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们为什么都拿区块链去忽悠人?为什么呢?

黄炳麟 2019-11-05 19:33:00

推荐回答

想知道一个行业到底有多火,看看招聘信息就知道了。据报道,在过去三个月,区块链技术岗需求占比超七成,而且与数字货币相关的运营岗位待遇,过半数都带有股权或期权奖励,真可以说“前途”“钱途”两不误。但也只有‘看不到的前途’了,钱是没有的。近日,一位名叫张俊的读者发来消息告诉懂懂笔记,他入职了一家区块链企业后,发现其业务内容缺乏实质,而且工作的前三个月不发工资。对此,公司的解释是:若三个月后融资到位,方全数补齐,外加期权奖励,让他实现财务自由。我现在很焦虑,要是两三个月后,公司就跑路,那不就成‘杨白劳’了嘛。那么,透过张俊的经历,我们看到的是怎样的区块链行业招聘用人乱象?看似火热的区块链创企岗位,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区块链招工“套路”多,“财务自由”成幌子“最近找工作太难,要不然也不将就了。张俊有三年策划工作经验,年前辞职后,一直在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由于上述这家区块链创企所在创客空间,距张俊租住的出租屋仅有两站地铁,所以他有些心动。然而,前三个月可能没有工资,这也是对他职业信心的一种考验。按道理,我该直接拒绝这份工作邀请,但对方描绘的未来,实在太吸引人了。张俊告诉懂懂笔记,这家区块链创企的负责人十分肯定地告诉他,会把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帮他“安排”好。而且,只需三五个月,待项目有资本进场,所有一起创业的创始合伙人,都可以获得分红和套现,实现“财务自由”。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职业生涯的最终目的,莫过于能够实现财务自由。张俊考虑了几天后,还是决定到这家创企上班。就当是收获点社会阅历咯。为了达到目的,这些区块链创业可谓“不择手段”。如A所言,区块链风口或许很快就会过去,如果不趁现在捞它一笔,那么以后可能就再也没机会了。然而,这些无辜的员工,机会又在哪里呢?说白了,部分区块链创业者,一心想着“空手套白狼”,通过“忽悠”的方式,层层剥削。利用不对称的行业信息,使得区块链、数字货币等项目被过度包装,给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这部分区块链创业者与生俱来的“劣根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行业呈“病态”的发展趋势。某些区块链创业者高呼要拥抱时代、拥抱变化、拥抱未来,强调着去中心化“公平”的魅力。但现实中却为一己私利,伤害了求职者等相关群体的利益,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而信息的不对称,并不是永存的。区块链、数字货币等都是值得关注的领域,但却不是可以一直让部分创业者当作无限挥霍的资本。而对于想要加入其中的求职者,还是要擦亮眼睛,否则一不留神就可能“大跌眼镜”。
齐景宪2019-11-05 20:19:02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区块链除了数字货币,还有很多领域可以应用,不知道你为什么就认为它没有必要存在了,区块链能帮助实体经济减少运营成本,提高制造效率,建立更快捷完善的信用机制,这么多优点,怎么就没必要存在了。而且数字货币也不是不能存在,像HNB就是结合实体经济构建的下一代去中心区块链经济体,我认为这种依托实体经济的区块链项目,能够从不景气的现状杀出来。
    贾黎黎2019-11-05 20:36:41
  • 区块链的骗局很多,但是区块链仅仅是一项技术,并没有罪,有罪的是拿区块链技术当幌子骗人的人,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又有金融联系紧密,成为金融骗局的最佳载体。而如何识别这些诈骗项目成为当务之急,市面上缺乏给投资者提供风险提醒的工具,而近期近期出现的币查查看起来有希望改变这种状况,这款app能够对区块链项目作出风险提示,帮助投资者识别骗局,这样又能避免诈骗出现,有效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龚尚芝2019-11-05 20:03:26
  • 区块链就是一个分布式可信任账本技术而已,比特币用的底层技术就是区块链,所以不是忽悠也不是奇迹。
