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盈利和亏损怎么计算

齐晓敏 2019-12-21 19:29:00

推荐回答

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企业利润是指生产总值超过生产成本的差额,用公式表示: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亏损=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财产净收入不包括转让资产所有权的溢价所得。企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财务成果,等于销售产品的总收益与生产商品的总成本两者之间的差额。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存在着利息的情况下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的总称,它在数量上就是平均利润和利息的差额。企业销售产品取得的货币收入,在支付各项费用和扣除销售税金后,即为企业利润。企业利润应按规定缴纳所得税,此后对税后利润进行合理分配。企业亏损参见“商业亏损”;如果商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入不敷出,即全部收入不足以抵补全部支出币;发生亏损,是为企业经营亏损简称企业亏损。扩展资料:企业利润的种类有以下四类:1、营业利润:企业的营业利润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扣除材料或商品采购成本、人员工资、设备损耗与折旧、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加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之后的余额。2、企业金融利润(投资利润:是企业长期投资收益和短期融资收益与有关费用的差额,反应企业长期投资、短期借贷等各项金融活动的经济效益。3、营业外利润:是营业外收入与支出的差额,反应企业营业外收支的平衡情况。4、利润总额:是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的最终成果,是企业主营业务、其他业务、对外投资、营业外业务各环节经济效益的综合反映,也是我们对企业获利能力和投资效益、利润分配等进行分析的主要依据。企业亏损-企业利润。
章衣萍2019-12-21 20:04:36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条件不充分,无法计算,比如固定资产的类型、发出的货物成本等等。
    连云玲2019-12-21 20:18:42
  • 全年亏损的企业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第五十三条企业所得税按纳税年度计算。纳税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终止经营活动,使该纳税年度的实际经营期不足十二个月的,应当以其实际经营期为一个纳税年度。 企业依法清算时,应当以清算期间作为一个纳税年度。扩展资料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⑴资本性支出。是指纳税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以及对外投资的支出。企业的资本性支出,不得直接在税前扣除,应以提取折旧的方式逐步摊销。⑵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是指纳税人购置无形资产以及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各项费用支出。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也不得直接扣除,应在其受益期内分期摊销。⑶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其他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在转化为实质性损失之前,不允许在税前扣除。⑷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纳税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被有关部门处以的罚款以及被没收财物的损失,不得扣除。⑸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纳税人违反国家税收法规,被税务部门处以的滞纳金和罚款、司法部门处以的罚金,以及上述以外的各项罚款,不得在税前扣除。⑹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纳税人遭受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保险公司给予赔偿的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⑺超过国家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以及非公益、救济性捐赠。纳税人用于非公益、救济性捐赠,以及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的捐赠,不允许扣除。⑻各种赞助支出。⑼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各项支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
    龚少锋2019-12-21 19:54:47
  • 1、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指企业或组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数额,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营业利润是一家公司在营业收入中扣除折扣、成本消耗及营业税后的剩余,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盈利,它与利润总额间的关系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净收益2、净利润净利润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利润。净利润的多寡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总额,其二就是所得税费用。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连伟祥2019-12-21 19:36:55

相关问答

生产产品、卖给客户、收钱,支付各项费用后,剩余的钱,就是利润。计算收支并不需要高深的会计学知识,人人都可以自然领会。在近代会计中,连续的商业活动需要区分时间,以年度为单位,每年结算一次。当收入和支出的事实发生时,就算有了收益和费用,由此计算一年的利润,这叫做“发生主义”的会计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就出现了收支钱款的时间,与成为收益和费用的时间,不相吻合的现象。结算表上显示的盈亏数字和实际的现金流动脱节,对经营者而言,会计就变得很费解。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制度和商务活动越来越复杂,会计也跟着复杂化了。经营者没有余暇仔细地学习会计学,对于他们来说,经济越发展、越复杂,结算的内容就越发难以把握。到月末或期末,经过相当的时日,结算表才做出来,看结算表,听财务人员解释各种会计数据,这才了解自己的公司赚了多少钱。这种情况相当普遍。辛苦赚的钱去哪了?很久以前,我也曾经向做完期末结算报告的财务部长发问:“赚到的钱哪里去了?”他回答说:“利润变成了应收账款、库存品、设备等各种形态,不能简单明了地说在哪里。我又追问:“要从利润中分红,分红的钱在哪里?”财务部长回答说:“利润不是手头的现金,分红的资金准备从银行借贷。我觉得很奇怪,“分红的钱没有,要特意去银行借,这能说赚钱了吗?”财务部长却说:“是的,那也叫赚了钱。这样的争论没有结果,于是我要求他把盈亏数字和实际现金的流动结合起来做出说明。财务部长按照资产负债表的各项科目,制作了说明资金来源和用途的资金运用表,解释从当期利润和折旧而来的资金具体的分布情况。我这才弄明白,只按收支构成的会计所体现不出的固定资产、盘点库存资产、应收票据、应收款等各种记账科目都反映在了资产负债表上。辛辛苦苦做出了利润,却不能如愿用于新设备投资,如果应收款和库存增加,现金就被吸走,归还贷款后现金就没了。这时我感到经营企业一定要把握“赚的钱在哪儿、以什么形式存在”。以现金为基础的企业经营我经常使用“账面盈利却缺钱”这句话来强调以现金为基础经营企业的重要性。比如在街头卖香蕉。光有香蕉还不能开始做生意,先到附近的菜铺花300日元买了一只空苹果箱。又在隔壁的杂货店花1000日元买了布盖在箱子上。没有棍棒就不能敲击助势,于是又花200日元买了根棍子。这样,做生意的道具就算齐全了。香蕉一把50日元,买进20把,以每把150日元卖出,每把应赚100日元,假定运气不错,到傍晚时全部卖完,销售额3000日元。进货成本1000日元,应该净赚2000日元,但结账时却没有那么多钱。苹果箱300日元,布1000日元,棍子200日元,一共付了1500日元,手头只剩下500日元。假设这时税务所的人来了,说:“你赚了2000日元,其中一半1000日元要交税。手头上只有500日元,怎么要交1000日元的税?税务所的人答道:“苹果箱、布、棍子都是资产,1500日元资产和500日元现金加起来2000日元,所以要交1000日元的税。一种东西,是作为费用还是作为资产,在会计上有很大差异,这个例子简单明白地说明了这一点。在实际中,固定资产除土地外都可以折旧,低值物品可以作为费用处理,这在税法上也是允许的。为卖香蕉而购进的道具都是一次性的,都属于费用,支付了2500日元才得到了3000日元的收入,剩下500日元,作为手头上的资金而存在,从中扣除税金,剩余的可以自由支配。但如果说“1500日元买的道具都是资产,所以共计赚了2000日元”,如果要挪用500日元以上,资金周转马上就会产生问题。经营者如果总是担心已花的钱何时才能在会计上作为费用处理,经营就会变得很困难。这样看来,不管数字上显示出了多少利润,到头来能放心使用的只有手头的现金。就是说,可以用于企业发展、新设备投资的,只有作为自己的东西可以使用的现金。我的会计学依据这一观点,不是从会计上的利润出发考虑现金流量,而是把经营如何“以现金为基础”放在中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