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对冲有隔夜利息收益吗

龙安厚 2019-11-03 16:14:00

推荐回答

对冲在外汇市场中最为常见,着意避开单线买卖的风险对冲。所谓单线买卖,就是看好某一种货币就做买空。如果判断正确,所获利润自然多;但如果判断错误,损失亦会较进行对冲大。所谓对冲,就是同一时间买入一外币,做买空。另外亦要沽出另外一种货币,即沽空。理论上,买空一种货币和沽空一种货币,要银码一样,才算是真正的对冲盘,否则两边大小不一样就做不到对冲的功能。这样做的原因,是世界外汇市场都以美元做计算单位。所有外币的升跌都以美元作为相对的汇价。美元强,即外币弱;外币强,则美元弱。美元的升跌影响所有外币的升跌。所以,若看好一种货币,但要减低风险,就需要同时沽出一种看淡的货币。买入强势货币,沽出弱势货币,如果估计正确,美元弱,所买入的强势货币就会上升;即使估计错误,美元强,买入的货币也不会跌太多。沽空了的弱势货币却跌得重,做成蚀少赚多,整体来说仍可获利。实际上,多数外汇交易者使用对冲功能,只是因为做错了方向,但又舍不得止损认输,就做一个反向的单子,也就是所谓的“锁单”了。锁单的好处是,损失基本上被控制住了,不会再扩大,当然,这时,因为你开仓多了,支付的利息和佣金就会增加。然而,就如何流行的那句话一样——锁单容易开锁难!开锁的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除了行情反复震荡的情形比较好解脱以外,如果出现单边的大涨或者大跌,会使解锁的难度大大增加。1、不能因为对冲就忘记止损说到底,止损才是修正错误交易的王道。只有你在做对了大趋势,只是进入的时机不好的情况下,悠然才建议你用对冲的方式暂时做一个处理。这样你不但能保证账户的安全,对冲的单子还可以获利。但如果你发现,自己连大趋势都判断错的话,则一定要止损而不是去对冲。即便是先前认为大趋势没看错,只是进入时机没把握好,而进行了对冲处理,一旦发现大趋势还是看错了,此时一样不能犹豫,必须立即将做错方向的单子马上平仓,保留趋势对头的单子即可。2、对冲要趁早发现大趋势对头,只是介入时机不佳,要立即对冲,不要等到已开仓部位已有较大损失时,不得已才去对冲,这样就弱化了对冲的功能,也会使将来的解锁变得更加困难。换句话说,如果你选择使用对冲功能,就要主动去用它,等你被动的时候才想起它,再使用它,恐怕事情会更复杂。3、对冲时,最好100%对冲,也就是完全锁住。如果你做了1手多单,不要因为账户只是有点难看,就只对冲0.1手之类的,主动去对冲,就要让对冲单也赚钱,你何必只下这么一点单呢?完全对冲了,账户更安全,对冲单的盈利也会更多。4、缩小你的交易规模,是悠然对大多数交易者的忠告。过度重仓,是多数交易者的通病。在高仓位、大单量时再进行对冲,会使账户的交易成本陡增,还会使得剩余保证金比例过小,从而使将来的解锁难以进行,困难重重。5、不要将对冲视为常规手段,只有看对大趋势,只是介入时机不佳的情况下才可使用,而且,当且仅当此种情形方可使用。
齐晓洁2019-11-03 16:19:06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你说的属于保值交易了。金融衍生品交易分两种,无论期货、还是外汇。一种叫投机:投机靠赚取市场波动中的差价,承担风险,无现货。关于你要做的保值:这样给你打个比方,我仓库有一堆货物,当前行情不好,我怕货物贬值,贬值的话价格会下跌,我会有损失,如果我不想让这些货物遭受损失,想按照当前货物的价格卖就有利润,如果能提前卖就好了T.T!可是一时半会儿有找不到买家…想想就不开心了。正好我的货品在期货市场中有相应的产品,期货市场杠杆机制,用比较少的资金就可以成交大量货品,比如我的货物价值100万,我只要10万就可以在期货市场交易100万元的货物,这时候我就可以在期货市场用10万保证金,在期货市场做空,也就是卖出货物,这样如果货物价值真的跌了,期货市场我是盈利的,但是仓库的赔钱了,这样抵消,也就锁定了利润。做保值请注意!当你的货物出手,拿到买方给的货款以后,期货市场同时平仓,不要再去持仓预期更多利润,做现货不要乱搞投机,踏踏实实做生意!外汇也是一样的,比如说你跟客户约定三个月以后发货提款,约定交易货币是美元,但是你觉得当前美元长得太高了,可能跌一跌,如果跌了,你们可能就亏损了,那就在外汇市场,用比如1:500的杠杆,锁定你的利润,道理和上面讲的期货是一样的,只不过如果500万元的货款,需要1万美金就可以用杠杆翘起来,但是如果实战的话,账户资金应该保持3万美金左右,这样很安全可以抗住市场比较大的波动。保值的目的是锁定利润,让生意盈利,锁住利润了,其实没有什么盈利的,盈利是投机客去做的,就是买卖赚差价。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齐智娟2019-11-03 18:37:07
