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现代经济新体系

黎玉庭 2019-12-21 23:35:00

推荐回答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一把钥匙。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必须从供给侧一端入手,将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以高质量供给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点内容,可见,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要紧紧依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战略举措。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一方面,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总结,另一方面,从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出发,提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也就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以积极培育壮大新动能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发展要实现从数量型向高质量效益型转化。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经济运行态势,因此,必须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来反映并强化这种新的经济运行态势,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十九大报告用两个“坚持”、一条“主线”、三项“变革”、两个“着力”进行了系统阐释。具体而言,就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十九大报告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明确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任务。其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是着力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战略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着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得的重要战略举措;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体制机制保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赵飒飒2019-12-22 00:01:05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关键点一: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清华大学教授白重恩表示:从“高速”到“高质量”、从“增长”转向“发展”,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相符合。增长是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其要义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制定战略,先看清出发点在哪里。从发展出发,以质取胜,有利于引导政策重心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第四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许召元表示:我国要在一批产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上占领技术制高点,在新一轮产业革命进程中争取弯道超车,缩小同领先国家的差距,培育全球主导权。现代化经济体系应转向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杰认为:必须依赖于“以完善产权制度和优化要素市场配置为重点”的一系列经济机制体制改革,依靠激发全社会最广泛的创新创业动力,来激励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关键点二: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成为主攻方向一面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大而不强;一面是性价比高的产品需求得不到满足,部分消费流向国外,在人民群众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过程中,供给面无法适应需求面升级的矛盾愈发凸显。十九大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钢铁产能过剩,但每年还要进口一千多万吨特种钢材,必须通过加强技术改造、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品质量,把中国钢铁工业由大做强。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代表表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要做“减法”,发展新兴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做“加法”,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做“乘法”,使供给和需求更好匹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杰认为:“质量第一”是全面建设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任务。必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体现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关键点三: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创新能力不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金融脱实向虚、人才结构失衡……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代表指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市场需求疲弱、实体经济盈利能力下降背景下,出现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企业“弃实投虚”现象,不少实体企业感到融资难、融资贵,制约了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要引导资本及各类要素向振兴实体经济聚力、发力,筑牢国家发展根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表示:技术、资金、劳动力,是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关键的要素。通过优化制度环境,实现实体经济与三大要素协同发展,将推动实体经济沿着高质量轨道成长。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研究员赵萍认为: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注重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当前世界各国纷纷吸引投资回流的背景下,实体经济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这是当前强调发展实体经济和提升发展质量的背景所在。关键点四: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我们面向国家和产业需要重新布局,推动产学研结合,不仅形成价值几百亿的产业,更让自身成为全球无机化学研究的引领者。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洪茂椿代表说,国家要强大,科技必须强大,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杰表示: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体现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体现在中央部署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面落实上。关键点五:乡村振兴战略造就“三农”新面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十九大代表、上海市奉贤区委书记庄木弟表示: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让农民吃了“定心丸”。乡村振兴战略让大家方向更明,我们要加油干,2020年兰考有信心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代表说。关键点六: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局面报告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十九大代表、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表示:这是在较长时间跨度中对中国经济发展空间进行布局。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将不断释放中国经济的潜力和活力,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新的发动机。十九大代表、福建荔丰鞋业开发有限公司车间主任翁钰珍说:“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让这个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关键点七:改革要啃硬骨头开放形成新格局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经过近40年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改革行至中流,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剩下的多是难啃的硬骨头。清华大学教授白重恩表示:没有产权的有效保护,企业家就缺乏充分激励提供更好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没有要素自然流动,降低了要素配置效率,也会影响人民以合理价格获得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黄皓炜2019-12-22 00:38:13
