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我发现我所在的城市进城卖菜的农民越来越少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现在的城市规模越来越大,种菜太辛苦很多城市近郊的农民都不种菜被专业的蔬菜水果基地代替了,这些远离城市的蔬菜水果基地他如何来卖?一天卖那点不够他折腾的,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各个城市都在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农民来了也不知道还在那儿卖,那儿摆摊,以前在小区门口从批发市场进菜来卖的小贩也不知道去哪里了。三现在互联网电子商务深入到每一个领域,很多卖菜的生鲜电商平台兴起,动动手指头就可以把菜卖出去我为什么要费劲巴力的去城市摆摊呢?但是互联网生鲜还没有被大家广泛的接受,导致今年想买的买不起,想卖的卖不出去,今年的农产品积压是近几年最厉害的,就是商业模式转型的阵痛期,阵痛期后不会有这么严重的积压。但是目前的生鲜模式没有考虑到几个重要的因素:一大部分农产品都有一定的地域消费特征;二农产品必须大规模运输以减低成本;三农产品需要分等级;四农产品运输过程有损耗;五农产品必须快递运输以达到保鲜的要求。目前的农产品电商可以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更适合特色农产品销售,解决不了农产品价格高和积压的问题,是不适合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当然如果没有正确的模式,大家都走这个错误的模式也是可以形成规模的,我在2019年转型移动互联网的时候根据农产品的特点设计了可以解决农产品积压和价格过高的农产品电商平台,但是我规划到配送时,我发现我们的物流领域存在更大的问题,运费高,信息虚假,野蛮分拣,破损丢失理赔难,没有诚信评价体系以及拖欠运费,我们转而开发了可以降低运费成本30%的配货平台“快递物流第三方平台51快配”目前运行顺利,我预言农产品电商平台再未来几年将呈现爆发式增长,五年后传统的菜市场将消失。因为农产品从农户手里到我们老百姓手里要经过好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赚钱,再加上物流运输,人工,房租等成本叠加。超市不卖两块多钱根本就赚不到钱!所以现在很多超市也会直接去产地拉水果,就是为了降低成本。再说一下也什么农民不自己进城销售呢?其实前几年还是有很多瓜农自己拉西瓜进城销售的,但是随着这两年城市文明的建设,很多城市都已经取缔了路边摊的销售。所以现在销售西瓜的都是本地商贩。农民种的西瓜只能销售给外地的客商。再一个原因,就是瓜农自己销售没有优势,瓜农用农用车拉上一车西瓜跑上几百公里。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销售西瓜,遇上好天气的话,三四天才能卖完。天气不好,加上人生地不熟的,找不到好的销售地方,有可能一个礼拜都卖不出去。出门在外,瓜农大多睡在车里面,风里来雨里去的辛苦不说,还赚不了多少钱!虽说自己销售能多卖几毛钱,但是抛去吃饭,加油,等开资,回家一合计,还没有在地头销售划得来。所以现在大多瓜农都会选择,直接销售给客商,省心,省力,又不遭罪!一方面,农民的农产品便宜的要命,甚至卖不掉!烂掉!倒掉!而另一方面,消费者到超市等摊点采购农产品却价高得离谱!问题却是出在了流通环节上!据有关粮食部门负责人讲,我国粮食流通成本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一倍多!还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蔬菜类农产品流通成本占售价的50%~60%,甚至更高。从物流过程看,我们的物流保管费用是发达国家的2倍,管理费用是3到4倍,从流通组织看,多级批发,多级零售现象十分普遍,而每增加一个环节,都会加价5~10%!关键问题出在了我们的海运,铁运,公路运输各干各的,标准不统一,导致大量不必要的搬倒腾挪!比如,以运输食用油为例,铁路部门要求必须用指定的油罐和液袋,而公路部门却有自己的规定,所以需要重新分装!时间和费用都几何级增长!还有一个致命因素是信息不对等,“车找货”和“货找车”两头接不上!跑空车现象直接导致运输成本翻番!整合各个运输行业大数据迫在眉捷!破除各自为阵,整合运输市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运输成本!农民自己直销进城会很费时费力,再加上自己进入一个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和没有专业的保鲜库会产生耗损!所以他们宁愿低价卖给收购商!但也不是没有,我们老家保定雄县这边一些老百姓种植大头梨,这种梨知名度不高所以收货的商家不多,有的农民会自己租车运到内蒙、北京、东北等地去卖,也会买个好价钱!但其中的的困难和辛苦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现在一般的模式就是农民卖给收购商,收购商在运到城里卖给小贩;还有一个就是大型超市的直接从农民手里采购!有的朋友说电商,但电商销售和采购商收货是不一样的!存在量的差异,电商是零散的销售再加上运费成本也会增加!因为规模不够大,不能天天供应得上,收购商就没有去收购,收购是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冷冻物流配套才行,以云南菜商为列子,每个从云南拉菜回广西的商家,在云南都有自己的冰库,甚至冰瓶厂也有,在关西投资这种冰库怕很久才能把资金回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多人不愿干。
连俊彩2019-12-22 00:38:44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