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发生与泰国有什么关系?

车建光 2019-12-21 23:39:00

推荐回答

不是政府欠债。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不久,这场风暴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泰国,印尼和韩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则几乎不受影响。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1997年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997年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997年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1997年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扩展资料:金融危机从泰国蔓延到全亚洲: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亚洲被世界上公认为新千年的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当时的泰国,和许多亚洲国家一样,开始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入大量的中短期外资贷款,外债曾高达790亿美元。在一片表面繁荣之下,泰国修建起许多空无一人而锃光发亮的办公大楼,韩国建立起了年产5百万辆小汽车的生产能力,这是当时韩国国内汽车市场容量的10倍。1997年,泰国经济疲弱、出口下降、汇率偏高并维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由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主导的量子基金乘势进军泰国,开始大量卖空泰铢,以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泰国政府不甘示弱,不惜血本以强硬手段进行对抗,在短短几天内耗资100多亿美元吸纳泰铢,但却徒劳无益。泰国政府不当的干预手段反而被金融大鳄们利用,他们不断散布谣言,说泰国政府束手无策,一时间泰国金融市场被搅得一潭浑水、阴云翻滚。1997年7月2日,苟延残喘的泰铢终于崩溃。泰国宣布实行泰铢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即一路狂跌18%,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泰国金融危机的正式爆发。对那些依赖外国资金进行生产并用泰铢偿还外债的泰国企业带来的,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泰国的老百姓也如惊弓之鸟,挤垮了银行56家,泰铢贬值60%,股票市场狂泻70%,泰国人民的资产大为缩水。泰国金融危机像瘟疫一样传染到东南亚各国,在泰铢急剧贬值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们的攻击对象。7月11日,菲律宾对比索的大规模干预宣告破产,决定放开比索与美元的比价,比索开始大规模贬值。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8月23日,印尼盾贬值以历史低点,甚至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财政援助。11月中旬,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海外网—1997年成功抗击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展现大国风范。
窦郁宏2019-12-22 00:38:24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有三方面原因,具体如下:1、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2、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些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3、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泰国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扩展资料: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世界影响1、企业债务重负,银行坏账丛生,金融和债务危机频繁;2、社会货币供应过多,银行业务过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3、政府税收困难,财政危机与金融危机相伴;4、通货膨胀缠绕着社会经济,泡沫经济时有发生,经济波动频繁,经济增长经常受阻;5、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经营困难,提高了破产和倒闭率,企业兼并活动频繁,降低了企业的稳定性,增加了失业,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亚洲金融风暴—。
    赵高升2019-12-22 00:22:05