  • 比如说你的做完了欧美多单在做一单美瑞的空单设好止盈美元先下跌在上涨那你的欧美先盈利出来接着美瑞盈利出来前提是你判断的比较准确而且仓位大手术小能很好的规避风险如果你是新手尽量不要做对冲这是一门技术!目前我也在学习。
    窦连福2019-11-03 17:59:53
  • 套利,亦称套戥,通常指在某种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在同一市场或不同市场拥有两个价格的情况下,以较低的价格买进,较高的价格卖出,从而获取无风险收益。套利指从纠正市场价格或收益率的异常状况中获利的行动。异常状况通常是指同一产品在不同市场的价格出现显著差异,套利即低买高卖,导致价格回归均衡水平的行为。套利通常涉及在某一市场或金融工具上建立头寸,然后在另一市场或金融工具上建立与先前头寸相抵消的头寸。在价格回归均衡水平后,所有头寸即可结清以了结获利,套利者指从事套利的个人或机构。试图利用不同市场或不同形式的同类或相似金融产品的价格差异牟利。交易者买进自认为是便宜的合约,同时卖出那些高价的合约,从两合约价格间的变动关系中获利。在进行套利时,交易者注意的是合约之间的相互价格关系,而不是绝对价格水平。最理想的状态是无风险套利。以前套利是一些机警交易员采用的交易技巧,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在复杂计算机程序的帮助下从不同市场上同一证券的微小价差中获利的技术。
    龙小萱2019-11-03 16:54:30
  • 外汇对冲的含义对冲,又称避险,英文为Hedge,是指对于国际间从事商品买卖的洋行、进出口贸易商,以及在国际间从事投资的人士,若预期未来将收付一定金额的外汇,为避免因变动产生的损失,可利用远期外汇交易以规避风险,这种避险的操作方式,称为远期避险或远期对冲,它是一种在减低商业风险的同时仍然能在投资中获利的手法。一般对冲是同时进行两笔行情相关、方向相反、数量相当、盈亏相抵的交易。行情相关是指影响两种商品价格行情的市场供求关系存在同一性,供求关系若发生变化,同时会影响两种商品的价格,且价格变化的方向大体一致。当然要做到盈亏相抵,两笔交易的数量大小须根据各自价格变动的幅度来确定,大体做到数量相当。对冲在外汇市场中最为常见,重在避开单线买卖的风险。所谓单线买卖,就是看好某一种货币就做买空或称揸仓,看淡某一种货币,就做沽空空仓。如果判断正确,所获利润自然多;但如果判断错误,损失亦会非常大。
    齐文芳2019-11-03 16:36:32

相关问答

在以往的宏观调控政策中,利率政策处在核心地位。从利率与通胀率和汇率的关系看,主要是通过利率的升降来调控以汇率和通胀率为代表的内外平衡关系,即当通胀率上升时,内部需求会大于供给,相应引出贸易逆差,导致本币贬值。因此在以往时代,当通胀率上升时,汇率是反向走势,即会出现贬值。而提升利率,一方面可以抑制国内总需求水平上升,从而抑制了国内的通胀率,一方面也因为压缩了国内需求,使进口得到抑制,同时促进了出口,本币汇率由此得到提升。所以当加息对紧缩总需求发生了作用,使通胀率下降时,本币汇率就会上升。但是在新全球化时代,在中国出现了人民币的“内贬外升”,即当通胀率与汇率出现同方向变动,在这样的时代,如果继续沿用以往的宏观调控理论和工具,肯定不会收到以往的效果。其一,从道理上说,在新全球化时代,由于中国与国际经济已融为一体,而前面的分析也说明,中国的贸易顺差增长和人民币汇率提升是长期趋势,这样就会引来大量投机于人民币升值的国际“热钱”,而国际热钱的成本是热钱本币的利率,收益率则是人民币利率与汇率之和,所以人民币利率的提升,也是热钱收益率的提升,所以提升人民币利率不仅不会减少国际热钱的流入,反而会刺激热钱更大规模地流入。