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经济风暴?具体情况

樊广艳 2019-12-21 18:09:00

推荐回答

其实我认为大多数人对97亚洲金融危机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说什么是索罗斯挑起的,或者是遭到美国的国际资本的狙击,又很少人将这次金融危机和欧洲准备推出欧元而实行超紧缩性货币政策联系到一起,因为大多数欧洲人对欧元这个怪物感到没有信心,所以这也导致了大量的欧洲资本大量的进入美国,美国察觉到了这个问题,如果美国政府不采取有力的措施,这么庞大的欧洲资本会催生出巨大的经济泡沫,果然美国行动了,而美国既然阻止了部分欧洲资本进入美国的资本市场,这钱总要有地方去呀!呵呵,问题就在这里。不行多说了,索罗斯不算什么!人们都把他神话了,正是索罗斯看清了国际资本的流向的真正原因···真的说太多了!如果你想了解,我推荐你看一个人的文章,这将会起到醍醐灌顶的效果···你可以登录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网站秘书长王建中宏特稿http://www.macrochina.com.cn/info.shtml。
赵风英2019-12-21 19:56:40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自1997年7月起,爆发了一场始于泰国、后迅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业井波及世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仅半年时间,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幅度高达30%~50%,最高的印尼盾贬值达70%以上。同期。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股市跌幅达30%~60%。据估算、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仅汇市、股市下跌给东南亚同家和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000亿美元以上。受汇市、股市暴跌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这场危机首先是从泰铢贬值开始的,1997年7月2日.泰国被迫宣布泰铢与美元脱钩。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当大泰铢汇率狂跌20%。和泰国具有相同经济问题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迅速受到泰铢贬值的巨大冲击。7月11日,菲律宾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元兑换,当大比索贬值11.5%。同一天,马来西亚则通过提高银行利率阻止林吉特进一步贬值。印度尼西亚被迫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贬值了14%。继泰国等东盟国家金融风波之后,台湾的台市贬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机第二波,10月17日,台市贬值0.98元,达到1美元兑换29.5元台币,创下近千年来的新低,相应地当天台湾股市下跌165.55点,10月20日。台币贬至30.45元兑1美元。台湾股市再跌301.67点。台湾货币贬值和股市大跌,不仅使东南亚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而且引发了包括美国股市在内的大幅下挫。10月27日,美国道,琼斯指数暴趴554.26点,迫使纽约交易所9年来首次使用暂停交易制度,10月28日,日本、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股市分别跌4.4%、7.6%、6.6%、6.7%和6.3%。特别是香港股市受外部冲击,香港恒生指数10月21H和27日分别跌765.33点和1200点,10月28日再跌1400点,这三大香港股市累计跌幅超过了25%。11月下旬,韩国汇市、股市轮番下跌,形成金融危机第三波。11月,韩元汇价持续下挫,其中11月20日开市半小时就狂跌10%,创下了1139韩元兑1美元的新低;至11月底,韩元兑美元的汇价下跌了30%,韩国股市跌幅也超过20%。与此同时,日本金融危机也进一步加深,11月日本先后有数家银行和证券公司破产或倒闭,日元兑美元也跌破1美元兑换130日元大关,较年初贬值17.03%。从1998年1月开始、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心又转到印度尼四亚、形成金融危机第四波。l月8日,印尼盾对美元的汇价暴跌26%。l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亚从事巨额投资业务的香港百富勤投资公司宣告清盘。同日,香港恒生指数暴跌773.58点,新加坡、台湾、日本股中分别跌102.88点、362点和330.66点。直到2月初,东南业金融危机恶化的势头才初步被遏制。PS:外因---国际投机者金融大鳄索罗斯的投机行为分析1997年3月3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国内9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存在资产质量不高以及流动资金不足问题。索罗斯及其手下认为,这是对泰国金融体系可能出现的更深层次问题的暗示,便先发制人,下令抛售泰国银行和财务公司的股票,储户在泰国所有财务及证券公司大量提款。此时,以索罗斯为首的手待大量东南亚货币的西方冲击基金联合一致大举抛售泰铢,在众多西方“好汉”的围攻之下,泰铢一时难以抵挡,不断下滑,5月份最低跃至1美元兑26.70铢。泰国中央银行倾全国之力,于5月中下旬开始了针对索罗斯的一场反围剿行动,意在打跨索罗斯的意志,使其知难而退,不再率众对泰铢群起发难。泰国中央银行第一步便与新加坡组成联军,动用约120亿美元的巨资吸纳泰铣;第二步效法马哈蒂尔在1994年的战略战术,用行政命令严禁本地银行拆借泰抹给索罗斯大军;第三步则大幅调高利率,隔夜拆息由原来的10厘左右,升至1O00至1500厘。三管齐下,新锐武器,反击有力,致使泰抹在5月20日升至2520的新高位。由于银根骤然抽紧,利息成本大增,致使索罗斯大军措手不及,损失了3亿美元,挨了当头一棒。然而,索罗斯毕竟还是索罗斯。凭其直觉,索罗斯认为泰国中央银行所能使出的全盘招术也就莫过于此了,泰国人在使出浑身解数之后,并没有使自己陷入绝境,所遭受的损失相对而言也只是比较轻微的。从某种角度上看,索罗斯自认为,他已经赢定了。对于东南亚诸国而言,最初的胜利只不过是大难临头前的回光返照而已,根本伤不了他的元气,也挽救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命运。索罗斯为了这次机会,已经卧薪尝胆达数年之久,此次他是有备而来,志在必得。先头部队的一次挫折并不会令其善罢甘休,索罗斯还要三战东南亚。1997年6月,索罗斯再度出兵,他号令三军,重振旗鼓,下令套头基金组织开始出售美国国债以筹集资金,扩大索罗斯大军的规模,并于下旬再度向泰铢发起了猛烈进攻。刹那间,东南亚全融市场上狼烟再起,硝烟弥漫,对抗双方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白刃战,泰国上下一片混乱,战局错踪复杂,各大交易所简直就像开了锅似的热汤,人们发疯似地奔跑着,呼嚎着。只有区区3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泰国中央银行历经短暂的战斗,便宣告“弹尽粮绝”,面对铺天盖地面来的索罗斯大军,他们要想泰铢保持固定汇率已经力不从心。泰国人只得拿出最后一招,来个挖肉补疮,实行浮动汇率。不料,这早在索罗斯的预料当中,他为此还专门进行了各种准备。各种反措施纷纷得以执行,泰铢的命运便被索罗斯定在了耻辱的十字架上了。泰铢继续下滑,7月24日,泰铢兑美元降至32.5:1,再创历史最低点,其被索罗斯所宰杀之状,实在令世人惨不忍睹,泰国人更是心惊肉跳,捶胸顿足,责问苍天。索罗斯采用的是立体投机的策略,并不是单一的只是外汇的操作。所谓立体投机,就是利用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金融工具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的金融投机1997年上半年,以量子基金为代表的一些大型基金大规模运用“杠杆”不断挤压泰国金融市场,触发泰国金融危机,在随后东南亚金融危机演变过程中,这些基金大规模运用“杠杆”,加重了危机的程度。他们怎么做的呢?正如索罗斯本人所描述的“我们用自己的钱买股票,付5%的现金,另外95%的资金用借的;如果用债券做抵押,可以借更多钱,我们用一千美元,至少可以买进价值五万美元的长期债券……”。索罗斯等著《SorosonSoros》,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它们以自有资本做抵押,从银行借款购买证券,再以证券抵押继续借款,迅速扩大了债务比率,不仅如此,它们还将借款广泛投机于具有“高杠杆”特点的各种衍生工具,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杠杆比率。据《经济学家》的报道,量子基金确实早在1997年3月就大量买入看跌期权,以掉期方式借入大量泰铢,卖出泰铢期货和远期,因料定交易对手要抛出泰铢现货为衍生合同保值,轻而易举地借他人之手制造泰铢贬值压力。