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中林丁丁告刘峰猥亵是为了自保么?

黄燕莹 2019-12-21 20:48:00

推荐回答

我觉得他们四个人是完全不同的性格。芳华》剧情简介,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变数的人生命运。乐于助人、质朴善良的刘峰,在大时代的背景之下,每个人的命运大相径庭,拥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归宿。可是他主动把上大学的名额让出去后,观众才发现他真正的意图是舍不得心中暗恋的女孩林丁丁!这才让观众知道他其实也是藏得深。表现越好,领导越喜欢,他拥有的资源越多,选择的机会也就越多。每个人都有一副或者不同的面具,在不同的场合下表现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倾向。但是有些人你永远都看不清他真实的面具,有朝一日等他把真实自我大白于天下时,可能你会惊得来合不拢下巴。何小萍是刘峰从北京接来的新兵,来自农村出身贫苦,刚到文工团应教官要求露一手的时候,表现出的那股朴实劲就遭到战友的一片哄笑。回到宿舍后,没有领到军装,就偷拿了室友林丁丁军装去拍照,在室友的的盘问不敢承认,于是就被大家定性为小偷,从此遭到全体文工团女兵的歧视和排斥。林丁丁有姿色,有才华,是文工团的独唱演员,舞蹈、弹琴样样精通,并不是徒有外表的"花瓶"。因此她在文工团有不少追求者也是人之常情。萧穗子在电影中,是性格缺陷最少的女孩,从智商、情商综合指数来看,她是最高的人,萧穗子聪明,有洞察力,富有同情心,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在集体社会里能够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在电影中她是接近完美的女孩。大家觉得呢,欢迎大家讨论。
连亚莉2019-12-21 23:56:35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看完《芳华》,我想谁都无法否认刘峰是一个好人,一个纯粹的好人,但他的坎坷命运却让我们心理五味陈杂,心痛不已。触摸”事件之前,他是大家心中的“活雷锋”。接送何小萍的时候,知道她的身世,有意帮她隐瞒父亲“劳改”的事实,在出身档案上写上“革命干部”,并嘱咐对方保密;吃饭的时候猪跑了,他放下手中的碗,拖着受伤的腰就是抓猪;炊事班长要结婚,他帮忙打沙发;因为没有人愿意与何小萍搭档练习,他拖着受伤的腰,自愿为何小萍伴舞;部队安排他去进修,进修完就能官升一级,他却把机会让给了别人……就是这样一个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的“活雷锋”,在向林丁丁表白被人撞见后,从此墙倒众人推,一下子从天堂跌落到了地域。几乎所有的人都参与到了这种落井下石的运动中来,用严歌苓《芳华》小说中的话来说,“一旦发现英雄也会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会格外拥挤。我们高不了,我们要靠一个一直高的人低下去来拔高,要靠相互借胆来体味我们的高。这就是人性的复杂与残酷之处。也是我们为什么觉得刘峰这样的好人会让人如此痛心的原因。那么,我们还要不要选择做一个好人,我们又该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如何做人?我看到最近的文章中经常引用那个叫玛莉的小姑娘写信给《芝加哥论坛报》质问为什么好孩子常常被忽略从而引发上帝是否公平的质问,而儿童专家西勒库斯特的回答是“上帝让你成为好孩子,就是对你的最高奖赏。听起来很美,不过于我而言,还是有些过于鸡汤味了。我很难用这样一个理由去告诉如刘峰这样一个在痛苦中挣扎的好人,因为你足够好,所以你所有受的苦都是应该的。那到底还要不要做好人?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要做一个有策略的好人。
    窦进良2019-12-21 21:21:06
  • 电影《芳华》是由严歌苓的小说改编而成,讲述的是一群在70-80年代背景下正值芳龄的文工团成员的成长、爱情、充满变数的命运。这部电影也可以说是严歌苓、冯小刚们的致青春。严歌苓12岁参军,在文工团跳了8年芭蕾舞,她曾在一个访谈中说过:自己通过写作经历了“无数的人生”,而这一次她选择“触碰”自己的青春,这是一部明显带着特定时代标签的电影,自放映一周以来却稳坐票房冠军,居然能够捕获不少90后们年轻的心。整部电影展现的更多的是对青春的缅怀和追忆,流于表面的怀念、留恋多于对那个时代中丑陋人性的挖掘和批判,而原著中严歌苓来的更直接也更深刻,而电影中冯小刚的表达则是模糊而温和的,就好像要表现寒冬却只让观众看到河床中只结了一层薄薄的冰,似有似无的,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和集体的狂欢,追忆、歌颂、缅怀着一个时代的青春成了影片的第一要素。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珍惜善良。就像只有何小平才更懂得刘峰的善良与好。