  • 第一阶段1997年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第二阶段1998年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回顾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及收集事后反思亚洲金融危机大事记2019年04月06日15:07《财经》杂志李树锋/辑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前,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已经连续10年高速增长。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些国家的银行信贷额以更快的速度增加,短期外债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其中相当部分投向房地产。投资的增加导致资产价格膨胀主要是泰国和马来西亚。此外,汇率制度缺乏弹性也使得大量外债没有考虑汇率风险。这些都为危机的发生埋下了伏笔。危机首先从泰国爆发。1997年3月至6月期间,泰国66家财务公司秘密从泰国银行获得大量流动性支持。此外,还出现了大量资本逃离泰国。泰国中央银行将所有的外汇储备用于维护钉住汇率制度,但仍然以失败告终。7月2日,泰国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宣布,泰币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价值由市场来决定,放弃了自1984年以来实行了14年的泰币与美元挂钩的一揽子汇率制。这标志着亚洲金融危机正式爆发。很快,危机开始从泰国向其它东南亚国家蔓延,从外汇市场向股票市场蔓延。7月9日,马来西亚股市指数下跌至18个月来最低点。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中央银行直接干预外汇市场,支持本国货币。7月11日,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扩大本国货币的浮动范围。8月4日,泰国央行行长被迫辞职,新的央行行长猜瓦特上任。8月13日,印尼财政部和印尼银行联合宣布,放弃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印尼盾大幅下跌55%。随着危机的发展,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首的国际社会开始向危机国家提供了大量援助。但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仍在恶化,并波及香港和美国市场。危机国家在采取措施稳定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时,也开始进行经济和金融改革。8月11日,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持的援助泰国国际会议在东京举行。经过协商,确定对泰国提供约为16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以稳定泰国的经济和金融市场秩序。香港特区政府首次动用外汇基金,提供10亿美元,参与泰国的贷款计划。9月1日,菲律宾股票市场继续下跌,菲股综合指数击穿2000点防线,最后以1975.20点收盘,是四年来最低记录。9月4日,韩元对美元汇率跌到了韩国至1990年3月实行市场平均汇率以来的最低点,收盘价是906韩元兑换l美元。10月7日,菲律宾比索跌至历史新低点,全天平均交易价首次跌破1美元兑换35比索大关,达到1美元兑换35.573比索。10月24日,泰国颁布支持金融部门重组的紧急法令。10月28日,这是当年世界股市最黑暗的一天,美国、香港股市均跌破历史记录。香港恒生指数下跌1438点,以9059点收市,这是自1996年以来恒生指数首次跌破10000点。10月31日,印度尼西亚宣布银行处置一揽子计划;关闭16家商业银行,对其他银行的存款实行有限担保。11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康德苏宣布,国际社会将向印尼提供280亿美元的紧急援助贷款,以帮助其稳定国内金融市场。11月中旬,泰国政府更迭。11月18日,韩国中央银行宣布,央行通过回购协议向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提供2万亿韩元,以缓和资金短缺情况。12月23日,世界银行批准向韩国提供30亿美元的贷款,作为IMF财政援助的一部分,帮助韩国摆脱危机。1998年,在经过最初的动荡后,一些国家的金融市场开始趋于稳定。多数危机国家的政府加大了改革经济和金融系统的努力。但在印尼,经济危机已经演化为社会和政治危机,最终导致苏哈托的下台和政府更迭。马来西亚实行了外汇管制,受到西方国家的批评和指责。1月,韩国政府与国外债权人达成重新调整短期债务的协议。1月26日,印度尼西亚银行重组机构成立并宣布实行全面的担保。2月,印尼总统苏哈托解除了印尼中央银行行长吉万多诺的职务,任命中央银行董事萨比林为新行长。3月31日,韩国政府决定向外资全面开放金融业。5月4日,泰国中央银行行长猜瓦特宣布辞职。5月17日,印尼雅加达14日发生暴动后,所有银行都停止营业。5月21日,苏哈托总统下台。6月5日,国际贷款人和印度尼西亚公司就债务重组达成协议。6月29日,韩国金融监督委员会宣布,关闭五家经营不善的银行。8月14日,泰国宣布全面的金融部门重组计划,包括公共部门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干预。9月,马来西亚开始实行外汇管制。12月31日,由新桥资本公司牵头的国际财团购买了韩一银行51%的股权,成为韩国首家由外资控股的商业银行。1999年,伴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善,多数国家的经济开始出现增长,但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金融体系的改革仍然滞后。2月9日,韩国银行业1998年因金融危机而遭受的损失达到创纪录的14.48万亿韩元。3月13日,印尼政府宣布,关闭38家经营不善的私营银行,并对另外七家银行实行接管。3月23日,韩国1998年经济增长率为-5.8%,为近45年来最大幅度经济衰退。7月,东南亚开始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上半年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新加坡1.2%、菲律宾1.2%、马来西亚1.6%、泰国-3.5%、印尼-10.3%。2000年~2002年,危机国家在经济稳定的背景下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但是除参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5eb460100bcd8.html。