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香港的做法,更是立体投机的经典例子。一般情况下,由于金融市场之间存在无套利均衡关系,随着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及其市场的诞生和发展,外汇即期市场、远期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衍生市场之间环环相扣,节节锁定,牵一发而动全身。典型例子如1997年10月份以及随后几次国际投机家冲击香港金融市场时,国际投机家先在货币市场上大量拆借港币,抛售港币,迫使港府急剧拉高货币市场同业拆息;货币市场同业拆息急剧上升引起股票市场下跌;同时引起衍生市场上恒生股票指数期货大幅下跌;恒指期货大幅下跌又加速了股票市场的下跌;股票下跌又使外国投资者对香港经济和港币信心锐减,纷纷抛出港股换回美元,使港币面临新一轮贬值压力……。各个市场的连锁反应,最终全面扩大了投机家的胜利果实。料定对香港外汇市场发动攻击将引起连锁反应,国际投机家在各个市场上立体布局,一方面在各个市场加大赌注,为投机推波助澜;另一方面,一旦投机成功即可全面丰收,为承受的投机风险匹配高收益。索罗斯对此做了生动描述:“如果你把一般的投资组合像名称所显示的一样,看成是扁平或二度空间的东西,最容易了解这一点。但我们的投资组合更像建筑物,用我们的股本做为基础,建立一个三度空间的结构,有结构,有融资,由基本持股的质押价值来支撑。我们愿意根据三个主轴把资本投资下去:有股票头寸、利率头寸和外汇头寸。不同的部位互相强化,创造出这个由风险和获利机会组成的立体结构。通常两天——一个上涨日和一个下跌日——就足以高速使我们的基金膨胀。索罗斯等著《SorosonSoros》,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国际投机家进攻香港金融市场时充分运用了这种“立体投机”策略:首先在货币市场上,拆借大量港币;在股票市场上,借入成分股;在股票期指市场累计期指空头;然后在外汇市场上利用即期交易抛空港币,同时卖出港币远期合约;迫使港府提高利率捍卫联系汇率;在股票市场上,将借入成分股抛出,打压期指……。综合看来,基于金融市场之间的密切联系,“立体布局”使投机家的风险暴露相互加强的同时更令杠杆投机威力和收益大增。港币实行联系汇率制,联系汇率制有自动调节机制,不易攻破。但港币利率容易急升,利率急升将影响股市大幅下跌,这样的话,只要事先在股市及期市沽空,然后再大量向银行借贷港币,使港币利率急升,促使恒生指数暴跌,便可象在其他国家一样获得投机暴利。自1997年10月以来,国际炒家4次在香港股、汇、期三市上下手,前三次均获暴利。1998年7月底至8月初,国际炒家再次通过对冲基金,接连不断地狙击港币,以推高拆息和利率。很明显,他们对港币进行的只是表面的进攻,股市和期市才是真正的主攻目标,声东击西是索罗斯投机活动的一贯手段,并多次成功。炒家们在证券市场上大手笔沽空股票和期指,大幅打压恒生指数和期指指数,使恒生指数从1万点大幅度跌至8000点,并直指6000点。在山雨欲来的时候,证券市场利空消息满天飞,炒家们趁机大肆造谣,扬言“人民币顶不住了,马上就要贬值,且要贬10%以上”。港币即将与美元脱钩,贬值40%”,“恒指将跌至4000点”云云。其目的无非是扰乱人心,制造“羊群心态”,然后趁机浑水摸鱼。8月13日,恒生指数一度下跌300点,跌穿6600点关口,收市时跌幅收窄,但仍跌去199点,报收6660点。其势与沪深股市2001年下半年的情况非常相似,天天响地雷,周周都下跌,“推倒”趋势震撼人心。在压低恒生指数的同时,国际炒家在恒指期货市场积累大量淡仓。恒生指数每跌1点,每张淡仓合约即可赚50港币,而在8月14日的前19个交易日,恒生指数就急跌2000多点,每张合约可赚10多万港币,可见收益之高!第一回合8月13日恒指被打压到了6660底点后,港府调动港资、华资及英资入市,与对手展开针对8月股指期货合约的争夺战。投机资本是空军要打压指数,港府是红军则要守住指数,迫使投机家事先高位沽空的合约无法于8月底之前在低位套现。港府入市后大量买入投机资本抛空的8月股指期货合约,将价格由入市前的6610点推高到24日的7820点,涨幅超过8%,高于投资资本7500点的平均建仓价位,取得初步胜利,收市后,港府宣布,已动用外汇基金干预股市与期市。但金融狙击手们仍不甘心,按原计划,于8月16日迫使俄罗斯宣布放弃保卫卢布的行动,造成8月17日美欧股市全面大跌。然而,使他们大失所望的是,8月18日恒生指数有惊无险,在收市时只微跌13点。第二回合双方在8月25日至28日展开转仓战,迫使投机资本付出高额代价。27日和28日,投机资本在股票现货市场倾巢出动,企图将指数打下去。港府在股市死守的同时,经过8天惊心动魄的大战,在期货市场上将8月合约价格推高到7990点,结算价为7851点,比入市前高1200点。8月27日、28日,港府将所有卖单照单全收,结果27日交易金额达200亿港币,28日交易金额达790亿港币,创下香港最高交易记录。27日,8月份期货结算前夕,特区政府摆出决战姿态。虽然当天全球金融消息极坏,美国道琼斯股指下挫217点,欧洲、拉美股市下跌3%-8%,香港股市面临严峻考验。据市场人士说,港府一天注入约200亿港元,将恒生指数稳托上升88点。为最后决战打下基础。同日,国际炒家量子基金宣称:港府必败。投机香港市场的国际大炒家索罗斯量子基金首席投资策略师德鲁肯米勒在接受CNBC电视台的访谈中,他首先承认量子基金一直在沽空港元和恒生期指。并说,由于香港经济衰退,所以港府在汇市与股市对国际投资人发起的“战争”中,将以失败告终。索罗斯虽然每次的动作都是大手笔,但从来不公开承认自己在攻击某个货币,这种以某个公司或部分人的名义公开与一个政府下战书,扬言要击败某个政府的事件闻所未闻、史无前例。28日是期货结算期限,炒家们手里有大批期货单子到期必须出手。若当天股市、汇市能稳定在高位或继续突破,炒家们将损失数亿甚至十多亿美元的老本,反之港府前些日子投入的数百亿港元就扔进大海。当天双方交战场面之激烈远比前一天惊心动魄。全天成交额达到创历史纪录的790亿元港币。港府全力顶住了国际投机者空前的抛售压力,最后闭市时恒生指数为7829点,比金管局入市前的8月13日上扬了1169点,增幅达17.55%。香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立即宣布: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货币的战斗中,香港政府已经获胜。香港市场人士估计,港府在这两星期托市行动中,投入资金超过1000亿港元,集中收购了香港几大蓝筹股公司的股票,预计港府目前持有相当于香港股市2100亿美元总市值的4%股票,成为多家香港蓝筹股公司的大股东。香港期货交易所于29日推出三项新措施。即是:由8月31日开市起,对于持有一万张以上恒指期货合约的客户,征收150%的特别按金,即每张恒指期货合约按金由8万港元调整为12万港元;将大量持仓呈报要求由500张合约降至250张合约必须呈报;呈报时亦须向期交所呈报大量仓位持有人的身份。31日,在政府终止扶盘行动后股市猛跌7.1%,但其跌幅比市场人士预期的少。恒生指数下滑554.70点,闭市报7257.04点,全场成交总值仅66亿港元,不到上星期五的历史新高记录790亿港元的十分之一。而有些投资者原本预测该指数可能大泻15%。但投机资本并不甘休,他们认为港府投入了约1000亿港币,不可能长期支撑下去,因而决定将卖空的股指期货合约由8月转仓至9月,与港府打持久战。从8月25日开始,投机资本在8月合约平仓的同时,大量卖空9月合约。与此同时,港府在8月合约平仓获利的基础上趁胜追击,使9月合约的价格比8月合约的结算价高出650点。这样,投机资本每转仓一张合约要付出3万多港币的代价。投资资本在8月合约的争夺中完全失败。第三回合港府在9月份继续推高股指期货价格,迫使投机资本亏损离场。9月7日,港府金融管理部门颁布了外汇、证券交易和结算的新规定,使炒家的投机受限制,当日恒升指数飙升588点,以8076点报收。同时,日元升值、东南亚金融市场的稳定,使投机资本的资金和换汇成本上升,投机资本不得不败退离场。9月8日,9月合约价格升到8220点,8月底转仓的投机资本要平仓退场,每张合约又要亏损4万港币。9月1日,在对8月28日股票现货市场成交结果进行交割时,港府发现由于结算制度的漏洞,有146亿港元已成交股票未能交割,炒家得以逃脱。在此次连续10个交易日的干预行动中,港府在股市、期市、汇市同时介入,力图构成一个立体的防卫网络,令国际炒家无法施展其擅长的“声东击西”或“敲山震虎”的手段。具体而言,港府方面针对大部分炒家持有8000点以下期指沽盘的现状,冀望把恒生股指推高至接近8000点的水平,同时做高8月期指结算价,而放9月期指回落,拉开两者之间空档。即便一些炒家想把仓单从8月转至9月,也要为此付出几百点的入场费,使成本大幅增高。在具体操作上,香港政府与国际炒家将主要战场放在大蓝筹股上,主要包括汇丰、香港电讯、长实等股票。这些股票股本大、市值高,对恒生指数涨落举足轻重。以汇丰为例,该股占恒生股指的权重达到30%,故成为多空必争之股。至1999年8月底,当时购入的股票经计算。帐面盈利约717亿港元,增幅60.8%,恒生指数又回升至13500点。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港府入市大获成功。据称,仅索罗斯就赔了8亿美元。据说中国政府在背后利用手上的外汇储备大力支持港府。不过政府自己开的市场,自己也进去玩,有点自娱自乐的味道被格林斯潘痛批)。97东南亚金融危机索罗斯获利20亿美元外界揣测)。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持续时问之长,危害之大、波及面之广,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料。然而,危机的发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促成的必然结果。