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风险怎能转嫁给老百姓

黄盛仟 2019-12-21 23:13:00

推荐回答

地方债“高不可攀”,谁来埋单值得关注。资源在政府手上,为了解决债务问题可能通过一些运作,比如房产、土地买卖等,最后转嫁到企业、老百姓身上。这是最坏的一种做法。近日,审计署发布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结果,暴露的一些问题较为严重:地方债务在继续扩张;这两年到期债务较为集中;到期债务基本依靠借新还旧滚动;一些地方政府严重资不抵债;只管借债铺摊子不管还等。一句话,地方债务风险隐患不但没有消除,而且愈演愈烈。这再次引爆社会关于地方债务风险问题的热议。然而,黎民百姓最为关心的是,这巨额地方债务最终会否转嫁到自己头上?目前,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数额依旧是一本糊涂账。2019年审计署通过审计摸底调查出2019年我国省市县三级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为10.7万亿元这个官方最为权威的数据后,这两年到底增加了多少,地方债务余额多少,众说纷纭。有关海外机构根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得出,截至2019年地方债务为12.08万亿元,国内有研究机构认为应该在15万亿元左右。但是,有一个数据是可信的,那就是银监会负责人透露,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从2019年的8.5万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9.1万亿元。一个突出问题是,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几乎没有归还过,笔者分析增加的6000亿元贷款可能是将利息计入本金之中。而且,要求展期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呼声很高,有些银行已经进行了利转本金、借新还旧等措施予以展期。地方政府还在通过各种途径扩张债务,有通过中央财政代理发债的,有通过地方金融机构贷款的,还有继续通过信托渠道融资的。这些债务都是有偿、有息并且还在扩张,最终谁来承担呢?笔者以为,这笔账最终转嫁给百姓承担的可能性非常大,至少通过三种途径:首先,许多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都是卖地资金担保的,政府又掌控着土地资源,通过从农民手中廉价收购过来,再通过天价卖给开发商,开发商再通过推高房价卖给百姓,最终实现了通过高房价转嫁给老百姓的路径。再次,通过财政资金核销地方债务包括融资平台贷款。财政的钱就是纳税人的钱,这些损失也是间接地转嫁给了老百姓。但这种可能性很小。目前,中央和地方全口径财政收入总计为11万亿多元,地方财政收入渠道更少,不可能拿出巨额财政资金来买单地方债务。最可行的就是第三种转嫁给百姓的途径。名义上财政核销买单,实际上通过增发基础货币来稀释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以及其他债务。假如通过央行发行基础货币稀释的话,那么,物价上涨,通胀走高,最终是通过隐蔽方法让老百姓买单。目前我国的外汇占款已高达27万亿元,如果再给地方债务买单以及铁路债务买单的话,那么,我国物价水平将会失控,通胀将会攀升到远远超出民众承受能力的水平。地方债务决不能通过各种途径转嫁给百姓,由民众买单。笔者建议,地方债务应该悬崖勒马,先停下来,遏制住继续扩张的势头。然后,厘清底数,“谁的孩子谁抱走”,谁的债务谁偿还。地方债务透明化,通过各种途径接受舆论监督。城市适度扩张以及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增值部分要切实用于归还地方债。尽快将地方债务纳入到政府预算之中。从根本上来说,必须彻底转变政府主导投资的方式,将所有投资项目包括一些民生项目通过市场化运作由民间资本充当投资主体。政府的职责是做规划、给政策,而不是直接主导和参与投资。
赵颜鹏2019-12-21 23:21:35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金融史将会记住2019年。2019年上半年,美国爆发了次级贷款违约剧烈增加、信用紧缩所引发的金融危机。2019年2月,次级贷款业崩溃,美国股市发生剧烈下跌,金融危机正式开始。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并且信用紧缩随之而来。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一些重量级的金融企业陷入困境、倒闭或者被接管,美元贬值严重,美国股票指数快速下降,从目前来看,以上各种指标下降的趋势还没有停止的迹象。世界货币金融体系下的游戏: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观察20世纪70年代,美国找到了一个让世界受损、自身受益的游戏。那时,美国预算赤字上升,国债发行量增加,与此相对应的是国际收支持续出现日益严重的贸易赤字,美国通过维持国际收支逆差为其国内预算赤字融资。美国公共债务大规模增加是在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在80年代中后期之后增长尤其迅速。