  • 1、要着眼于坚持问题导向。要敢于触及矛盾、长于解决问题。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增强问题意识,就是要以解决问题为工作导向,化解矛盾、破解难题,抓紧解决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2、要着眼于推动创新发展。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首先要解决好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之策,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3、要着眼于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风险。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这场攻坚战。要加强经济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的隐患排查,坚持标本兼治,注重以完善体制机制来防范化解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4、要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目的。如果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的期待,不能让群众得到实际利益,这样的发展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要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扩展资料:新时代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只有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基石。没有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没有现代化国家,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运动的一般规律。近代以来,英美等发达国家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化国家的转型,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建立起现代化经济体系。依托第一次产业革命,英国在19世纪率先建立了现代化经济体系,这包括以棉纺、煤炭、钢铁和造船业等先进工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依托第二次产业革命,美国在20世纪建立了新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电力、石油、化工和汽车等新兴产业成为其现代化工业体系的支柱。而反观二战后一大批未能成功向现代化国家转型的亚非拉国家,其转型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未能成功地建立起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近代中国的衰落与屈辱,直接原因在于经济的落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了实现经济现代化的伟大探索。党的八大明确提出了工业化的总目标,并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初步奠定了工业化基础,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提出了“三步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部署,经过4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经济现代化建设成就,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制造业产出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里程碑,是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物质基础,是中华民族奋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时代我国经济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反映在经济领域就是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化。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实现这样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必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力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写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这篇大文章-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黄皛梦2019-12-22 00:21:49
  •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目前,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必须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任务,是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推进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新时代、新任务,需要新理念、新作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当前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齐明山2019-12-22 00:10:36
  •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城市国际化的突破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全面推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重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打造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这是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赵晋平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的深刻内涵。威海打造国际化的城市,就要以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作为突破口。威海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就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坚持沿海开放与沿边内陆开放联动互济,坚持制造领域开放和服务领域开放融合带动,坚持多边合作和双边合作相互促进,坚持贸易投资便利化建设和自由化建设两轮驱动,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将为打造国际化城市提供新动能和新优势。赵晋平建议。
    龚小超2019-12-21 23:42:04

相关问答

从经济方面讲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新型农民,发挥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深化国企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健全社会信用体系。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快形成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实施自由贸易防战略。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从经济方面讲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新型农民,发挥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深化国企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健全社会信用体系。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快形成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实施自由贸易防战略。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一 经济增长的现状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经济大致经历了急剧下降和稳定复苏两个阶段,即1991~1998年连续7年的经济衰退和1999年以来连续8年的恢复性增长,并以年均6.4%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00年以来,俄罗斯经济的出色表现不仅对其国内政治经济局势和对外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引起了一些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的高度关注。2003年10月,美国高盛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并称为四个新兴的“经济巨人”,复合成世界经济中的一个新词汇———“金砖四国”BRICs。2019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19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为4.9%;2019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这一预测进行了更新,将世界经济增长率上调至5.2%,主要原因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其中包括对俄罗斯经济的乐观估计。因此,不少国际问题专家和国际组织断言,“俄罗斯重新崛起”是必然的,它将于2028年超过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并将对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先梳理一下持续增长了8年的俄罗斯经济的现状。