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影响招徕大量的客源吸引和招徕大量的游客是会展业带动旅游发展的重要表现。会展活动中形成游客的主体来源就是会展代表及因会展活动而流动的外围观众,前者是会展旅游的核心,后者则转化为观光游客。世界博览会以其巨大的规模和影响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据估计2019年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将达到7000万人次。在这7000万人次中,将有30%-35%的人继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继续游览观光,也就是说可以为长三角其它地区提供2000万人次的旅游者。这一巨大的客源将为上海旅行社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为其创造巨大的利润空间。
齐斌武2019-12-21 19:56:36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影响进行旅游产品和线路的更新设计对于旅行社来说,产品创新就是以旅游市场需求新趋势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正确运用市场细分化原则,对旅行社现有的旅游产品进行更新或设计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开拓新的经营领域和经营线路。在世博会前、世博会期间以及世博会以后这三个不同阶段,旅行社在产品和线路的设计上应该有不同的举措。首先在世博会的筹办期间,尤其是随着世博会的一步步临近,旅行社的产品和线路应该与世博筹办的过程紧密结合。因为自从世博申办成功,世博会就已经成为游客关注上海的一个最大亮点。而且旅行社在世博前的每一个举动都是在为旅行社更好地抓住2019年的重大机遇做好铺垫,让旅行社在世博期间的经营更加从容和稳健。比如上海一家旅行社已经开发出一项新产品,每年组织大量的摄影爱好者参加展览摄影游,那么到2019年这就会成为一项非常成熟的产品,而且到时这项产品以及多年积累的摄影作品都会成为旅行社进行宣传的宝贵资料,旅行社可以通过摄影展的方式来宣传自己在世博旅游经营方面的优势。世博期间,旅行社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产品设计。第一,世博会所带来的巨大客源市场的构成是复杂的,根据国别可以分为境外游客和境内游客;根据区域,可以分为长三角地区游客和其他省市游客;根据参观世博会的目的可以分为专业观众和普通观众。不同类型的观众,旅游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旅行社应该根据自身优势,选定目标市场,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第二,应该将世博会的各项活动与传统旅游项目巧妙结合。首先应该明确世博期间人们最关注世博会本身的活动,所以旅行社在产品设计上应该以世博会的活动为主导,在行程安排上要以世博会的进程为参考,最好和世博会有关组织部门积极配合,开发具备世博会特色的旅游产品。世博会以后,主要是将原有旅游资源与世博会留下的旅游资源巧妙整合搭配。将被永久保留下来的世博会设施和世博景观等将成为新一轮上海游的重要景点。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齐晓松2019-12-21 19:12:09
-
建了很多公园:世博园区将建四大公园世博会结束后向公众开放2019年上海世博会结束后,以围绕开放空间为宗旨,在世博园区内规划的四座公园世博公园、后滩公园、白莲泾公园、江南公园,将被保留下来常年向公众开放。这是上海世博局副局长黄健之日前透露的信息。11月15日,上海世博局副局长丁浩在世博会第二次参展方会议上透露,上海世博园区规划的绿地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主体结构为浦东、浦西两条沿江绿地。其中,世博公园已于2019年10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19年4月建成;后滩公园计划于2019年12月开工建设,2019年10月建成。据了解,世博公园地处世博园区浦东部分,规划用地面积约29公顷。其功能定位是“世博的公园、市中心的公园、滨水的公园”。同时,为了使人们留下对滨水工业的记忆,该处的一些建筑部分将被改造成立体绿化,形成“空中花园”。会后该公园将成为中心城区重要的公园绿地之一。后滩公园则展示了黄浦江城区段罕见的天然湿地景观。其规划范围西起倪家浜、东至打浦桥隧道的浦明路沿黄浦江一侧所有用地。规划总面积约14.2公顷。白莲泾公园将建在白莲泾河的两岸,以黄浦江滨江景观与白莲泾内河景观为鲜明特色。今年4月17日,在大连开幕的2019中国国内旅交会上,长三角一体化旅游作为统一品牌首次亮相,同时推出55条世博之旅精品旅游线路。道书明说,历史上上海和江浙两省因旅游资源的不可替代,向来是合作大于竞争,大家都拿出最好一块资源共享,共同服务不同需求的旅游者。世博会举办,上海将吸引大量人流,这些参观者大都希望在走出园区后到各地去走一走。这使长三角联动发展成为共识,各省市抓住机遇积极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展示各自文化资源,形成上海世博会黄金旅游线路,引导游客走进长三角,走向更多更远更美景点,体验不一样的世博之旅。