    龙小胖2019-11-05 20:02:19

相关问答

麦哲伦基金创立于1963年,原名富达国际基金FidelityInternationalFund,1965年3月更名为麦哲伦基金。富达·麦哲伦是美国共同基金业中的龙头,长期以来,它依靠良好的知名度和庞大的规模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青睐。这只基金最初由富达的总裁奈德·约翰逊管理,后来由彼得·林奇来操作。在林奇管理麦哲伦的13年中,年均收益率达29%,使业界极为震惊。但这些已经成为历史。自从1996年6月鲍勃·斯坦斯基接管麦哲伦以来,麦哲伦基金每年的平均收益率只有7.8%,根据Morningstar的统计数据,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每年的平均收益率是8.9%,高于麦哲伦。去年麦哲伦基金比标准普尔落后4个百分点,虽说这也并不是很严重,却有负投资者们对它的期望。从林奇1990年离任到现在,麦哲伦只是一直依靠自身显赫的声望来维持惨淡的经营。过去十年的收益积累了200多亿的资产,所以,虽然经营不怎么样,却依然在美国15只平衡型基金中列第14位。鲍勃·斯坦斯基在接受《钱》杂志采访时曾很潇洒地说,他仍然相信自己能战胜市场,他的目标没有变,和《钱》杂志两年前采访他时所说的一样:每年超过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3到5个百分点,同时,他也承认自己过去一两年中业绩并不怎么好。其实,过去一两年中斯坦斯基的失误还是很明显的,由于担心科技股定价过高,收入不会像预计的那么好,所以他一直在科技股投资上有所保留。2003年末,麦哲伦基金中科技股占总资产的15%,相当于标准普尔500的18%的科技股比例。而斯坦斯基只买了一些大公司的8000美元如今已经升值到65000美元。现年73岁的鲍勃·赛斯勒认为,或许现在麦哲伦基金不如彼得·林奇管理时那样好,但也不错了。而"FundAlsrm.com"的创始人罗伊·维茨则认为,是彼得·林奇造就了麦哲伦基金的旗舰地位,如今它的衰退却不能不让人们有些伤感。当然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对于麦哲伦目前的情况,大致来说,投资者有两种选择:如果你持有的麦哲伦基金的数量达到征税的程度。如果你是在1997年麦哲伦基金对新的投资者停止发售之前买的基金,所持有的数量已经达到征税程度,要是转移投资的话,你得缴数量巨大的所得税。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把钱继续保留在基金里,同时寻找其他地方的新投资。如果你持有的麦哲伦基金的数量已经无利可图。如果像超过四分之三的麦哲伦投资者一样,你所持有的基金已经无利可图,那么不需要担心缴税,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应该把所持有的基金转移到其他基金中去。从麦哲伦基金成长的故事看中国新兴基金业话说三十几年前,二十郎当岁的彼得·林奇刚就任基金经理人不久,那个基金规模很小,摇摇欲坠,可能被撤销或与别的命运同样坎坷的小基金合并。彼时正是美军败走中南半岛,世界经济在能源危机扫荡下奄奄一息的悲惨岁月。林奇的上司富达先生,隔三差五地走到他身边想给小老弟一些秘诀:"怎么不买些XX股呢?你看,上周涨这么多!"或者:"听说,那个某某,要大干一场,赶快让基金买上些吧!"行情低迷十几年已经让人很不爽了,老板还像苍蝇一样飞来飞去,实在烦人。某日,彼得终于开窍了,告诉长官:这几个月搭地铁上下班让我有个心得,车要走了,等下一班就是,不用追赶。有些人珍惜时光,为了两三分钟,跑步赶火车,不信纸有没有赶上,摔倒、被门夹到、脚扭到的机会都比别人高很多,真是不划算啊!反正下班车一会儿就来。接着他又说:股票也不用追,这个涨了,还有没涨该涨的;也有涨了会跌回来的,追股票的下场跟追地铁一样,得不偿失。后来,他的基金真的因为太小而跟另一档合并,经过二十年之后,这个基金成长为全世界管理资产最多的基金,他留下长期稳定的操作纪录,为投资创造的收益至今无人能及。猜到了吧,这个基金就麦哲伦基金。就算在共同基金最为发达的市场--美国,基金投资人和基金公司的股东对于基金报酬的预期、基金管理独立性的尊重都经过相当长时间学习的过程。国内的基金还在初期发展的阶段,对于投资基金的信心并不坚定。这一点没有速成的方法,惟有耐心地观察及等待,我估计在国内至少还要有一轮多空循环,方可看出高下。在国外,也是经过多个多空循环后,一些坚守基本面分析专业、坚守纪律性操作的基金公司以及基金经理人,以杰出的绩效向投资者证明买基金比自己做股票要好多了。