美国在全世界购买产品和服务,世界其余国家提供产品和服务并接收美元;外国央行购买由于贸易顺差、接受投资和借取美国债务进入本国的美元,同时按照一定的汇率付出本国货币,即本国货币被迫发行;各国央行将收集到的美元重新投放在美国金融市场,购买美国国库券、企业债券、少量公司股票以及其它债务工具,为美国债务融资。外国资金是美国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美国大量国库券的买主就是外国资金。据美国财政部统计,2019年底,公众持有的联邦债务中,有44%由外国人持有;外国人持有的联邦债务中,有66%由外国央行持有,有47%为日本和中国持有。从2002年到目前,外国人持有美国国库券的数量仍处于快速上升之中。当然,外国资金除了主要持有国库券之外,还参与购买美国的其他金融产品,为美国的个人和企业融资。这些总体上借给美国的资金一部分弥补政府赤字,一部分提供给个人和企业资金,还有一部分作为美国的对外投资投向了国外利润高的行业。需要说明的是,美国对本国盈利高的重要产业的保护相当严格,外国无法涉足;而美国却要求外国开放其所有的产业和市场,为美国利益服务。这样的游戏中,美国既保持了自身经济增长,又制造了全球的通货膨胀,发生危机的时候又可以转嫁危机。美国政府和美国企业、个人的任务就是大量发行货币、大量借债、大量消费、大量投资,以此带动美国经济增长。2002年以来,美国个人消费和政府支出对GDP的贡献都在85%左右。这个游戏的结果是美国不劳而获,掠夺其他国家财富,维持其超强实力。其一,在美国国内,这个游戏不断推高其政府、企业、个人的债务规模,自然扩大了美国金融的规模和容量,并通过资产证券化,把贷款金融机构的风险转移到国内外投资者手中,使风险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其二,在美国以外,大量增发的美元流向全世界,有贸易顺差的国家货币被迫增发,出现国内通货膨胀;有贸易逆差的国家被迫依靠大量借取美元债务生存。在“华盛顿共识”的安排下,国家经济被美国操纵,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交替中国家财富被掠夺。其三,更加致命的是世界商品大多数以美元计价,美元增发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世界范围内大宗商品或者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世界能源和大宗商品的期货交易大多数设在美国,同样受到美国金融资本和金融规则的支配和投机操控。无论从货币增发角度、美元贬值角度还是世界综合商品上涨的角度,都能够说明这个游戏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其四,美国自身发生债务危机的时候,可以通过美元增发和贬值自然削减和消灭债务的数量,实质上最终让国外投资者以及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承担美国的债务负担。可以看出,当前美国所主导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是一个有利于美国对世界的剥削和掠夺的利益机制。金融危机的转嫁与全球粮食、石油危机此次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从各个层面向世界范围内传导和转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展,世界经济相互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这既扩大了世界的经济交往,也使经济金融危机更具有全球传染性,更使世界经济受到全球化主要推动和主导国经济政策的影响。美国主要通过货币增发、美元贬值、大宗商品涨价、全球通货膨胀以及其他各国通货再膨胀的方式向世界转移金融危机。作为重要大宗商品组成部分的石油和粮食近几年来都存在大规模的上涨,引发了全球石油危机和粮食危机。石油危机加大了整体经济运行的成本,延缓能源需求大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以成本增加的形式减少了每个行业和家庭的收入。粮食价格的上涨增加了中低收入者的负担,影响到普通人群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许多亚洲、非洲国家受到粮食危机的严重影响,饥荒人口迅速增加,多年的扶贫成果因为粮食价格上涨毁于一旦。可以说,石油、粮食、矿产品等大宗商品充当了美国转嫁危机的传导工具和载体。美国金融危机转嫁与中国的政策选择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源于一种不劳而获的发展方式,这就决定了美国需要把这个依靠过度负债、过度消费、过度货币发行的循环走下去,还需要把不劳而获的成本转移出去。这种成本转嫁最终的过程是,美元过度发行,引起世界实际产品的全面涨价,引起各国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各国积累的财富在其货币贬值中,全世界一起消化美元通货膨胀的成本,美国拿世界的资金补贴国内的经济运行成本。中国作为美国不劳而获的循环中一个重要环节,承担了美国经济发展以及美国金融危机的诸多成本。首先,中国高度依赖外资、外贸、外汇的发展模式面临挑战。