道书明举例说,博物馆之旅是为喜欢通过各种博物馆了解中国文化的欧美游客设计的,古镇之旅则符合常驻中国外国人的喜好,首次来中国的旅游者通过北京、西安、桂林和上海的中华精品之旅,可以了解中国历史、文明、山水和都市风情,更适合远程市场。这些都需要长三角乃至全国旅游部门携手协力共同推进。道书明说,建立起长三角地区旅游部门协调机制联动发展,还有其紧迫的现实性。通过区域合作统筹安排,将能够满足世博会期间7000万人次参观者的住宿与交通需求。据悉,世博会期间,平均每天约有40万人次参观者涌入世博园区,他们中的30多万人需要住宿,平常日子或许与上海地区可供房源相差不大,但每逢周五至周日,就会有很大缺口。上海旅游部门正在协调江浙两省相关资源,建立网络,预订房间,平衡需求。三有预测说来上海世博会的游客平均每人购物将花费1000元左右,7000万人次就是700亿元,要让游客有地方花钱,还花得高兴,其实是一个很大难题。道书明说,上海会推出一些新政策新做法,例如会发行方便支付促进消费的两张卡,实名制的旅游信用卡和不具名的旅游卡,两卡的覆盖面会很广,在很多地方都能消费,这是旅游和金融的融合,也是改变人们消费方式的很好机会。道书明说,更深层次的改变在于旅游产业结构的变化,从纯粹观光型到休闲度假型和商务旅行,上海旅游业将乘上海世博会举办之际加快转型。他说,上海世博会为上海旅游业与更多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契机。组织游客是旅游业的优势,旅游与金融业、保险业、商业、餐饮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将为这些产业带去丰富的游客资源,而这些产业的发展,也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大可能。交通发达了,旅行工具就更丰富了,可以是公交、地铁,也可以是包机、租赁飞机。此外,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提高人的文明素质和消费能力。道书明说,过去消费水平低时,游客常常是面包加矿泉水,现在旅游服务规范了,游客愿意掏钱享受服务了,旅游业就要提供优质服务让游客选择。世博会是旅游服务产业的大展示,如何为残疾人、老人、儿童、农民提供更好服务?世博会的举办迫使旅游业想得更多,做得更细。
齐春春2019-12-21 18:54:45
-
1.意味着中国更加走进世界,中国文化更融入世界以及受到各国人民的认可和支持。上海世博不仅在推广新兴技术的交流,更加在推广我们中华的文化和民族精神以及整个国家的底蕴,经济,政治等。2.上海世博会助推长三角经济融合发展上海世博会将有超多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而在这个世界最大舞台上展示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形象,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千载难逢的良机。1、为长三角旅游业提供一次空前的历史机遇。2019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来自海内外的参观者将达7000万人次,其中至少有35%的参观者会游览长三角知名景点,根据上海世博局订房数据显示,世博会期间,上海住宿资源缺口约为6万床位/天,极端高峰日缺口将达40万床位。对于这一问题的应对措施,就是把部分游客住宿向周边1-2小时公交圈的江浙等省的城市分流,届时,周边城市酒店出租率可提高12%左右。为了更好地将长三角融入世博旅游之中,长三角所有城市都已经开展了旅游景区交通标志一体化工作。2、促使形成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必将对长三角地区各主要城市形成很强的辐射作用和财富溢出效应。上海世博会筹备期间,世博经济对上海周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约为30%以上。2019年世博会的召开对上海周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将超过50%。世博会的市场开发计划将给长三角地区带来众多发展机遇,为长三角企业参与世博市场开发提供各种机会和平台。目前,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经济总量规模、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等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内差异性,产业结构呈阶梯状特征,部分产业集聚程度低。几年前,长三角16座城市已经签署了《以承办“世博会”为契机,加快长江三角洲城市联动发展的意见》。而且,国家首个跨行政区域性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也已经出台,苏浙沪三省市政府间《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建设协作备忘录》、《长三角区域信息化“十一五”合作规划》等各专业领域的规划也纷纷面世,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的有机结合,使长三角地区实现资源整合、产业联动、功能互补和利益共享,促使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进而对中国整体经济在未来实现全面复苏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符翠芬2019-12-21 18:38:12
