关系,避免忘记。日近日密,日疏日远。4、充实自我丰富人生阅历和人性情感。5、有助于提升个人素质。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以礼待人,那么就会使我们显得很有修养。古人有这样的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首位。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形象。6、方便交往应酬。一个举止大方,着装得体肯定会比举止粗俗、衣着不整的人更受人欢迎。也就更方便交往与应酬。著名传播学家布吉尼教授提出了个三A原则:一是接受对方,ACCEPT。要有容纳意识。容纳意识要求我们尊重差异,容纳个性,容纳对方的缺点,谅解对方的一般过错。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清澈见底的水里面不会有鱼,过分挑剔的人也不会有朋友,没有容纳意识,迟早会将人际关系推向崩溃的边缘。二是重视对方,APPRECIATE,实际是欣赏对方。怎么欣赏,比如与人交往要善于使用尊称。对有行政职务的人要称行政职务,即使他是你的老朋友,在正规的场合也要称其行政职务,因为对方是代表单位,有决策权。也可称技术职称,就高不就低,王教授,一般不说王副教授。重视对方还表现在记住对方,每人都认为是独一无二,名字不能说错。厍忱、缑颉。三是赞美对方,ADMIR。发现别人的长处是美德,恰到好处地赞美对方,即使是你的好朋友,在大庭广众之下也要赞美他,所谓扬善公庭,规过私室。礼仪是陌生人之间的润滑剂,是熟人之间的奢侈品。
官气在他身上发挥得登峰造极,奴性亦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处理街头发生的一件小狗咬伤首饰匠赫留金的小事,他兴师动众。命令他的助手也叶尔德林“你去调查清楚这是谁家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得打死才成。不许拖延!”在得知狗是将军家的时候,他官气十足,发誓要早晚要收拾赫留金。一提起将军,他整个脸上洋溢着温情的笑容,反复申述,“可了不得,主啊!我还不知道呢!他要来住一阵吧?”摇尾乞怜之态活灵活现。而刚才被他一顿恶损的下贱胚子的畜牲小狗立即“怪不错的……挺伶俐”,他不惜放低警官的姿态,讨好小狗,昵称它为“小坏蛋”,夸赞其是“好一条小狗”。披一张狗皮--新的军大衣,这是他威风八面、张牙舞爪的道具,也是他出尔反尔、荒诞滑稽的遮羞布。他披着军大衣登场,裹紧军大衣谢幕,一穿一脱,滑稽可笑。他是一条疯狗。奥楚蔑洛夫在俄文里就是“疯癫的”意思。狼心狗肺的他把法律当儿戏,视民生为草芥,导演了一出闹剧。在他心目中,法律非准绳,事实非根据。打狗就看主人面”。他断案的唯一依据是:狗的主人是谁。既能道貌岸然地说:“现在也该管管不愿意遵守法令的老爷们了!”又能故弄玄虚地问:“要是这样的狗在彼得堡或者莫斯科让人碰上,你们知道会怎样?那儿才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转眼的工夫就叫它断了气!”奥楚蔑洛夫集飞扬跋扈与殷勤谄媚于一身,在善于变色上,他堪称一绝。在光天化日之下五次变色,警官的威严,人的尊严,一再退色。但每一次变色都有规律可循:媚上欺下,讨好将军。其变术到了随心所欲,纯熟无比的境地。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机智,让人叹服。其廉耻之心之沦丧,令人发指。在为官为人上,他是可怜虫。奥楚蔑洛夫断案过程中忽冷忽热的感觉,昧着良心的判决,让我们看到其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卑劣委琐的内心世界。在无意冒犯了将军后,这个小公务员悻悻而去了,但其内心的深度恐慌,不难想象。其下场的未知,让这个荒诞的故事充满耐人寻味的悲哀。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统治的忠实卫道士,面对一只尖尖的脸,背上有一块黄斑的白毛小猎狗,出尽洋相,可笑又可悲。像他这样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走狗、奴才,是沙皇腐败统治的产物,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变色龙的两面派本质,是沙皇专制政府的虚伪和专横的集中表现。作者用尖锐辛辣的笔触揭露了这些走狗奴才的丑态和肮脏的灵魂,用以揭示沙皇统治的腐败黑暗。这正是作者塑造“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