所谓杰出的绩效包括几个元素,首要的是稳定性,再就是比市场好,一个好的基金在每一次市场上涨时基金净值要能比上一次上涨更上层楼、在每一次下跌时可以比上一次下跌时净值垫高一些。在中国,只要经济发展向上的趋势不改变,资本市场作为经济成长的橱窗,速度或许有快有缓,基金都有长足发展空间。中国基金业发展所倚赖的资本市场一般被归类为新兴市场,过去国际上对于新兴市场的印象大致可归类为两点:第一是市场波动性较大;第二点则是公司治理结构不佳。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投资新兴市场似乎是风险极高的事情,因此要承受较高的风险溢价。不可否认,这两点的确曾是新兴市场的特征,不过经过近几年的调整与融合,新兴市场本质上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投资入应该修正对于新兴市场的认知。首先,随着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资本在国际间移动十分迅速,因此波动性大已不再。是新兴市场的特色。从市场波动值Volatility来看,美国纳斯达克指数过去两年的波动值已经比MSCI亚洲新兴市场指数波动值要高,中国A股市场的波动值在今年甚至亚洲邻近市场要小。其次,在金融市场国际化的浪潮下,许多新兴市场逐渐解除原有的限制,对外开放市场,例如台湾最近即废止QFII的制度。事实显示,在国际资金的进驻后,新兴市场的企业管理水平也有迎头赶上的趋势。在台湾地区、新加坡等市场,一些占大盘权值高的蓝筹股,外资持有股权的比例已经过半,就股东结构而言,这些公司已算是国际级的企业,因此在管理上须同步提升至国际级的水平,决策时亦须考虑外资股东的想法。国内的企业在迈向国际舞台的过程中,遇到如股权结构改变、购并的情况时,也必须尊重国外媒体的看法,这也是升级为国际企业所必经的过程。综合以上两点,投资新兴市场的策略也须加以调整。过去国际投资人习惯将市场按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来划分,但随着新兴市场国际化的脚步,不同国家间的股市渐趋同步,反而是不同产业间的景气周期差异更加明显。因此,以国别作为资产分散的依据,已远不如以不同产业来分散风险的效果。特别是对于新兴市场而言,产业的优势更为明显,例如一向采取价值型投资法的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在其投资组合中就有中国石油这家公司,他并不会因为中国石油来自属于新兴市场的中国大陆就不投资,这个例子亦告诉我们,只要公司治理国际化,且所属产业具备竞争优势,即使公司在新兴市场,投资前景仍被看好。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是指区块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形态和内容产生形态,是相对于“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网络内容生产过程。区块链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和生成下一个区块。区块链是全网统一的,因此从逻辑上看是中心化的。从架构上看,区块链是基于对等网络的,因此是架构去中心化的。从治理上看,区块链通过共识算法使得少数人很难控制整个系统,因此是治理去中心化的。扩展资料: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点: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节点来自由选择中心、自由决定中心。简单地说,中心化的意思,是中心决定节点。节点必须依赖中心,节点离开了中心就无法生存。在去中心化系统中,任何人都是一个节点,任何人也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阶段性的,任何中心对节点都不具有强制性。随着网络服务形态的多元化,去中心化网络模型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成为可能。Web2.0兴起后,Wikipedia、Flickr、Blogger等网络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都是去中心化的,任何参与者,均可提交内容,网民共同进行内容协同创作或贡献。区块链-去中心化。
