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的系统总线和外频是不是一回事啊,再有不是一回事他们有什么关系啊,

车广伟 2019-12-21 17:41:00

推荐回答

1、1600Mhz是指主板的前端总线最高支持到1600Mhz,比1600低的都可以支持,1333,1066,800,2、CPU前端总线=外频是200Mhz*4=800Mhz,如果把外频超频到266,那么前端总线也将达到266Mhz*4=1066,如果把外频超频到450,那么前端总线也将达到450Mhz*4=1800,超过了1600,这是主板应该也在超频状态。理论知识,转载自CPU前端总线FSB频率前端总线FSB频率即总线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有一条公式可以计算,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带宽/8,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比方,现在的支持64位的至强Nocona,前端总线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数据传输最大带宽是6.4GB/秒。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千万次;而100MHz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100MHz×64bit÷8Byte/bit=800MB/s。其实现在“HyperTransport”构架的出现,让这种实际意义上的前端总线FSB频率发生了变化。之前我们知道IA-32架构必须有三大重要的构件:内存控制器HubMCH,I/O控制器Hub和PCIHub,像Intel很典型的芯片组Intel7501、Intel7505芯片组,为双至强处理器量身定做的,它们所包含的MCH为CPU提供了频率为533MHz的前端总线,配合DDR内存,前端总线带宽可达到4.3GB/秒。但随着处理器性能不断提高同时给系统架构带来了很多问题。而“HyperTransport”构架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更有效地提高了总线带宽,比方AMDOpteron处理器,灵活的HyperTransportI/O总线体系结构让它整合了内存控制器,使处理器不通过系统总线传给芯片组而直接和内存交换数据。这样的话,前端总线FSB频率在AMDOpteron处理器就不知道从何谈起了。
黄皓燕2019-12-21 18:02:04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外频是总线的物理工作频率;而前端总线是指总线的有效工作频率,它直接决定着数据传输的速度Intel系列的CPU:前端总线频率=外频*4AMD系列的CPU:前端总线频率=外频*2内存频率跟cpu匹配最好。
    齐晓彤2019-12-21 18:19:26
  • 外频是CPU乃至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准频率,单位是MHz技术,或者其他类似的技术实现这个目的。这些技术的原理类似于AGP的2X或者4X,它们使得前端总线的频率成为外频的2倍、4倍甚至更高,从此之后前端总线和外频的区别才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一个CPU默认的外频只有一个,主板必须能支持这个外频。因此在选购主板和CPU时必须注意这点,如果两者不匹配,系统就无法工作。此外,现在CPU的倍频很多已经被锁定,所以超频时经常需要超外频。外频改变后系统很多其他频率也会改变,除了CPU主频外,前端总线频率、PCI等各种接口频率,包括硬盘接口的频率都会改变,都可能造成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当然有些主板可以提供锁定各种接口频率的功能,对成功超频有很大帮助。超频有风险,甚至会损坏计算机硬件。CPU工作原理众所周知,CPU是电脑的“心脏”,是整个微机系统的核心,因此,它也往往成了各种档次微机的代名词,如昔日的286、386、486,奔腾、PⅡ、K6到今天的PⅢ、P4、K7、K8等。回顾CPU的发展历史,CPU在制造技术上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集成的电子元件越来越多,从开始集成几千个晶体管,到现在的几百万、几千万个晶体管,这么多晶体管,它们是如何处理数据的呢?CPU的原始工作模式在了解CPU工作原理之前,我们先简单谈谈CPU是如何生产出来的。CPU是在特别纯净的硅材料上制造的。一个CPU芯片包含上百万个精巧的晶体管。人们在一块指甲盖大小的硅片上,用化学的方法蚀刻或光刻出晶体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CPU正是由晶体管组合而成的。简单而言,晶体管就是微型电子开关,它们是构建CPU的基石,你可以把一个晶体管当作一个电灯开关,它们有个操作位,分别代表两种状态:ON开和OFF关。这一开一关就相当于晶体管的连通与断开,而这两种状态正好与二进制中的基础状态“0”和“1”对应!这样,计算机就具备了处理信息的能力。但你不要以为,只有简单的“0”和“1”两种状态的晶体管的原理很简单,其实它们的发展是经过科学家们多年的辛苦研究得来的。在晶体管之前,计算机依靠速度缓慢、低效率的真空电子管和机械开关来处理信息。后来,科研人员把两个晶体管放置到一个硅晶体中,这样便创作出第一个集成电路,再后来才有了微处理器。看到这里,你一定想知道,晶体管是如何利用“0”和“1”这两种电子信号来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的呢?其实,所有电子设备都有自己的电路和开关,电子在电路中流动或断开,完全由开关来控制,如果你将开关设置为OFF,电子将停止流动,如果你再将其设置为ON,电子又会继续流动。晶体管的这种ON与OFF的切换只由电子信号控制,我们可以将晶体管称之为二进制设备。这样,晶体管的ON状态用“1”来表示,而OFF状态则用“0”来表示,就可以组成最简单的二进制数。