    龚宇龙2019-12-22 00:10:55
  •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http://www.gwamcc.com/eyeshot/view_user.asp?id=5185亚洲金融危机八年祭--------------------------------------------------------------------------------http://finance.sina.com.cn2019年07月09日14:59中国经营报作者:刘军红来源:中国经营报1997年7月2日,泰铢贬值,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东南亚经济由“奇迹”落入“危机”,至本月,刚好八周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传染特征告诉人们,在经济活动全球化背景下,邻国和地区经济的变动并不是别人家的“门前雪”,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也不是我们可以轻易忽略的旧事。反思:“双错位”拖垮多国经济一般认为东南亚金融危机首先表现为货币危机。也就是东南亚各国货币暴跌引发了大规模的银行信用危机,在波及和传染效果下,进一步演变为整体经济危机。作为其前提,1995年夏季以后的日元对美元贬值,导致东南亚各国出口竞争力下降,使贸易收支表现赤字,直接投资魅力锐减。这种状况持续到危机爆发前夕仍没有改变。同时,1997年中期,在全球金融自由化背景下,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国相继实行了汇兑制度改革,搞浮动汇率制,并允许资本自由进出,导致外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等主导的短期资金大量流入。如1995年东南亚危机各国经常收支出现410亿美元赤字,而资本收支则表现了815亿美元的顺差,1996年资本收支顺差进一步超过1000亿美元,而直接投资只有58亿美元,这意味着绝大部分资本为短期游资。短期资本具有较强的移动性,带有急剧动荡的风险。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的金融系统尚缺乏“金融变压器”功能的前提下,短期外资大多经本地银行直接被应用于国内长期实业投资,如房地产投资,并没有经过金融资本市场进行“变压”。这些“高能”资金直接应用于国内实业项目,好比“高压电源”未经变压器直接插入“低压电器”,其危险性可想而知。在外资源源不断流入时,这种“错位”融资尚能持续,但是,当外资集中撤离时,因资金被压在长期项目上,无法立即偿还,结果导致银行信用危机。另一方面,短期游资多为美元资金,外资集中撤离东南亚市场,导致外汇市场上集中抢购美元,抛售本地货币,直接诱发了本地货币贬值,又形成了币种上的“错位”。这种“双错位”被认为是东南亚货币金融危机的元凶。预警:经济结构隐现新风险八年后的今天,虽然东南亚各国经济全面复苏,直接投资不断增加,外汇储备余额全面上升。但东南亚经济在结构上又表现了新的风险。首先,当前的东南亚,在贸易结构上,形成了日本、中国和东南亚四小龙之间的三角贸易关系;在产业分工上,重新确立了先日本,后“四小龙”,再中国的产业梯度。日本主要生产高附加价值的核心部件、中间产品,向东南亚四小龙和中国提供生产设备、原材料以及核心部件;“东南亚四小龙”作为次级生产基地,进行相对高级的制造生产;而中国则提供组装加工车间,并再将最终产品出口到美国和日本市场。在产业上,日本为“头雁”,在贸易上,中国则表现为“龙头”。在这种结构下,中国成为日本、东南亚的出口“中转站”,直面美国的贸易制裁风险。其次,在汇兑制度上,自2001年前后,东南亚出现了事实上的对美元联动关系,重新表现了新形势下的汇兑风险。再次,为了保持与美元的联动关系,在前一阶段美元贬值背景下,东南亚各国大量买进美元,平衡汇率,结果导致外汇储备急剧增加。截至2004年底,包括日本在内的东南亚外汇储备总额已超过2万亿美元。中央银行持有的巨额美元资产运用方向成为各国的难题。迄今为止,各国央行主要将储备的美元资产运用于购买美国国债,导致美国国债价格急剧上涨。但是鉴于以下三个因素的变化,东南亚各国的外汇储备充满了汇兑风险。第一,美国经常收支和财政收支的双赤字不断膨胀,美元颓势难改,一旦美元贬值,将给东南亚各国央行带来巨额损失;第二,近年,日本积极推动亚洲贸易“脱美元化”,与东南亚的贸易结算中,日元比例急剧提高,2004年日元结算比例首次超过美元,但东南亚各国外汇储备中的日元比例平均仍仅在5%左右,贸易与外汇储备出现新形式的币种错位;第三,在伊拉克战争和欧元升值背景下,东南亚各国央行增加了欧元储备,而近期,在美国提高利率、欧盟宪法投票遭遇挫折,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面临挑战的形势下,增储的欧元如何调整又成为东南亚各国央行的新难题。尤其不能忽视的是,美国国会对中国人民币汇兑制度改革压力增强,一旦人民币汇兑制度改革仓促落实,不仅将影响国内金融系统稳定,同时因东南亚各国对我国贸易依存加深,将直接影响东南亚各国的实际对外出口,从而导致各国国际收支恶化。在东南亚金融系统依然脆弱的环境下,又将带来新的汇兑风险。经济的相互依存客观上要求各国政策的相互协调。在东南亚危机爆发后的第八个年头,不仅需要东南亚各国彼此协调经济政策,同样也需要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主动与东南亚协调政策,共同控制潜在的经济风险。漫画一周平民奥运主题的胜出7月6日,国际奥委会在新加坡宣布,伦敦最终胜出,成为2019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先前颇被看好的巴黎在最后一轮败北。据了解,巴黎计划投资为25亿欧元,低于伦敦的38亿欧元,是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其次,伦敦的平民奥运主题,历史上曾是挽救奥林匹克运动的渊源,也让伦敦赢得了不少感情分。