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企业都喜欢去香港IPO?

赵骥非 2019-12-21 18:30:00

推荐回答

要根据企业规模来估算具体费用。
童蟾素2019-12-21 19:14:41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香港是一个有效、容量大的、全方位的融资市场,所谓全方位,不仅大型企业可以在香港上市,中小型企业也可以,不仅国营、国有控股企业可以上市,民营企业也可以。香港有主板和创业板两个不同的上市板块,适合不同发展程度的企业在香港上市。官方电话官方网站向TA提问。
    车广宇2019-12-21 18:57:43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了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国因此成为了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全世界众多发展专家和理论家都在谈论着“中国发展模式”。国内的上市环境已经趋于成熟和完善,很多企业喜欢去香港IPO是因为两地对比香港上市有以下优势:1、香港上市的时间可控性很高。这主要是因为香港上市明确规范的程序,监管机构独立透明、廉洁高效,专业机构质素更高,公司一般在6-12个月左右就可以完成上市的过程。上市时间可控意味着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上市时机。2、在估值方面,香港市场对内地金融、新能源、消费品行业的接受程度较高,估值基本接近,甚至可能出现香港估值高于内地A股估值的情况,主要集中在银行、保险、新能源等行业板块。3、对于一些拥有品牌和国际业务的公司,香港上市能给予公司一个借助上市过程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宣传和推广公司业务的机会。4、香港的监管机构、投资者和媒体公众都对上市公司的企业管制和内部控制有较高的要求,这会促使上市公司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使公司的股东和管理层长期获益。5、香港上市后的再融资非常便利,通常是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不需要额外的行政审批。6、在香港可以使用的融资手段极为众多,包括:配售、供股、可转债、认股证、高息债、杠杆融资等等。其实在香港资本市场,除个别年份以外,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的规模都超过了首次公开发行的规模,这突显了再融资的便利,也为优秀企业和像渣打银行这样融资产品全面的国际性银行提供了广阔的业务空间。7、控股股东禁售期仅为6个月,相比A股的3年禁售期要短得多。8、兼并收购的便利。香港上市公司运用股票作为并购工具的作法比较普遍,并且是市场化运作,无需行政审批。如果利用香港上市公司的平台进行国际并购,其便利性也优于涉及跨境审批的A股公司平台。9、香港上市公司得到来自于国际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员广泛和资深的研究覆盖。通过与国际投行和国际投资者的密切交往,可以为公司提供更国际化的视野。所以香港上市备受国内公司和企业的青睐,中国的行业龙头很多都是在香港上市的。中资股票在香港的地位举足轻重,香港股票市场也就此成为国际资金投资中国股票的最主要场所。官方电话官方网站向TA提问。
    连俊兰2019-12-21 18:41:40

