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怎么做眼看老人陷入理财骗局,四位学霸

黄烈红 2019-11-06 15:07:00

推荐回答

老年人理财需要注意什么三原则:一要“稳”。中老年本身的收入周期在这段基本上停止,理财的风险承受能力逐渐减弱,因此,理财需要首要考虑的就是本金的安全,在本金安全的基础上再区追求相对高收益产品。想要做到稳字当头,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理财产品的监管机构。一般来说有金融机构监管的,类固定收益的产品更加适合求稳的投资者。另外投资理论中,有个资产配置的法则“100法则”,该法则用来确定投资者风险产品占投资总资产的投资比例,即一个人可以投资的高风险产品比例等于100减去你的年龄,例如70岁的老人,我们建议老人投资相对高风险的产品比例为:100-70%=30%,这个法则也较为形象地告诉中老年人投资要稳健为主。二要“短”,中老年人在理财过程中特别注意理财的年限,由于中老年人年事已高,患病或者发生以外风险的比例要比年轻人高,理财的精力也不如年轻人充沛,理财市场本身市场变化很大,所以我们不建议选择封闭期限太长的理财产品,即便是期限稍长收益利率更高,我们也建议中老年人谨慎考虑,具体来说,我们建议中老年人选择三个月到一年半,最长两年期的产品为宜。三要“分”,中老年人在投资理财过程中,应该注意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理财过程中的风险。举例来说:如果投资类保本或类固定收益产品、可以选择存款、国债、国币基金、银行人民币理财,信托、P2P等不同的理财工具。这些产品安全、稳健是比较适合老年人进行投资的,融资易平台就是如此。三不要原则:一不要轻信高收益,日常案例中,我们经常看到上当受骗的都是从高收益开始。有不少非法集资类型的投资公司通过研究投资者高收益的心理,给出15%甚至20%以上的年化收益来吸引中老年人,使很多投资者不知不觉中忽略了投资本身的风险而上当受骗,二不要贪图小便宜。免费”、“限量”、“赠品”、“促销”,都是某些居心不良的投资公司吸引中老年人惯用的伎俩,一些中老年人由于“贪便宜”心理作怪,觉得错过了“赠品”不合算,贪小心理造成上当受骗。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理财防骗更要防贪心。三不要投资不熟悉,理财市场日新月异,中老年人可能很难由更快的反应能力去分辨新的投资品种,“外汇”、“黄金白银”、“海外股权”、“原始股”等等理财新名词不绝于耳,但如果中老年人并不了解或并不熟悉品种的风险所在,甚至不了解该产品的交易规则,那么我们建议,索性就不要区投资该类品种。希望题主收到回答能够采纳一下呗,十分感谢您。
齐新燕2019-11-06 15:37:18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老人比较容易上当受骗,但是一般情况下是因为之前受过小恩小惠或者占过一点便宜什么的。才会特别相信自己会有大丰收。
    辛培宏2019-11-06 15:55:38
  • 李先生夫妇工作单位不固定,虽然自己近两年内不考虑换工作,但也不排除单位经营失败不得不另谋职业的可能。目前两人都有单位购的五险,有一套价为二十万元的子,刚还完贷,手中无积蓄。有个一岁小孩子,另有在农村住的近六十岁四位老人都无保险,小孩未来的教育费用及老人的赡养是李先生夫妇求助“量身定做”的重点。理财目标:近期目标:五年后再购一套,对四位老人的赡养。远期目标:培养孩子上大学,夫妻两人养老。理财师: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理财中心理财经理韩其昆理财家庭支出比率为26%,支出安排合理,节余适当,无负债。但是由于家庭资产单一,流动资金少,储蓄不足,保险保障不足,使得家庭财务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从理财目标来看,理财任务较重,需要加大储蓄率,合理安排保险保障计划。1、强制储蓄为老人建立养老基金由于四位老人都没有保险,目前夫妇双方没有积蓄,所以需要用强制储蓄方式为老人建立养老基金。可以考虑以流动性强的活期储蓄为主,辅以七天通知,短期定期存款结合。此外,对于五年后再购的目标,因为赡养压力过重,可考虑换,用现有产5年后换一套相对大一点的子。2、基金定投为小孩准备教育基金为孩子建立教育基金,可以通过基金定期定额的方式为小孩准备教育基金。基金选择上,以规模较大的基金,走势平稳的基金为主。如嘉实稳健,易方达积极成长。3、保险主要保障收入主要来源者在选择购保险时,因考虑在保障上应以收入主要来源者--先生为主要保障。按照保险基本法则,为先生购五十万元人寿保险,既为家人负责,也为将来养老做准备。理财师建议,由于两人工作不固定,需要准备充足的流动资金,需要准备半年的支出费用以应急。对于以后的养老,应作长远的打算,首先,做好工作生涯规划,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保证,收入稳步上升,然后逐步做一些金融投资,为自己的资产保值升值。
    窦连水2019-11-06 15:18:34