对外依赖超过一定程度的经济体,很容易受到美国缓慢或者激烈的成本转嫁。其次,中国用没有计入生态环境、土地价值、劳动保护和保障等成本的廉价出口商品,换回不断贬值的美元,进而导致外汇储备缩水严重,以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承受损失。第三,与世界市场的高度关联,使中国必然承担由于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传导过来的成本,奇特地表现为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第四,中国规模巨大的外汇资产,不仅面对美元贬值的汇率风险,还会因美国国债、机构债产品市值下跌而蒙受损失。第五,进入中国的热钱洗劫了财富,扰乱了经济金融的稳定。面对这些影响,中国现阶段亟需在金融、外贸政策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经济金融的发展方式,使对外开放服从服务于国内发展,使经济发展的成果为国内人民共享。需要重点实现初次分配的公平合理,从而扩大内部需求,尤其是内部消费需求,增加最终产品服务于国内经济的比重,这样既可以替代过多的贸易顺差,又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此外,中国需要扩大主权信贷,替代过度地引进外资和外债,在制定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和金融政策中保持独立性、体现主权性。其次,中国需要认识到,当前通货膨胀的主要根源是外部成本的输入,是美国转嫁自身危机的一部分。因此,宏观调控政策制定要增加针对性、定向性,避免伤害到外贸相关度低的国内经济部门的生产发展,避免出现通货膨胀和经济低增长并存的局面。第三,中国现阶段更要务实地看待对外经济关系,以国家利益为前提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交往,注意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面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中国要加强风险控制,防止发生金融危机;由于金融衍生品已经在西方国家引起极大的混乱,要谨慎地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既要与不合理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尤其是与美元保持适当的距离;又要积极、务实地推动改变收益和责任极不对称的国际货币体系。
    齐晓洁2019-12-21 23:39:41

相关问答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地方政府的债务显著增长。由此产生了一种普遍的担忧和不安,甚至有的认为我国已经面临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到底应当怎样看待地方政府债务,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重大问题。单纯就债务论债务没有意义应当承认,地方政府债务近年来有快速增长。有的专家学者从贷款的去向来推算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在2019年天量贷款的背景下,认为地方债务危机已经变成了现实。之所以有这样的推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地方政府债务至今仍是一个“黑箱”,没有一个正式的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来让它变成透明。在猜测和推测的情况下,估计出来的数据大相径庭,得出危机的结论也就不足为奇了。但不管怎样,从警醒的意义上看,地方政府面临债务危机的呼喊不啻为一种社会预警的提示。从方法论来看,要正确判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或危机,需要从三个层次综合考虑:第一,需要分清楚不同性质的债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地方政府债务有四种类型:显性的直接负债、显性的或有负债、隐性的直接负债和隐性的或有负债。从地方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的显性或有负债较多,而显性的直接负债规模相对较小。不可把地方国有企业的债务都视同为政府的直接负债。即使是投融资平台的债务也不能一概简单地视为政府的直接债务,这就像国有政策性银行、担保公司的债务不能直接当作中央政府债务一样。应当重视地方政府的或有负债,但不等于应直接当作政府的直接负债来管理。混淆不同性质的债务将会人为地扩大政府债务风险。第二,需要和偿债的公共资源联系起来,孤立地就债务论债务是没有意义的。依据债务增长速度、债务绝对规模这样的指标是无法判断风险状态的:债务风险到底是在扩散还是在收敛?偿债的公共资源有三个层次:一是政府收入,包括地方的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二是政府的资产,包括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三是地方政府的资源性资产,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这些资源性资产在市场化过程中资本化会带来大量的政府收益。