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NBA比赛竟然看到了你我贷这是走出大洋彼岸的节奏啊,在你我贷理财怎么样呢?

符英毅 2019-11-06 15:16:00

推荐回答

是的,在球场上超显眼,哈哈。其实你我贷有几个专门针对新手的标的,收益都是蛮高的。
米国连2019-11-06 15:19:07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喜欢你我贷的月月升,回报虽然不是最高的,但是胜在稳,手头有些闲散的钱放在里面总比存银行利息来的高,有新人活动可以参加,力度挺大的。
    赵飞超2019-11-06 15:37:46

相关问答

理财是什么?理财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理念。有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理财为何物,更不知道如何理财。究其根本原因,这些人缺乏一种理财的理念。财富的积累是一点一滴聚集而成的,绝不是某些人幻想的“一夜暴富”。更重要的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行有门道。理财,也需要我们去领悟。中国当前正在掀起一股理财热潮,理财节目、理财杂志、理财论坛、理财培训、理财产品以及理财机构等,风起云涌般地在中国大地上产生。什么是理财?为什么要理财?怎样去理财?正在日益为国人所关注。首先,理财是一种观念。常言道:“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这里蕴涵着基本的理财观念。有人可能会说:“我又挣不了多少钱,又有什么财可理呢?”可是那些把企业做得井井有条的业界精英、腰缠万贯的富家子弟,又有几个会打理自己的个人财富呢?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富不过三代”,意思是说即使是富有的人最后也会挥霍一空甚至穷困潦倒。投资银行JP摩根的最新调查显示,全球大部分超级富豪过去20年都不能守住巨额财富,“败家率”达80%。有人把《福布斯》杂志最新的全球400位首富排行榜与20年前的同一排行榜相比,结果发现,平均每5名榜上有名的超级富翁中,只有1名能在榜上屹立不倒。富翁破产的原因,除了财富巨大增加了管理难度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如何使自己的财富保值增值上缺乏正确的理财方法,又不注意节约开支,随意地挥霍,最后导致破产。钱少的时候,你可能会抱怨无财可理;钱多的时候,人们又觉得没有时间去理财。有钱、无钱、钱多、钱少,都成了忽视理财的借口。理财并不是富人的专利。你的收入本来就勉强维持生计,除去开支所剩无几,似乎无财可理,可是你可能忽略了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理财不但要开源,也要节流,钱少的人更需要合理地安排和规划自己的支出,花好每一块钱,增加自己的投资知识,尽量获得高回报率,使自己的财富增值。实际上,理财是一个观念问题,是一种生活态度。
给你转载个他们主编的话语,自己评价。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站在《北京商报》更名3周年的时间窗口上,回头看看这三年来我们倾心打造的《理财周刊》,作为她的执行主编,我对上述格言深信不疑。最初,我们做《理财周刊》的目的,仅仅是觉得财经新闻中心旗下应该有一个周刊,因为从财经很容易过渡到理财上来。至于能办成多好的刊,能不能“发光”,我的主编、我以及我的同事们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尺。但是我们经常问自己问题。比如理财是什么。每一次做版,每一次写稿子,我都先问自己这个问题。比如我们要给读者写点什么。每一次报选题前,我们财经新闻中的记者们都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再比如我们的文风是什么。每一次在签版付印前,我们的主编都会重新问自己一遍。结果,在商报改版后的第三年,我们的周刊走过了近150期之后,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份周刊火了。她的火,不仅借助了《北京商报》人性化的发行方式,还借助于我们成熟读者的不断指点,他们需要的,就是我们追求的。在这种与时俱进中,《理财周刊》“发光”了。我们坚信——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有钱存到银行嘛,理什么财?”即便是到了21世纪第9个年头,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享受金融业提供的以钱生钱的理财生活。诚然,靠双手努力劳动换得金钱是“天理”,但依靠金融工具获得财富也是“人情”。而我们更相信,一个国家的金融业需要人气,人多了,这个市场才完整。理财是什么?这是我们提过的一个问题。在周刊的记者看来,理财就是使你生活变得更有乐趣、更为精致的工具。比如有人认为买基金就是理财,用钱买一款基金,基金就能为自己挣钱。其实,买什么样的基金、在什么时候买,甚至在什么时候赎回,这些都是有据可循的。比如,2019年6月,上证指数在冲上4300点后出现回调,《理财周刊》就针对当时一部分投资者的心理,写了《震荡市基金是避风港吗?》这篇文章。文章披露,号称“理财专家”的基金在调整中战绩各不相同,但进取型基金在市场回调时风险很大。到了2019年6月,上证指数已经跌到2868.8点,很多投资者认为这是基金加仓的好时机,但记者在对比后发现,股票仓位较高的基金风险过大,因此写了《暴跌中选择中低仓位基金》。到今年6月,上证指数涨到3000点以上,一时间指数基金这个熊市中的“破落户”变成市场新宠,记者从指数基金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预期出发,报道了《指数基金昨天今天明天》,提出理财方案,同时提示风险。这是《理财周刊》“解剖麻雀”的一个例子。平时,我们关注各种理财产品。保险怎么买最划算、普通投资者如何买投连险、退保需要什么手续、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怎么读、保本产品可能不保本、私人银行理财师的能力怎样、房贷转按揭手续费多少、国债提前赎回怎么算利息、银行卡手续费如何计算、哪家银行信用卡积分最值钱、怎样买黄金最划算、挂钩葡萄酒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如何保证……这些都是我们关注的话题。甚至,我们向读者传达这样的理念——哪怕你只想存1元钱,也要计算一下怎样存是最划算的。到了节假日,我们给读者的理财建议就多起来。比如在今年春节前最后一期周刊1版,我们财经新闻中心12名编辑记者从各自关注的领域出发,简短盘点一年来的理财市场,并对投资者在牛年中的理财生活进行了规划;今年3月,针对市场上泛滥的假保险理赔单,记者崔启斌在周刊发表《四招教您揭穿“假保单”》;4月,A股股指“龙抬头”,我与记者王丹写作《股市投资的四大圈钱陷阱》,提示投资者要谨防炒股次生风险;而在信用卡滥发背后,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于今年6月在周刊1版写作《信用卡“馅饼”背后的六大陷阱》,供投资者参考。长长的一串稿件名称背后,是记者们通宵达旦写作的辛苦。但每当新一期《理财周刊》印制出来,我们手里的这份报纸带给我们的快乐都无法形容。我们期冀——下一个三年更精彩过去的三年里,《理财周刊》循着市场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沿途我们留下精彩的作品和辛勤的汗水。时不我待。今后三年,我们的目标是在理财行业内部得到更多的认可。除了在稿件中加入更多创新元素外,我们还希望能够与市场中的各方建立广泛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碰撞出更多的好题材。另外,虽然三年来《理财周刊》一直按照自己的模式向前发展,对市场热点也能准确捕捉,但并没有举办过任何大型的论坛或者发布任何理财消费指数报告。事实上,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水平。因此,我们几位周刊同志都认为,下一个三年,我们要加大自身的曝光频率,不仅让读者和市场记住周刊,同时也要使大家认识我们,了解我们,鞭策我们更快地往前走,走向“阳光”更充足的地方。理财周刊》执行主编崔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