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存款准备金率和外汇储备有没有直接关系?换句话说外汇储备的增加或减少会不会影响央行调节存款准备金

黄炳彬 2019-11-05 19:27:00

推荐回答

 外汇储备的主要作用:1.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2.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3.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4.增强综合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利率与外汇成反比关系,利率下降,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当一国的利率水平高于其他国家时,表示使用本国货币资金的成本上升,由此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供应相对减少;另一方面也表示放弃使用资金的收益上升,国际短期资本由此趋利而入,外汇市场上外汇供应相对增加。本、外币资金供求的变化导致本国货币汇率的上升。反之,当一国利率水平低于其他国家时,外汇市场上本、外币资金供求的变化则会降低本国货币的汇率。
龚子鸣2019-11-05 20:18:53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首先理解货币:如今通常所说的货币,就是我们兜子里的纸钞,它是商品经济下的一个为方便商品交换流通的媒介及工具,其本身无价值,由国家银行发布并强制流通。你拿着美元到中国境内商店买东西,商店老板就当美元一张废纸,因为美元要在国内使用必须通过央行兑换成人民币才行。不同国家的货币不能在不同国家范围内流通,而现在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家之间就有一定的经济来往,为了解决不同国家之间的商贸及货币问题,就涉及到外汇及外汇储备两个概念。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富有,不是这个国家发行或拥有本国货币的多少作为标准,而是以这个国家商品的多少,商品才是人民生活的物质需要,而不是货币,也就是一个国家生产能力和生产总值来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国家之间商贸,如下简单地分为出口和进口两种情况:对于出口情况,如果拿美元当外币,也就是中国跨国企业把自己生产的商品拿到美国境内销售,换回的别国的货币,这对中国人,由于外币在中国市场不允许流通的,所以在中国市场内外币相当于一叠废纸,所以中国的出口企业把外币卖给国家银行换成人民币,国家拿着外国的货币,同样没么用,人民生活的富裕最终反映在物质享有多少上,而货币只是物质交换的一个中介和工具,所以,对中国来说,我们国内的企业把是生产出来的商品给美国用,而美国只给我外币一定货币的同时,又代表国家多储备了一定的外汇。此时人民币在国内运用,而外汇本身却独立于国内的经济运行,被央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用于保值增值。
    齐景新2019-11-05 20:54:22
  • 外汇储备指为了应付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的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掌握的外汇资产即外汇储备,而外汇占款指受资国中央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就中国来说,由于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外资引入后需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入流通使用,国家为了外资换汇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需要国家用本国货币购买外汇,因此增加了“货币供给”,从而形成了外汇占款。所以这俩者没有直接的联系,故也不能这样笼统的说。
    黄益慧2019-11-05 20:36:34
  • 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结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2003年9月21日起,央行决定将存款准备金率调高1个百分点,即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6%调高到7%。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及背景如下:1、货币信贷总量的过快增长是提高准备金率的直接原因。促使中央银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率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信贷增长偏快。2003年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5万亿元,同比增长20.8%。同年6月份贷款增加5250亿元,创月度贷款的历史最高水平。7月份贷款增加额比上年同期增长71%,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2003年前7个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18872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贷款增加18475亿元的水平。从一季度开始,对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中央银行就已经多次予以警示,并于6月中旬发出调整法定准备率的政策信号。中央银行所担心的是,贷款的过快增长会助长经济的低水平扩张,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货币信贷增长偏快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第一,与外资大量流入导致基础货币、银行准备金迅速增加有关。2001年之前,在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一直有大量的资本外逃,之所以称之为外逃,是因为这些资金的流出是政府难以控制和监测的,只是作为事后结果反映在报表上。而观察1994—2002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发现,经常项目累计顺差2026亿美元,资本项目累计顺差1740亿美元,误差与遗漏累计为-1078亿美元。对于负的误差与遗漏,人们普遍认为,该项目的绝大部分属于难以统计和监控的资本外逃。如果这种判断成立,那么2002年的情况尤其值得关注,该年度误差与遗漏为正的78亿美元,这似乎表明有难以监控的资本流入。从2003年上半年外汇储备继续增加的情况看,国际资本仍在继续以中国政府难以监控的方式进入中国。对此有两种解释:一是在国际经济不景气的条件下,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吸引了国际资本;二是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使大量游资进入中国。第二,与实体经济迅速增长有关。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产业增长景气指数”显示,从2003年初开始,中国工业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通道,景气指数在自1998年来最高的水平上不断攀升,虽然4、5两月上升势头有所放缓,但从6月情况看,其发展趋势未发生根本转变,正逐步恢复到原来的增长轨迹上。2003年上半年,在25个主要工业行业中,有3个行业位于良好景气水平以上的行业数量则由2002年的15个下降到7个。