-
上海世博会首次旗帜鲜明地将“城市”作为主题,被公认为一个创举,将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思维。这不仅仅是世博对世界的启示,更是世博为中国城市化进程打开的一扇窗——在农村人口仍然占多数、城市化进程迅猛的中国,探寻一条城乡良性互动、共同繁荣的城市化道路,意义非凡。问计城市未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说过,21世纪将会有两件大事影响人类的进程:一是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因其速度迅猛和规模宏大,将对人类进程产生影响。1978年,中国城市化率只有18%,而2019年这个数字将超过48%。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显示:到2025年,将有大约10亿中国人居住在城市,届时中国将出现221座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其中包括23座5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而目前欧洲只有35座类似规模的城市。对于城市化,人们一向爱恨交织:一方面,城市是文明的花朵,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膨胀、交通堵塞、污染严重、人情冷漠等“城市病”的逐步蔓延,人们愈发感觉到,城市的“水泥丛林”使自己疏离了自然的美好,废气、噪音和污水侵蚀了人的健康,城市已经在无形中成为束缚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牢笼”。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上海世博会确定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不仅适应全球时代发展的趋势,更呼应了我国当前严峻的城市化进程。只有更好的城市,才会有更好的生活”——这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外文翻译,也更进一步诠释了主题的含义:相对于礼赞城市来说,我们更需要对城市现状进行反思,对城市未来进行探索。184天、189个国家、57个国际组织、7000万人次,将在上海完成一场影响深远的城市“思想风暴”。漫步世博园,如何为当下的城市解困,怎样描绘未来城市图景,是每个场馆都试图回答的问题。在卢森堡馆,森林与城堡有机结合,植被与流水浑然天成,不由让人惊叹:原来我们眼中的钢筋水泥也可以与大自然如此贴近!意大利馆用庭院、小径等传统经典的城市符号传递着“人之城”的理念;非洲联合馆“从农村看城市”的视角同样独到——城市将从农村社会的传统经验中获得教益……总之,一个场馆就是一座微型的城市,一个场馆就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理念。创新引领实践城市化发展,不仅要理念先行,还要有实践指引。本次世博会首创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就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中国未来城市化可供借鉴的模板。在占地约15公顷的“城市最佳实践区”,每栋小楼、每条街道、每个细节都是展品,灯光、自行车道、遮阳系统、花园……处处代表着一种未来可能的生活形态,旨在向参观者展示全球若干城市在宜居家园、可持续的城市化、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以及建成环境的科技创新四个领域的最佳实践案例。在这里,从马德里的“竹屋和生态气候树”到不莱梅的“城市交通解决方案”,再到上海的“沪上·生态家”和成都的“活水公园”,汇聚的都是人们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想象,更是可以复制的城市模式、可以延续的城市梦想。西班牙人移植来的“空气树”,是一座十边形的钢结构建筑,顶部安装太阳能板,可实现能源自给;建筑内部自动开启的百叶窗和直径7米的引风机,营造出一个气候控制空间,无需空调即可使“树”内外温差达到近8摄氏度。这项技术应用于未来的城市,将为城市居民带来一块舒适的公共活动空间。工作人员兴奋地说。成都活水公园同样给人们带来莫大的惊喜——在美丽的公园里,污水流过竟变成了清澈的活水。据介绍,现实中的成都活水公园已经开始对社区和公共空间的雨水和污水进行有效收集,通过生物自净功能进行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而此次向人们展示被污染的水体在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过程,旨在启迪人们珍惜水资源。此外,被竹皮包裹的马德里“竹屋”、青枝覆盖的法国水幕太阳能建筑、积木叠加般的德国汉堡馆,到处散发着生态环保气息,让人遐思良久。