一经济总量指标持续好转,跻身世界十大经济强国的行列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是引起综合国力变化的最明显因素,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综合国力下降的最直接表现和最主要原因便是其经济的“雪崩式”滑坡。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为其激进的经济转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一时期,“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几乎下降50%……大概这是俄罗斯近二三百年来首次真正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或三流国家的危险”……到1999年,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只及美国的1/10和中国的1/5”。2000年以来,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俄罗斯经济呈现持续快速的恢复性增长,总体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基本上进入一个稳定的发展阶段。2000~2019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总体上增长了70%,工业增长了75%,投资增长了125%。2019年,俄罗斯GDP增长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增幅达6.7%,经济总量首次超过苏联解体前水平。2019年的俄罗斯经济增长速度将再度使经济学家们感到惊讶:与2019年初的预测不同6.6%,俄罗斯GDP增长速度达到8.1%,经济总量达到1.35万亿美元,人均GDP达9500美元,但要想挤入世界经济竞争力排名前10位还有异常艰难的道路,并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三在经济全球化中被动尴尬,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难有建树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民族国家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行为主体之一,只有积极融入这两大潮流,才有可能通过市场规则实现要素的最优配置,加快经济增长与发展,提高国民福利,增强国家竞争力。但是,就目前情况看,俄政府在上述两个方面的运作空间十分有限,近期内发生实质性改变的前景比较渺茫。经济全球化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推动下,在国际分工空前深化的基础上,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扩展,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进行合理配置,是各国经济紧密依存、互相融合成全球经济整体的一种发展状态和过程。作为生产社会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主要表现为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从目前俄罗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看,应该说是处在最低水平上。参与贸易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不仅是外贸依存度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融入世界多边贸易体系,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俄罗斯从1993年提出申请至今已近15年,入世谈判却仍在进行中。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长期游离于世界多边贸易体系之外,不仅破坏了世界多边贸易体系的完整性,也使俄罗斯无法享受到全球自由贸易的利益。俄政府希望在2019年之前完成入世谈判的所有工作,这不仅取决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态度,也取决于俄要做出实质性的让步。除此之外,俄参与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程度就更低了。当然,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蕴涵着巨大的风险,从而引发新一轮空前激烈的竞争。由于经济全球化大大加强了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由于大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在孤立的状态下,而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大国实力发生相应序列位移的可能性与幅度都比以前增大,一些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另一些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相对上升,从而将导致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俄罗斯能否成为“崛起中的大国”,在新一轮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处在什么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在世界范围内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进程中,俄罗斯所处的地位和未来的前景远不乐观。如果说北约东扩极大地挤压了俄罗斯的地缘战略空间,那么欧盟东扩则导致俄罗斯经济发展空间大为收缩。1998年,俄加入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认为“亚太经合组织是世界上前景最好的经济联合体”,并将俄罗斯在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的主要任务确定为“利用亚太经合组织的潜力使俄罗斯最有效地融入亚太地区一体化”。但是,由于APEC组织本身的特征和局限性,很难在近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不可能给俄罗斯一席之地的。这就构成了俄罗斯还没有真正融入经济全球化、又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难有建树的尴尬局面。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区域经济组织的构建和完善,已成为实现要素优化配置、强化竞争实力的先决条件。如果哪一个国家和民族置身于这一进程之外,必然会严重影响其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俄罗斯也不例外。三 发展趋势众所周知,普京经济战略的核心思想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战略宗旨是“强国富民”。因此,在2003年总统国情咨文中就提出了在到2019年的10年内使GDP“翻一番”的战略目标,2004年又提出俄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新阶段,目标是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以保证GDP“翻一番”、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为此,俄政府制定了《2019年前工作的基本方针》和《2019~2019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提出了实现战略目标的发展模式和政策措施。实际上,俄政府和经济学家已经把目光放得更远,开始预测到2030年的经济发展前景。综合俄罗斯官方文件、专家学者的研究和最近俄经济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可以看出,俄罗斯经济呈现出立足能源和科技两大优势产业谋求经济的“赶超型”发展以及刺激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发展趋势。一使资源这一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争当世界“能源超级大国”二使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三大力刺激国内需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为了避免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给俄罗斯经济带来的潜在风险和改善经济结构,俄政府继续通过引导国内投资和消费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对于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一,带动国内消费需求。2004年以来,由于俄罗斯政府实施了居民实际收入超过GDP增长幅度的政策,从而带动了国内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根据俄联邦预算,2019年俄政府仍投入巨资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让低收入者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实际利益。按计划,2019年俄公务员平均工资提高15%;退休金标准提高20%以上;军人津贴标准在年初提高15%的基础上,从秋天开始又提高11%,大学生的助学金标准从2019年9月1日起提高50%。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发挥俄罗斯的人才和智力优势,提高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从消费与生产互动的角度来考察,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最终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第二,刺激国内投资需求。在俄罗斯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没有处理好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关系,许多年来政府不愿意建立国家直接参与商业项目的机制。最近两年,俄政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建立了专门扶持相应投资项目的机制。综上所述,近几年俄罗斯经济确实以其较高的增长速度引起世界的关注,随着其综合国力的逐渐恢复,甚至出现了“俄罗斯威胁论”。