2002年以来,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钢铁、建材、有色金属、汽车、纺织等行业快速增长,但由于竞争秩序不规范,优胜劣汰机制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这些行业无序竞争、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十分严重。总之,实体经济的过快增长既带动了货币信贷增长,也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本,加之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国际资本正在神秘地、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使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信贷的难度进一步加大。2、仅仅依赖公开市场操作手段,达不到金融调控的目的。前已述及,自2003年以来,由于国内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陡然加大了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巨大冲动,以及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也导致外资流入的陡然上升。使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信贷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人民银行仅仅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其力量已不足以控制基础货币的投放。例如,对回笼因外汇占款而投放的基础货币这一项,尽管不断加大发行央行票据的规模,仍然感到力不从心。对于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扩张,6月份虽进行了窗口指导,要求各商业银行注意风险,但此后的数据显示,未见任何效果。可见,在这种情况下,单凭公开市场操作或窗口指导,其作用有限,必须要有政策效力更强的政策手段,这就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齐明明2019-11-05 20:03:16
  • 在央行,银行可以存入外币,例如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外币存款准备金,而且存入操作使央行资产负债同时增加。在央行可以结汇,结汇客户总资产不变币种变化,而央行资产不变、外币存款增加、本币存款减少。对央行而言,存入和结汇在市场上合为一个过程,即央行收走外币而银行拿到人民币准备金存款。如果增加一个假想的银行在央行处存放外币的环节,过程便更清楚。人行可以贷出外币,导致央行资产减少“外币现金”增加“外币贷款”。如果央行贷出的这笔“外币现金”被存回人行,那么人行的“外币现金”就回到贷出前的水平,“外币贷款”还在,央行负债侧增加“外币存款”。这和商业银行贷出纸币后又有客户存入纸币的情形相同。有人或许会问,如果央行可以这样子扩充外币存款,那么世界上不就不会有美元短缺了么,泰国央行只要给自己国内的机构放一笔美元贷款,境内美元的数量不久增加了么,为什么还会出现美元不足?这个问题之所以出现,在于没有意识到,即使泰国央行创造出很多美元存款出来让本国银行、企业、甚至个人持有,当本国银行客户将美元转移至境外或者取出纸币时,真正能够转移和被取出的仍然是泰国央行和银行资产侧“美元现金”的部分。这和本币体系下客户在不同银行间转帐会导致银行资产侧准备金的移动,以及客户在提取纸币时会导致银行库存现金减少是一样的。无论在境内还是境外,人行一旦将“外币现金”贷出或投资,便不能阻止“外币现金”不回到人行这里成为外币存款。可以想象人行买入在美国的花旗银行新发行的美元债券,而花旗银行将获得的美元现金汇入中国在央行存放,这里的花旗银行当然也可以是国开行,债券当然可以是股权。回流的速度当然取决于人行的对手方的情况和想法了,链条也可能很长,外币现金甚至可以消失比如人行持有的外币现金是联储负债侧的国外存款,买入花旗银行债券后这笔国外存款也就归了花旗银行,而花旗银行如果归还联储债务,那么这笔国外存款也就消失了,但回流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人行无法跟踪自己当初放贷出去的现金有什么编号和特征。无论是人行一开始的外币存款还是“外币现金”放出后又回流形成的外币存款,只要外币存款被结汇成人民币准备金存款,就是一个结汇过程。由于人行无法区分初始外币存款和回流外币存款,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初始”外币存款完全可能是再早先“外币现金”回流的结果,因此人行根本无法区分“初次结汇”和“二次结汇”,而只有“结汇”。除非人行满足于持有外国中央银行的存款及其超低的收益率,否则“二次结汇”都不可能完全的避免。如果认为借贷或者股权投资外币现金给国开行会导致可怕的二次结汇,那么美国国债等金融产品也干脆不要持有好了,也不要责怪外汇储备投资收益率如何低。所以,既不应该因害怕“二次结汇”就放弃某些行动,也不应该因为采取某些行动会导致所谓“二次结汇”而对其横加指责,二次结汇就是正常的结汇,正常采取应对准备金过多的措施例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即可,无需惊慌失措。结汇把挤提中纸币不能满足储户取款数量的问题转化为纸币在么价格上兑换存款的问题。在典型的挤提情形下,商业银行发放贷款认购债券导致自身存款大于纸币数量,发生挤提时需要以满足1:1的存款/纸币提取关系,会因无法应对提款需求而倒闭。而对于外币和结汇后的本币而言,即使自身的“外币现金”少于结汇后人民币所对应的外币金额,但在银行纷纷兑换外币时,央行可以将本币贬值,这点和经典挤提是不同的。如果央行试图稳定汇率,也就是把本币和外币提取关系固定化,那么又会还原到经典挤提场景,而这也就更说明央行动用外币资产借贷和股权投资都是很正常的银行业务。对于央行资产的变大,应该提出的问题不是“这是不是结汇的错”,而应该考虑为什么市场参与者总找央行结汇而不是把外币投回国外,或者央行总是愿意结汇。对于央行资产的运用,应该提出的问题不是“该不该投资和借贷”,而是“投资了谁”和“把钱借给了谁”。如果开行被人行以外币注资后选择结汇成人民币在国内使用,结汇会导致央行的人民币准备金存款总量增加。在目前的情况下,这也不失为一个增加人民币准备金存款的办法,不过如果这样的话,央行为什么不直接用人民币注资国开行,在资产侧增加人民币股权,负债侧增加人民币准备金,以及为什么不直接降准呢?而如果开行选择不结汇,而是将外币在国外使用,其结果当然是央行资产侧的“外币现金”资产被转移走,央行就成了一个月末遭遇了“拉存款”的商业银行。前者相当于央行的“外币现金”不变,但总资产负债变大,后者相当于总资产不变,但“外币现金”减少,两者都使央行面临的银行意义上的流动性风险变大,这当然还是在投资开行不赔钱的前提下。外汇储备投资股权当然不是新闻,但以大金额投资未上市的国开行,其面临的问题和通过二级市场投资几家美国大型上市公司是不同的。商业银行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来避免挤提的风险,需要持有流动性好的债券,以及合理安排贷款的到期期限,以便出现问题时能够卖出国债或收回贷款,获取现金应对挤提。而如果央行需要稳定汇率,也就是如同商业银行应对挤提一样采取措施,对国开行的股权投资基本上完全无法用来稳定市场,因为很难迅速找到国外买家,而且国外买家甚至会抱着出大乱子捡便宜的心态作壁上观甚至落井下石。如果开行结汇了,人行可以要求开行不得购汇,算是稳住了人行投资的那块股份,但如果开行早就把外币拿到国外花了,那么开行不购汇也无济于事,因为外币现金事实上的确少了。当然,注资国开行肯定有其他的目的,包括支持经济发展或者支持国开行转型等,但要意识到其中暗藏的流动性风险。此外,如果外汇储备的资产当中含有大量诸如对国开行、进出口行以及其他机构的投资,那么我们就要提醒自己这部分资产在危机当中的流动性是大大低于美国国债的。同样规模的外汇储备,在全都由美国国债组成和全都由国开行股权组成的两种情形下,虽然金额相同,但变现难易程度迥异。还有,如果3.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或者即将成为这样的投资,那么所谓外汇储备留几千亿美元就足够的说法就不成立了,因为除了应对国际收支还要应对潜在的“接盘”需要。
    黄登渭2019-11-05 20:02:08

