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个人收入分配知识如何完善经济发展

简福海 2019-11-06 14:45:00

推荐回答

1.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坚持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坚持和完善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基本经济制度: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 现阶段确立这一经济制度,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②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结合。⑤确立这些基本制度是根据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 分配制度确立的原因: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即使在同一种所有制经济中,也存在多种实现形式。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也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总之,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这种分配制度适应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分配关系上能够调动各方面进行投资和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黄皓月2019-11-06 14:57:50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转播●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措施: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概括地说,就是:提低、扩中、调高、打非、破“落差”。形成分享式收入分配机制,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活的更有尊严。●提低",就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如何切实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①、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让人们“劳有所得”、“干有所值”。②、处理好企业与劳动者的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增加工人的发言权。④、大力促进农民增收。要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⑤、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减少一般居住性需求的支出。●"扩中",就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应是一个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格局。目前我国中等收入者数量偏少,收入分配格局是哑铃型。①、加快推进城镇化。推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问题,让更多从农村转移出来的人口进入中等收入者行列。②、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积极引导人们自主创业,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③、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④、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要规范股票、债券、期货、黄金、外汇、保险市场,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投资理财渠道。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力度,为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调高",就是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如何有效调节过高收入?①、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②、加大税收的调节作用。加大对高收入的调节力度。减少税收流失。③、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推动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④、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切断违法违规收入渠道。
    齐文焕2019-11-06 16:00:55
  • 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企业分配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改革,建立规范的,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分配制度。  要通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机制转换,使企业内部形成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劳动者不同利益主体的相互制衡机制,最终形成企业工资总量的自我形成机制,逐步放开对企业工资总额的行政性管理。在股份制企业,应积极试行“职工集体持股”等方式,使职工利益与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实实在在,更加密切地联系在一起。逐步推行经营管理者的年薪制。期股认股制,鼓励经营管理者的人力资本投资。    政府机关要结合转变职能、精减人员、分流人员,进一步改革工资结构和工资制度。按照公务员待遇规则,规范工资收入,提高工资水平,真正克服目前的政府机关中存在的“低工资,高就业”所产生的种种弊病。    2、进一步规范分配秩序,最大限度地引入竞争机制,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  分配秩序紊乱,竞争机制不完善,是当前影响公平竞争、公平分配的突出因素。因此,规范分配秩序,理顺分配关系,建立和完善竞争机制,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是当前分配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非法经营是非法收入的直接来源,要从根本上取缔和打击非法经营。逐步减少或取消审批经济、关系经济、后门经济。后门经济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产生根源,最大限度地引入竞争机制。尽量减少垄断行业,改变独家经营的局面,打破由于行业间收入差距,而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3、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强化税收对收入分析的调节作用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杠杆,因此应当强化税收在收入分配中的调节作用。要进一步完善税种。如开征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完善个人所得税。其次,要加强征管,防止少数人偷税漏税。但有些问题,如灰色收入、私下交易,要通过转换机制、完善法规来解决。  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助力度,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 。
    龚小英2019-11-06 15:54:52
  • 1、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3、坚持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
    龚小雷2019-11-06 15:06:00
  • 随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确立,知识、技术、资本、经营管理、土地房屋等生产要素也参与收益分配,收入分配呈现出多种类型、多种形式。在我国社会中,由于拥有生产要素不同,因而获得的收入也会不同,这就容易产生差距,甚至逐步拉大。收入分配差距悬殊是近几年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是收入分配体制的新病。体制不完善、再分配手段不完善、非法收入等都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差距。当前改革思路:1.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2.完善政府财力分配制度。一是通过完善税制,加强征管,规范收费,建立财政收入与GDP合理比重增长机制,不断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二是按照和谐社会的各项目标,依法制定、完善政府财力的预算管理体制、财力配置结构、预算执行有序的规范理财机制,保证各级政府年度存量、增量财力用于解决和谐社会的薄弱环节和发展中的利益失衡问题。三是建立转移支付财力规模增长机制和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保证增长的责任机制。3.完善税收调节分配制度。一是通过直接、间接两种税收模式调节垄断行业超额利润,可考虑实行法人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二是改进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实行个人所得税超额累进计征办法,调整消费税,同时,加强税源、税基管理,认真实施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负;三是对高收入阶层的财产分配、生活消费两大行为设计行为调节税,四是实行社会保障费改税。改依规交纳社会保险费为依法交纳社会保险税,确定税基,统一税率,同时,建立社会保险税全社会统筹机制。4.完善转移支付分配制度。一是明确财政转移支付规模逐年增长,困难领域、困难地区、困难群体与先进领域、先进地区、富裕阶层实现利益同步增长的政府法律责任,建立公众共享发展成果的法律机制;二是明确价格转移支付对垄断行业、高收入阶层收入的调节作用,以此发挥对政府转移支付的补充作用。政府通过制定价格政策,引导价格收入所产生的价格收益用于保护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消费利益;三是运用利率分配可以承担转移支付的功能,探索实名制存款限额差别利率政策,用以调节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群体间在存款收益上出现的分配差距。5.完善社会保障分配制度。6.完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
    齐敬甲2019-11-06 15:02:19

相关问答

从比较广泛的意义上来说,金融学属于经济学研究领域,金融学是专对金融货币流通市场上的经济活动的研究,构建考虑时间和不确定因素的市场均衡体系,考察金融系统在资源跨期配置中的机制和作用.金融学开创了经济学中比较独特的研究方法,比如说金融资产定价中常用的无套利分析,实际上比经济学中的供求分析更specific,在市场中更容易实现.扩展资料:金融、金融学均为现代经济产物。古代主要是农耕、农业经济,主要是易货和简单的货币流通,根本不存在金融和金融学。如在中国,一些金融理论观点散见在论述“财货”问题的各种典籍中。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形成于西方,叫“货币银行学”。近代中国的金融学,是从西方介绍来的,有从古典经济学直到现代经济学的各派货币银行学说。金融学研究的内容极其丰富。它不仅限于金融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包括金融史、金融学说史、当代东西方各派金融学说,以及对各国金融体制、金融政策的分别研究和比较研究,证券、信托、保险等理论也在金融学的研究范围内。在金融理论方面主要研究课题有:货币的本质、职能及其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信用的形式、银行的职能以及它们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利息的性质和作用;在现代银行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货币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控制的理论等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在对称经济学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只是经济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的,是政治经济学而不是科学的经济学。要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就必须从整体上统一研究经济现象,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统一的经济体中对称的两个方面,所以在科学的对称经济学范式框架中,有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分,没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别;而政治经济学总是把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1.经济就是生产或生活上的节约、节俭,前者包括节约资金、物质资料和劳动等,归根结底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即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社会所需要的成果。后者指个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费上精打细算,用消耗较少的消费品来满足最大的需要。总之,经济就是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获取较大的成果或收益;2.经济就是国家或企业、个人的收支状况,如国民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企业的产量与效益、个人的收入与支出等;3.经济就是经邦济世、经国济世或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如“识局经济”《晋书纪瞻》、“皆有经济之道而位不逢”隋王通《文中子中说》卷六。它的含义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各种经济活动,如何处理政治、法律、军事、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4.经济就是家庭管理见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经济学  -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