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趋势对人才竞争产生那些影响

黄炳武 2019-12-21 18:56:00

推荐回答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据统计,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在改革开放之初1979—1982年累计为11.66亿美元.以后逐年上升,进入20世纪90年代迅速增加,到2002年底,累计达到44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额自1993年以来一直居世界第二位,居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位.在过去20年,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占所有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30%.由于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人才、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中国能够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管理创新.事实上,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已经给了人们很多启迪和借鉴.第二,有利于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能更快地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将其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主业或生产环节转移过来,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出口商品结构,强化经济竞争力.第三,有利于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比较优势,拓展海外市场.经济全球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可以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拓展海外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第四,可以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科技人才、跨国公司、国家之间以及民间的全球性科技活动日趋活跃,如能加以有效地利用和积极参与,就能有效地促进中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国外的技术或在外国产品的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的挑战表现在以下方面.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是一种全方位的影响,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现方式和特点.从经济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市场经济机制,直接、全面和深刻地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和政治稳定.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世界市场的全球化,世界市场按照自由竞争原则,自发地调节各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关系.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通过世界市场和中国市场的链接,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国际经济政治的风险、矛盾和危机,直接引导到中国社会中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稳定发展.其表现有二,一是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状况,主要是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经济结构的稳定.二是通过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来影响政治稳定发展.值得指出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这些因素同时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形成一种综合影响力,贯穿在我国经济政治发展进程之中.因此,市场机制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的最基本的方式.从政治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政府宏观控制和对话协商机制来实现各国政治稳定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种跨国公司和企业根据自由竞争原则和全球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争权逐利,导致了国际无政府主义的严重泛滥,却不对各国社会的政治稳定负责.因此,维护世界经济秩序和各国社会政治稳定的职责,仍然需要各国政府承担,通过宏观调控、协商对话和国际合作,使市场起到基础性配置全球性资源的作用.但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打着自由化、民主化、私有化的招牌,主张通过“自由民主市场模式”,鼓吹和采取政府管制经济自由化政策,来消融中国政府管制经济机制,制约我国政府管理行为过程,直接影响我国的政策稳定和政局稳定.此外,西方国家通过操纵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强调一切按照所谓的国际惯例和国际法办事,甚至奉行单边主义,把本国法律凌驾于国际关系准则之上,企图迫使中国就范.这种不正当干预我国经济政治事务的“合法”手段,对我国政治稳定的隐性影响更大更深.可见,政府宏观调控、协商对话和国际合作是全球化条件下维护政治稳定的关键.从文化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国际大众文化传播媒介及其渗透整合机制,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我国公众的政治思想稳定和民心稳定.经济全球化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全球化,也是精神文明的全球化.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西方的物质文明,也带来了西方的精神文明,对我国公众社会政治心理的稳定状态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但世界主要大众传播工具却被西方发达国家支配着,少数全球性传媒公司垄断着全球信息的发布权和控制权,这实际上使我国公众处在一种信息不平等和信息不对称的格局之中.发达国家借此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推销“西方价值”,妖魔化中国等活动,这对我国社会公众的思想统一和心理稳定,产生和形成了无形的渗透影响和强大的舆论压力.从社会方面看,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交往普遍化和生活方式一体化,也是影响我国社会政治不稳定的方式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通过各种世界交往方式,同世界各国人民形成了越来越密切的经济与社会联系,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已经十分普遍地扩大了,我国社会公众生活方式也呈现出不断国际化与全球化的趋向.由于中国与各国之间存在一定的经济与文化差距,人们在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社会生活过程中,产生了这样那样的不适应性,造成各种各样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从而有可能产生和加剧我国社会政治的不稳定状况。
樊成飞2019-12-21 19:41:46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国际形势仍然动荡不安。世界各种矛盾在深入发展,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矛盾、领土争端和宗教纷争突出起来,甚至酿成流血冲突和局部战争。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环境更加恶化,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始终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世界的发展也决不能长期建立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国际形势的剧变和动荡促使世界人民进一步觉醒。具有共同历史遭遇的发展中国家维护独立主权、团结合作的趋势正在加强。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生活要提高,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齐新潮2019-12-21 20:40:42
  •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它促使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品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查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种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级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官方电话官方网站向TA提问。
    车建修2019-12-21 20:23:01
  • 问: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该怎样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答: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发展中国家提高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吸收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有利于引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有利于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它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和风险,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挑战。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是不均等、不公正的竞争机会。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中国应以积极参与、合作的态度对待经济全球化,趋利避害,以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应该着重做好以下方面工作: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以区域经济一体化迎接经济全球化当前,我国尤其应该注重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区域合作,注重加强与APEC的经贸联系。要善于从战略的角度去分析,把进入区域化的APEC作为我国进入全球化的一个“试验场”和“练兵站”。综上所述,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对于发展中的中国,参加经济全球化是手段,不是目的。中国应该采取切合本国实际的开放步骤和措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唯一正确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中站稳脚跟,稳步发展,保持特色,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和平等。善于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才能确保在经济全球化的汹涌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窦金丽2019-12-21 20:00:12
  • 在以知识化、全球化和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21世纪,人才构成其最本质的特征,并越发凸显出其核心竞争力的特质。毋庸置疑,人才竞争是世界各国经济与国力的竞争,同时也必然对各国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知识的生产、占有及使用已成为决定各国在世界范围内综合竞争力强弱的最主要因素,作为知识载体的人才随之成为各国激烈争夺的焦点。那么,究竟如何应对全球化人才竞争的局面?继续教育培训在全球化人才竞争背景中的作用何在?怎样开展富有成效的继续教育培训,使该项事业的发展落到实处?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一、全球化人才竞争及其特点综观人类经济发展沿革,其先后主要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三个发展时期,而每一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各不相同。在农业经济发展时期,劳动力的拥有和土地资源的占有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谁占有足够的劳动力和土地,谁就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在工业经济发展时期,自然资源和资金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谁拥有更多的自然资源,谁就掌握了发展经济的主动权;伴随知识经济发展时期的到来,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动力,谁拥有足够的智力资源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拥有技术创新的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于是,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就直接表现为智力资源的占有和对优秀人才的激烈争夺。考察全球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无一不是凭借其强大的人才优势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的。美国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最具经济实力的强国,是不断推行务实、灵活的人才政策的结果。目前世界范围内近一半的优秀人才集中在美国,这些优秀人才所创造的价值和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其他任何因素都无法替代的。美国吸引人才的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通过不断扩大海外留学生招生规模等方式聚集国际高科技人才。据统计,1999年在美国各大学深造的外国留学生共有49.1万人,占全球留学生总人数的1/3。这确实是个有魄力的计划。欧洲国家与美国、日本不同。欧洲是近代科学的发源地和产业革命的诞生地,曾经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大量优秀的科技人才,但由于美、日等国的崛起和竞争,不仅在科技、经济方面失去了领先地位,而且也面临人才外流的严峻局面。曾号称“日不落”的英国,90%的高科技人才流向美国,由此所造成的损失和带来的隐患是无法估量的。为改变这种状态,以英、法、德为核心的欧盟各国联合行动,通过建立先进的基础研究机构,一方面从别国引进人才,并采取相应手段争夺人才,包括同美、日等国争夺科技精英;另一方面采取措施防止本国人才外流。亚洲的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全球化人才竞争中也表现出了积极态势。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拟定了“人才回归计划”,通过在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地建立“韩国科学家工程师协会”吸引大量优秀人才。新加坡更是以丰厚的薪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舒适的文化环境作为条件,吸引大批优秀人才到新加坡工作。可见,在日趋激烈的全球化人才竞争中如果不积极主动、迎头赶上,不仅得不到急需的人才资源,而且也可能丢掉现有的人才,即造成人才流失。人才的流向主要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较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从较发达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发达国家因其经济富足在全球化人才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因其经济实力不足,对人才的投入有限而在全球化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必然导致其人才外流,而人才流失又必然影响其经济发展,若不采取应急对策,甚至还会造成恶性循环。人才流失,就是利益和财富流失。据国际劳工组织2000年发表的关于152个国家移民情况报告显示,人才外流对不发达国家产生了严重影响,由受教育程度高的青年促成的知识资本外流增加了这些国家经济停滞的风险,加剧了竞争力的下滑。又据联合国开发署统计,发展中国家专业技术人才以每年10万人的速度外流到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这就是人才资源争夺中的“马太效应”,使优势或劣势均自动强化,滚动累积,其直接导致的结果是优者更优,劣者更劣。
    辛国江2019-12-21 19:17:48