众多晶体管产生的多个“1”与“0”的特殊次序和模式能代表不同的情况,将其定义为字母、数字、颜色和图形。举个例子,十进位中的1在二进位模式时也是“1”,2在二进位模式时是“10”,3是“11”,4是“100”,5是“101”,6是“110”等等,依此类推,这就组成了计算机工作采用的二进制语言和数据。成组的晶体管联合起来可以存储数值,也可以进行逻辑运算和数字运算。加上石英时钟的控制,晶体管组就像一部复杂的机器那样同步地执行它们的功能。CPU的内部结构现在我们已经大概知道CPU是负责些什么事情,但是具体由哪些部件负责处理数据和执行程序呢?1.算术逻辑单元ALUArithmeticLogicUnitALU是运算器的核心。它是以全加器为基础,辅之以移位寄存器及相应控制逻辑组合而成的电路,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可完成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各种逻辑运算。就像刚才提到的,这里就相当于工厂中的生产线,负责运算数据。2.寄存器组RSRegisterSet或RegistersRS实质上是CPU中暂时存放数据的地方,里面保存着那些等待处理的数据,或已经处理过的数据,CPU访问寄存器所用的时间要比访问内存的时间短。采用寄存器,可以减少CPU访问内存的次数,从而提高了CPU的工作速度。但因为受到芯片面积和集成度所限,寄存器组的容量不可能很大。寄存器组可分为专用寄存器和通用寄存器。专用寄存器的作用是固定的,分别寄存相应的数据。而通用寄存器用途广泛并可由程序员规定其用途。通用寄存器的数目因微处理器而异。3.控制单元ControlUnit正如工厂的物流分配部门,控制单元是整个CPU的指挥控制中心,由指令寄存器IRInstructionRegister、指令译码器IDInstructionDecoder和操作控制器0COperationController三个部件组成,对协调整个电脑有序工作极为重要。它根据用户预先编好的程序,依次从存储器中取出各条指令,放在指令寄存器IR中,通过指令译码分析确定应该进行什么操作,然后通过操作控制器OC,按确定的时序,向相应的部件发出微操作控制信号。操作控制器OC中主要包括节拍脉冲发生器、控制矩阵、时钟脉冲发生器、复位电路和启停电路等控制逻辑。4.总线Bus就像工厂中各部位之间的联系渠道,总线实际上是一组导线,是各种公共信号线的集合,用于作为电脑中所有各组成部分传输信息共同使用的“公路”。直接和CPU相连的总线可称为局部总线。其中包括:数据总线DBDataBus、地址总线ABAddressBus、控制总线CBControlBus。其中,数据总线用来传输数据信息;地址总线用于传送CPU发出的地址信息;控制总线用来传送控制信号、时序信号和状态信息等。CPU的工作流程由晶体管组成的CPU是作为处理数据和执行程序的核心,其英文全称是:CentralProcessingUnit,即中央处理器。首先,CPU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控制单元,逻辑运算单元和存储单元包括内部总线及缓冲器三大部分。CPU的工作原理就像一个工厂对产品的加工过程:进入工厂的原料程序指令,经过物资分配部门控制单元的调度分配,被送往生产线逻辑运算单元,生产出成品处理后的数据后,再存储在仓库存储单元中,最后等着拿到市场上去卖交由应用程序使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从控制单元开始,CPU就开始了正式的工作,中间的过程是通过逻辑运算单元来进行运算处理,交到存储单元代表工作的结束。数据与指令在CPU中的运行刚才已经为大家介绍了CPU的部件及基本原理情况,现在,我们来看看数据是怎样在CPU中运行的。我们知道,数据从输入设备流经内存,等待CPU的处理,这些将要处理的信息是按字节存储的,也就是以8位二进制数或8比特为1个单元存储,这些信息可以是数据或指令。数据可以是二进制表示的字符、数字或颜色等等。而指令告诉CPU对数据执行哪些操作,比如完成加法、减法或移位运算。我们假设在内存中的数据是最简单的原始数据。首先,指令指针InstructionPointer会通知CPU,将要执行的指令放置在内存中的存储位置。因为内存中的每个存储单元都有编号称为地址,可以根据这些地址把数据取出,通过地址总线送到控制单元中,指令译码器从指令寄存器IR中拿来指令,翻译成CPU可以执行的形式,然后决定完成该指令需要哪些必要的操作,它将告诉算术逻辑单元ALU什么时候计算,告诉指令读取器什么时候获取数值,告诉指令译码器什么时候翻译指令等等。假如数据被送往算术逻辑单元,数据将会执行指令中规定的算术运算和其他各种运算。当数据处理完毕后,将回到寄存器中,通过不同的指令将数据继续运行或者通过DB总线送到数据缓存器中。基本上,CPU就是这样去执行读出数据、处理数据和往内存写数据3项基本工作。但在通常情况下,一条指令可以包含按明确顺序执行的许多操作,CPU的工作就是执行这些指令,完成一条指令后,CPU的控制单元又将告诉指令读取器从内存中读取下一条指令来执行。这个过程不断快速地重复,快速地执行一条又一条指令,产生你在显示器上所看到的结果。我们很容易想到,在处理这么多指令和数据的同时,由于数据转移时差和CPU处理时差,肯定会出现混乱处理的情况。为了保证每个操作准时发生,CPU需要一个时钟,时钟控制着CPU所执行的每一个动作。时钟就像一个节拍器,它不停地发出脉冲,决定CPU的步调和处理时间,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CPU的标称速度,也称为主频。主频数值越高,表明CPU的工作速度越快。
    辛培勇2019-12-21 18:09:07
  • 简单给你介绍一下:CPU主频=外频*倍频CPU的外频通常为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主板支持的前端总线是由芯片组决定的,一般都带有足够的向下兼容性。如865PE主板支持800MHz前端总线,那安装的CPU的前端总线可以是800MHz,也可以是533MHz,但这样就无法发挥出主板的全部功效。这么高深的问题也不给点分吝啬哦不过无所谓你能明白我就高兴了。
    黄相怀2019-12-21 17:56:21

