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资本进入为什么使国内利率下降

黄盈彰 2019-12-21 18:48:00

推荐回答

当国内资本增加时,人们的财产也会随之增加。随之人们的银行存款就会增加,这时国家为了鼓励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就会下调银行利率。
管燕燕2019-12-21 19:16:35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1、例如:汇率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利率较美国利率高,那美国人就更乐意把美元拿到我们国家,向我们的银行兑换成人民币,然后将兑换后的人民币存在银行里生利息。如果都用美元兑换人民币,那就造成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大,所以本币升值,外币贬值。2、这部分兑换后的人民币是存在银行里生利息的,并没有在市场上流通,对于银行来说,可供贷款的钱变多了,即货币供给增加了,但能不能贷出去是个问题,如果银行的贷款利率很高,企业和个人可能就不愿意向银行贷款了,这就造成货币需求减少了。前一个”对本国货币需求增大“是相对于外国人换汇时来说后一个”对本国货币需求减少“是相对于国内企业和个人贷款意愿来说。
    龚家风2019-12-21 20:22:21
  • 1、人民币利率降低,存银行的钱产生的利息就少,为了最求高收益,热钱就会从银行流出,寻求其它投资途径。2、如果没有其它投资途径、人民币又有贬值风险,热钱就会兑换外币流出。3、人民币贬值趋势一旦形成,热钱将大量流出,中国外汇储备将急剧减少。中国出口商品变便宜、进口商品变贵,刺激出口、抑制进口。3、人民币升值趋势一旦形成,热钱将大量流入,中国外汇储备将急剧增加。中国出口商品变贵、进口商品变便宜,刺激进口、抑制出口。
    龚尚芝2019-12-21 19:59:15
  • 本国货币利率下降,相对来说,外币的吸引力就增加,因为本国货币的存款利息就降低。这样,就吸引投资者把本国货币换成外币,流出当事国。当事国拥有的外币就减少,外汇储备就减少,导致该国国际收支外汇出现逆差。资本流出和流入主要是指外汇的流出和流入。
    连丽红2019-12-21 19:40:41
  • 外国资本进入,用外币兑换人民币,外币变成国家外汇储备,纸浆变成人民币支付。相当于国家用纸浆换取了外资的外币。超发的人民币进入流通市场,国内人民币充裕,一般导致利率下降。
    车家骧2019-12-21 18:59:48