东西贵,和物价涨是两个问题~~我先说物价贵中国的国情,说句实在话,是有很大困境的。其中最大的困境就是人口多。咱们拿粮食价格举例。现在网上很多童鞋,拿着中国菜价跟美国菜价进行比较,在综合比较了菜价和消费水平等因素之后,我们很明显发现,美国人吃饭上画的钱貌似比中国人负担要小。实际上,也确实比中国人负担小。但是!你不觉得有问题么?跟美国比粮食价格,那简直就是自找不痛快!美国拥有世界最庞大的耕地,而且是黑土地。粮食产业从业人口不及百万。用的全是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设备。而且美国人比中国少。只有3亿。美国产出量及其庞大的粮食,但粮食需求很小。形成粮食供大于求的局面。所以美国还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粮食多到拿出n多来卖,粮食价格当然就低了~~中国只有2.17亿英亩耕地,比印度的都少~农业从业人口保守估计有6亿。因为必须让6亿人都要有工作,所以不能广泛使用农机和现代化设备。中国人口13亿现在估计都超14亿了。粮食消费大。中国耕地产的粮食直到去年刚刚实现自给自足。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相信稍有经济常识的同学也都明白为虾米粮食价格会偏高了。美国是世界上粮价最便宜的地区之一,跟美国比粮食价格,这不是自找不痛快是什么?经济学里面的供需关系来确定物品价值的规律,几乎在中国的任何基础商品上面都有体现。庞大的人口带来庞大的市场需求。从而推高了很多产品的价格。除此之外,中国还有一个基本国情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概念就是生产资料公有。现而今,还有什么东西是公有的呢?银行、铁路、石油、通信、军火、航天、电力、盐业等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都是国有企业。不知你发现了吗?这些行业除了都是国企以外,还有个共同点,就是产品价格高。中国为了保证国家关键行业不落入外国之手,故意将这些行业,变成国有垄断经营。学过经济学的童鞋们都知道,一旦一个行业实现垄断,那么该行业的价格将不随供需变化而变化。因为垄断,所以消费者别无选择,所以价格高,也只能承受。现在的垄断结果,是由朱容积时代的抓大放小的国企改革遗留下来的问题。在这里我不想批评朱总理,因为当时这个政策,确实挽救了中国经济。但也为今天油价高埋下了隐患。抓大放小,使得关键行业的国企以垄断的方式得以生存,并发展壮大。当时的确在95-98年的经济困难中,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现在价高的副作用,其实也不全是朱总理的过失。因为底下的人在朱老退休后玩猫腻,朱老也没办法的。在这里,我不是说提倡大家反对现行的垄断体制。我是希望大家理解中国面临的困境。中国人一盘散沙大家都知道,拍一部建国大业,演员表一小半都是外国人的事,大家也都很清楚。如果这些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不以垄断形式进行严格管理,弄不好就被卖国贼把他们都卖给外国人了。中国要都是能像日本武士似的一致对外,以卖国为耻,我举双手赞成市场化。但是,家贼难防啊~~所以,我希望大家不光要见到ZF决策的漏洞,也要充分认识到中国面对的困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问题。有些事情,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再有一个大家关注的价高的问题就是房价。首先我先不谈国内的价格,咱们先看看国外。我前些天惊讶的发现,但凡华人多的地方,房价都高。香港、台湾、悉尼、美国加州……当然还有大陆。这使我忽然发现,中国房价问题,应该植根于中国文化内。而并非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群人的责任。先说说投资性买房,这股势力是中国现在推高房价的主力。中国人对于财富的概念只有2个:黄金和土地。理财方式其实有好几十种,《穷爸爸、富爸爸》里面就阐述了30多种投资理财的方式。但中国人只认得其中两种:买黄金,买土地。有了钱,买房子呗,房价在涨,买了房,等价涨了一出手,不就坐地生财了吗?这大概就是网上盛传的手持25个房本炫富的“房本哥”的行动动机。这其实并不鲜见,在咱们身边,稍微家庭财政比较好的,都会有好几套房子。比如李刚~~网上人肉说它有5、6所房子。~实际上这些投资住房,并不进去住,在中国相当普遍。实际上,中国现在已经是房子多人没那么多了。但依然价高,依然很多人没房。很明显就是有投资买房的存在。再说基层ZF的财政。我原本不想骂人,也不喜欢骂人,但在这,我实在忍不住我这小暴脾气了。