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王富洲、邬宗岳、屈银华、夏伯渝。攀登者原型电影《攀登者》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当年也是引起很大的讨论。在原型故事中,原本选择登山的一共有四个人,不过最后登上山顶的只有三个人。当时雪山环境非常严峻,越到山顶难度越大。尤其在最后一个台阶的时候,其中有一个人自愿当了人梯,让其他三个人踩着他登上了山顶。1、电影人物:方五洲,原型人物:夏伯渝夏伯渝和他的9名队友在“第二台阶”处,仅凭人力架设起一架金属梯。这架金属梯不仅帮助这批中国登山队员成功登顶,它还担负了33年神圣的使命。截止到2019年,它总共帮助了13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实现了自己的珠峰梦。这架金属梯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梯”。夏伯渝在微博夸赞胡歌的表演,胡歌也参与互动:“希望更多人能从您的身上获得永不言败的信念和力量。2019年5月14日10点40分,和共和国同龄的夏伯渝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第一个依靠假肢登上珠峰的人。扩展资料幕后制作《攀登者》是根据中国登山队两次登顶珠峰的真实历史改编,在西藏进行实地取景拍摄。电影《攀登者》根据中国登山队队员1960年和1975年两次登顶珠峰的历史事实改编,讲述中国登山队完成世界首次北坡登顶并实地勘测出属于中国自己测量珠峰的“中国高度”,向真正的登山英雄致敬。电影筹备期,吴京就曾在电视上看到过1975年登山队成员夏伯渝的故事,对他后来用假肢一步步登上珠峰之巅的故事印象非常深刻,这个情节也在片中以彩蛋的形式出现。塑造攀登者的形象无疑是具有时代象征的意义,但是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一部有担当有情怀的视效大作,是最大的难题。影片从2019年1月5日正式开机,定档9月30日上映,题材是对外景要求极高的登山故事,拍摄时间大部分集中在春季之后,天气不适合雪山实景拍摄,大量的绿幕合成场景意味着巨大的特效制作量。监制徐克认为,这部电影可以拍,但至少需要三年。高强的难度让许多导演望而却步,最终导演李仁港接下了重任,李仁港在拍摄中一直强调:“我们不想拍一个硬邦邦的所谓英雄奉献的故事,而是希望让观众感受到最大的真诚。因此片中将大量的戏份都落在了登山队员之间的兄弟情、爱情上面。闽南网-攀登者原型人物都是谁事迹介绍攀登者最后几个人登顶-攀登者。
龙庆亮2019-11-06 15:37:21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我觉得是珠穆朗玛峰因为我在电视上看过好像说,攀登者攀登的是珠穆朗玛峰。
赵香桂2019-11-06 15:55:40
-
两大硬伤之一:感情线过重《攀登者》就题材而言绝对有足够的吸引力,它以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故事改编,故事接地气,有强大的感情支撑点,视觉奇观也有相当大的发挥空间。可惜,导演在故事定位上的模糊,让影片已经整体走偏。这种走偏首先表现在对登山的描写,明明是一部登山冒险电影,既没有大篇幅的展现登山的艰险,也没有对登山队员有心理刻画。好不容易观众等来一场雪崩、狂风的视觉特效,都习惯加上感情戏进去。虽然登山途中以字幕方式列出地点、高度、温度等有数据的可信度,但镜头下的艰险显然弱化了很多。相对于吴京的口碑剧《战狼2》和《流浪地球》那种纯爷们的电影,《攀登者》感情戏确实有点多,抱着前两部的观感去看,落差肯定会很大。但《攀登者》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是一部体现主旋律的电影。有国有家,有情怀有温暖,不是更好吗?非要硬邦邦的硬汉式英雄吗?《攀登者》向大家展示了铁汉也柔情,英雄也有爱情。每一个登山者都是有血有肉的。他们为了祖国的山河,为了那份使命感,舍弃了小家。李国梁和黑牡丹的爱情,可能是为了体现,李国梁为了摄影机而舍弃生命时的悲壮吧,可惜笔墨有点多。不否认,如果爱情线再少一点,收敛一点,或许《攀登者》的口碑会再上一个台阶。两大硬伤之二:主角光环太重,吴京有加戏嫌疑。方五洲废弃工厂的飞檐走壁和雪山上被大冰柱压住而没受重伤。这两段动作戏确实有点夸张,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更不能说是吴京给自己加戏。第一个是为了展现方五洲作为一个登山者,即使条件简陋,私下里也不放松自己的训练。被大冰柱压住,那是为了告诫大家,雪山里不能高声呼喊,那是血的教训。至于主角为啥不被压伤,如果受伤摊床上了,那后面第二次登顶就没主角啥事了若徐缨刚好避开大冰柱,或是被压住的不是男女主而是别人,或是把雪块写小一点就不会有那么夸张尴尬的画面,说到底还是导演和编剧功底差了一点。
齐晓威2019-11-06 15: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