相关问答

中概股回归A股,剥去煽情的糖衣,主要就是美国中概股与A股之间估值相差巨大,除去成本外进入A股市场还能获得厚利。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从2019年开始到2019年3月初,中概股私有化热潮席卷资本市场。SEC公开信息显示,已有36家中概股公司先后收到私有化要约,达到近几年顶峰。暴风科技、巨人网络、分众传媒、360、爱康国宾、聚美优品,这一个个放洋海外又迫切归来的中概股近期密集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近日聚美优品的超低价私有化也引发了投资人对于中概股的大量诟病。中概股不是活雷锋,是为了赚取A股制度、估值差价,在如今的宏观背景、金融背景、A股背景下,中概股回归到底是否“经济”?时移势易,中概回归已出现几重风险预期。1信用风险以聚美优品为代表。2月17日,聚美优品宣布收到来自CEO陈欧、产品副总裁戴雨森以及红杉资本等递交的私有化要约,拟以每ADSADS,是指根据存托协议,发行企业在美国本土上市的股票7美元的价格进行私有化。这一价格与聚美优品2019年上市的22美元发行价相比,缩水达68.2%,上市初期投资人损失近七成。私有化方案一经宣布,引发大量投资者不满,信用受损。2019年年末,聚美优品陷入“售假门”、“虚假信披”等危机,并被美国律所接连起诉,心灵鸡汤无法挽救信用损失。中概股公司在国际上的信用将受到明显打压,中概股热情已经过去,从做多到做空趋势变化明显。类似于爱康国宾这样的公司,不存在假货等风险,有美年的收购反过来证明了爱康国宾是质地较好的中概股,但美年的狙击抬高了收购价格也提高了时间风险,如果爱康国宾不认可更高的收购价,就需要给投资者一个信用方面的交待。2政策、法律、时间风险当初在美上市的企业为了完成在美上市、在国内拥有运营牌照的目的,大多拥有VIE结构可变利益实体,拆分VIE结构有两重风险,拆分时有中美两国法律风险,以及随着时间而来的估值风险。政策风险就在眼前。3月15日传媒报道,“十三五”规划最终文本要删除草案中的关于“战略新兴板”。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注册制”只字未提。经过2019年市场的大幅震荡,有关决策层对市场更加谨慎,去年出台196号文、绕过法律障碍尽快推出注册制、战略新兴板等新政,让中概股受到狂热追捧。如果战略新兴板真的不提了,那么中概股回归的风险直线上升。拆分VIE结构可快可慢,取决于政策冷暖。如果拆分VIE架构并进行私有化恰逢市场低迷期,成本很高且风险不可控。拆除VIE架构后,还要按中国资本市场监管规则重新架构,直接IPO上市或者借壳上市,所需时间不会太短。爱康国宾从去年8月31日公告,已收到董事长张黎刚联合私募基金“方源资本”提出的私有化要约,要约价格17.8美元/ADS,到现在私有化仍未完成,而私有化成本已大幅提升。1月7日,美年大健康代表的收购财团进一步提高了收购价格,新要约价格为25美元/ADS1ADS代表0.5普通股,相当于每份普通股为50美元,此举比爱康国宾内部买方集团去年提出的私有化买方价格提高了40.4%。即使使用毒丸计划,此番抬高价格与政策、市场的变化也属于不可控风险,这将使得爱康国宾的退市市盈率太高。并且,只要竞争战没结束,成本就有继续抬升的风险,也就是说,在国内上市要想获得相应的回报,市盈率要向当下美年健康002044.SZ,原江苏三友的市盈率持平。3估值风险回归A股是冲着高溢价来的。分众传媒于2019年12月28日成功完成借壳七喜控股,历时两年多后终于从美股回到A股,给其他的中概股回归提供了重要借鉴。而被巨人网络借壳的世纪游轮凭借连续20个交易日涨停创“暴利神话”。按照重组方案重组后的公司总股本来计算,相比于在美股退市时的市值,回到A股的分众传媒和巨人网络市值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在中概股概念的巅峰时期,分众传媒市值增长近11倍,而巨人网络市值也增长了6倍左右,整个时间周期为2-4年,为背后投资者创造了不错的回报。从上述估值看,要么美国市场出现了定价错误,要么境内市场出现了可怕的定价错误,要么双方都不太准确。国内市场如同赶潮,最快拆VIE、借壳上市的能够吃到蛋糕上的奶油,速度愈慢风险愈大。2019年4月9日,爱康国宾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海内外第一家上市的中国健康体检企业。而其竞争对手先在国内布局,美年大健康7月借壳江苏三友。爱康国宾目前市盈率45倍左右,而同属大健康的美年大健康,根据2019年的财报,目前的市盈率为140倍。如此巨大的差距,对任何投资者都是强刺激,但对于市场而言,常常实行先到者先得。美年大健康江苏三友公告称将要“发行股份并支付现金购买慈铭体检72.22%股份”,由于挟估值优势,美年大健康衔枚疾进。资本市场非常残酷,美年的收购要约价格不断提升,意味着私有化成本的上升——就在1月6日、张黎刚新财团组建后的次日,美年大健康迅速反应,又一次提高了报价,以每份美国存托股份25美元的价格,全现金购买爱康国宾发行的全部股份——时间与注册制等的不确定性,意味着风险的上升;对于普通的中概股投资者,掀起了行业整合大戏的美年大健康,携整合的协同效应,开出了爱康国宾难以对抗的价格,较高的出价意味着较高的收益,自然对投资人更有利。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在境外市场上市交易的中国概念股指主要业务在中国大陆,但在境外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股票共有380家,总市值约为19744亿美元。