如果这些资源不足以去偿还现有的债务,也就是地方政府净值为负数,则意味着产生了债务危机的。若是相反,无论债务规模是否达到了历史新高,都无法得出债务危机的结论。第三,要正确判断地方债务风险,还要看地方政府债务使用产生的效应,包括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等。正面的效应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这样,债务就可与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有助于形成良性循环的债务,可以说是“良性债务”,这样的债务即使是短期快速增长,也不足为虑。若是相反,那怕是债务规模不大,增长不快,也会带来债务危机。所以,对债务带来的风险大小,应有资产、资源的概念,而且应从动态循环的视角来认识。地方投融资平台是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有效结合的一种中国式创新更进一步分析,地方债务风险的大小还与地方政府债务的体制机制密切相关。如果地方政府的融资、投资机制存在重大缺陷,则会放大债务风险,否则就会收敛债务风险。因为地方政府的融资、投资机制决定了政府债务能否有效地加入到地方的经济循环中去。以系统论的方法来认识,地方政府通过债务融资来投资,将会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系统的初始条件。如果改变了初始条件,例如地方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人力资本得到积累、关键性的产业得到扶持,那么,经济系统在自组织过程中就会向正反馈状态转变,经济系统扩展,也就是经济增长。如果相反,地方政府债务没有产生效果,对经济系统的初始条件没有带来改善,那么,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就会急剧扩大。而从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投资的机制来看,与往年有了明显的变化。最突出的特点是地方政府建立了集融资、投资于一体的投融资机构,与传统的城投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相比,实现了功能性的提升。应当说,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不是事先设计出来的,而是被“逼”出来。地方政府有强烈的融资需求,尤其是在实施为期两年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地方必须给中央项目提供配套资金的情况下,如何为政府性投资项目融资是头等大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自去年以来,各个地方涌现出很多投融资平台。这些各有特点的投融资平台为地方政府实施积极的刺激政策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由于没有中央政府统一的部署和安排,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五花八门,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量涌现,给人的感觉无疑是一种“乱象”。但也许正是在这种乱象中,可能无意之中踩出了一条新路,形成地方政府与市场力量有效结合的一种新型方式。创新总是会有风险,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建设更是如此。其实,用创新的眼光,或者说从构建我国地方政府的投融资体制来观察,当前这些投融资平台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从各地方的实践来看,政府设立投融资平台的过程,同时伴随着地方政府改革。这与过去的情况已有很大的不同。从前是各个政府部门自办“投资公司”、“信托公司”、“市政公司”等等,部门各自为政,大肆借钱,最后出现问题,当还不起债时,由政府财政去兜底。正是过去这方面的许多教训,现在创立投融资平台时,普遍都强调从体制和机制上来保证“借得来”、“用得好”、“还得起”。为了做到这一点,不少地方已在开始对地方政府各部门的投资、融资、项目管理、监督等职能进行整合、协调和重新分工,重塑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这样的改革,也只有地方政府存在巨大融资需求压力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否则,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模拟中央政府发行国债的办法来放开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把融资得来的资金再以财政拨款的方式给各个职能部门去使用,原有的体制是不可能触动的。这样做,可以现实“统借”、“统还”,但能否“用得好”,则需要在原有体制下去找出路。能否找到则不得而知。