相关问答

只有当CPU的前端总线频率和内存频率一致的时候,才有最佳的系统性能。相信你可能听到足够多的类似DDR400、DDR333之类的名词,这些代表的都是内存频率——在稳定状态下的最高使用频率。理论上讲,更高的内存频率会提供更大的内存带宽,带来更快的处理速度,但是需要多高的内存频率还应该考虑CPU与主板的需求和搭配。对于AMD用户来说,如果用的是AthlonXP2400+及以下的CPU,那么单通道DDR266就可满足CPU的266MHz前端总线的带宽需求。如果是AthlonXP2500+~AthlonXP3000+,则需要DDR333内存来配合CPU的333MHz的前端总线频率。同理,你最好能够为前端总线频率为400MHz的AthlonXP3200+及以上型号配备DDR400的内存。事实上,只有当CPU的前端总线频率和内存频率一致的时候,才有最佳的系统性能。相对来说,Intel的用户就简单一点,由于Pentium4的前端总线频率分别为400MHz/533MHz/800MHz,因此我们可以一开始就选择DDR400内存。当然你可以按主板支持的最高内存频率来配置:i845PE可以支持DDR333内存,在此之前的主板则可能只支持DDR266,而i848P、i865PE或者i875PE,甚至以后的一些新芯片组都会支持800MHz前端总线的Pentium4,所以DDR400是最理想的搭配方案。配合双通道内存模式,将提供一台性能卓越的电脑,因此你最好不要吝啬这方面的花费。此外,市场上已经出现DDR500内存,当然这在理论上有着更高的带宽,但是目前基本还没有支持DDR500的主板面市,而且DDR500的价格相当高。而由于DDR400和DDR333、DDR266的差价很小,因此还是购买DDR400比较划算。
HT总线不能超,不像Intel的FSB。Intel的CPU超外频的时候,FSB也跟着提升,不过外频:前端总线是1:4。主板支持的前端总线越高,CPU超频空间就越大。但这个比值是固定的,无法更改AMD的HT总线分1.0、2.0和3.0。1.0最大是800MHz,也就是外频:HT总线是1:42.0最大是100MHz,也就是外频:HT总线是1:53.0最大是2600MHz,也就是外频:HT总线是1:13与Intel不一样的是,AMD的这个比例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拿939针的速龙3000+来说。默认是200MHz的外频,倍频是9X,因此主频是200X9=1800MHz=1.8GHz。默认外频:HT是1:4。HT总线是800MHz。但是如果想超频,就得改变外频,如果外频变成250MHz,那么HT总线如果固定值不变,那就是1000MHz,显然这是无法开机。因此可以降低HT总线比率,吧1:4调整成1:3,那么此时的HT总线就是250MHzX3=750MHz。没有突破800MHz。体质好点的3000+都能上250MHz的外频。此时的CPU主频就是250X9=2250MHz=2.25GHz。HT2.0和3.0也是一样的道理。当然,如果调整成外频:HT总线是1:1,那么CPU的外频最大就可以调整成HT总线最大频率,像翼龙955这样的CPU外频都能上2600MHz。不过这有可能吗?至少没人实现过。AMD和Intel的HT总线与FSB都是主板上北桥芯片与CPU之间的通信数据。只不过,Intel用规定的800\1066\1333\1600来人为决定,并且固定比例。AMD用800\1000\2600来固定,但是能调整比率,使得外频提升空间更大,比Intel更具有弹性。Intel的CPU超频,如果主板不支持266的外频,你就得换支持1066的主板。而AMD却可以调整这个比例,让你即便是HT1.0的总线下,都能最大实现1:1,也就是800MHz的外频,只要你有本事超上去。