而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央行是用基础货币收购外汇,这样就会导致因外汇流入增长所投放的基础货币的增长,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央行加息的目的本来是为了通过抑制货币投放而达到紧缩总需求的目的,但因为热钱流入的增加,投放的基础货币反而被迫上升,所以加息这一举措就变成了刺激货币投放的宏观政策效果。由于加息引来的外汇流入更多,加息会提升本币汇率这个结果没变,但是由于货币供给规模更大了,对抑制通胀的目的来说,就是适得其反。其二,从实证角度看,加息没有收到预期效果。自2019年3月以来,央行已进行了6次加息,但通胀率到11月份已上升到6.9%的十年以来高点,广义货币M2的增长率也从去年1月份的15.4%上升到11月的18.5%,所以很难认为若央行在今年继续加息,会有能压制住通胀率和货币增长率的那一天。有人认为,去年国际热钱的大量涌入,其主因不是央行加息,而是中国资本市场如股市和地产价格的大幅度攀升,这个判断我认为是不对的,因为去年在央行进行6次加息之后,国际热钱流入占新增外汇储备的比重是明显上升了。如果以FDI加贸易顺差为正当外汇流入,这两者之和在2003~2019年占新增外汇储备的比重是74%,但2019年前9个月这个比重却下降到63%,下降了10个百分点以上。显然,热钱比重上升与人民币利率上升是同时发生的,但2003~2019年我们却没有看到这个情况,而地产价格的上升自2003年以来就很强劲,以至于到2019年国家不得不出台抑制地产价格的大量措施。股市的“大牛市”出现在2019年,而当年FDI加贸易顺差比当年新增外汇储备还高出了3%,所以如果国际热钱是为了投机于中国的资产价格,那为什么在本轮经济增长高潮的前几年我们看不到,却偏偏在央行连续加息后出现了呢?所以人民币利率上升与热钱比重上升同时出现,不应看成是偶然现象,而是有着因果关系的。其三,从国际上看,近年来由于日元利率很低而美元利率很高,所以引发了大量“套息”交易,国际上估计有近万亿美元。而去年以来,日本央行为了应对经济过热而开始进入加息通道,美联储则为了应对房地产泡沫崩溃所引发的衰退不得不减息,所以日元与美元间的套息交易被大量取消,表现为日元对美元的大幅度升值,目前已从2019年初的1:123上升到1:109,可见利率始终是影响国际资本流向的重要机制,而对美元与日元间的套息交易萎缩,国际上一般都是用两国利率水平的相对变化来解释,而未见有用美元资产价格作解释的言论。那么,如果在国际主要货币资本之间发生的流向变动是因为利率变动,在人民币与主要国际货币之间的流向变动就会例外吗?此外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对利率政策的使用也在发生变化,例如去年美、欧都出现了明显较以前年份为高的通胀率,但是美国为了应对金融市场危机,不得不连续减息,而欧盟自2019年以来为应对经济过热已开始连续加息,但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威胁下,也不得不放弃了加息举措。到去年12月,欧元区的广义货币增长率已高达10.7%的历史高峰,已经远远高出原先所设定的4.5%的年增长率,但目前仍在酝酿减息。可见,由于时代不同了,在发达经济体中利率与通胀率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而并不似以往那样,出现了通胀率的抬升就必须得加息。所以,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利率这个传统宏观调控工具在今天的作用,考虑新的宏观政策工具组合。重新认识汇率如果利率调节宏观总需求的能力在当代新经济格局中被弱化,那么哪个宏观调节工具能取代?我认为首先考虑的应当是汇率。在传统经济发展过程中利率的地位之所以特别突出,是因为利率对需求水平变动的影响最大,但这是在内需主导时代得出的经验和理论。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内需在中国的需求增长中仍是主导因素,但外需的增长速度显然更快。