从外部原因看,是国际投资的巨大冲击以及由此引起的外资撤离。据统计,危机期间,撤离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高达400亿美元。但是,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内部经济的矛盾性。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是近20年来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这些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暴露出日益严重的问题:①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的优势,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正在下降。上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未作适时有效的调整,致使竞争力下降,对外出口增长缓慢、造成经常项目赤字居高不下。1996年,泰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为230亿美元,韩国则高达237亿美元。②银行贷款过分宽松,房地产投资偏大,商品房空置率上升、银行呆账。坏账等不良资产日益膨胀。泰国金融机构出现厂严重的现金周转问题,韩国数家大型企业资不抵债宣告破产,日本几家金融机构倒闭,印度尼西亚更是信用危机加剧。以上这些经济因素从各个方面影响了汇市和股市,③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外资,大量引进外资并导致外债加重。泰国外债1992年为200亿美元,1997年货币贬值前已达860亿美元,韩国外债更是超过15D0亿美元。④汇率制度僵化。在近年美元对国际主要货币有较大升值的情况下,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率未作调整,从而出现高估的现象,加剧了产品价格上涨和出口锐减。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货币贬值势在必行。而货币贬值又导致了偿还外债的能力进一步下降,通货膨胀压力加剧,从而促使股市下跌。⑤在开放条件和应变能力尚不充分的情况下,过早地开放金融市场,加入国际金融一体化,当国际游资乘机兴风作浪时,一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不知所措或措施不力,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辛国臣2019-12-21 19:12:15
  • 1997年1月份,以乔治·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商开始对觊觎已久的东南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开始抛售泰铢,买进美元。泰铢直线下跌。其目的很明确:搅乱东南亚金融市场,以图混水摸鱼,狠捞一笔。而东南亚一些国家房地产、外汇储备、金融市场管理的混乱与失控,给投机者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吃柿子挑软的拿,索罗斯的如意算盘是:先从最不堪一击的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入手,进而搅乱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最后攻占香港,以图造成他们无坚不摧的印象,击溃市场信心,引发"群羊"心理。索罗斯认为,只要击垮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其它国家就不可避免一个接着一个倒下,这就是所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泰国,成了首当其冲的目标。5月份,国际货币投机商开始大举沽售泰铢,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面对投机商气势汹汹的进攻,泰国央行与新加坡央行联手入市,三管齐下,企图捍卫泰铢阵地,他们动用了120亿美元吸纳泰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离岸投机者;大幅提高息率,一番短兵相接之后,泰铢的地位暂时性保住了。对此,国际货币投机商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他们的招数只有一个:筹集资金,狠抛泰铢。索罗斯开始节节挺进。与此同时,泰铢贬值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屡创新低。泰政府临阵换将,原财政部长庵雷·威拉旺被迫交出帅印,泰政府此举,犹如在波涛汹涌的湖面投下一颗重磅炸弹,菲律宾成了受害者,比索汇率开始大幅起落。庵雷·威拉旺的黯然而去却未能阻止泰铢的节节失利。6月份,投机商开始出售美国国债,筹集资金,再度向泰铢发起致命一击。泰央行奋起还击。其时,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在太平盛世掩盖下的各种弊端一一暴露出来。为了稳定军心,6月30日,泰国总理差厄利发表电视讲话:"我再次重申,泰铢不会贬值,我们将让那些投机分子血本无归。发誓归发誓,偏偏其金融市场像个扶不起的阿斗。此时的泰国央行已弹尽粮绝,仅有的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早已花光。就在泰总理讲话两天之后,泰国央行被迫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放弃长达13年之久的泰铢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当天,泰铢重挫20%,7月29日,泰国央行行长伦差·马拉甲宣布辞职,8月5日,泰央行决定关闭42家金融机构,至此,泰铢终于失守。与此同时,菲律宾比索的软弱可欺使它成为投机商的另一狙击目标,菲央行曾尝试一周之内4次加息,并宣布扩宽比索兑换美元汇率的上落波幅,竭力对抗索罗斯。但大势已去,无力回天。7月11日,菲央行宣布允许菲律宾比索在更阔的幅度内波动,一时间,比索贬值惨不忍睹,实际上,这标志着比索保卫战的全面失守。就像一个瘾君子,此时的索罗斯显然并未心满意足,他们四下出动,寻找可捕猎的下一个目标,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进入了他的视线之内。马来西亚央行企图拉高沽空马来西亚林吉特的成本来阻止投机商的兴风作浪,印度尼西亚也入市支持印尼盾。但终挡不住投机商强有力的进攻,马币、印尼币对美元兑换比价一低再低。邻国阵地的失守开始波及一向有"避难货币"之称的新加坡货币。唇亡齿寒,尽管新加坡也采取了诸如拉高利率等措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新加坡元兑美元的汇率还是持续下跌。在索罗斯的强硬态势下,各国政府均感力不从心,已纷纷放弃了捍卫行动,开始屈服,一副任打不还手的样子。任由本国货币在市场中沉沉浮浮,另一方面,国际货币投机商更是有恃无恐,在东南亚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横行一时。东南亚货币狙击战弄得人人自危,各国金融当局使尽浑身解数以免掉入这一泥潭之中,就连在此次风潮中一直作壁上观的美国也开始表态,美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说,他特别"感到不安的是"这场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由一个国家涉及到另一个国家,美国愿意帮助"受这次波动影响的国家"。国际投机商咄咄逼人的气焰已使得国际社会对集体应付货币危机的认识正在加深。7月25日,中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香港特区、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等亚太地区1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和金融管理局高层代表在上海开会,会议结束后发出的声明表示,一个稳定的货币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亚太各国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研究,对有关国家提供新援助的措施协助成员国在必要时进行经济调整,这个消息对东南亚各国来说,至少让他们觉得在自己与国际货币炒家进行殊死搏斗时不再显得那么孤单。8月5日,危机重重的泰国,同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附带苛刻条件的备用贷款计划及一揽子措施。8月11日,为拯救资金短缺的泰国,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持,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行长在日本东京举行会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承诺分担为泰国提供总共160亿美元来到我们的国家,一夜之间,使我们全国人民十几年的奋斗化为乌有。