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外币表示本币价格是什么标价法

龙寿阳 2019-11-05 19:53:00

推荐回答

1、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这种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合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就相当于计算购买一定单位外币所应付多少本币,所以叫应付标价法。在直接标价法下,外国货币作为基准货币 ,本国货币作为标价货币;标价货币,但美元对英镑采用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
黄白玲2019-11-05 20:37:01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所谓买入价是站在银行的角度说的,是银行向客户买外汇的价格,其实也就是客户向银行卖外汇的价格,比如,银行买入1美元,其实就是你卖给银行1美元,同理,卖出价也是银行报出来的,银行卖给你1美元,就是你从银行买入1美元。银行当然是低价从你那里买外汇,然后高价卖给你,赚取差额。
    连仲月2019-12-01 15:29:07
  • 汇率的标价方式分为两种: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向客户的报价点差依各家情况差别较大,目前国外保证金交易的报价点差基本在3-5点,香港在6-8点,国内银行实盘交易在10-40点不等。
    赵高凌2019-11-05 20:54:54
  • 1、买入价:买入价:该价格是市场在外汇交易合同或交叉货币交易合同中准备买入某一货币的价格。以此价格,交易者可卖出基础货币。位于报价中的左部,例:USD/CHF1.4527/32,买入价为1.4527,意为银行买入1美元愿付出1.4527瑞士法郎,于此相应投资者卖出1美元,收入1.4527瑞士法郎。买是站在银行角度来说的,买就是银行买,即我们把外币交给银行,换回人民币.不同标价方法下买入价的含义不同。在直接标价法下,买入价指银行买入一定的外币而付给顾客的若干本币数。银行实行贱买贵卖的原则,买入价是较小的数,即买入外币时付给顾客较少的本币。因此,在直接标价法下,买入价在前;在间接标价法下,买入价指银行买入若干个外币而付给顾客一定的本币数。银行实行贱买贵卖的原则,买入价是较大的数,即买入较多的外币时付给顾客一定的本币。因此,在间接标价法下,买入价在后。2、卖出价:卖出汇率也叫外汇卖出价、卖出价。是外汇银行向同业或客户卖出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因为其客户主要是进口商,所以卖出汇率又被称为进口汇率。卖出汇率,即卖出价。在采用直接标价法时,银行报出的外币的两个本币价格中,后一个数字是卖出价;在采用间接标价法报价时,本币的两个外币价格中,前一个较小的外币数字是银行愿意以一单位的本币而付出的外币数,即外汇卖出价。外汇平台的交易价格买入价高于卖出价,直接标价与间接标价一致,差价即为点差,银行的标价买入价低于卖出价,是按照银行买入/卖出定义的,也就是围绕中间价赚取手续费。
    樊承谋2019-11-05 20:19:42
  • 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合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相当于购买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需要付出多少本国货币。在直接标价法下本币升值,汇率下降;本币贬值,汇率上升。具体如1美元兑换6.56元人民币,在直接标价法下表示的意思为1美元为标准,可以兑换6.56元人民币。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合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相当于将本国货币作为基准,外国货币的数额则随本国货币或外国货币值的变化而改变。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欧元、英镑、澳元等均为间接标价法。具体如欧元0.9705即一欧元兑0.9705美元。扩展资料:直接标价法的特点:1、本国货币越值钱,单位外币所能换到的本国货币就越少,汇率值就越小;2、直接标价法下,外汇汇率的升降和本国货币的价值变化成反比例关系;3、直接标价与间接标价两者是互为倒数关系。间接标价法的特点:1、间接标价法中,本国货币的数额保持不变,外国货币的数额随着本国货币币值的对比变化而变动;2、外币的价值和汇率的升跌成反比。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
    龚常勇2019-11-05 20:04:06

相关问答

人民币实行的是盯住美元汇率制。人民币近10年都处于升值趋势中,人民币升值是以人民币汇率下降形式反映出来的,即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金额减少。1994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8.6212,1995年为8.3490,1996年为8.3143,到2003年为8.2770,人民币反而随着美元贬值,使得贸易逆差国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这些都构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经济学分析从经济学上讲,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第一,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以来已近10年没有进行调整,而这10年中国经济和国力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第二,90年代以来,一些权威的国际机构和贸易伙伴一直就认为人民币存在不同程度的价值低估。第三,按照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外汇节余过多本身就表明外币定价过高,本币定价过低,本币有升值压力。第四,从2001年以来,世界各主要货币包括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没有调整,即人民币实际上也跟随美元对其他货币大幅度贬值。且不说90年代人民币是不是过度贬值或定价过低,单说近年来其他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没有动,仅此一条,就可以判断人民币对美元的价值有可能低估。国际政治分析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国际政治问题。有学者特别指出,一些西方国家频频呼吁人民币升值,背后还另有原因。有的是出于嫉妒,有的是为了转移国内对当局的指责,有的则是为了争取国内制造业的选票。如西方国家简单地将人民币币值水平与其本国制造业的衰退联系在一起,试图强迫人民币升值。造成美国就业机会减少的因素不是中国,而是全球化竞争的无形之手。国外鼓噪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人民币汇率过低。有人提出应将人民币汇率确定在1美元兑4.2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二是中国外汇储备过高,中国入世以来,并没有出现进口激增,相反贸易顺差大幅增加。三是中国廉价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货紧缩。有人认为,近年来,中国廉价产品大量出口导致日本和欧美通货紧缩,中国应使人民币升值,在世界经济中担负相应责任。美国之所以施压人民币升值,是认为中国实行的“盯住美元汇率”政策,使美元贬值的积极效用没能全面发挥,只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刺激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尤其是2002年美元贬值的同时,美国外贸逆差却创出了4352亿美元的历史峰值,对华贸易逆差达到1031亿美元。实际上美国外贸逆差剧增的原因不在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本身,而是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外直接投资扩大、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长、以及美元贬值的J曲线效应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金融霸权作为军事霸权和经济霸权的延伸,美国凭借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强制性地推行其政策,不断获取霸权利润,维护其“金融霸权国”地位。美国通过美元贬值,既能减轻其外债负担,每次美元大幅贬值都能使美国债务减少三分之一,又能刺激其产品的出口,还能转嫁其各种经济危机,成为其对其他国家进行剥削的主要形式。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根本目的,就是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与美国对华反倾销政策一起,构成了布什政府对华经贸政策调整的新内容。近年来,关于“亚元”问题的讨论已越来越热,谁能成为未来亚元的主导,已变成一个日益敏感的话题。日本由于其经济十年来的萎靡不振,日元充当亚洲货币主导的可能性在变小。而中国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已经逐渐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因此人民币的价值日趋明显,在中国周边国家已经开始形成一个“人民币地带”,导致日本对此忧心忡忡。在2002年日本对华出现50亿美元顺差的背景下,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提出议案,提请七国集团通过“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类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将全球压制人民币升值的声浪推至顶峰,目的就在于想通过人民币升值,打垮人民币对日元的挑战,确保日元的未来主导地位。近年来,中国对外经济摩擦日益加剧,但更多的还仅仅局限于微观经济摩擦。加入WTO以后,中国处于制度大调整阶段,制度性因素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美日欧等国施压人民币升值,使得制度性经济摩擦在中国对外经济摩擦中的份额开始加重。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