从净出口占GDP的比重看,2019年为4.5%,去年一季度已上升到7.7%,二季度进一步上升到9.8%,三季度则超过了10%,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经越来越大了,而且今后肯定还会上升。从工业化国家的历史经验看,美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出口占GDP的比重长期在9%左右,日本号称出口导向型经济,可战后到70年代完成工业化的长期内,出口比重最高也只有16%,而中国目前已经达到40%,在未来时期进入到前面所提到的承接发达国家重工业转移时代后,出口比重肯定还会上升,可见外需因素对中国工业化过程的影响,已经与以往的工业化过程完全不同了。而正是由于外需在中国需求的边际变化中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就使汇率在调节中国总需求水平方面,以及对国内通胀率的影响与控制能力方面,可能替代利率的地位。具体地说,由于在新全球化时代中国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巨大外部需求,而提升汇率是出口企业的减收因素,出口企业为了维持原有利润就得提高供货价格,这样就可能使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出口需求发生转移,从而达到紧缩总需求扩张的目的。然而在长期内保持较低汇率水平,是中国获取更多新全球化利益,在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的重要条件,因此过快或过多地让人民币升值,从长远看对中国并不是有利的选择。但若因外需增长过快,过度拉升了中国的通胀率,导致中国内部经济的不稳定性增强,提升汇率就是抑制国内通胀的重要宏观调控手段,所以从新全球化时代所构成的新环境看,人民币汇率的提升速度必须把握在不显著快于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汇率上升速度的水平上,并兼顾国内经济稳定增长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汇率就是平衡中国的全球化利益与保持国内经济稳定增长关系的核心。重新认识通货膨胀问题前面的分析已经指出,由于在中国这类发展中国家与当代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价格体系差距,而在新全球化时代市场的力量要纠正这个差距,所以主要发展中国家在长期内出现较高通胀率就会是一个长期趋势。提升汇率是抑制通胀率的必然选择,但会使中国丧失新全球化利益,所以是让汇率较高对中国的长期增长有利,还是让通胀率较高对中国的长期增长有利,就必须进行选择。以往的经济理论通常认为,年均不足1个百分点的物价上涨可以定义为“通缩”,1~3个百分点的物价上涨是合理通胀,超过5个百分点的物价上涨是显著通胀,10个百分点以上是严重通胀,而若到几十个百分点以上就是恶性通胀了。但是在新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着巨大的价格水平差距,即便保持10%的通胀率也要30年左右才能与发达国家拉近价格水平,所以,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在长期内出现6%~8%之间的较高通胀率,可能是一个新全球化时代的特有现象,也是中国为了享受新全球化利益所必须支付的代价。不仅是在中国,在其他能够享受到新全球化利益的国家,目前都在经济增长率显著提升的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物价上涨率。例如印度,2019年经济增长率达到18年来最高点,为9.2%,而去年前10个月的通胀率也上升到了6.7%,并不比中国低。近年来俄罗斯和越南的经济增长率也显著提高,去年前10个月前者的通胀率为10.8%,后者为8.1%,更高于中国。所以在新全球化时代,通胀率的合理水平至少在主要发展中国家都发生了变化,需要我们重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