泰国一银行行长差旺说:"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瞧着索罗斯这流氓强盗剥夺我们曾经拥有的财富,我们只想说,你不就是要钱吗?"对所有的东南亚人来说,他们过去曾拥有一大笔财富瞬间化为乌有,萨马特电讯公司总裁查奴瓦斯特说:曼谷人甚至还没来得及享受荣华,汽车刚下生产线,房子新刷的油漆还没有干。但他们已经失去了一切。印尼音乐家邦尼勒古马赫为买一幢梦中花园而奋斗了30年,正准备迁入时,风暴来了,"我不得不退掉它。他说。一个为吃饭而忧的时代,一个需要省吃俭用的时代已不可避免,但曾经沧海的感觉,让他们仍沉浸在富有的回味中。在曼谷市中心的广场里,有小贩在声嘶力竭地叫着出租衣服,"你可以租到任何东西,私立大学的学生们为了保持体面,几乎从头到脚都租。小贩说他的生意还挺火的,礼拜天的商场里,依然人头攒动,唯一不同的是:囊中已羞涩,只能闲逛。就像许许多多的北京老人遛鸟一样。那些腰缠万贯的富豪,也只能傻看着自己50%甚至更多的财产无影无踪而去,据估计,从3月到9月,马来西亚排名前12位的富翁,仅在股票市场就损失了130亿美元,印尼总统苏哈托的子女们也被迫出售他们的公司,以免颗粒无收局面的出现。过去的世界不复存在。泰国第三大银行农业银行总裁拉姆萨姆如是说。曼谷奇异的风光依然那么美丽动人,吉隆坡的高楼大厦依然那么鳞次栉比;可是,曾经的富有与现在的贫穷的鸿沟却是那么遥不可及。这不仅仅是一种失落感",泰一大学教授无奈地叹气。直面现实,也许这是东邻人最痛苦又最无奈的选择!三个月之后,席卷东南亚地区的金融风暴登滩香港岛---狼终于来了。黑色星期一也许,在许许多多的香港人的记忆当中,1987年10月的香港"股灾"就像一场噩梦,至今仍心有余悸。1997年的金秋10月,又一轮"大熊市"席卷整个香港股市。10月20日是美国华尔街股市惨剧"黑色星期一"的10周年纪念日,正因为此,它成了投资分析家们最为焦灼不安的一天,然而,恐怖气氛却并未在华尔街股市出现,恰恰相反,道·琼斯指数一周之间跌落210点之后,当天却反弹了74点。正当投资分析家们额手相庆之际,在地球的另一端却早已危机四伏、暗潮汹涌。事隔10年之后又一个"黑色星期一"开始降临,只不过,这次笼罩的是有购物天堂之称的香港。10月20日,香港股市开始下跌。10月21日,香港恒生指数下跌765.33点,22日则继续了这一势头,下跌了1200点。23日,对于港元前景的担忧使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节节上扬,21日仅为7%左右的隔夜拆息一度暴涨300倍。在这种市场气氛下,港股更连续第四次受挫,下跌达10.41%。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当天表示,香港基本经济因素良好,股市下跌主要是受到外围因素暂时投机影响,投资者不必恐慌。他说:"我不认为这是股灾。他认为,无论如何,特区政府首先是要捍卫港元汇率。虽然此前一天晚间有炒卖港元的投机活动,但此时炒卖活动已被平息。与此同时,香港金融管理当局总裁任志刚也发表讲话,声称金管局已于前一天晚上击退炒家。也许是因为特区政府强有力的干预措施,也许是因为特区政府和金融管理人士的信心感染了投资者,24日,在连续4个交易日大幅下跌后,香港股市在这天强力反弹,恒生指数上升718点,升幅达6.89%,27日,曾荫权再次重申,香港现行的联系汇率制度不会改变,在这次活动中受损失的只会是投机者。此时,全球各地股市形成恶性循环式的普遍狂跌,27日,纽约道·琼斯指数狂跌近554.26点,是有史以来跌幅最惨的一天,因而导致中途自动停盘一个小时。东京股市开盘后即狂跌800多点。28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400多点,跌幅达13.7%,全日最低达8775.88点,以9059.89点收市,下跌点数创历史之最,在这种状况之下,香港股市的震荡已并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因素了。对此,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强调,香港股市的震荡只是暂时性的调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表示,香港股市以往也出现过这种波动,不足为怪,港股波动是特区政府要自行处理的事物,中央政府将依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不会直接干预香港的股市和港元汇价。北京方面对香港整体经济仍充满信心。特区临时立法会财政事务局局长在回答议员的提问时说,社会对于稳定联合汇率制度十分关心,关于市场的运作,特区政府的一贯政策是"自由",行政干预应减到最少。特区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则劝市民保持冷静,反应不要过敏,入市时要审慎并要量力而为。香港舆论则表示了强烈的信心,《星岛日报》发表评论指出:"过去,在经历了经济危机后,本港会很快复苏,而且更加蓬勃,这次亦应不例外。美国财政指出,自1987年全球股灾后,香港股市过去10年的回报率居全球股市之首。经过九七股灾后,本港只要大力发展经济,十年后的回报率又可能是全球之最。港币保卫战由索罗斯所引起的这场"看不见的战争",如火山喷发般地震惊了全球,身处震源中心的泰国、马来西亚自是苦不堪言。另一面,隔海相望的香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绷紧了自己的神经。人们都意识到:这股"黑色金融暗潮"登滩港岛只是时间问题而已。面对国际金融炒家们咄咄逼人的气焰,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谨慎地表示,香港特区的外汇储备丰富,经济正稳步增长,更重要的是,香港特区背后有强大祖国的支持。所以这一风暴对香港不会形成特别严重的影响。事实上,早在1997年8月份,投机商就几次试探性地对港币进行了冲击,8月14日和15日,一些实力雄厚的投资基金进入香港汇市,他们利用金融期货手段,用3个月或6个月的港元期货和约买入港元,然后迅速抛空。致使港元对美元汇率一度下降到7.75/1。7.75被称为港元汇率的重要心理关键点。香港金融管理当局迅速反击。通过抽紧银根、扯高同业拆息去迎击投机者。金管局提高对银行的贷款利息,迫使银行把多余的头寸交还回来,让那些借钱沽港元买美元的投机者面对坚壁清野之局,在极高的投机成本下望而却步。故在很短的时间内,即8月20日使港市恢复平静,投机商无功而返。然而,人们心里非常明白,这批炒家并不会就此罢休,双方的血腥搏斗终不可避免。香港当局更是未雨绸缪,政策、舆论攻势双管齐下,提醒这批"金钱游鳄"不要轻举妄动。香港金融管理当局态度极其明确:坚决维护联系汇率制的稳定。正在英国访问的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离开伦敦前强调,特区政府有极大的决心维护联系汇率;财政司长曾荫权、财政事务局局长许仕仁一起会见传媒,重申维持联系汇率是港府首选目标,为了这一目标而导致利息飙升,属无可避免,希望香港民众稍安勿躁,政务司长陈方安生则呼吁所有人保持冷静,香港总商会发表文告声明支持联系汇率制度,并呼吁金融市场中人冷静思考,重新检视香港经济根基,从而稳定市场。曾荫权在一次投资会议上说:"我要重申,我们不会改变我们的货币制度或我们同美元的关系,拿港元投机而丧命的只有投机商。国际投机者三番五次狙击港元的行动不仅志在港元汇价上获利,而且采用全面战略,要在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上获益,他们的做法是,先在期指市场上积累大量淡仓,然后买上远期美元,沽远期港元,大造声势。待港府为对付港元受到狙击而采取措施大幅提高息口时,股票气氛转淡,人们忧虑利率大升推低股市与楼市,这时投机者便趁势大沽期指,令期指大跳水。于是,股票市场上人心惶惶,恐慌性地沽出股票,炒家就可平掉淡仓而获取丰厚的利润。换言之,投机者虽然在港元汇价上无功而返,甚至小损,但在期指市场上却狠捞一笔。对此,香港金融管理当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的措施,一是动用庞大的外汇储备吸纳港元,二是调高利息并抽紧银根。一番对攻之后,港股在连续下跌中止住脚步并开始强劲飙升,主要是有中资及外地资金入市,24家蓝筹、红筹上市公司从市场回购股份,推动大市上扬。中国电讯重上招股价以上水平,也产生一定刺激作用,令红筹、国企喘定并作反弹。加上祖国内地减息亦成大市上扬的题材,这些因素令恒指急速反弹。在股市强劲反弹之下,港元汇价恢复稳定。至此,这场惊心动魄的港币保卫战告一段落。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大加赞扬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及其同僚把这次危机处理得"实在值得赞赏"。这场较量虽说以香港金管局的艰难取胜而告终,但它所带给人们的震撼却并不仅仅局限于这场危机本身,它迫使更多的人去思考。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终于公开表示,港府将尽快进行内部检讨,并约晤学者和商界人士,总结这次金融风潮,寻找更好反击之法,以防范港币再受到外汇投机的狙击。www.cfexam.com.cn。
    龙巧云2019-12-21 18:54:53