对于地方政府的投融资活动,是允许其创新,构建新的体制机制,还是要拉回我们熟悉的看似规范的老路上来呢?地方政府融资规模大小不是问题的根本,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有效的和风险可控的投融资体制地方政府融资规模大小不是问题的根本,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有效的和风险可控的投融资体制。如果抛开这一点来谈地方政府借了多少钱、风险有多大、问题有多严重,则毫无意义。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建设恰恰在体制机制方面已经出现了创新的嫩芽,我们对之是一棍子打死,还是帮助其成长呢?我想其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现在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一种中国式的PPP模式,是基于地方政府掌控的大量公共资源基础上形成的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有效结合的一种方式。它具有以下功能:一是整合公共资源。通过投融资平台的建设,把政府各部门掌握的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国有企业资产、自然资源可以有效地整合起来。其实,这种整合也是逼出来的,没有巨大的融资需求,地方政府没有压力,进而也就没有动力去整合属于各个部门、单位的资产,并注入到平台公司。对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率,减少公共资源及其收益的流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协调政府的建设职能。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建设日渐扩大。在原有体制下,政府建设职能处于“分割”状态,各个部门各自为政。通过创新,可以现实政府建设职能在投融资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使投资、融资、项目规划和管理、项目维护、监管这些职权在统一的政府投融资体制机制下协调运行。三是有利于风险控制。地方政府的投融资需求巨大,如何有效地控制其风险,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国外有很多控制地方政府投融资风险、债务风险的各式办法,但很难搬到中国来。某些元素可以借鉴,但整体的风险控制框架,也就是制度建设,需要创新。地方一般有多个投融资平台公司,这些平台公司之上应有一个超脱于各个政府部门的决策机构,行使相当于董事会的职能。一些地方的做法是设立政府投融资决策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其下设立办公室,由财政部门负责,对整个政府的投资需求、融资方向和方式、风险测控等进行分析、研究,报决策机构使用。这摆脱了单纯地由财政部门事后买单的被动局面,提前介入,整体掌控,既有利于政府科学决策,也有利于控制政府投融资风险。这无疑是一举多得。
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债具有债权与股权双重特性,既有确定的债券期限以及定期息率,能够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利息收入和还本保证。同时其股性的特征又可能为持有者带来超额收益,具有"下跌风险有界、上涨收益无限"的独特优势,从而避免了股票风险大和债券收益低的缺点。可转债基金是一类特殊基金产品,投资于可转换债券的比例较高,可转债基金投资可转换债券的比例一般在60%左右,高于债券型基金通常持有的可转换债券比例。以兴业可转债基金为例,该基金主要投资于可转债,股票投资比例不超过30%。对于不少对投资可转债不熟悉的投资者来说,可转债基金具有两种优势。据天相投顾金融创新部研究人员介绍,可转债基金的优势之一在于可转换债券定价机制非常复杂,一般投资者难以熟悉掌握,并且需要投入较多的研究精力。基金公司有专门的人员研究和跟踪可转换债券,比个人投资者具有专业优势。并且基金公司通过汇集小额资金统一投资于可转债市场,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信息收集成本、研究成本、交易成本等,从而获得规模效益,使得投资者可以分享转债市场的整体收益。可转债基金另一优势在于其独特的风险收益特征。可转债基金的主要投资对象为可转换债券,而可转换债券具有风险较低而收益较大的特征。可转债基金通常利用可转换债券的债券特性规避系统性风险和个股风险、追求投资组合的安全和稳定收益,并利用可转换债券的内含股票期权,在股市上涨中进一步提高基金的收益水平。扩展资料:可转债基金的优势:一是由于债性较强的转债与同期限的国债和企业债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二是市场不确定性的加大提升了转债的期权价值;三是指数的相对低位以及QFII和保险公司对转债投资比重的加大,进一步锁定了转债的下跌风险;四是市场的持续低迷,转股价的不断修正,增强了转债在市场反弹或反转的攻击性。目前整个可转债市场中的股性在加强,同时债性也十分突出,其优点就在于对市场的判断有误时,纠错成本极低;而一旦股票市场反弹了,转债市场也能享受同样的收益。可转债基金。