工作人员说:“这里展示的每一个案例都经过实践验证,给未来我国的城市化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城市化不等于高技术化对于城市最佳实践区带来的模板效应,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则从另一方面进行了解读。他认为,虽然在很多未来城市的模板中,高科技起了很大作用,但城市化并不意味着绝对的高技术化,因为“任何一个城市,无论大小,都有内生于自身发展中的经验和知识,这些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而各个城市的“软实力”可以实现城市“低技术、低成本”发展。结合自己本土性知识来发展城市,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继承或者创新本土性知识——这对于中西部地区,甚至于东部地区都是有意义的。对此,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总策划师唐子来很赞同。他给记者讲述了奥登赛市的一个成功案例:为了鼓励更多人骑自行车,该市不仅专门修建一条自行车道,还在道路沿线设置饮水喷泉、轮带充气站等,并提供舒适的停车场所。这些细节,促使奥登赛市中心26%的市民使用自行车出行,50%原来用汽车出行的市民改用自行车出行。如今,奥登赛已经建成超过550公里的自行车道网络。这对于曾经被称为‘自行车王国’、现在却以交通拥堵闻名于世的中国,无疑有着很深的启迪作用。唐子来说。无论依靠科技发展还是依靠软实力,也许,从城市最佳实践区汲取合理的营养并结合中国发展的国情、特点,才是比较明智的中国城市化之路。关注城市,还要关注农村在中国,关注城市化,意味着不仅仅要关注城市,还要关注农村。人,要诗意地栖居——这是城市人的美好追求,更是8亿农村人的强烈愿望。在未来几十年,将有数亿农民涌入城市。如何让这些人在城市获得美好生活,是中国城市化必须解决的命题。在城市最佳实践区,有一个唯一入选的乡村实践案例——浙江宁波滕头村。其营造的“村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生活模式,成功实践了“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养生态”的特色经济发展路径,被称为“代表了8亿中国农民和波涛翻滚的农村城镇化进程”。翻开历史,滕头村以前靠种粮为主,通过发展旅游业直接从第一产业跨越到第三产业,成为中国城乡互动的范例。滕头村案例体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城市有返璞归真的要求。文化学者陈勇这样认为。而另外一些学者则响亮地提出,中国的城市化一定要遵循两个原则:既要注意消除城乡之间的巨大鸿沟,也要保持城、乡之间的差异,寻求二者的共同繁荣与和谐,走中国特色小城镇化之路比较好。以人为本”是终途近些年来,我国不少地方在统筹城乡共同发展上有过积极的探索:北京市不久前出台政策,农民工如获得全国劳模称号或取得高级工、高级技师职称,根据本人意愿,可以在北京落户;广州则准备采用“积分制”办法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租住房等公共服务和入户城镇问题,推动优秀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而江苏则努力探索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通过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集镇小区集中等方式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4000余万农民跟城里人一样,普享改革发展的“红利”。在江阴新桥镇,工业产出99%源自工业集中区,农田90%实现了生态化规模经营,超过70%的农民住进了镇上的花园式公寓。而“天下第一村”江阴华西村更是通过完善的规划促进三产齐发展,使全体农民生活在幸福的“乐园”。无论是滕头村的成功实践,还是其他地方对城乡统筹的有益探索,都在践行着“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二者相辅相成,实现城镇与乡村的深入融和与交叉互补”。而我们始终要记住:要想让人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城市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始终——这其实也是上海世博会给人的最大感触。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将世博会的核心理念概括为“进步、创新与交流”,其中“交流”尤为重要。美国馆参展一波三折的过程也同样说明了这一点。虽然我们的世界“缩小”了,通过一台电脑就可以看到整个世界,但面对面的交流仍然非常必要,只有亲自触摸、多方交流、深切感悟,人类灵感的火花才能真正被激发。从这一点看,以世博会为契机,充分吸取全球对于城市化的经验,避免全球在城市化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对于中国未来推进城市化具有非常突出的意义。
黄盛权2019-12-21 18: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