如果大部分中概股回归都冲着百倍以上的市盈率,都冲着变成妖股,而国内妖股已经很多,还有源源不断的上市资源,可能这些中概股就有2.5万亿美元以上的总市值。A股市场能承受得了吗?目前A股市场已经无法承受,想赶上中概股回归热潮狠狠吃上一口蛋糕的公司未必能够如愿。应当指出,在类似于爱康国宾的私有化案例中,信用风险,法律和时间风险以及估值风险都存在,中概股动作越慢,拖得时间越长,狙击者越多,风险越高。如果“战略新兴板”真的流产,中概股回归必然变得更加艰难,“整合”作为一条出路变得更加重要。在中概股概念的巅峰时期,更大的风险在于,随着股市的下滑、中概股概念的消退,分众传媒和巨人网络巅峰时期的市值在今天已经腰斩,目前复权后股价只有最高峰时候的一半,甚至会更低——今天中概股回归的超高预期其实是基础非常薄弱的。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宏观环境的变化,未来回归的中概股出现亏损的概率也未必不存在。回归A股复制暴风科技等,对试图回归的中概股有利,但对A股市场是否有利,不断涨停的妖股太多是否对投资者有利?未必。市场理性的必然结果是,回归路上成本超高,狙击者出现,回归变囧途。
近日,网传有投行人士透露了目前两则IPO新标准,引起广泛热议。第一,IPO在审企业,近三年净利润合计要超过1亿元,且最后一年超过5000万,不达标者,要么选择撤回,或接受现场检查;第二,IPO新申报企业,主板要求最近一年净利润超过8000万,创业板不低于5000万。听到此则传言,一位中小券商从业者告诉创业家:“中小券商最悲催。拿不到大规模企业的IPO项目,长期这样搞我们恐怕没有业务,全都要失业了。传闻真假不好判断,不过,在靴子落定前,市场讨论最多的是,该标准究竟是不是在为独角兽回归A股铺路?为此,创业家采访了多位投行、券商、保代人士,试图找到传闻背后的逻辑。传闻哪里来?无论是投行、券商、律师,关于这个消息,多数从业者的第一反应都是,“这肯定不是官方的”。也许,此传闻有一定的可信度,或者主要针对发行部内部审核的部分人的观点。一位投行从业者表示,“这个传闻我也听说过,是个发行部内部掌握的一个尺度,还未形成制度。上市通过是个复杂的问题。既要看净利润指标,也要看行业属性,还要看当下国家重点支持的布署(如扶贫〉。所以这个说法是个内部要求尺度、但还不是硬标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外一位投行负责人告诉创业家,“这可能是证监会的窗口指导意见,项目延期申报而已,我们的项目申报时间得和企业重新商议了,准备延期。投行人士V女士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那些最多算是窗口指导意见,不会长期执行的,更不会写到首发管理办法里。还有人向创业家透露,网上的传闻只是针对目前撤材料企业的一个总结,针对他们的净利润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目前并没有正式的监管意见,这也不能作为一个规则。谁在撤退?真相落定之前,拟IPO企业和保代态度分成两派。有的投行已经开始督促企业撤退,有的投行则还没有收到具体通知。即使只是传闻,但是多数投行表示,这种传闻仍有可能执行。更何况,目前已经确有投行和企业已在展开行动。一位匿名人士对创业家说,“既然有传闻,说明实际在内部审核时对一般行业过会就这样把握着、执行着。所以保代知道这种情况,就劝退一些报也过不了会的企业。IPO大检查的背景下,摆在企业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主动撤回申报,要么接受证监会检查。不满足条件就现场检查”,V女士表示,“现场检查其实是最好的,因为券商有些东西是没法查到的,证监会有执法权就很容易查到一些企业的涉嫌财务造假行为,但是现场检查成本很高,执行面积不可能涉及到所有企业”。V女士补充说,“尽管是传闻,先从不符合‘3年1亿’的企业先下手检查,小规模企业造假嫌疑最大,大规模企业就没有明显造假动机。一位王姓券商告诉创业家,“亏损的企业也有可能是好企业,如果没达到这个要求会觉得持续盈利能力有问题,总体还是跟我们的监管思路有关。独角兽挡了路?多数人认为,这是为了解决IPO堰塞湖问题而对独角兽回归A股推出的配套措施。投行V女士认为,“最重要的是解决堰塞湖问题,也算整肃整个证券市场,关于独角兽企业上市如果规范的话应该会很快;给独角兽开路应该有些牵强了。没有中小企业,全是独角兽的话怎么行?况且那些所谓的独角兽也不一定是永远的独角兽。解决IPO堰塞湖是首要问题,现在IPO又收紧了”,某分析师表示,目前要把IPO审核标准提高,将部分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暂时退出。独角兽是否影响小公司排队?很多人觉得并不是这个原因,反之,这样执行的结果可能同时有利于为独角兽中概股回归做准备,不需要漫长的排队。一位匿名业内人士向创业家透露,“经过两年的努力,IP0排队堰塞湖情况得到很大改观,现进入正常的发行状态,一般排队发行约300家左右,能上报审核6一8个月内合乎条件的即可过会。所以独角兽回归A股开通绿色通道,不会影响企业IPO正常进程。过去,企业奔赴美股导致其成长性收益被国外享受,政策制定的初衷是让中国的股民陪伴企业长大。长远来看,即使传闻是真的,也不会对企业造成多大影响。目前企业先老老实实做好业务,如果业绩达标,等风口过去了再IPO也来得及”,他补充说。一位准备冲刺IPO的企业表达了自己的态度,“目前国内大市值的都是国企,没有像样的高科技名企,真正的独角兽还是支持,独角兽回归A股对自己不会产生影响,我们一直就是站在BAT边上的那个人,所以对我们没影响,对其他企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