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我来讲讲陆金所的P2P网贷业务模式。陆金所指的是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名字好高大上,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全是顶级的代名词。陆金所2019年9月成立,注册资金8.37亿元人民币。我们投资人提到的陆金所实际是这家公司运营的一家综合理财平台。陆金所是平安集团旗下的成员,平安集团,是一个全金融牌照的金融集团公司,银行牌照,证券牌照,信托牌照,基金子公司等等这些重量级的金融牌照,平安集团都有,所以平安集团的业务领域是非常广的,在集团内部就可以完成好多业务的合作。陆金所是平安集团旗下的成员,这也成为陆金所的一项背书,大家要是度娘一下陆金所,陆金所官网的大标题就是平安集团旗下一站式理财平台,直接把平安集团当帽子戴着。这就会给投资人一种心理暗示,平安集团财大气粗,陆金所背靠这样一颗大树,就是安全保证。陆金所已被列为国内最安全的P2P网贷投资平台。不过最近也有新闻爆出,陆金所有1.4亿逾期,于是媒体就沸沸扬扬,投资人也慌了,连陆金所都逾期,P2P网贷是真不能投了。其实,陆金所爆出的这笔1.4亿的逾期不是P2P网贷产品,而是一项券商资管计划,对接一家上市公司借款的。陆金所最早主要是从事P2P网贷业务,发展到今天,陆金所已经成为一个综合的理财平台,投资人在陆金所网站上会发现有好多种不同款的理财产品,有涉及银行理财、保险理财、信托理财、基金、理财专项计划、P2P网贷等等,P2P网贷现在只是陆金所的一部分业务。所以投资人选择陆金所平台上的理财产品时要多注意细致区分,购买的是哪种哪款理财产品,可不都是P2P网贷产品了。
齐敬英2019-12-21 20:57:32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昨天曝出惊天大瓜:据路透社报道,三位知情人士表示,中国最大在线财富管理平台之一的陆金所计划退出P2P业务。对此,陆金所旗下陆金服回应称,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如何解读?01首先我们需要理清“陆金所计划退出P2P”的逻辑。根据腾讯证券新闻:据路透社报道,三位知情人士表示,中国最大在线财富管理平台之一的陆金所计划退出P2P业务。注意,这里用的是“计划”一词,不是决定。再看原因:其中两位知情人士表示,陆金所退出P2P业务是由于监管障碍所致。陆金所放弃P2P业务,并重点转向消费金融可能会使得其上市计划更加顺利。消息人士称,由于中国消费信贷监管的不确定性,这家初创公司推迟了原定于2019年上半年在香港上市的计划。客观地讲,目前并无直接证据表明陆金所退出P2P,降低贷款余额是不少平台的共有现象。如果为了上市而退出P2P业务,某种程度上可能也就陆金所有这个底气。履约险担保的平安普惠资产不缺机构资金,全牌照的平安帝国对P2P这块牌照相对没有那么急迫。02陆金所计划退出P2P,不少自媒体的口径变成了“P2P的终结”。我们要学会用事实说话。目前最高监管层对P2P的态度是什么?按照最高监管层对外披露的信息,留一批平台是最高监管层的主流态度。2019年四季度,在合规检查、接入系统、数据核验等工作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将逐一对在线运营机构进行分类管理,多措并举化解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按照“成熟一家、纳入一家”的原则,将整改基本合格机构纳入监管试点。根据理论和实践经验,网贷机构定位于信息中介,但撮合的是金融业务,需要具备若干必要的条件。有关部门在拟定的监管试点方案中,对网贷行业风险准备金、风险补偿金、合规保证金、股东资质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以提升网贷平台缓释风险、保护投资者的能力。即使把备案试点换成了监管试点,但仍有一批平台会活下来。