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一份什么都能保的保险,不仅投保方便,一张保单就能搞定各个方面的风险保障,而且也符合很多人对于保障全面的心理预期,于是成为了不少人心目中的完美产品。可是,不得不提醒大家,这样大而全的保险虽然看起来美好得不像话,但是它除了能方便保险销售员一次性出个大单以外,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否真的那么好,还要打个打问号,可能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未知的大坑。一、“全能保险”大坑之一:产品组成形式复杂,条款难懂市面上大而全的保险产品不少,但产品组成形式大多主要是以下两种常见类型:1.一年期保险合集这类保险产品大多在互联网平台销售,线下代理人卖的保险卡也属于这种。这样的产品一般涵盖有重疾险、寿险、意外险以及寿险等常规的基本人身保障,但由于都是一年期的保险产品,所以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无法续保、保费随年龄上涨等问题。所以这类保险产品作为过渡保障还行,如果想要更稳定、更全面的风险保障,则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1.主险+附加险这类应该更为常见,一般主险是重疾险或者寿险,额外再根据需求增加其他附加险,主要在线下销售。下面以一款主险是重疾险的产品为例,给大家展示一下附加险的丰富,表格中红框框出来的都是附加险。因为每个附加的保障内容不同,每个附加险的条款规则也非常复杂,所以梳理这款产品时,花了不少时间。要是普通的保险消费者接触到这类产品时,怕是更加一头雾水,事实上也有很多人买了这类“全能保险”后,也并不清楚自己的保障是什么。于是,经常会出现要求理赔,保险公司不赔,或者本来保险公司可以赔付,消费者自己没有提出理赔的情况。除此之外,附加险的条款也会影响到具体保障。很多人购买了“全能保险”,以为自己获得了非常全面的保障,但是不知道这里面也会有一些不容易注意到的“陷阱”。陷阱”1:附加险受限于主险通常情况下,附加险只能和主险一起购买,不能单独投保。这样一来,如果主险赔付后责任终止,附加的其他保险大概率也会随着主险合同的终止而结束。也就是说,可能明明自己交了4份保障的钱,但是只享受到一份保障的赔付后,其他的保障也随着赔付没了,附加险的钱白交了。可是如果单独购买每一份保障,保险产品之间互相独立,赔付了一份保障之后,其他的保险并不受影响。陷阱”2:附加医疗险续保需审核“全能保险”中如果附加了医疗险,很多人就会想当然地以为这份附加的医疗险与主险一样,不需要考虑续保问题,是保证续保的。其实不然,事实上很多主险是重疾险,附加的医疗险和单独投保一份医疗险没有什么差别,都要考虑续保的问题。不同的是,单独购买时,大家会看重续保条件,尽量挑选续保条件更宽松的医疗保险产品;可是如果是附加险的话,不仅会让人忽视续保的问题,而且也没有挑选的余地。总之,一旦续保需要审核或者说续保条件过高,这样的医疗险真的不值得购买。陷阱”3:附加意外险保障与保费不匹配通过附加险的形式提供意外保障时,意外伤害和意外医疗的保障一般会分开,属于2个附加险,单独收费。有的产品保费可以高达千元,与市面上单独购买的意外险相比,提供的保障差不多,但是保费却贵很多。看表格可以很快发现,保障一模一样,但是附加险的价格整整高了7倍多。能用每年几百元就解决的问题,非要花上千元,大家觉得有必要吗?二、“全能保险”大坑之二:看似什么都保,其实每项保障都不足一份保单什么都保,往往可能什么保障都没做好。其中最容易出现的保障缺口,就在于保额。我们常说,买保险就是买保额,一旦罹患重大疾病或者遭遇重大意外事故,首当其冲的需求就是高额的治疗费用。如果购买的保险保额不足,对于一个发生重大风险事故的家庭说,有也等于没有。现代社会,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癌症也不再是必死之症。但是治疗重大疾病,没有几十万肯定是没法接受有效治疗的。如果购买了一份大而全的“全能保险”,等到出险时才发现重疾保额只有5万元或者10万元,那么花那么多钱买这份保险的意义在哪呢?如果您在购买保险时有保额要买充足的意识,知道要提高保额,那么您可能又会发现另一个问题:保费太贵。事实上,自由组合高性价比的保险产品,一般来说,远比直接购买大而全的“全能保险”,保费要低得多,不信我们就来比比看。通过对比,自由组合不同保险公司的高性价比产品,不仅保障更优,连保费都便宜了接近一半,一年可以少交8000多。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同一家保险公司打包购买多款产品,最后呈现在一张保单上,保费也不会有什么优惠,不如多花点心思,筛选市面上的优质产品,这样更省钱。
黄盈椿2019-12-21 23:56:19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我就是在香港买保险的,在富通保险买了“盛世·传家宝2”,这款保险能够保障受保人到128岁,还能无限次转换受保人,有利于财富的传承。而且,这款产品的收益率高,周年红利及终期红利均达到103%。我当时买的时候对比了同类分红产品,还是觉得富通保险好。