基层ZF,TM的蛀虫太多,府败无节制,做人无廉耻还TM有脸出来当官。ZF门口的“为人民服务”你们天天见,天天忘。自从朱容积时代之后,中秧收回了很多地方税的款项,使得中央财政一下子充裕起来,而地方财政一下子紧张起来。为了创造GDP好升迁,为了席面上多点高级酒,为了能多泡俩烂妞,地方财政注意到了土地升值为地方财政带来的巨大财富源泉。所以基层ZF作为卖土地的一方,坚决支持土地涨价。其次,是中国传统的结婚必买房的刚性规定。使得丈母娘成为了推高中国房市的又一必要条件。虽然不是主要原因,但因为刚性的需求,使得不论多高地价格,家里也会为此买单。事实上,这个群体既是高房价的帮凶,也是高房价的受害者。三大群体的需求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风助火势,将房价一路推高。~~接下来说说奢侈品。谁要说奢侈品价格高是ZF责任,谁就是没脑子。中国的奢侈品关税,因为加入世贸,早就开始不停地降。但为什么奢侈品不涨价呢?原因很简单!价低了,就不是奢侈品了,就没人买了。这是商家的营销策略。咱们拿宝马车举例。宝马在美国算不上特别贵,用几个月工资就能整出一辆。但在中国,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这是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宝马如果当真降价降到QQ的价格,那大伙也就不拿宝马当身份地位财富象征了。所以也就不买宝马了。所以即使他成本是10万,他也要卖到120万。不卖到这么高地价,没人买的。好啦,再解释下为什么天天涨价。这是中国国力还不足够的问题。解答这个问题前,先要给你介绍纸币的价值定义的问题。纸币是由纸做的。纸本身没有价值,那怎么才能让纸做的东西被大火承认他有价值呢?就是一个国家的央行,要储存一种很有价值的东西,当大家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将纸做的货币向政府手中兑换出有实际价值的东西。所以,一个政府如果存有足够的物资储备,来兑现居民的这种需要,那么这种纸币就有了价值。不然一台机器,随便印一张上面写了100的纸,就能换走大米什么的。那市场就完了。中国用什么东西作为储备呢?是黄金+美元+欧元+日元+……一大堆外币。而中国的国力还不强,手里只有1000吨黄金。而美国有8000吨,加上IMF放在美国的3000吨,美国能直接取用的超过万吨黄金。美国可以用黄金作为它的货币保证,但中国没那么多黄金,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中国的办法是上述一堆东西作保。另外,中国也当然考虑过一个问题,如果当那一堆东西里其中有一种掉价了,中国就受损失了。比如中国手里原来有2万亿美元,而这2万亿美元是中国辛辛苦苦挣来的。可如果有一天,美元贬了一半下去,中国不就损失了一半么?但这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国内的老百姓也可能持有美元,也会因此手里的钱贬值一半。这样大量老百姓的资产就被美元贬值所掠夺了。中国的办法是外汇管制。所有做出口贸易的企业,一旦你卖出东西了,美国人肯定会给你美元。在接到美元的那天往后15天之内,必须把美元花掉,或者找银行把美元兑换成RMB。这样,国内的老百姓就不会持有大量美元了。从而避免外币贬值对老百姓的掠夺了。但是这等于政府把外币贬值的风险全包揽下了。所以中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外汇储备。就因为这个外汇管制。如果不管制,那么外币将堂而皇之的走进普通居民生活。到那时,你到市场上买菜,手里一大把美元、欧元、日元、比索、泰铢、韩元、第纳尔、瑞士法郎什么的一掏出来,小贩直接挂掉~~极不利于日常生活。但正是因为管制,所以导致了现在物价的上涨。因为美元在贬值,所以中国出口的时候会赚到更多美元票子~~而这些美元票子,找银行兑成了RMB。这样一来,美元跌价的同时,也会造成国内RMB总量的大幅提升。也就所以会通货膨胀了。美国因为跟中国出口关系很大,所以他们一贬值,咱们这边就涨价,很明显的。要怪,只能怪咱们自己没那么多黄金。如果有那么多黄金,只要宣布一个比价,RMB总量与国库黄金量成一个比例,这样货币就不会通货膨胀了。瑞士之所以国际信誉好,不光是因为他的绝对中立,还因为他的货币是按严格比例,与他所拥有的3000吨黄金一一对应的。货币币值绝对稳定造成的。现而今,美国又要推出第三波量化宽松了。所以国内又要面临一轮通货膨胀了。亲们,大家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