  •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直接触发因素包括: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发生在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事件。这次金融危机反映了世界和各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包括许多被人们认为是经过历史发展选择的比较成熟的金融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进行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则和组织形式的问题。本书试图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解脱本世纪初货币制度改革以后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各国形成的货币供应体制和企业之间在新形势下形成的债务衍生机制带来的几个世纪性的经济难题,包括:。5.制定贫穷线,作为社会援助金的安全纲水平不设立失业保险,则必须有一个妥善社会援助制度。但很多社会援助制度都是因随政治争执而改变,未能有效地提供一适当保障水平,照顾最不能自助者的需要。较有依据的做法是选择适当的方法,制定官方贫困线,以此为社会援助制度的基本保障金,以社会安全网形式,成为社会最后防线,保障市民。这样会有效率地照顾最有需要的人士,并保证社会安定,维持良好治安法纪。1李罗力主编,1998,《第二冲击波——从东南亚金融风暴到全球经济大变局》,贵州人民出版社。2姜建青主编,1998,《海外金融风潮评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齐智慧2019-12-21 18:38:21
  • 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各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1、危机首先在东南亚爆发并波及港台短期资金大量进出:泰国于97年首季有19亿美元的净资金流入,第2季变成62亿美元的净资金外流;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印尼与菲律宾于96年共获得478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97年却变成30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出。自1997年初起,东南亚地区特别是泰国的泰铢受国际投机者的攻击,泰铢不断走软,最终不得不放弃固定汇率制,造成泰铢狂跌。接着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3国的货币也狂跌。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影响到它们的股市,大多数东盟国家的股票市值至10月底都下跌了20%以上。1997年第三季度台湾和香港的金融市场也被攻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迅速采取了有力的调控措施,成功地捍卫了港元联系汇率制。但香港股市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16800多点跌至9000点左右。2、危机蔓延至东北亚从10月底起韩元持续下跌,股市跌幅也超过40%。在金融危机中,韩国的大企业纷纷遭殃,又连累了一大批为其生产配套设备的中小企业。企业的大量倒闭使韩国银行呆帐和坏帐剧增,信誉大幅度下降,几乎已不可能到国际市场上融资了,到期应偿还的外债却越来越多。东南亚和韩国的金融风暴很快刮到了日本,使原本就不景气的日本经济愈益恶化。3、危机深化并波及俄罗斯、巴西1998年上半年,金融危机给东亚经济造成的巨大杀伤力不断显现,大多数东亚国家的经济跌入谷底。尽管各国的货币都已大幅度贬值,但出口仍呈下降趋势。内外投资也呈持续减少的态势:在国内,由于金融危机造成高利率和货币贬值,私人投资者极其谨慎;海外投资由于担心金融危机造成东亚地区投资环境的恶化,进入的数量锐减,而大量本地资金却因对本地区经济前景捉摸不定而逃逸。危机造成的另一个苦果是通货膨胀:1998年6月,菲律宾的通货膨胀率达10.7%,泰国6月份通胀率亦为10.7%,1998年5月一个月,印尼的通胀率就达5.24%。由于出口不振、投资乏力和大量企业破产、倒闭,失业已成为不少东亚国家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韩国1998年4月的失业率比一年前增加了一倍以上,1998年5月,菲律宾的失业率高达13.3%。1998年8月,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俄罗斯、俄股市、汇市猛泻。之后不久,巴西金融市场持续动荡汇市和股市大泻。俄罗斯和巴西的金融动荡表明亚洲金融危机已对世界金融市场产生破坏性影响。
    车延东2019-12-21 18:21:12

相关问答

我作为在该公司工作过的员工,给各位职友分享一下该公司的情况:首先,该公司之前是做期货的,半道改行做的外汇,用的平台是GoldstarForex,有心的职友可自行该平台的合法性。我自己做外汇有些年了,做过很多平台,点差基本都≤1.5,在该公司做最低的点差都≥3.7,而且是双向收取,也就是说比如你开仓0.1手,你的账面已经亏损3.7美金,你盈利10个点平仓出来,你的收益只有6.3美金左右,一般平台自己收取点差都≤1,那么剩余的2.7个点差就进了该公司老板的腰包,所以该公司有一条制度就是每天硬性开仓多少手,却不管你盈利或亏损,明目张胆的让你刷交易量赚取点差,欺负没做过的新人,呵呵。其次,讲一下入职,需要你交1000元到3000元不等的保证金,然后会给你一个1000美金到3000美金的账户,比如你交1000元,那么按照汇率6.8算的话,就是147美金,给你的账户就是1147美金,说白了就是配资,亏损的话亏的是你自己交的钱,盈利的话你只能拿到盈利的90%,公司收取10%,只要你开仓,公司就赚取点差,不管你亏损或盈利公司都有的赚,真是稳赚不亏的行业啊,呵呵。对了,忘了告诉大家,公司规定如果你未做满2个月离职,公司将从你的账户扣除60美金的又加了1个上下铺,10平米不到的单间住8个人,你以为宿舍费用要降低?别做梦了,每人涨到200每月,哈哈我都要笑死了,一个单间在这边一个月的租金也就700左右,8个人收1600,这老板赚钱的思维真不是盖的!剩下的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愿各位职友擦亮双眼,切勿被招聘网站上写的工资蒙蔽了双眼,最后祝大家找到理想工作。
区域优势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以沈阳为中心,半径150公里的范围内,集中了以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的8大城市,构成了资源丰富、结构互补性强、技术关联度高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民用航空港,全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和全国最高等级的“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沟通世界各大港口的大连港、正在开发建设的营口新港和锦州港,距沈阳均不超过400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作为东北中心城市的沈阳,对周边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强的吸纳力、辐射力和带动力。自然概况沈阳是辽宁省的省会,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全国的工业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沈阳现辖九区一市三县,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总人口720.4万人,市区人口506.6万人。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南部,辽河、浑河、秀水河等途经境内。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温在-29℃-36℃之间,平均气温8.3℃,全年降水量500毫米,全年无霜期183天。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温差较大,四季分明。沈阳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地处古沈水完成4241万件,增长7%;邮政特快专递完成234.8万件,下降3.3%。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45万门,比上年增长0.2%。城乡固定电话用户362万户,增长14.3%,其中城乡住宅电话用户295万户,增长16.6%。小灵通网络总容量102万线,用户98万户,增长41.8%。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439万户,新增37万户,增长9.1%;移动电话用户已达348万户,新增43万户,增长14.2%。国际互联网络登记注册用户达到75.7万户,其中宽带接入用户49.5万户,增长33.5%。固定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52部,每百户160部;移动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50部。
