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与食物网越复杂,生态平衡就越不容易被破坏?
推荐回答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受到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个体数量及各种生物之间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的影响,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相反,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和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因此,命题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
龚子龙2019-11-05 20:02:10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错试题分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所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最大,故题干的叙述是错误的。
黄睿杰2019-11-05 20:36:35
-
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叫做食物链。这种摄食关系,实际上是太阳能从一种生物转到另一种生物的关系,也即物质能量通过食物链的方式流动和转换。一个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一个植物,一个以植物为食料的动物和一个或更多的肉食动物。食物链不同环节的生物其数量相对恒定,以保持自然平衡。比如青草一野兔一狐狸一狼河谷类植物—昆虫—食虫鸟—鹰按照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可将食物链分为捕食食物链、腐食食物链、和寄生食物链。食草动物称为第一级消费者,它们吞食植物而得到自己需要的食物和能量,这一类动物如一些昆虫、鼠类、野猪一直到象。食草动物又可被食肉动物所捕食,这些食肉动物称为第二级消费者,如瓢虫以蚜虫为食,黄鼠狼吃鼠类等,这样,瓢虫和黄鼠狼等又可称为第一级食肉者。又有一些捕食小型食肉动物的大型食肉动物如狐狸、狼、蛇等,称为第三级消费者或第二级食肉者。又有以第二级食肉动物为食物的如狮、虎、豹、鹰、鹫等猛兽猛禽,就是第四级消费者或第三级食肉者。2、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比如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在自然界中,不论是森林、草原、湖泊……都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份和光、水、土壤、空气、温度等非生物成份所组成。每一个成分都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综合体。它们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扩展资料食物链的复杂程度对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发展的早期阶段,系统的生物种类成分少,结构简单,食物链短,对外界干扰反应敏感,抵御能力小,所以是比较脆弱而不稳定的。当生态系统逐渐演替进入到成熟时期,生物种类多,食物链较长,结构复杂,功能效率高,对外界的干扰压力有较强的抗御能力,因而稳定程度高。这是由于系统经过长期的演化,通过自然选择和生态适应,各种生物都占据有一定的生态位,彼此间关系比较协调而依赖紧密,并与非生物环境共同形成结构较为完整、功能比较完善的自然整体,外来生物种的侵入比较困难。此时,还由于复杂的食物网结构使能量和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流动,一个环节或途径发生了损伤,可由其他方面的调节所抵消或缓冲,不致使整个系统受到伤害。所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和营养结构越复杂便越稳定。食物链-生态平衡。
齐晓唯2019-11-05 20:18:54
-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如果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那么被捕食者数量会因此而迅速增加.但这种增加并不是无限的,随着数量的增加,种群密度加大,种内斗争势必加剧,再加上没有了天敌的“压力”,被捕食者自身素质必定下降,导致流行病蔓延、老弱病残者增多,最终造成其密度减小,直至相对稳定.即天敌减少,造成被捕食者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向稳定.从图中可看出A、B、D的物种失去了平衡,调节能力最强的是C.故选:C。
龚安静2019-11-05 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