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一、混淆收益率对大多数投资小白来说,眼花缭乱的理财产品宣传单上唯一能看懂的就是收益率。看完某投资公司的理财产品传单,随机选中一款90天4.3%利息的理财产品,买了5万元。可到还款的时候傻眼了,立马去投资公司理论。说到期不是能拿到2150元收益吗?为什么只给我537元?这犯了很多投资者常犯的错误:混淆了“年化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一些销售人员在推荐理财产品时会有意地忽略“年化”二字,一味地强调收益率数字。而张女士买的这款产品的4.3%是年化收益,到期应得利息是5万×4.3%÷12×3≈537元,因为该产品是3个月期限,并不是一年。温馨提示:要想投资理财,先要学会怎么计算收益。二、只看收益不看投资期限追逐高收益是每个投资人的天性,但是往往收益越高,投资期限就越长。所以,不少人在投资的时候盲目追逐高收益,投了个1年以上的长标,后面出现资金周转不开的情况。幸好有的理财平台有债权转让功能,但都需要手续费,加上债权转让的折价率,到期时间越长,折价率就越高。在急需资金周转的情况下,你只能低价转让,可能转让后自己的本金还会亏损。温馨提示:投资理财要有资金规划,近期要用的资金选择短期理财产品,长期闲置资金可选择中长期理财产品。三、心态过于恐慌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一名国企职工,退休后攒了40万,在朋友介绍下开始炒股,由于当时股市行情不好,跌宕起伏。加上心态也不好,股票刚涨一点就想大量买进,刚开始跌一下就想全部抛售,一年下来亏了一半。后来P2P理财大热,余额宝一路飙升……朋友多次介绍一些稳定靠谱的理财项目给她玩,她都拒绝了,她选择把剩下的20万存进了银行。1年过去了,20万还是20万,就多了几千利息,但朋友的20万却带来了五六万的收益。虽然看着眼红,但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怕是以后都得把钱存银行了。温馨提示:投资理财也要先学会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在小试牛刀中吸取经验教训,而不是想一口气吃成个胖子,过度恐慌只会让自己错失更多好的投资机会。
齐景杰2020-01-17 15:56:04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感谢提供,确实现在网络谁也不知道谁才是东家。大家只是看见外边的利息人家看的是你的本金,这样把自己辛苦钱在哪里都不知道。都要特别小心不被一时的高利息蒙蔽。还是要找个正规平台好,感谢你的大爱。
齐晋杰2020-01-17 17:00:40
-
保健品勿信“老中医”,认准“蓝帽子”去年11月,广东江门的钱老伯应邀参加某生物公司组织的老人茶话会。活动中,钱老伯被自称是国家级老中医的“医生”诊断出患有肾中毒、肝上火等症状,吓得不轻,花74580元买了5盒某品牌的熊胆汁。回家后,钱老伯质疑产品功效,打电话给该公司要求退货,遭对方拒绝,无奈之下投诉至江门市消委会。类似的事件比比皆是。中消协调查发现,近年来,一些无良经营者,抓住老年人信息闭塞、情感孤独、渴望健康的痛点,通过养生讲座、有奖听课、“专家”坐诊、免费体检、虚假试验、家访送礼、会员优惠、雇托销售等方式,忽悠老年人盲目购买高价保健品,非法牟取暴利,致使有的老年人倾家荡产甚至葬送生命。中消协副秘书长刘清认为,当前保健食品市场鱼龙混杂,打着科技幌子和健康概念的骗局层出不穷,全社会要协同共治,切实规范市场秩序。老年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防范意识和辨识能力,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保健食品,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及批准文号,注意查验商家是否证照齐全,发现问题及时举报。旅游仔细看条款,支付账户要正规2019年,陕西西安发生一起大客车坠崖事故,造成35人死亡,11人受伤,而涉事大客车上坐的就是参加免费旅游的老年人。该活动由保健品销售企业组织,目的是推销保健品。据调查,这趟行程安排大部分时间都被推销讲座所占据。涉事公司为了降低经营成本,租用的大巴车属于非营运车辆且已临近报废年限。这些明显违法违规的营销行为大行其道,说明我们的监管还不到位。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会长刘俊海认为,应该针对老年消费领域的突出问题,出重拳打几场硬仗,以儆效尤。中消协有关负责人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在选择旅行社和旅游产品时,不要单纯以价格为导向,报团时要仔细阅读旅游合同内容,检查附加收费、行程路线、收费项目等条款是否合理后再签字和缴费,当心“年龄附加费”陷阱;尽量选择有资质和口碑的旅行社,最好将出境保证金支付到由第三方金融机构监管的账户,不要轻易打到工作人员个人账户。理财多跟子女沟通,小心存单变保单除了购物旅游方面的陷阱,理财也是不少公司忽悠老人的手段。70多岁的王大妈向记者透露,之前她与多位同龄人参加了山东青岛某投资有限公司的一期理财讲座。该公司宣传其理财产品高利息、低风险,王大妈买了理财产品,签字时并没有认真核对合同,回家后才发现经营者与之签订的是借款合同。合同到期后对方表示因经营不善无法还款,金额高达100余万元。但有自己签字的书面借款合同,王女士难以证明此公司是在搞非法集资。中消协专家委员会委员认为,如有理财需求,老年人不妨多与子女沟通、商量,要清晰了解产品的发行与签约机构、保本与否、投资方向、预期收益率等,明确自己购买的产品类型,避免某些销售人员以“存款”“理财产品”名义推销保险。中消协提醒老年消费群体,开展投资理财前,要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以及项目投资收益的保底承诺;要防范以“赠礼、返佣”等为由进行销售,因为买保险赠送礼品、返还佣金等行为是法律明令禁止的,如果保险公司或销售人员对赠礼进行承诺又不予兑现,消费者若要求兑现,法律是不予支持的。老年人需谨慎。
龙崇德2020-01-17 16: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