曾经的活雷锋,文工团眼里的好人刘峰就应该是一个万能的“螺丝钉”,脏活、累活、任何没人干的活都应该是刘峰的,修地板、修道具、吃食堂中“破皮儿”的饺子、给每个女兵“抄跟头”、替远在不同地方的女兵父母给她们带各种零食、为炊事班长结婚动手打沙发、更是主动把“提干指标”让给别人、甚至猪跑了都需要找刘峰去抓…….而就是这样一个完全忘了自我的人,由于一次仓促、鲁莽的爱情表白被毁了一生,“触摸事件”后让他迅速由全军的明星人物被下放到伐木连去反省,后参加中越战争险些丧命,截肢后落下残疾,终于那只曾经摸过林丁丁脊梁的手,被丢在了战场上……小说中的刘峰最后死于肠癌,而电影中冯小刚让他以残疾军人的名义活了下来,但也一生贫困潦倒。应了好人不长命那句老话,让人心碎和唏嘘,不由感叹命运的捉弄与不公。触摸事件”把刘峰从高高在上的“神”拉下了神坛,他成了人们眼中的人,而且还不是什么好人。人们眼中的活雷锋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刘峰终于接地气儿了,变回了真正的人,但我想问问,是谁?又是什么让刘峰从人当上了“神”,刘峰的主观自我到底在哪里?严歌苓反复追寻的、回忆的、纠结也是刘峰怎么那么好,好到没瑕疵,小说中几十年后衣食无忧的郝淑雯极力想补偿刘峰,认为让刘峰背负的太多了太重了,感觉自己和这个集体、这个时代都欠着刘峰,电影中当“城管”没收他的车并强行收费,郝淑雯的脱口而骂一下子让观众泪崩……这也许正是她们从良心发现到慢慢实现自我救赎的强有力的表现。何小平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从小命运多舛,父亲自杀,母亲改嫁,一个无人疼无人爱的“拖油瓶”。是一个从未被人真正在乎、尊重过的心灵,甚至亲妈都不爱的孩子,长大后同样被文工团这个集体嫌弃、侮辱、被视为异类,并最终也被这个集体抛弃,而唯有刘峰把她当成正常的人对待,曾经给过她一丝丝的温暖。然而命运多变,一场突如而来的战争,一下子把她从一个从小被父母抛弃、成人后被集体嫌弃和排挤的边缘人变为了为“战地天使”、“女英雄”,并到处去做报告演讲,马上俨然成了高高在上的“复制版刘峰”的人生,被众人追捧着、簇拥着,到处宣讲自己英雄事迹……人生秒变,把一个本就苦难的花季少女瞬间推到了人生的巅峰,从地狱到天堂犹如过山车,她的心灵瞬间崩塌离析,找不到自我和主我了,人格分裂到忘记自己是谁,一下子又从女英雄变成了精神病人,好在这个生命顽强,自己又完成了自我救赎。
    赵香稳2019-12-21 21:07:45
  • 林丁丁的功利性太强,她的第一个老公就是高干子弟,后来因为文化差异,丁丁的不进步,男方提出了离婚。第二个老公是潮州开快餐店的,她是为了出国,当然第二个也有点气气第一个老公的味道,我因为没文化出不了国,出国了也做不了陪读,那么我就找个能把我带出国的。
    黄益珩2019-12-21 21:02:56
  • 《芳华》这部电影是冯小刚导演的最新大作,是和美籍华人作家严歌苓的约定之作。芳华》这部小说是根据严歌苓作家在部队文工团时的亲身经历创作出来的,严歌苓作家生于1958年的上海,1970年考入四川军区,恰好冯导也在这里工作,战友的约定,要把他们年轻时的经历用文字写出来。芳是颜色缤纷的意思,华是青春美好的意思。他们的青春虽然和别人的不一定相似,但是那种芳华的感觉是一样的。很容易引起共鸣。剧中的刘峰质朴善良,是文工团里最不起眼的男兵,但他主动包揽了团里的脏活累活,因此获得模范标兵表彰,因为经常为大家服务,深受整个文工团的喜欢,而且对别人也非常友善。他是个孤儿,党养育了他,他理所当然的回馈党。他象征的是现在社会中很少见的一种无私的精神,也是社会最终阶段共产主义的代表性的、象征性的人物。这种精神是社会中少见却存在的,大家都渴望的。神性的光辉让人感到不适从刘峰接何小萍回来后给文工团的各位捎带的东西就可以看出他身上存在这善良无私的精神,但是表现的不是很明显。后来刘峰将自己的机会让给别人,帮战友做沙发则是将这种无私善良放大到溢出荧幕。这种很真实的无私,显得有些不真实,是很理想、是人们希望身边有这样的人渴望。这种具有神性光辉的刘峰,很少显露自己的欲望,以至于刘峰向丁丁告白后,丁丁感觉不真实,感觉虚假,甚至觉得恶心。原来这样想仙人一样的,高高在上的人也有自己的欲望啊,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丁丁向领导报告说刘峰猥亵她,也显得合情合理,但是这样的反应是引起上帝视角我们的反感。这样的有缺陷也有亮点的人物刻画才使得人物饱满。刘峰这样旁人眼里完美的人,我想在我们身边,我们的反应应该也不小,毕竟这样的有欲望的表现玷污了他身边的人的心里对他的神性形象。刘峰是到哪里都会发光发亮的人,他听从党的安排,为党奉献自己所有的力量,这样也就不难解释刘峰到了边区,战场上成为领导,指挥。刘峰就像一颗钉子,哪里需要他,他就可以在哪里发挥作用。到了改革开放,是时候发扬个性,兼顾共性。但是刘峰不能在这样的社会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因为他无法适应这样的社会,不愿突出他自己的刘峰发展自然比不上他的战友,在现代社会浮沉。就像《乘风破浪》中徐太浪说的“这个世界是会变的”钉子重要,但是放在一个电影的主角身上不勉引起观众的唏嘘,叹惋。这部电影令人叹息的在于,一个为社会贡献自己全部的人,却被自己这个社会淘汰。这不光是在回忆青春也是冯导借主人公刘峰之身,表达自己内心想说的。愿用善良对待这个世界的人,都可以被这个世界以善良对待。
    龚帮东2019-12-21 20:58:2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