相关问答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三次大的移民潮,分别是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这三次移民不分先后,从清朝乾隆年间,几乎是同时开展。闯关东是以山东和直隶人为主,目的地是东三省一带;走西口是以河南和安徽人为主,目的地是新疆及河西走廊一带;下南洋是以广东和福建人为主,目的地是东南亚一带。这三次大移民是民间的自发组织,不是官方有目的组织的,相反,一开始官方政府还是强烈反对的,如闯关东,就是因为东北是清政府的龙兴之地,不许汉人居住的,怕是破坏了龙脉。所以山东河北的农民们就想方设法一闯而过,闯关东,就是山海关以东。在当时这也是一件极其凶险的事。1、闯关东:关,指山海关。具体指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因东三省位于山海关以东,故得名。旧中国,山东人口稠密,灾害频发;关东则地广人稀,沃野千里,史书说:“有自然之大利三,曰荒,曰矿,曰盐。历史上两地有紧密地缘人缘联系,一是逃荒农民闯关东成为主流。2、走西口:“西口”指河北张家口以西的长城沿线关隘。因为中原地区人口众多,而且经常闹灾荒,所以,流民走过西口,过长城,就可到达蒙古草原和河套一带谋求生计。走西口流民来自华北各地,而以山西人为主流。3、下南洋:南洋包括新加坡、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等地。指流民漂洋过海到东南亚谋生。下南洋的流民来自全国大部分省区,但福建、广东人占绝对多数。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都是贫苦民众抗争命运、艰难创业生存的历史,都是一段段苦难与艰辛、血汗与泪水交织而成的回忆。移民,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不鲜见的,几乎每次王朝更替的时候,都会随着战乱而涌现出大批的难民,不堪忍受战争的蹂躝而成群结队的,整个家族的,整个村子的,甚至是整个地区的大量外迁。如两晋时期的客家人南迁,北宋末年的中原人南迁,还有民国末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在大陆混不下去了,被赶到几个小岛上,这也是迁,是被动的迁。因逃避战乱而背井离乡的人们,倍尝了流离失所的逃亡之苦。他们往往发出了“宁做太平犬,莫做乱离人”的感叹。和在官方战争的压力下而四散奔逃的难民相比,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是属于民间的自发运动,因为他们不是为了逃避战乱,所以也就没有那种逼不得已,象惊弓之鸟一样的哀怨情绪。没有那种失败、绝望,听天由命,跑到那里算那里的亡命天涯心态。在这三次的大迁徙中,人们都是怀着一个美好的梦出发的。他们有理想,有目标,有勇气,带着开创新生活,打造新天地,追求幸福富裕生活的向往而走上了漫漫的迁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