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俄罗斯经济中还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程度和解决力度,直接关系到俄罗斯经济未来的走势。尽管俄罗斯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但其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市场自由程度、司法和商业竞争制度完善、社会收入差距、技术创新与开发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距离。此外,未来世界的总体经济环境、政治稳定等外界因素,也会对俄罗斯经济发展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国际在线报道:2019年,中国经济进入了大转型时代,贯彻中央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为响应国家号召,实体经济的发展和重塑被提上了战略发展的高度、重塑中国实体经济等企业家关心的问题展开深入交流探讨,以“大转型 重塑中国实体经济暨中小企业移动电子商务服务年”为主题的高峰论坛日前在北京开幕。据了解,本次高峰论坛是由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移动互联网研究中心主办,移动中国网承办。来自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商务部领导、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专家、移动电子商务专家等,与中小企业代表们一道,构建中小企业移动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将为广大企业,电子商务和移动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支,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发起了“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通过调集各方力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电子商务和移动电子商务等信息产业的发展,推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副司长聂林海表示,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大转型时代如何深化中小企业移动电子商务服务。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将重塑和提振中国实体经济提升到了战略发展的高度。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处长杨煜东表示:金融危机再次证明实体经济的重要,作为实体经济最有活力的部分之一的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将成为下一阶段经济工作的重心,对我国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因此,就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走向,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黄慧群教授表示:中国经济进入大转型时代已成为业界共识。论坛上,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希望更多的中小企业借助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平台转变企业经营思路和模式,加快企业转型步伐。
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富民之基。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今年的省两会上,如何全面振兴实体经济也成为了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之一。在昨天召开的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范柏乃委员代表社科界发言,就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提出相关建议。此前,郭吉丰委员代表民建省委会建议: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过高、用工成本上升过快、税费负担过重、融资成本过高,范柏乃委员说,实体经济运行主要面临这四个方面的成本制约。统计数据显示,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2019年以来一直维持在86元左右的高位,2019年1~10月为85.85元,同期企业利润率仅为5.71%。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年均增速约为利润增速的两倍。为此,社科界建议,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速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解决造成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过高的体制机制问题。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尤其是规范审批权。加快推进涉企审批中介市场化改革,打通政府职能转变“最后一公里”,减少实体企业不必要的时间成本和财务消耗。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继续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审批速度最快、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省份。降低用工成本方面,对“五险一金”内容进行全面分析,重新界定各险金种的内容,按照同类归并的原则进行合理的精简归并,如将生育保险并入基金结存金额富余的医疗保险。在精简归并险金种的基础上,对个险金种的缴交费率进行重新测算,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缴交比例,切实减轻企业用工成本。经政府认定的困难企业允许缓缴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和养老保险缴费,缓缴的社会保险费免收滞纳金,缓缴期满后,企业再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适度降低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缴费比例。政府对缴纳社会保险费、转岗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三个方面进行补贴,如对认定的困难企业且裁员率低于4%的,按照上年应缴失业保险费总额50%的比例予以补贴。通过落实减税轻费政策,减轻税费负担。建立统一的惠企政策咨询渠道,建立“惠企事项统一收件窗口”,让企业“少跑路、快发展”,政府职能部门“多办事、办好事”。继续规范涉企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收费。促进民间资本交易市场发展,是从根本上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战略选择,是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战略选择。社科界认为,要研制“推进浙江省民间资本交易市场建设的若干政策”,建立民间资本服务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出台条例规范民间资本交易市场的举办、经营和管理活动,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加快民间资本交易市场的信用管理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信用氛围。此外,编制实体经济运行成本指数,建立动态监测机制,为减负降成本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修复改造传统产业发展动能积极修复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将成为我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和务实之举。民建省委会的建议提到了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加快修复提升传统产业新的增长动能,发挥其对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的孕育催生作用,支撑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建议中同样提到了,通过改革举措切实为企业减负,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和物流成本,推动企业降本增效。并提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激励引导作用,建立健全高端人才集聚和作用发挥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家投资实业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民建省委会认为,传统产业量大面广,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突出行业重点领域精准施策。重点改造提升产业基础好、市场空间大、集群特色明显、品牌影响力强、改造升级见效快的产业。分行业制定改造提升规划或实施方案,配套出台政策措施。开展重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示范区创建工作,为全省提供经验、样板。同时,要发挥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区域公共创新平台等创新载体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驱动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军民融合发展。加强传统产业与信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等新动能的融合发展,特别是要促进其与信息化有效融合,实现互联网和传统产业双重渗透、双重影响、双重融合。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制造模式智能化转型。在企业和产品层面重点推进工业设计信息化、装备产品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营销模式网络化、全面管理信息化“五化并进”式改造升级。并进一步强化增量引进存量提升,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品牌经营,形成核心竞争力。官方电话官方网站向TA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