对于泰国危机的性质,学界有各种不同说法:国际收支危机、货币危机、泡沫经济破灭导致的银行危机、资本项目危机和“双重错配”等。泰国金融危机实际上是多种危机交互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泰国危机是国际收支危机:泰国的经常项目逆差过大。1996年泰国经常项目逆差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8.1%,超过了1995年墨西哥爆发金融危机时的经常项目逆差对国民生产总值之比——7.8%,而国际公认的安全线是5%。经常账户赤字并不一定会导致危机,其实此前泰国已持续了数十年的经常账户赤字。因为之前泰国的经常账户赤字是由国内的高投资率所导致的,高投资率推动泰国经济迅速增长、出口增长强劲,因此20多年来国际投资者都预期他们对泰国的直接投资和债务融资最终能得到较好的投资回报,一直高高兴兴地为泰国的经常账户赤字融资。而且泰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比重也一直未超过7.5%的国际警戒线,仅在1990年,由于第三次石油危机,泰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占GDP的比重短暂超过5%,达到8.5%。扩展资料: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1997年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997年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997年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1997年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远在欧洲,但对美国南方的生活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战争爆发时,南方经济急转直下.英国对中欧列强的封锁使美国南方的棉花无法进入欧洲大陆市场,南方农业的相对繁荣时期就此告一段落,致使南方人对协约国表示强烈的不满.甚至在美国即将宣战时.南方的许多知名人士还力谏威尔逊总统保持中立.这种态度并非完全出自地方偏狭主义和对经济的考虑,它还直接反映了南方强烈的反托拉斯冲动.国会议员克劳德基钦和参议员詹姆士瓦尔达曼都认为美国没有必要卷入这场战争,只有商业财团才急于要发战争财.南方的一些议员反对总统的战备计划,甚至投票反对宣战,瓦尔达曼就是由于抨击战争而结束了政治生涯.南方人虽然对这场外邦战争持怀疑态度,但最终还是参与了这场战争.无论在文化上还是在伦理上,南方白人都与大不列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英国就是利用了这种联系而从南方购买了大量棉花.从传统上,南方具有悠久的军事历史,是一个好战的"国度";1917年的战争号角又一次在南方掀起爱国主义热潮.田纳西州自愿应征入伍的战士阿尔汶C约克具体代表了南方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持的态度:战争初期他从宗教的角度要求推迟战争,但后来却成为美国最出色的战斗员.由于南方人传统上对联邦中央集权和大公司经济垄断的不信任,他们想方设法让南方在政治经济方面不受战争的危害.在基钦的领导下,南方议员们制定了一项税收政策,向高薪阶层课收重税.他们说服联邦政府把大多数军事训练营地建在南方;与海军签署合同,给南方的造船业带来生机;他们还居然在由政府控制商品价格的时代里使棉花摆脱政府的控制,大涨其价,促进了南方经济的暂时繁荣.联邦政府还出资在南方建造炸药厂,化学品厂,硝酸盐厂和堤坝等,间接促进了战后南方水电业和化工业的发展,从而加速改变了南方的经济结构.这种局部的经济繁荣孕育了战时的乐观主义,人们开始对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最贫穷地区的南方刮目相看.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影响到南方的人际关系.数千名南方人离开狄克西到外域服役;数千名外地人来到南方接受训练.这种人员调动虽然削弱了南方的地方偏狭主义,但也造成人际关系,尤其是种族关系的紧张.战争期间,私刑频频发生;大批黑人从南方乡村迁至北方城市,即本世纪著名的黑人大迁移.欧洲移民的中止和兵役制的实行造成北方工业廉价劳动力短缺.到1920年,大约有100万南方黑人移居北方,开创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人口变迁.南方妇女也在政治上获得了选举权,是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后果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给美国南方带来了后来被称之为"南方文学复兴"的时代.1945年,爱伦泰特这样写道,"随着1914—1918年的战争,南方重又步入世界;当它一脚跨出边界时,它回首一顾,这一顾给我们带来了南方文学复兴,带来了一种于现在自觉于过去的文学."在此后的20年中,经过威廉福克纳,托马斯伍尔夫,纳什维尔的农业平均主义者的努力,南方一跃而成为美国文学的前沿,事实上,大战期间南方生活的重大变化在于一种正在变化着的透视角度,在半个世纪的物质贫困和政治阳萎过后,南方重又站立起来;积极支持和拥护南方的"土生子"伍德罗威尔逊的理想主义和国际主义.然而,战时的经济繁荣往往好景不长.1921年,棉花价格大跌.万载不遇的虫害又偏偏在这时蔓延南方大地,侵蚀南方人的精神,使整个20世纪20年代及其后的棉花生产一蹶不振.经历了战时短暂繁荣之后的南方人难以面对饥饿的恐怖,大批黑人继续迁居北方.在1929年大萧条到来之前,南方经济已经大幅度下滑.1929年年末纽约股票市场倒闭引起的大萧条对美利坚合众国来说是一场深重持久的灾难.统计数字表明,全国有1/3的工人失业,到1933年,全国的商业收入跌减到1929年的一半.南方则受害更大,其年人均收入从1929年全国最低的372元减到1932年的203元.农业经济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直萧条而不见好转,大萧条几乎使农业陷入停滞状态.1930—1931年发生历史上罕见的严重干旱,而处于初级阶段的南方工业更是远远落后于北方,其工业人口只占全国工人总数的15%.因此,南方人面对着更加严峻的考验;贫穷,种族和阶级问题非但未解决,反而更加恶化.在大萧条的最严重时期,南方有数以干计的人死于饥饿,数万人露宿于街头公园之中,寻食于垃圾箱之间.被赶出农场的佃农之家拥挤在集装箱内,废弃的汽车外壳下,或任何可以挡避风寒的地方.医疗费用自然是开销最大同时也是最容易削减的一项开支,所以人们生病而不治.恐惧和不安全感笼罩着南方大地.政府资助,私人捐献,地方和州政府的福利救济等犹如杯水车薪,无法满足成倍增长的穷人的需求.手足无措,倦怠无力的胡佛政府试图通过限制外国进口霍雷—斯姆特关税法,1930,和提供有限的联邦救济金重建金融合作社,1932来稳定农业人口,但均未取得任何效果.在大萧条最低潮的1933年,富兰克林D罗斯福的新政就已具雏型,尽管用心良苦,但罗斯福政府从未得到过足够的资金来实施新政.从人口比例上看,南方占全国人口的28%,但所得到联邦政府资助的总额却只占15.4%1937.南方各级政府推行的种族主义政策意味着南方黑人是大萧条时期的最大受害者,拨给南方有限的政府救济金首先落入白人之手.在无法改变的种族隔离的社会制度下,南方白人贵族优先考虑的必然是白人的饥苦.有些福利机构干脆拒绝黑人的申请.华盛顿政府从未认真对待以扭转这种局势.工人并不比农民的日子好过.南方毕竟是农业地区.1929年,南方工业只拥有1,338,000工人.工人每周工作72小时,而工资却比美国其他地区低40%.南方的主要工业是纺织业,从技术上看只需要简单的手工劳动,替换工人并非是件难事,因此,要求改善工资,工时和工作条件的工会活动无一成功.大萧条时期,住房,学校,教会和政府均由资方拥有或支配,他们采取削减工资,增加产额和延长工时等残酷手段剥削工人,工人们一旦抵制,结果只能是被开除.这样,工人只能顺从,这也是这一时期南方工业的特点."公司城"里的慈善机构只能在工人保证不闹事的情况下对他们发发恻隐之心.工人们只能从宗教,家庭和南方紧密的社会中得到一点点安慰.对南方工人来说,大萧条是迷惑失败的10年.直到1939年,工业就业机会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南方农民的景况则更糟.在特殊的农业制度下,内战后土地租赁制取代了奴隶制.大多数南方农民都是佃户.阿肯色,路易斯安纳,密西西比,阿拉巴马和佐治亚等产棉州,有60%的农民耕种并不属于他们自己的土地.黑人则在80%以上.棉花成为租赁土地的动力.南方农场中有一半以上种植棉花.1929年,棉花总产量为14,096,000捆,棉花市场可谓坚挺;但在大萧条时期,棉花价格有史以来第一次下降到每磅4.6美分,总产量只有10,613,000捆.此外,南方农民还深受劳役偿债制度之苦.南方地主非但拥有土地,而且在乡村开设商店.佃户若要租种土地,就必须到地主指定的商店通过信贷购买所需物资,其价格和利息令人瞪目结舌.大萧条时期,有些地主为确保商店的购买力,甚至禁止佃户种植花草或牧草.一些佃农设法逃到克力夫兰,底特律或加里福尼亚,而仍有大多数人无论黑人或白人背负沉重的债务,深陷南方扭曲的法律制度而不拔.地主阶级把持着整个南方社会.政治上的支配权把立法者和执法者凌驾于佃农之上.佃农得不到接受教育的机会,甚至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别的生活选择.南方教会也站在土地所有者一边,鼓励佃农辛勤劳动,偿还债务,但常常忘记教导土地所有者按上帝旨意尽施地主之责.