赵风臣2019-12-21 21:20:41
-
与内地相比,我国香港地区的保险产品吸引力到底在哪里呢?首先,从费用上看,到我国香港地区买保障型保险产品的费率比内地低。较为低廉的这部分费用,一方面有人民币与港币之间的汇率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因香港保险市场竞争激烈,价格相对更便宜。同样的保障内容,在香港购买的保费要比在内地购买的保费低20%~30%,甚至可达50%以上。其次,从保险产品来看,我国香港地区保障型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通常都比较宽泛,有利于被保险人和投保人利益。以重大疾病险为例,香港地区的保险产品不仅更便宜,其保障范围还更广。又如意外险,通常不仅含意外身故、伤残等赔偿,还提供门急诊和住院医疗费用的补偿。第三,从收益上看,在储蓄型保险的收益率方面,由于我国香港地区险资具有更广泛的投资渠道,因此获得高收益的几率也相对较大。香港保险公司的储蓄型寿险大都提供4%以上的年复合回报率,甚至高达10%的回报率,分红保单还有附加每年现金红利或基金结余,红利为0%~30%,具体根据公司经营状况而定。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内地的寿险预定利率长期被定为2.5%,直到2019年8月才上调为3.5%,可以说在收益率方面,暂时无法与我国香港地区储蓄型保单竞争。第四,从投保程序上看,在内地投保高保额的保单,体检、财务审查等因素较为严格,投保人想要购买一份超过百万元保额的保单,并非易事。但香港地区保单的保额设置都较高,投保数百万元保额的保单非常常见,这也是吸引高收入人群赴港投保的一大原因。对于想要为全家人安排保障的投保人而言,香港地区“拖家带口可一起保”的投保规则也更有优势。比如,若以家庭为单位,带上自己的配偶和子女一起投保意外险,保费通常更加优惠。此外,意外险等产品若连续5年不提出索赔,投保人可以享受“无理赔优待”,获得30%已缴保费的现金返还等。这些细节的设计更为人性化。赴港买保险有哪些风险?既然香港地区的保险费用低、收益高、保障广,有这么多优点,那内地客赴港买保险是不是真的就“保险”呢?实际上,需要提醒的是,在享受赴港买保险的“实惠”同时,消费者更不应忽视潜在的一些风险。第一,汇率风险。若内地人士赴香港地区买保险,若是长期储蓄型的保单,且是以港币标价的保单,那么汇率风险比较大,毕竟港元是与美元采用联系汇率直接挂钩,随着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港元的贬值风险就较大。实际上这些年,港元对人民币贬值的幅度也较大。即便当初是购买美元保单,相对人民币而言也同样有贬值风险。所幸的是,随着我国香港地区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的不断强化,近两年开始,香港保险公司也开始提供人民币计价的保单,若内地人士赴港购置保险,不妨采用人民币计价,规避一定的汇兑损失风险。第二,理赔可能遭遇的风险。比如,在香港买医疗险,一方面出险后的理赔手续较繁琐,另一方面涉及两地对医疗诊断、凭证的互认。内地居民购买香港地区的保险,若选择在内地就医,只有就医于香港保险公司指定的医院才能获赔。若在此范围外就医,香港保险公司是否会承认是个问题。为此,投保当时就该仔细看清保单中认可的内地医院名录清单。第三,法律风险。内地人士在与香港保险机构发生纠纷后,由于必须适用香港地区法律,可能导致理赔过程费时费力。而且,香港地区的律师等费用高昂,若陷入持久的纠纷或诉讼状态,花费可能会比较惊人。比如2019年就曾发生一个案例,我国内地一名北美精算师因其在我国香港地区购买的一张保单理赔时,与位于香港的保险公司发生纠纷,投诉至我国香港保险索赔投诉局,可惜该局回复称:“保险索赔投诉局的职责是处理投保人不满保险公司拒赔保险赔偿而引致的索赔纠纷,惟投保人必须是香港居民。由于阁下并非香港居民,因此基于职责范围所限,本局抱歉未能进一步跟进阁下的投诉。所以说,异地购买保险的理赔纠纷和法律维权成本不容小觑。第四,去香港购买保险,所有合约必须去香港本地签约,内地客户需要到香港保险公司的认证处做认证,包括签署认证文件以及口头说明是否在香港签署所有文件。如果在内地签约,将被视为“地下保单”,无效且不受法律保护。若想去香港投保,一则要找专业负责的保险顾问仔细咨询;二则要按照香港保险公司的操作流程,弄清和国内保险公司相比,投保前后有哪些区别,如付款方式、货币差异、术语、理赔范围和限制情况等,免得后悔。huang66334998。
齐昌广2019-12-21 21:07:14
-
我有亲戚在香港,自己也在香港买了很多年保险,对这个方面还是比较了解的。香港人寿保险保险主要有保费低、收益高、保障全面等优势。像我在富通保险买的那个“守护168”重疾险,保费是比较低的,而且可以保障168种疾病,还保证现金价值会随着保单年期不断增长,兼顾理财收益,一举多得啊。。
齐明皓2019-12-21 21:02:22
-
香港保险只受香港法律保护,意思就是如果涉及诉讼,则只能在香港法院提出。香港保险多数以美元作为保单单位,如果美国内战,动乱,则会影响货币价值。理赔非常简单。
齐春生2019-12-21 20:5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