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20190709/14591779280.shtml审视金融危机LEARNING.SOHU.COM2004年3月5日14:37页面功能随着中国的金融体系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任何来自外部的风吹草动都将对中国的金融体系产生大的影响,而中国自身的金融体系现状也无法回避金融危机的风险过去十年间,对于全球经济危害最大的事件既不是战争也不是自然灾害,而是此起彼伏的金融危机。在这十年间规模较大的金融危机有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危机、2000年的土耳其金融危机和2001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十年来的几次金融危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们大多发生在新兴市场国家。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在自身宏观经济条件尚未成熟的时候比较早地进入了全球金融体系,完成资本项目下的本国货币可自由兑换。尽管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普遍认为允许资本在各个国家间无限制地自由流入和流出对于债务国和世界经济有益,但大量的资本项目自由化带来了投机性外汇交易和银行危机。有的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的背景下,一旦本国货币被国际炒家狙击,往往首先汇率失守,本国货币大幅贬值,然后银行业遭遇危机,大量中小银行倒闭,危机扩散到整个社会,导致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出现倒退,多年成果毁于一旦,在印度尼西亚和阿根廷甚至引发了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中国政府在1996年年底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时,曾经承诺2000年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正是由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不可自由兑换,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逃过一劫,而东南亚国家遭受金融危机蹂躏的惨状也令中国政府深为戒备。因此,从1998年开始,加强金融监管、清理整顿非法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成为中国金融行业的主题。其中比较大的动作包括救助四大国有银行、整个信托业的推倒重来、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的清理整顿、农村“三会一部”的清理撤销等等。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金融业逐步对外开放,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将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这个时候,在未来若干年中国会不会发生金融危机、发生了金融危机如何应对的问题已经不容回避。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和学者已经深刻认识到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危险和挑战。2001年,著名的华人经济学家钱颖一和黄海洲在递交到最高层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未来十年内中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差不多是100%!除了中国身边的亚洲金融危机引起了国内的广泛关注以外,对于过去十年间新兴市场国家频频发生的金融危机,从墨西哥金融危机到俄罗斯金融危机再到阿根廷金融危机,并没有引起国内各界太多的关注。学术界到政府官员对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关注,主要是分析为什么创造“东亚奇迹”的东南亚国家会发生金融危机,以及中国能否避免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的传染。亚洲金融危机一结束,国内的金融问题以及金融改革便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对于金融危机进行深入研究,如何防范和管理金融危机不再引人关注。在很多人看来,只要中国加快金融改革,金融危机距离中国很遥远。其实,随着中国的金融体系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任何来自外部的风吹草动都将对中国的金融体系产生大的影响,而中国自身的金融体系现状也无法回避金融危机的风险。因此,深入研究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研究金融危机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关系,了解其他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对于中国在未来应对金融危机具有重要的作用。幸运的是,国内最新出版的两本关于金融危机的杰作《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中的“双重代理”和“共同代理”理论来建立金融危机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梯若尔首先分析了关于金融危机以及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普遍观点。