到1935年,南方已有1831475个农场实行土地租赁制.在阿肯色东北部的产棉区,佃农组织起"南方佃农协会".该协会主张非暴力,提倡种族混杂,他们只要求受到平等待遇,遵守既定法律.但是,地主阶级通过枪杀,殴打,绑架和"袋鼠法制"等恐怖活动把这场农民运动消灭在萌芽之中.虽然黑人和白人佃农同样深受这种邪恶制度之苦,但种族隔离的严酷现实则使黑人的境况更糟.大萧条时期,南方农民的最显著成就也许是人类精神对非人性环境的征服.佃农们处身比奴隶制还要凶恶残忍的经济和文化桎梏之中,但却表现出一种光彩照人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决心.大萧条对南方生活的影响是深远而多方面的.南方的经济,南方与联邦政府和民主党的关系,以及南方社会和种族关系,都在新政之下发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变化,也给南方的现代文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富兰克林D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拯救已经濒死的南方经济,此外,还利用大萧条提供的机会开始联邦赞助艺术的实验.1933年冬到1934年,联邦推行短命的"公共事业工程计划",力图为作家和艺术家提供"适当"的工作.1934年,财政部绘画和雕塑处委托艺术家为公共建筑绘制艺术品,主要是为邮局作壁画.新政为艺术家提供救济性的工作从而发展文化的主要措施当是1935年实施的"工程进步计划"WPA."工程进步计划"包括"联邦作家项目","联邦音乐项目","联邦戏剧项目","联邦艺术项目"和"历史文物探索"项目.这些项目的主要目的是要把美国文化民主化.大萧条时期,人们普遍感兴趣于发现和建设独特的美国文化,这对联邦艺术促进项目是个极大的鼓励.这些项目从一开始就面对一个基本问题,即它们试图构筑的民族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别.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主要社会现象是地方主义,在南方尤其突出,主要代表人物有纳什维尔的农业平均主义者和北卡罗莱纳大学的社会学家霍华德W奥都姆.南方的地方特色也使联邦艺术促进项目在南方得到特殊发展.对南方文化影响最大的是联邦作家项目.其卓著的成就是各州指南的发表.作者们曾不辞劳苦,对内战前的奴隶进行了2000次采访,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历史资料.作家们根据这些资料写出开拓性著作《弗吉尼亚人》1940.该书以及联邦作家项目发表的描写黑人的其他作品比较真实地再现了黑人的生活,历史和价值,为后来的黑人民权运动播下了种子.联邦作家项目为南方文化所做的另一重大贡献就是搜集出版描写南方工人和农民的"生活故事".WT冠契把对工人,农民的采访编辑成书,1939年以《这就是我们的生活》为题发表.这种具有开拓性的尝试标志着社会史编纂的端倪,同时又把"普通人"的故事变成了真正的文学.本杰明F鲍特金还率领作家们搜集了南方的民间故事,其中许多以故事集的形式发表,如《一大堆麻雀及其他故事》,《上帝赐福魔鬼》,《撒谎者的板凳》和《甘波鸭鸭:路易斯安纳民间故事集》,等等.联邦作家项目培养了一批有才华的作家,其中卓著者有理查德怀特.1939年,怀特在为联邦作家项目工作的同时写出四篇故事,以《汤姆叔叔的孩子们》为题发表,他还用该项目奖给他的500美元完成了代表作《土生子》.著名女作家尤多拉韦尔蒂也曾参加联邦作家项目,在密西西比州进行采访和创作;她拍摄的新闻照片均在《密西西比指南》上发表.联邦音乐项目的主旨是要把一流的管弦乐见诸听众,同时为失业的音乐家提供工作机会.音乐家查尔斯西格尔和作家阿兰洛麦克斯联手,在联邦项目的支持下,把南方民歌搜集成册,为保存南方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做出了不朽贡献.联邦戏剧项目曾在北卡罗莱纳和佛罗里达帮助当地业余剧团开展"小戏剧活动",并成功地上演了历史剧《失去的殖民地》.1936年秋,他们在伯明翰,坦帕和迈阿密上演辛克莱刘易士的《此地不能发生》,但该剧在新奥尔良遭禁.托马斯哈尔—罗杰斯的《钢的祭坛》在亚特兰大首演时轰动一时.联邦艺术项目在南方6个州建起社区艺术中心,有些现已变成博物馆.财政部绘画和雕塑处资助的,在南方大中城市邮局所作的壁画已成为20世纪30—40年代南方文化的缩影.农业保障局资助的摄影项目也为南方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沃尔克埃文斯的摄影和詹姆士亚吉的文献纪实《让我们颂扬名人》,栩栩如生地记录了大萧条时期南方穷苦农民的生活.新政采取的这些救济和就业措施总起来看是不平衡的.它在南方受到普通百姓的支持.但在政治家眼里却被看作是一种实验的社会主义.他们尤其担心这种社会实验会对南方的种族制度发生影响.实际上,新政开展的农业项目和农业机械化运动使大批佃农和黑人迫不得已而离开南方.南方的美国化过程造成了南方的自我危机.1920年到1945年是南方文化最具创造力的时期,同时也是南方由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时期.南方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最为强烈地感觉到南方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强大冲击力.在世界大战和汹涌的国际现代主义浪潮中,南方人也在探讨南方的自我:作为一个南方人究竟意味着什么用乔治B提尼达尔的话说,在美国其他地区的眼里,本世纪20年代的南方是"愚昧的南方",三K党,钩虫糙皮病,锁链帮,私刑,斯科普斯案件和原教旨主义.这在现代人的眼里都是原始愚昧的具体体现.过去的自我"好感"现在发生了动摇,知识分子明显感觉到现在已不再象过去那样容易地找到南方自我的定义了.文学批评家小路易D卢宾把1930年农业平均主义者的宣言《我要采取立场》称作"自我的肯定".对农业平均主义者来说,美国南方是西方世界征服工业和现代非人性的最后一线希望.几代人的物质贫穷孕育了一股精神力量,而这正是应该利用的.南方的知识分子开始怀疑和批判过去对南方文化所持的那种浪漫和伤感态度.在这个过渡时期,南方经历了文学复兴和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新闻,文学批评,历史,小说和诗歌,都掺夹着新时期的自我批评,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变化了的南方自我和生活方式奠定了基础.丹尼尔J辛加尔,米歇尔奥布莱恩等人精辟地分析了从1920年到1945年南方文化的大转折,并把南方音乐,艺术,建筑和其他领域的成就统统归入这个过渡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南方经历了一次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本身是导致南方变化的关键,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比内战的影响更大.从经济角度看,1940年的南方与其说相似于今天的南方,勿宁说更近似于南北战争前的南方.这种比较并非哗众取宠.1938年,富兰克林D罗斯福认为南方是"全国的第一号经济问题",而在1980年,吉米卡特则把南方誉为繁荣昌盛的"太阳带",与经济日趋衰落的北方"霜带"形成鲜明对比.虽然这种变化经历了几十年的过程,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南方摆脱贫穷,农业落后经济和乡村生活的决定性事件.首先,这场战争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历史上的最大繁荣.从1940年到1944年,与政府签定战争合同的10大公司收入的金额总数相当于联邦政府从1932年到1939年的总开销;战争期间,美国工业总产值以每年15%的平均速度增长,而从1896年到1939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仅为4%;到1945年,政府直接投资的新的厂房设备使经济生产力增长约50%.南方是这次经济腾飞的直接受益者.从1939年到1943年,大约增加了120万人次的工业就业机会.据《致富》杂志的报道,"自南北战争以来,大南方第一次能够让每一个想要工作的人都能如愿以偿."军事设施和国防建设不可思议地改变了南方人的生活.自1920年以来由于南方传统棉花经济的不景气而在经济上入不敷出的人,现在有了离开棉田的机会.他们在大西洋沿岸和海湾地区的造船厂找到工作,在刚刚兴起于南方各地的飞机,金属,机械,石油和化学工业就业.较小的地方城市,如休士敦和坦帕,都于这一时期开始发展,最后成为大工业,商业中心.南方最著名的工业家安德鲁杰克逊希根斯是说明南方战时经济巨变的最好例子.1939年,希根斯在新奥尔良只有一家厂房,400名工人,生产在南部沼泽地使用的浅水船,毛销售额为850,000元,据说他的主要客户是走私犯.1941年,他设计的登陆艇和巡洋鱼雷艇被美国海军接受;到1944年,他在新奥尔良已拥有8家厂房,20,000名工人,年毛销售额为一亿二千万.希根斯也顿时成了民间英雄和工业巨头.二战期间南方农业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棉花和烟草等传统农产品与花生和牲畜等一起价格上涨.战时繁荣的工业和军队动员造成了严重的农业劳力短缺,这是自内战以来南方农业劳力过剩的一次大逆转.于是,南方的种植者和商品农便开始诉诸于机械,雇佣墨西哥和西印度群岛的移民,或把土地租赁给轴心国的战俘战时有40多万轴心国战俘拘留美国,其中大多数在南方.