相关问答

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可能对经济增长、企业投资、家庭消费、进出口等产生以下影响:提高贷款利率可防止经济增长过热。我国经济自2002年开始加速增长。上调贷款基准利率使货币供给减少,从而使投资、消费减少,最终造成总产出的减少,有利于避免加速的增长演变为经济过热。首次下调活期存款名义利率,原因在于企业存款、居民储蓄中活期存款所占比重过高,为抑制流动性过剩,下调活期存款利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活期存款。提高贷款利率对家庭消费将产生一定影响。2001年以后消费需求趋旺,2001年-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0.1%,8.8%,9.1%,13.3%,12.8%,13.7%,2019年预计增长12.5%左右。主要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以买房装修、买车为消费热点。这方面的消费需求过于旺盛既较强地推动了重化工业和房地产投资的发展,也可能对稳定房地产市场,对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间的矛盾,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升息会使贷款买车买房的成本增加,也会使储蓄、债券等收益增加,从而减少消费支出,以引导消费需求适度、稳定增长。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不变。上年结转的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由2.88%提高到3.33%,上调0.45个百分点,目的在于缩小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差距,抵消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因负利率造成的缩水。此项举措意在体现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使民有所居。但应看到,因实际利率为负,且当年归集的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又下调0.09个百分点,因而,此项举措无疑于杯水车薪。上调贷款基准利率会影响投资。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指出,1月-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达26.6%,增幅仍然偏高;在建规模仍然过大。初步测算,全年在建项目投资规模32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万多亿元;新开工项目仍然较多。1月-10月,各地城镇投资同比增加2.13万个。特别是导致投资增长过快的体制机制问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投资反弹仍有可能。为了继续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合理控制投资增长,着力调整投资结构,注重提高投资效益,货币政策必须着力遏制过热的投资。加息将加重企业负担,尤其生产发展资金主要依赖银行贷款的大中企业,利率变动将直接影响其成本和利润。不过,如果利率上调幅度与通货膨胀率两者之差不大时,对投资量影响不大。因此,央行虽多次温和地上调利率,并不会造成投资大幅下降和经济衰退。上调贷款基准利率可预防通货膨胀。近月CPI一直处于高位,8月-11月分别为6.5%,6.2%,6.5%,6.9%,全年可能达4.5%。同时,许多价格上涨较快的消费品并未统计到CPI中,物价涨幅被低估。当然,近期CPI上涨仍属结构性上涨,从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与服务看,价格上涨的有五大类:食品、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以及居住;下跌的有三大类:衣着、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因此,面对结构性的物价上涨,央行必定采取货币紧缩的措施,防止结构性的物价上涨演化为通货膨胀。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对股市的影响。理论上看利率上调对股市而言并非利好消息,然而,现实似乎并非如此。从2019年4月28日到2019年12月21日期间,央行共8次上调利率,从公布第二交易日股市的表现看,股市并未大跌,沪指反而上涨。在投资渠道过于单一等因素影响下,温和的、从紧的货币政策恐暂时难以影响股民强烈的渴望和巨大的热情。因此,虽然反复提高利率,但暂时对股市影响不大。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仍取决于存贷利差,升息可能增加商业银行的利润;但若利差太大,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水平,则不利于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改善经营状况。因此,采用不同利息调整组合,利于调整不合理的利率结构,促进商业银行改进经营管理,增强竞争力。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是调控工具的有效选择。目前我国央行运用的调控工具主要有四种:信贷计划、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制度、利率政策。虽然四者的效果一样,但是利率政策却比其他调控工具更直接、更有成效,能在更短时间抑制通货膨胀和减少“负利率”。所以,央行今年多次采用利率政策是合理明智的。总的来说,这几次上调利率利大于弊,是我们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探索工作之一。但也应看到轮番加息存在的问题,虽然一年六番加息,定期存款实际利率仍然为负;活期存款名义利率首次下调,由0.81%下调到0.72%,下调0.09个百分点。如果再考虑利息税,居民储蓄损失较为严重。需要指出的是,轮番上调利率会产生累计效应,上调利率使货币供给减少,从而使投资减少,会直接造成总产出的减少,也会间接增加失业人数。
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下降了,至少有以下三方面原因:其一,中国经济正面临“流动性陷阱”风险,利率水平整体下行使得居民持有不同期限存款的机会成本显著降低。流动性陷阱”不仅表现在利率水平持续下降对刺激企业部门投资意愿的边际效果递减,还表现在随着利率中枢水平整体大幅下移,居民对存款期限溢价的敏感性显著下降,微幅的期限溢价对居民的存款决策影响甚微。随着中国央行持续不断放松货币政策,扣除通胀因素之后的实际利率已经为负,而随着市场利率水平的整体下行,将有越来越多的银行存款期限溢价消失或者为负。其二,利率下行周期中,银行降低期限溢价是为了鼓励居民缩短存款期限,降低自身的长期负债成本。理论上讲,在利率上行周期中,银行会给出较高的存款期限溢价,提前锁定整体利率较低的长期存款。相反,在利率下行周期中,银行为了防止居民提前锁定长期收益,会降低存款期限溢价,通过“借短放长”,降低自身的负债端成本,提升存贷款利差的整体水平。目前,中国经济仍处于利率下行周期,银行降低负债端的期限溢价实属正常。其三,为了维持稳定的利差,银行提高长期存款利率的意愿不强。以工商银行利差作为银行存贷款行业平均利差,对近期贷款投放规模较大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与五年期存款利率进行比较。今年一季度末,银行存贷款利差与5年期存款利率之和显著高于个人按揭贷款加权利率,今年二季度末个人按揭贷款加权利率进一步下行。因此,为了维持长期存贷款业务的盈利水平,商业银行提高5年期长期存款利率的意愿并不强。在当前整体市场利率水平持续下行周期中,居民定期存款长短期利率倒挂现象还将持续。对于普通老百姓和投资者而言,建议扩充理财的多元化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