他认为,大多数的改革建议只注重表象而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并且无法协调建立有效的融资限制条件与确保借款国自行改革之间的目标冲突。他强调指出,正确识别市场失灵对于重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目标责任是十分必要的。然后,他将公司金融、流动性供给以及公司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个体国家的借款问题。建立在“双重代理”和“共同代理”的基本分析框架之上,他重新审视了通常建议的政策,并且考虑了多边组织如何帮助债务国在开放本国资本账户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收益。对于从事国际金融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对于金融危机的研究感兴趣的学者而言,这本薄薄的小书带来的是丰厚的收益。对于政府金融主管部门的官员和相关的政策研究人士而言,如何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其他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中汲取经验,从而学习防范和管理金融危机的方法,是他们更加感兴趣的话题。对于这些人而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政治经济学教授巴瑞·易臣格瑞的《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曾经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顾问的易臣格瑞对于过去十年在新兴市场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有大量的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在这本书中,他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了各国对于金融危机采取的防范措施和发生金融危机之后的应对措施,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援措施,并且对众多的学者提出的政策建议进行了分析。对于金融危机的防范,他从增强透明度和信息披露、遵循国际组织确立的标准、加强对金融体系的审慎监管、对汇率进行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防范危机的官方努力应当建立在两大支柱之上:市场纪律和审慎监管。他具体分析了在阿根廷和土耳其金融危机中各方所采取的措施产生的教训和带来的影响。对于政府官员和政策研究人士而言,易臣格瑞的介绍和分析都充满了有用的信息。对于金融危机问题感兴趣的人士都应该认真读一下这两本薄薄的小书,让·梯若尔和巴瑞·易臣格瑞将把他们对于金融危机的睿智思考分享给大家。http://learning.sohu.com/2004/03/05/77/article219307774.shtml关于阿根廷金融危机的分析与思考金融危机过后的阿根延经济正在复苏众所周知,阿根廷于2001年至2002年爆发了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并同步发生财政危机、企业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危机、体制危机。对此,阿根廷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走出危机阴云,使GDP逐季增长,增幅超过0.5%,2002年第四季度曾高达2.0%,2003年GDP估计增长6%,2004年预计增长5%。财政经常性账户从2002年5月起出现盈余,收支逐月增加。一年多来,阿根廷政府为化解金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金融危机初期,被迫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通过《公共紧急状态和汇率体制改革法》,赋予新总统几乎不受限制的经济权力以应对危机。冻结银行存款和对美元存款按121.4的汇率强制比索化。二是通过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援助、“倒账”即暂时停止支付到期外债本息末日与国际金融机构等国际机构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谈判等形式,获取贷款援助,减轻和延缓债务偿还负担。金融危机之后,采取四项措施:一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谈判要求下,在2004年前先确定一个货币发行控制在30%的增幅内、通货膨胀5%的涨幅内的货币政策目标,然后从2004年1月1日起,根据通货膨胀预期确定保持稳定的浮动汇率制。二是努力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危机发生时,全国银行由90多家减少到50多家,员工收入水平也下降一半,冻结存款和强制比索化等措施对储户伤害较多比索存款贬值2/3以上,人们不愿也不敢向银行存款。危机之后,政府向人们发出恢复对银行信心的号召时,人们响应了政府的号召,储蓄很快回升,2003年6月已达6472万比索,较最低的2002年7月的54包0万比索增加992万,月均增长1.7%。三是鼓励银行向私营部门增加贷款,根本改变危机前要求银行过多向公共部门增加贷款的做法,促进经济恢复。四是严格限制美元汇出和商品进口,鼓励农产品出口,吸引国外游客来阿旅游,以增加经常性账户盈余。四是在改革税制、加强征管的同时,努力控制财政支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或盈余。阿根廷金融危机成因的分析一僵硬的货币局制度使本币价值被严重高估,削弱了阿经济竞争力。问根廷之所以在1991年选择与美元挂钩的货币局制度,即货币发行量以国际储备为基础。