美国战时的总动员改变了C凡伍德沃德所说的"南北对话的对峙".二战期间有一千二百万美国人应征入伍,其中半数以上在南方接受军事训练.他们第一次来到南方,亲身接触到南方文化,他们对南方的印象和态度对于战后出现的地方分歧和种族,民权问题均发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仅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他们都发现南方大力推行的种族隔离政策与表面所维护的民主理想是极不相容的.与此同时,南方白人和黑人也开始接受外来影响.战争的经历对南方黑人来说是举足轻重的.100多万黑人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实际上是战后黑人民权运动的前奏曲.战争期间,美国黑人清楚地认识到他们在海外浴血奋战所保卫的民主价值与美国国内实行种族隔离的残酷现实水火不容,这对穿着美国军服而忍受种族歧视的黑人士兵来说尤其不堪忍受.20世纪50年代,黑人为结束南方的种族歧视而进入新的斗争阶段.全国有色人种促进会通过法律手段获得"布朗反对教育部"一案的胜利1954,推翻了19世纪90年代通过的实行种族隔离的"普莱西决议案".南方白人保守派采取措施加以抵制,诸如三K党和白人公民委员会等组织重又开始活动,推行南联邦象征主义和顽固的种族主义.白人温和派则袖手旁观,只有少数白人敢于挺身支持黑人的民权运动.在小马丁路德金的领导下,黑人民权运动采取非暴力抵制的积极攻势.虽然在经济,身体和精神等方面受到残酷的暴力威胁和残害,黑人民权运动依然日益高涨:静坐,"自由骑士",联合抵制,示威游行和"自由之夏"等活动在南方所有大中城市展开.小石城,塞尔玛,牛津,蒙哥马利,伯明翰,奈索巴和格林堡等地都成为南方历史上争取自由,民主和民权的伟大战场.在联邦政府和民权运动的内外压力之下,国会先后于1964年和1965年两次通过民权法案,1965年通过选举法案,彻底捣毁了南方等级和种族制度的法律基础,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黑人重又登上了南方的政治舞台.白人优越论虽然残余犹存,但到20世纪80年代,南方的种族问题似已基本解决,一个真正的种族共存的南方正在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战后的经济腾飞和南方"太阳带"的出现铺平了道路.20世纪60年代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突飞猛进的时期.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南方多年的贫穷面貌已经改观.农业经历了改造.农场和农业人口大幅度减少.棉花已不再是"王".机械化取代了佃农和租户.农业变成了"农商企业",而不是农业平均主义者提倡的农业民主.南方经济日趋多样化,甚至在农业最集中的密西西比州,工业也摆在农业的前头.当然,问题依然存在.南方的经济发展一直以煤或石油等自然资源或低薪的纺织工业为基础,税收和工资制度并未给这些工业带来多大好处.南方经济主要是靠跨国公司而取得长足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是得克萨斯,佛罗里达,佐治亚和北卡罗莱纳."太阳带"的繁荣已经变成了一个新的南方神话.但是,密西西比,阿拉巴马,阿肯色和阿巴拉契山脉的黑人仍未摆脱贫穷.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南方的环境.田野里不见了成群的摘棉者;佃农的小房已无踪影.20世纪80年代,南方除了棉花外,到处都可看到黄豆和花生.电视接收器遍及乡村.南方城市也与美国其他地区的城市没什么两样;现代高速公路,活动房住宅区,郊区购物中心则是南方城市的特点.全国的通讯和交通网络结束了南方的孤立.当代南方人生活富裕,住宅宽敞,学校和教堂条件大大改善."太阳带"的富裕促进了南方的文化发展,艺术馆,交响乐团,大学和图书馆触目皆是.然而,变化中的南方文化仍未割断与过去的联系,如在宗教信仰方面,许多南方人依然从自己的收入里捐款修建教会的活动场所.教堂仍是南方大地醒目的象征,而把娱乐,军事性训练和"宗教精神"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凡俗宗教"则是体育.现代南方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棉花经济的结束,工业的发展和贫穷文化的结束,共和党的兴起和一党制统治的结束,农村的缩小和城市的扩展,地方孤立的结束和民族文化的融合,以种族隔离制为代表的种族制度的结束.社会学家约翰谢尔德里德的研究表明,未来的南方人将是受过完好教育,游历广泛的中产阶级;他们使用全国通讯系统,居住在郊区.拥有强烈的地方感.这就是说,南方自我的中心已经从一个世纪以前的种植园和小农场转移到最现代的居民区——郊区.纵令有这些变化,强烈的历史感仍然为南方特色提供了牢固的根基.C凡伍德沃德在《南方历史的负担》1961一书中指出,南方的军事失败,贫穷,由于奴隶制而产生的负疚感和强烈的地方主义,是美国历史持有的,并将继续哺育南方的自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愈加深入广泛的南方历史研究证实了伍德沃德的观点.1934年南方历史协会的建立,1935年《南方历史杂志》的发刊,是为取代神话观,对南方历史采取批判态度的学术研究的开端.对奴隶制,南北战争和重建时期加以重新解释.1960年以后黑人历史的发展,给南方人提供了从新的透视角度看待南方历史的机会.1974年,著名作家罗怕特潘沃伦在杰佛逊人文主义科学讲座上指出,"一个没有历史感,没有人类经历历史和创造历史之伟大作用感的社会,也不会有目的感."现在,南方的命运便是美国民族的命运,南方的目标便是整个美国民族的目标,而历史经验仍然为它的未来提供一个独特的透视角度.第二章奴隶制和黑人根据1787年颁布的西北法令,俄亥俄河以北部应废除奴隶制.从1804年到1833年,马里兰,特拉华以北各州和英属西印度群岛都废除了奴隶制.如果我们把奴隶制看作是南方用以区别于美国其他地区的独一特点,那么,无论是敌人还是朋友,人们都可以在这片束缚人类的大地上看到独属于南方的东西.南方的朋友可以称此为"白人之花",骑士风度的绅士,道德高尚的女士,令人惬意的社会制度,和无与伦比的政治和社会领袖.南方的敌人可以称此为有害的野草,监工的皮鞭,凶狠残忍的奴隶主,贩卖奴隶的丑闻,和穷苦白人的贫穷和无知.据约翰罗尔夫所载,1619年,一位荷兰人把20名非洲黑人卖到詹姆士城,这是第一批来到美国南方殖民地的黑人移民.但是,要把这次移民事件看作是奴隶制的开端是不准确的.1619年,弗吉尼亚还不知道有蓄奴法的存在,而第一批黑人显然是作为契约奴而被卖到这里的.此后南方殖民地的黑人逐渐增多.1648年,弗吉尼亚已有300名黑人;到1671年,据州长官威廉伯克利所说,弗吉尼亚州的黑人已是白人契约奴的三倍.但在此之前,马里兰和角北卡罗莱纳几乎没有非洲人.最早的蓄奴法于1661年在弗吉尼亚州制定.这种法律规定奴隶可以被当作财产而占有,奴隶的后代继承母亲的地位,奴隶犯罪将由代表蓄奴阶级奴隶主阶级的法庭予以特殊惩罚.南卡罗莱纳则采纳英属印度群岛中巴巴多斯岛最严格的奴隶怯.1680年以后,弗吉尼亚的奴隶数量急剧上升,到1715年已有23000名奴隶.1712年,马里兰有8000名;1732年,北卡罗莱纳有6000名,从1733年到1766年,南卡罗莱纳每年接收大约3000名.1738年后,佐治亚取消了买卖奴隶的禁令.到独立战争爆发时,南方5个殖民州的黑人奴隶已占人口的40%,其中佐治亚的黑人占该州人口的30%,而南卡罗莱纳则高达70%.弗吉尼亚,马里兰和北卡罗莱纳殖民地的白人在进行淘金和欧洲方式的农业耕种的一系列尝试之后,转向烟草生产.南卡罗莱纳和佐治亚则首先尝试种植橄榄,葡萄和养蚕,尔后开始种植稻谷和靛青.劳动力成为必需.当时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小农业场主都靠自己家里人完成正常的农活,而繁重的劳动,如滚圆木,盖房子和剥玉米等,则靠整个社区的人协作完成.如此有限的劳动力不能满足开垦大片荒地的需要,而出于这种目的的自愿劳动并不存在,因为任何一个自由人都可以获得土地.在这种情况下,南方的土地所有者曾效仿西班牙人,使用印第安人来满足劳动力的需要.但是,南方的印第安人在数量上太少,复仇心强,文化上太原始,很难适应现代农业令人筋疲力尽的日常劳动.比较实际的方法是使用白人契约奴.根据当时的法律,白人契约奴必须为南方奴隶主工作一定的时期,有时长达14年之久,然后才可能获得自己的土地.1683年.弗吉尼亚约有12,000名白人契约奴.他们主要由两种英国人构成:愿意短期出卖劳动以支付到美国的路费者,和英国政府输送到美国的穷人,罪犯和被绑架者.他们受到严格的法律控制,但当他们完全习惯于南方的气候和耕种方式时,便可以自起炉灶,成为土地所有者.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他们曾为美国南方的种植园贵族社会做出了间接的但却是建设性的贡献.南方殖民地的土地所有者很快就发现使用黑奴是解决劳动力问题的有效手段.大批被贩入的黑人都在体力上经过特殊挑选,以保证他们能够适应气候和社会的变化.1672年,英国皇家非洲公司获得贩卖奴隶的垄断权,但到17世纪末,许多个别的奴隶贩也开始了这门"生意".伦敦,利物浦,布里斯托尔,新英格兰,尤其是罗德岛的纽波特,都有大批的奴隶贩子往返于非洲与美洲之间.1734年奴隶贩卖达到高潮,有70,000黑人被运到北美.在后来的几年里,每年被卖到北美的黑奴均超过50,000名之多.历史学家乌尔里奇B菲力普斯估计,在整个贩奴期间共有5,000,000黑奴被卖到美洲,其中有1/10来到北美大陆.贩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