相关问答

外汇储备和汇率:从外汇的含义中可以看出,外汇储备和汇率关系时非常紧密。外汇储备变多了,相当于本币购买力增强,而且本币需求增加,这样根据本币外币的供给需求曲线,可以得到本币升值的趋势。从货币政策来说,外汇储备变多,代表央行用大量本币购买了外国资产。从而使得市场上流动性过剩,这样提高了利率,不过对外可能是升值的,但是实际上可能对内是贬值的,因为大量本币供给,推高了物价指数。实际物价的上抵消了货币的供给。一国选择储备货币总是要以储备货币的外汇汇率长期较为稳定为前提。如果某种储备货币其发行国国际收支长期恶化,货币不断贬值,汇率不断下跌,该储备货币的地位和作用就会不断削弱,甚至会失去其储备货币的地位。扩展资料:主要组成为了应付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的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掌握的外汇即外汇储备。同黄金储备、特别提款权以及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可随时动用的款项一起,构成一国的官方储备总额。1、主要用途外汇储备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偿国际收支逆差,还经常被用来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该国货币的汇率。2、主要形式有政府在国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国外兑现的支付手段,如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长一段时期,西方国家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是美元,其次是英镑,1970年代以后,又增加了德国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国法郎等。3、储备比例在国际储备资产总额中,外汇储备比例不断增高。外汇储备的多少,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应付国际收支的能力,关系到该国货币汇率的维持和稳定。它是显示一个国家经济、货币和国际收支等实力的重要指标。外汇储备。
中国强大的外汇储备肯定是有利于人民币的稳定的,而这也是我国扩大外汇储备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是最稳定的,人民币的升值贬值受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考虑,就算是美元也不可能做到最稳定的货币。外汇储备的增加提升了人民币的购买力,随着购买力的增长,人民币本身价值提高,自然也就是升值了。在国际贸易中,我们通过外汇购买原材料,再做出成品换回外汇,这中间所赚的外汇差价在逐步积累中就转化为外汇储备,所以外汇储备的增加就意味着增加了人民币的购买力,人民币就会升值。一国的货币稳定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市场条件下其外汇储备所能保证的外汇流动性。从国际经验看,即使一国的货币符合所有理论所设定汇率稳定的条件,但是,如果这一货币遭受到投机力量的冲击,且在短期内不能满足外汇市场上突然扩大的外汇流动,这一货币也只好贬值。如果一个国家对外有负债,必然要影响外汇市场;如果外债的管理失当,其外汇储备的抵御力将要被削弱,对货币的稳定性会带来冲击。事实上,央行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除了直接参与外汇市场交易外,还有其他一系列政策工具。短期内不排除人民币因美元升值再度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但在央行多样化政策工具引导下,加上下半年稳增长政策将改善中国经济基本面,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短期内破7的可能性较低,在6至7之间宽幅双向波动将成为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