1991年之前常用发行钞票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加上其他因素,致使通货膨胀长期居高不下,1989年曾高达49%。1991年采取货币局制度后,通胀很快得到控制,1994年消费品价格仅增长3.9%。但在注重控制通胀的同时,没有注意美元的走向,使得比索也随之被逐步高估,商品进口便宜,出口较贵,进而逐步削弱了阿根廷经济的国际竞争力,经常性收支长期处于赤字状态,国际储备逐步减少,实行货币局制度的基础也就薄弱起来。二金融监管过于简单化、行政化。阿是全面实行金融自由化的国家,银行不仅私有化,而且为外资控制,10大私有银行中,7家为外资独资,2家为外资控股,外资控制了商业银行总资产的近70%,资本也是自由流动的。在危机发生之前,一些引致危机的因素已经发生了量变,大量的外资抽逃,但政府缺乏金融风险预警体系,金融监管不力,以致没有做好应有的防范。危机发生后,政府仓促行动,采取了一些过于简单化、行政化的措施,如限制居民提取存款,控制资本流动,暂时停止支付到期外债,大幅度削弱工资和养老金等,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激化了矛盾,加剧了危机。三国家财政支出难以控制,收支状况逐步恶化。阿根廷公务员队伍庞大,公务员工资高、福利好,财政支出居高不下。阿全国人口3600万,其中公务员200万。20世纪90年代以前,尽管政府曾通过发行货币的方式弥补收支缺口,但经济基础还比较好,税收是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实行货币局制度后,政府很快找到了一个很好的、重要的替代收入来源,即在1990-1995年通过对123家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获取了184.5亿美元的收入。1996年以后,这笔收入就锐减了,而阿根廷梅内姆总统为了第三次连任,中央政府支出不仅不能减,而且还要继续增加,对地方政府不愿也难以进行控制和约束,这使各级财政收支状况逐年变化,不得不通过举债为继。四沉重的债务负担使政府不得不“倒账”。各级政府为了弥补公共财政收支缺口,大量举借外债,中央政府债务从1996年的900亿美元急速上升到2001年的1550亿美元,占GDP的比例超过40%。按照国际通行的60%的警戒线,这一比重并不算高,但主要问题是阿根廷是发展中国家,债务结构不合理,还本付息期限集中在2001-2004年,且利率较高,加重了债务负担。同时地方政府债务也较多,因为阿宪法规定,省政府不必经中央政府批准只须省议会批准就可自行举债。这样,阿根廷各省就直接在国内外举债和发行代币券即准货币发行。当借新债还旧债的链条断裂时,债务危机也就爆发了,阿政府不得不宣告暂时停止支付到期本息。金融危机后,中央政府为进行债务重组,加强外债管理,统一接管了地方政府主权外债。五脆弱的财政经济基础抵挡不了外部环境冲击。近年来,由于阿根廷经济不景气,进出口能力大幅下降,在阿的外商投资企业和银行赢利能力下降,加上比索价值高估,大量外资抽逃,吸引外资的难度加大,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冲击下,阿根廷也就不可避免了。六国内政局不稳是果也是因。自20世纪80年代初阿军政府实施“还政于民”的策略以来,政治民主化不断发展,党派之争也日趋激烈,出现经济问题政治化倾向。执政党欲推行的一些经济政策受到很大掣肘,难以落实,不仅中央政府债务管理失控,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也失控。由于国内问题的累积,政府高层也产生了矛盾,过于简单化、行政化应对危机的措施使民众对政府大为不满,导致政权频繁更迭,12天之内换了五位总统,炙手可热的总统宝座一时成了烫手的山芋。政治危机又使金融危机的危害性加重。阿根廷金融危机留给我们的思考一金融稳定对经济、社会和政治稳定至关重要。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金融一活全盘皆活,金融一乱全盘皆乱。拉丁美洲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和政权更迭已经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的我国,金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维护金融稳定对于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认识,保持警惕,未雨绸缪,标本兼治,确保金融稳健、高效运行。二不断增强民族经济竞争力是实现金融稳定的重要基础。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从我国东南边国家蔓延到俄罗斯和拉美,我国安然无恙,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实行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重的外资引进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形成了强大的外汇储备;二是在因周边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外需不振的情况下,及时启动了扩大内需的政策,迅速收到成效,不仅通过扩大内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企业技改投资等方俨式,强身健体,增强了发展后劲。三切实管好政府债务,特别是主权外债是实现金融稳定的重要内容。大力吸引外资,有利于缓解国内资金的短缺,促进本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借债是要还本付息的,因此借债要考虑项目的使用效益和偿还能力。阿根廷的教训告诉我们,政府举债规模必须有所控制,举债权限必须集中到中央政府。尽管我国实行分级财政,地方也多次呼吁自行举债,但我们认为对举债权限问题仍应持相当谨慎的态度,避免地方政府行为短期化,避免债券市场出现混乱。中央财政应切实履行统一管理政府主权外债的职责,相关部门要做好配合工作;政府债务特别是主权外债的结构要合理,规模要适当,必须与政府的偿还能力相适应。在加强政府主权外债管理的同时,对其他外债也要借鉴国际惯例进行管理和运作。四健全金融监管体系是实现金融稳定的重要措施。