相关问答

在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过程中,往往会看到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提示。作为银行理财业务的基本原则之一,卖者有责,买者自负被提示来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强化金融机构的责任,另一方面是防止投资者的道德风险。专业人士指出,二者必须同时强调,不能偏废任何一方。

作为理财产品的供应方,银行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有义务将产品的相关信息揭示到位,不仅应说明产品的收益特点,更重要的是要说明产品的风险属性;银行有义务通过合适的渠道向客户销售产品,应选择符合相关资质要求的员工向客户进行销售;银行有义务甄别客户是否适合购买特定产品,对于明显不适合购买某款产品的投资者,银行必须在充分揭示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投资者的书面认可,方可向投资者销售产品。一言以蔽之,银行有义务将合适的产品通过合适的渠道销售给合适的客户。同时,作为产品的发行方,银行也有义务按照产品说明书等文件约定的投资范围、投资比例等条款,将募集的资金进行审慎投资,并向投资者支付本金和收益。

而在投资者方面,在银行充分履行理财产品销售及运作过程中的各项义务的情况下,投资者应根据银行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充分考虑,在确定了解产品的收益情况和风险属性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身投资的理财产品,并承担产品对应的风险。由于投资者事先已知晓并表示接受的风险造成的产品亏损或未达预期收益,应由投资者自行承担,银行不再为此负任何责任。