这是来自最高监管层的最权威声音。而过往文章也分析过,能过备案的P2P价值不可估量。今年以来,京东收购易利贷,厦门农商金控收购农金宝互金,收购中江信托的雪松控股继续收购正勤金融。没有人愿意做赔本的生意。实力玩家进场,进一步证明了这个行业是有未来的。03我从来不喜欢在别人悲观的时候更悲观,乐观的时候更乐观。投资要反人性,思考也要反人性。对于P2P的态度,我一直很明确:这个行业有未来,但可投的平台并不多。这个观点,即使陆金所计划退出P2P,也立得住。首先,我依旧认为陆金服是风险最低的P2P。其次,目前提高机构资金占比是各大平台目前的动作,但只有资产质量好和股东背景实力雄厚的平台切实地提高了机构资金占比。最权威的是财报中披露了机构资金占比的360金融、拍拍贷、乐信和小赢科技。当然,这件事给投资人造成的巨大冲击,可以理解。相比大部分媒体的全面看衰,我会把P2P的现状当作一个行业必经的过程,优胜劣汰,强者恒强,投资人的权益未来会更有保障。中国的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现在的稳定,也是历次大整顿换来的。美国的银行业也是经过历次的大整顿换来目前的相对稳定。希望这篇文章能将我的信心能传导一部分给到读者,每个人对于投资的认知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相信之后你们也会更加谨慎地投资。
齐春妮2019-12-21 21:02:12
-
虽然问题没问,但我也得说下我对陆金所这个举动的看法,因为这涉及到回答问题。陆金所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够这么做的P2P平台宜信有可能但没必要,任何其他国资背景的不行,民营的就更不可能了。因为第一,陆金所有个干爹叫平安,而且这个干爹把陆金所上升到集团战略层面;第二,陆金所的目标客户是主流理财人群,而不是大部分P2P上的理财人群。还是会长期存在的,监管很难限制这种软性担保。对P2P的一些偏见1.担保与借款人成本其实没有特别明确的联系,一般来说,找融资性担保公司提供全额本息担保的成本在2-5%,找小贷公司承诺垫付或者建立保障金账户也都差不多是这个比例,这部分钱确实是出自借款人的,客观上增加了借款人的成本。但是,即使担保被取消了,这部分成本也不是100%就被减去了,仍然会以其他费用形式存在,为什么?因为现在借款人能承受这个成本,既然能承受,为什么要降低?这是合理的公司商业考虑吗?2.借款人成本负担能力老有人说,借款人动辄20-40%的借款成本,根本不可能负担的起,P2P都是高利贷,都是骗人的。而事实是,针对个人的利率早已经降低到20%甚至18%以下。我观察下来,大量个人是能够承担这个利率的,这类借款人考虑成本的时候,并不是考虑年利率是多少,而是「每月还的我是不是负担的起?」在我工作中遇到过很多借款人,房子买了,但是装修差点钱,几万块钱看起来不多,但就是从银行借不到,找我们来借利息是比银行高一些,但是每月还款额占他工资的比例并不高,完全可以接受;还有的是摇到号了,想买车,但是自己心仪的车型差几万,又不愿降低标准。还有创业开个小店的,投资朋友小店的,旅游的,学车的,买家电的,那天看到一个很让我欣慰的:借款人的孩子考上了大学,但是家里周转有点困难,想先借点钱。我很自豪我们能帮助到这样的借款人。中国有大量的个人借贷需求,知乎上很多一二线的朋友可能感觉不太到,但在金融业不发达的三四线甚至更偏远地区,想借点钱没有你想的那么容易,信用卡的申请和额度也不是那么让人满意的。企业的借款成本是另一个故事,我司不做这部分,我个人了解有限,但大规模以个人借款的利率借钱确实是不太可能维持的,我见到的多数是过桥为目的,即短期拆解性质。3.P2P合理的盈利模式合理的盈利模式也不应该是挣利差,只应该是提供中介服务后收取的信息服务费或者相关中介类费用。挣利差实际上在鼓励P2P拆标和错配期限,我行业中某平台,还有某某平台都是这么干的,有啥风险我就不说了,但我不觉得这是P2P合理的盈利模式,也不认为监管机构会鼓励这种模式。
齐智军2019-12-21 20: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