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汇率成为一个重要的纽带,成为国家调控的重要工具。阿根廷实行固定汇率制的最大感受就是对控制通货膨胀非常有力,但“进去容易,出来很难”,即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没有理由抛弃,在困难的情况下抛弃很难,一旦抛弃结果很糟。我国现在成功地实行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主要因为我国有较多的外汇储备,并且只放开经常性项目收支。他国教训和我国经验告诉我们,应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在深化金融改革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金融自由化,特别是资本项目自由兑换、金融开放化,要在完善监管的前提下稳步推进。五建立稳固、强大的国家财政是实现金融稳定的重要保证。综观世界各国的经验和教训,金融风险最终要反映和体现到国家财政上来。因此,政府在注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要注意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壮大财政实力。当前我国财政赤字不断增加,面临的各种风险也在累积,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警惕和防范财政风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仅要对中央政府预算内的显性债务,而且要对中央政府预算外的显性债务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进行全口径预算管理,还要对公共机构和国有企业的各种欠账、挂账、亏损、不良资产等隐性和或有债务进行有效监控,并研究制定各种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积极措施。
    龚小虎2019-12-22 00:01:27

相关问答

1、国内研究现状:目前中科院信息口相关研究所几乎都在开展无线传感网的研究工作。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声学所、中科院微电子所、中科院半导体所、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中科院电子锁、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科院软件所、中科院计算所等中科院单位均在从事物联网的研究。国内许多高校也掀起了无线传感网的研究热潮,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纷纷开展了有关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的研究工作。国内物联网先头单位——中科院工作基础,中国科学院在传感器与微系统、传感网与宽带接入等领域已有长期的工作基础,并在知识创新工程中进行了更大的前瞻性战略布局:1999年,将“无线传感网及其应用”列入知识创新工程重点方向。2001年,成立“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1年,成立“中国科学院微系统中心”的重点任务为推广u化服务。自1997年起,韩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产业政策。目前,韩国的RFID发展已经从先?应用开始全面推广;而USN也进入实验性应用阶段。2019年,韩通信委员会通过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市场确定为新增长动力。该规划树立了到2019年“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实施,打造未来广播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ICT强国”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确定了构建物联网基础设施、发展物联网服务、研发物联网技术、营造物联网扩散环境等4大领域、12项详细课题。在世界物联网领域,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2019年9月,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了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标准工作组聚集了科学院、*等中国传感网主要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单位,将积极开展传感网标准制订工作,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旨在通过标准化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技术基础。目前,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积极进展。