努力工作,别花钱,把工资存起来。你的每月的工资加上银行的利息基本上就保值了。不要小看存钱,储蓄除了会贬值之外的风险,没有任何风险。而且贬值也不是一下子就贬值了,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贬值,在这段时间内,你的储蓄可以帮你应对各种不时之需。当前中国经济放缓的情况下,买房可能会被套,金融波动弄不好全亏,投资实业死的更快,存钱是最好的手段。所以,作为老百姓来说,首先要勤俭节约,不要有钱了就花掉。然后,保持储蓄的好习惯,继续存钱,等待时机。真的遇到合适的投资项目了,到时候你存的钱就管用了。你的钱存在银行里的确会贬值,但是别忘了你还有收入啊,你的收入可以继续加入储蓄,以填补贬值的部分。你的钱贬值了,别人的钱也在贬值。所以,等到需要用钱的时候,你的钱还是那些钱,存钱是为了未来升值等待机会。如果你不存钱,你将来遇到升值的机会,也没钱投资了。另外你需要了解,国家为什么要让货币贬值,楼市大涨,因为只有增发货币楼市大涨才能刺激经济繁荣,货币越是贬值,买房越是赚钱,越说明经济发展不行了。这时候,就更要增加储蓄和现金流,以保障未来可能遇到的风险。你要有一天真的下岗失业了,吃不上饭了,你抱着房子,能吃饭吗?别说租或者卖了,在经济崩到吃不上饭的时候,人都睡马路了,谁还有空去买房。任何投资都无法做到随时随地的套现,但是储蓄是唯一能解决燃眉之急的保障。个人觉得家庭资产和现金流应该保持对等比例。比如你有一百万的投资产品同时,最好有一百万的现金流。当经济好转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的增加投资一些房子、公司什么的,以套取利益。但是,现在的现状是,传统实业都不好干,资本空转,创新企业泡沫化又大看不到未来,存款储蓄最靠谱。
一般来说,老百姓最靠谱的理财地方在银行,银行产品有两个典型特征:1.大品牌。2.低收益。一般老百姓都是在银行定期存款,收益很低,从历史数据来看2019年各大银行1年定期存款的收益在年化2%左右。其次就是银行推荐的各种理财产品,有保本的,不保本的。风险别分为R1谨慎型、R2稳健型、R3平衡型、R4进取型、R5激进型。因为所有理财产品都有共性,即风险与收益并存,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所以,高回报低风险的情况通常是镜花水月。最安全理财的是银行定存,定存主要指银行的定期存款与购买国债等常规的理财方式,其特点是风险低,低到几乎无风险。通过基金理财主要指从各大基金管理公司购买的不同类型基金产品,不同基金风险与收益也不同,一般来说,货币型基金风险较低,股票型基金风险偏高。投资证券理财主要指从证券公司购买像股票、原油一类的有价证券。相对而言收益高的产品是证券,但它的风险也最大,弄不好就会变成赔钱。所以,建议理财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当然,大公司的理财产品相对而言安全系数更高一些。还有现在如雨后春笋一般的P2P理财,在这里要说的是P2P理财也要选择大公司,比如平安旗下的陆金所等等,虽然收益第一点,但是比银行高,安全系数也有一定的保障。总结:老百姓谨慎型的可以买银行的保本理财,稳健的可以买国债混合理财类的。胆大的可以买中高风险的理财产品。
老百姓的投资渠道有:理财方式之一,定期存款风险极小,收益极小。存款很简单,人们也忽略了它的重要性。如果,你每月存五百块在银行,五年下来,也是不小的一笔存款哦。虽然,年利率才三点多,但风险为零。当然,简单的存款,也有一些小技巧,比如说,十二期存单理财法,能够将利息最大化。理财方式之二,理财产品和信托风险小,收益比定存要高。理财产品是目前银行短期集资的方式,只要在银行开通理财帐户,就可以购买到年利率在四到六个点左右的产品,对于有闲钱又不太想动脑筋理财的人,是不错的选择,但这个理财产品的起点是五万块,门槛还是有点高。理财产品有六个月到一年的,一般是根据加息的情况判断,如果国家加息就买短,如果降息就买长。信托起点就高了,一般在一百万以上,是有专门的信托人负责管理,收益还是不错。理财方式之三,基金基金分很多类,有货币基金,股票基金等等,一般来说,货币基金低风险,基本上不亏,而且流动性高,随时可以赎回,一般较受老百姓喜欢,但收益不高。年利率在三至五个点之间。股票基金收益高些,但风险也大,但如果拿的时间足够长,一般来说风险也为零。理财方式之四,国债国债是一种中长期的投资方式,有由国家托底,绝对的安全。收益也不错,不过一年国债和三年国债不建议去购买和存银行差不多,一般来说购买五年国债是比较划算的。不过,购买国债要注意一点的是,如果,国家加息了,你买就亏了,所以,你也要有个一判断,不过,五年国债也不好买,基本上一上市就卖光了。理财方式之五,保险这是一种长期有效的,以防范风险为主,不强调收益的一种理财方式。其实,这个东西真的是很好。保险的种类也多,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等,甚至还有分红保险,但如果你要投保险,最好是研究好,因为,现在的业务员往往口吐莲花,太会忽悠人了。理财方式之六,股票炒股风险与收益并存,收益高,有些人一年可以赚一倍,但风险也大有的人可能把本钱都亏没了。虽然,进入的门槛很低,但技术要求挺高,所以,如果选择这种理财方式,一定要去学会分析相关的知识,不要盲目购买。注意:每种理财方式各有特点,需要好好研究,而且理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有一夜暴富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