众所周知,网贷理财已经渐渐的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一部分与时俱进的老年人也加入了网贷投资的行列。但事物总有两面性,一些不法分子就盯上了老年人,想想我们周围,老年人上当受骗的例子不在少数,那么,为什么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呢?为大家分析:一、老年人缺乏投资常识老年人之所以会掉入投资陷阱,主要是因为缺乏投资理财常识。我们都知道投资的收益越高,风险越高,风险与收益成正比。我国目前无风险利率一年期的国库券或银行存款利率都不到4%,那么这些年化利率高达百分之十几,甚至二十几的投资产品怎么可能无风险呢?以网贷行业为例,从来就没有绝对安全的平台,所谓的安全都是有条件的,是建立一定期限上的,外加如今去刚兑浪潮,讨论网贷投资的安全性,除了考虑平台本身因素外,还要注重标的风险。二、子女的主动性不够老年人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缺乏投资常识,这无可厚非。但作为子女,我们是有义务科普这方面知识的,思想高地,你不占领,别人就会占领。家中老人情愿相信别人的话,也不愿意听从你的建议,这值得反思。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无外乎两点:1.老人觉得你不够专业说白了,相比于平台业务员而言,老人并不认可你的投资理财能力。对于你这种门外汉,老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自然会下意识的隐瞒。2.缺乏家庭关爱那些平台业务员能得到老人的认可,除了本身的口才好外,把人说的晕头转向,还有关键的一点,他们热情啊!对老人嘘寒问暖,排忧解难,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带着功利性的,但是老人可不一定会这么觉得,这些久违的关怀让他们深感欣慰。再加上,资金安全回款,这种信任感会无限倍增。而作为子女的你真的有信心战胜他们吗?不好说吧!甚至有些老人明知会被骗,却心甘情愿掏钱买单!只因为那句关怀。3.从众心理作祟据钱优客了解,一般投资被骗的老年人都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比较空闲,退休在家,没啥事做,对外界新事物既好奇又害怕,这种心态容易被人乘虚而入。二是有钱,存了大半辈子的养老金,平常舍不得花,有些积蓄。三是孤独,现在老人多半不与儿女同住,日常聊天唠嗑也都是老年朋友,偶有年轻人关怀,会倍感亲切。与此同时,老年人由于圈子小,以小区为集聚点,一来二去,大家彼此都很熟悉。所以业务员往往采取以点破面的方法,专攻一两个性格开朗的老人,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再加以小利引诱,轻而易举,这些老年人就成了他们下线。三下五除二,一个小圈子的老年人就被全部拿下。这时,人性的弱点又会随之放大,一个人心里不踏实,一伙人就能壮胆。人多力量大,人多好闹事的思想根深蒂固。这种盲从甚至攀比心理,不知不觉,老人就把自己全部积蓄砸入。风险可想而知,投资哪有靠人多壮胆的,但如此闹剧,却每时每刻都在上演,我们不得不防。说了这么多,大家了解了吗?那我们知道原因了,要如何预防呢?请看下篇《如何预防老年人理财投资上当受骗》。大家有什么其他的意见或建议,也可以给留言哦!心语:天气转凉,请注意加衣。
次贷危机让华尔街颜面扫地,财富和睿智花园的炫目日弱日淡,500亿美元的麦道夫骗局不啻给了日显颓唐的华尔街一记响亮的耳光。在“麦式骗局”中,诸多知名机构被击中,有西班牙金融业巨头桑坦德银行,此次诈骗案中的风险敞口高达约合31亿美元,有法国巴黎银行、欧洲银行巨头汇丰银行、日本野村证券等等,然而麦道夫到底有什么超级魔法呢?其实“麦式骗”局模式是抄袭典型的“庞氏骗局”,并不新鲜,即用高额回报引诱投资者,同时用后来的投资者资金偿付前期投资者。庞氏骗局”这种模式一般只能维持两三年,而麦道夫竟然运用简单的骗局长达20年、数额高达500亿美元,愚弄了华尔街的诸多投资家,欺骗了一大批具有丰富专业经验的受害者,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聪明睿智的华尔街怎么就“熟视无睹”!分析判断,不难看出,“麦式骗局”被光鲜夺目的外壳包裹着,华尔街的所谓部分投资专家也迷信这些鲜艳的外壳。首先,麦道夫以善和行为和“白璧无瑕式”投资外壳包裹自己。信任他,你就会得到每月1%-2%的稳定回报。麦道夫本人追求完美无瑕的从业记录,致力于公平交易,并保有高尚的道德标准,这些都是华尔街熟知的麦道夫公司标志。麦道夫为自己的骗局营造了极好的个人魅力光晕。骗局揭穿之前,麦道夫口碑很好,喜欢捐助。在佛罗里达以及纽约的犹太社区里,麦道夫被很多人视为投资方面的“上帝”,称他的基金为“犹太人T-NOTES”,意指同财政部发的短期国债一样牢靠。其二,用神秘投资技术产生的神秘感包裹自己。麦道夫的吸引投资的苛刻条件是,如果你想投资于麦道夫,那么请你不要问他关于投资的任何问题。至于为什么在别人不赚钱的岁月里,他可以赚钱,麦道夫则用几个字简单做了解释:“内部消息”。很多精明无比的对冲基金管理者、专业投资人士,竟也被“内部消息”这几个字轻而易举征服了。在熠熠生辉的外壳下,很多的蛛丝马迹泄露出来,高傲的华尔街对之视而不见。从运作上来看,利用不知名的会计事务所进行日常审计,负责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10多亿美元资产审计的会计事务所,居然只有3名员工:合伙人、秘书以及一名会计师。违反隔离的控制原则。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的所有交易均为麦道夫一人独断,他管理资产,并同时汇报资产的情况,公司的资产管理和托管并未分开。麦道夫对公司财务状况一直秘而不宣,而投资顾问业务的所有账目、文件都被麦道夫“锁在保险箱里”。麦道夫宣称自己采取名为“分裂转换”的投资策略,这几乎没有人可以解释清楚究竟为何物。麦式骗局”映衬华尔街监管的脆弱。麦道夫骗局的包装复杂,但投资操作简单明了,漏洞极易被识破,然而,这长达20年、高达500亿美元的投资骗局却在麦道夫儿子履行了监管者的职责之后,才曝光于天下,这是对华尔街监管者的极大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