自1997年7月起,爆发了一场始于泰国、后迅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业井波及世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仅半年时间,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幅度高达30%~50%,最高的印尼盾贬值达70%以上。同期。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股市跌幅达30%~60%。据估算、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仅汇市、股市下跌给东南亚同家和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000亿美元以上。受汇市、股市暴跌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这场危机首先是从泰铢贬值开始的,1997年7月2日.泰国被迫宣布泰铢与美元脱钩。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当大泰铢汇率狂跌20%。和泰国具有相同经济问题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迅速受到泰铢贬值的巨大冲击。7月11日,菲律宾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元兑换,当大比索贬值11.5%。同一天,马来西亚则通过提高银行利率阻止林吉特进一步贬值。印度尼西亚被迫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贬值了14%。继泰国等东盟国家金融风波之后,台湾的台市贬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机第二波,10月17日,台市贬值0.98元,达到1美元兑换29.5元台币,创下近千年来的新低,相应地当天台湾股市下跌165.55点,10月20日。台币贬至30.45元兑1美元。台湾股市再跌301.67点。台湾货币贬值和股市大跌,不仅使东南亚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而且引发了包括美国股市在内的大幅下挫。10月27日,美国道,琼斯指数暴趴554.26点,迫使纽约交易所9年来首次使用暂停交易制度,10月28日,日本、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股市分别跌4.4%、7.6%、6.6%、6.7%和6.3%。特别是香港股市受外部冲击,香港恒生指数10月21H和27日分别跌765.33点和1200点,10月28日再跌1400点,这三大香港股市累计跌幅超过了25%。11月下旬,韩国汇市、股市轮番下跌,形成金融危机第三波。11月,韩元汇价持续下挫,其中11月20日开市半小时就狂跌10%,创下了1139韩元兑1美元的新低;至11月底,韩无兑美元的汇价下跌了30%,韩国股市跌幅也超过20%。与此同时,日本金融危机也进一步加深,11月日本先后有数家银行和证券公司破产或倒闭,日元兑美元也跌破1美元兑换130日元大关,较年初贬值17.03%。从1998年1月开始、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心又转到印度尼四亚、形成金融危机第四波。l月8日,印尼盾对美元的汇价暴跌26%。l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亚从事巨额投资业务的香港百富勤投资公司宣告清盘。同日,香港恒生指数暴跌773.58点,新加坡、台湾、日本股中分别跌102.88点、362点和330.66点。直到2月初,东南业金融危机恶化的势头才初步被遏制。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持续时问之长,危害之大、波及面之广,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料。然而,危机的发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促成的必然结果。从外部原因看,是国际投资的巨大冲击以及由此引起的外资撤离。据统计,危机期间,撤离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高达400亿美元。但是,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内部经济的矛盾性。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是近20年来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这些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暴露出日益严重的问题:①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的优势,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正在下降。上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未作适时有效的调整,致使竞争力下降,对外出口增长缓慢、造成经常项目赤字居高不下。1996年,泰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为230亿美元,韩国则高达237亿美元。②银行贷款过分宽松,房地产投资偏大,商品房空置率上升、银行呆账。坏账等不良资产日益膨胀。泰国金融机构出现厂严重的现金周转问题,韩国数家大型企业资不抵债宣告破产,日本几家金融机构倒闭,印度尼西亚更是信用危机加剧。以上这些经济因素从各个方面影响了汇市和股市,③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外资,大量引进外资并导致外债加重。泰国外债1992年为200亿美元,1997年货币贬值前已达860亿美元,韩国外债更是超过15D0亿美元。④汇率制度僵化。在近年美元对国际主要货币有较大升值的情况下,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率未作调整,从而出现高估的现象,加剧了产品价格上涨和出口锐减。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货币贬值势在必行。而货币贬值又导致了偿还外债的能力进一步下降,通货膨胀压力加剧,从而促使股市下跌。⑤在开放条件和应变能力尚不充分的情况下,过早地开放金融市场,加入国际金融一体化,当国际游资乘机兴风作浪时,一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不知所措或措施不力,完全处于被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